覃凤丹
(东兰县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457400)
近年来,牙外伤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口腔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小儿最为多见。相关数据统计,我国5 岁小儿乳牙龋率可达到71.9%,较10 年前上升5.9%,而充填治疗率为4.1%[1]。具有40%的牙外伤产生于乳牙列,进而直接危及上颌中切牙。牙外伤、龋坏及其不良症状使造成乳切牙牙体组织缺损的关键因素,对小儿口腔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干扰[2]。相关研究发现,合理性、针对性乳牙缺损治疗,能够有效规避龋病的恶化,确保牙髓正常功能,积极改善牙体的外形及咀嚼功能,进而促进小儿颅颌面健康发育,维持口腔的完整性[3]。但临床研究发性,药物治疗虽能够起到一定作用,控制龋坏恶化,但无法改善牙体外形,只能限制用于早期龋损、继发龋的预防[4]。而修复治疗则能有效弥补药物治疗局限性,其已成为现阶段乳切牙缺损的关键治疗手段,主要利用化学性、机械性去腐,选择牙科材料进行针对性、合理性填充,积极改善牙体形态,提高咀嚼功能[5]。而依据充填方式可归纳为全冠修复、直接充填修复、桩核冠修复。鉴于此,本文选取乳切牙牙体缺损儿童实施修复治疗进行分析,现综述如下:
乳切牙直接充填已在口腔科广泛应用,其能够适用于乳切牙各类洞型修复,以玻璃水子门汀(glass ionomer cement,GIC)、树脂复合材料为主要材料[6]。但临床研究发现,乳牙伴有髓角高、髓室大、釉质薄、牙冠小等特点,若缺损程度较大,且伴有多个面,采纳直接充填修复技术,具有极高的敏感度[7]。故在临床应用中,该类型修复技术只限制用于单面洞,如Ⅰ、Ⅲ、Ⅴ类洞修复。相关研究发现,树脂基复合材料,具有操作性能佳、美观性强等优势,但固化期间,伴有聚合收缩等特点,进而诱发充填体边缘变色、渗漏等症状[8]。因此制作期间,洞形需完善线角的圆钝,可适宜的作釉质斜面,促进粘结面积增加,且操作期间需严格注意隔湿制度。而GIC 与牙齿呈化学粘接,对隔湿要求较低,且热膨胀系数与牙体组织较近,边缘封闭性强,进而降低对牙髓干扰性,具有显著的抗菌效应,能够明显控制继发性龋[9]。但临床研究发现,其伴有较差的抗压性、美观性以及耐磨性[10]。
乳切牙存在大面积缺损时,若予以直接充填,无法确保其疗效,且伴有固位形、抗力形以及美观性较差。故选择全冠修复则能有效弥补上述缺陷,其能够完善单个牙面大面积缺损、多个牙面龋坏,特别是环状龋,同时能够应用于钙化障碍、缺陷所造成的牙体形态异常[11]。但也伴有不同程度的禁忌症,如严重的根尖周炎,炎症危及继承牙胚的患牙[12]。目前临床选择全冠修复,依据其材质可归纳为金属预成冠、树脂类冠以及陶瓷类冠。
金属预成冠属于最早出现的全冠修复技术,其可追溯于1950年,Humphrey 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儿口腔医学[13]。目前,以不锈钢制作而成,故又称为不锈钢预成冠(stainless steelcrown,SSC),SSC 具有不同程度的优势,如持久性长、抗力性强、价格适宜、便于制戴等优势,且技术敏感性普遍较低,已在第一恒磨牙、乳磨牙中广泛应用,且获得诸多医师青睐[14]。但临床研究发现,由于其美学性能较低,乳切牙的SSC修复,在临床应用期间尚未多见,但在欧美国家成为第三方付费范畴,因此成为部分家属和牙医修复乳切牙的选择[15]。
聚碳酸酯成形冠,属于一类由线型芳香族聚碳酸酯,所产生的成品冠。其具有较强的韧度,美学性能显著,同时伴有易于修剪、弹性强等优势,且制戴时操作时间较短。但临床研究发现,该技术抗力性欠佳,留存率较低。而乳前牙树脂透明,产生冠套于1979 年问世,属于硝树脂纤维构成的透明牙型外壳,在内充填树脂材料后,辅助修复乳牙切体缺损,适用于对前牙美学要求较高病例。相关文献证实,树脂透明成形冠套便于试戴就位,修复后“牙体”表面较为光滑,无需实施抛光,且具有美观性佳,已成为现阶段小儿最常用的乳切牙美容修复技术[16]。但临床研究发现,由于该技术敏感性较高,小儿配合程度较差,且唾液、牙体组织剩余量、血液污染及操作规范性,均可直接干扰其成功率。
相关研究发现,乳缺牙具有较佳的美观性,且伴有留存率高、粘接牢固等优势,表面较为光滑,不易将菌斑扩散,生物相容性强[17]。但临床研究发现,冠型号、颜色固定,为伴有弹性,无法卷曲边缘实施修剪,且对牙齿牙体组织剩余量存在较高要求,价格昂贵。
若乳切牙缺损面积较大,而实施全冠修复无法获得足够固位力时,诸多医师可放弃美容修复,甚至直接拔除。故学者开始对乳切牙根管桩及桩核冠修复实施分析。乳牙牙根已成为机体唯一能够生理性吸收的组织,最佳乳牙根管内固定物,需具备较佳的生物学性能,与乳牙牙根吸收,具有同步降解时间,未干扰入乳恒压正常替换[18]。
该技术属于最早使用的乳牙内固定,以纤维桩、聚乙烯纤维桩、金属桩以及复合树脂桩核为主要成品,在对乳切牙实施牙髓摘除期间,能够吸收根管,充填材料,至根上1/3,冠方选择GIG材料实施封闭,预备根管冠方为3mm,进行短桩修复。但研究发现,修复后成品短桩1 年留存率为70—95.3%,缺乏长期留存率报道,且伴有乳前牙根管比较恒牙薄,可诱发牙根折断等风险[19]。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以及复合物已成为乳牙可吸收根管桩的热点。PLA 属于一类以玉米、甘蔗淀粉为关键原料,通过人工合成的高分级聚合物、高精度制作完成,主要利用水解,实施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脂肪族聚酯,已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归纳为生物医用材料。PLA 体外降解可受到PH、温度的干扰,不同形态PLA 于机体内降解时间存在一定差异,且PLA 钉半衰期为12—24 个月,而乳牙压根生理性吸收为2—4 年[20]。
乳切牙牙体缺损具有多类修复技术,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特点及优势。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不断完善,修复材料也逐渐完善,且朝着兼顾功能及美观方向完善,而合理性、有效性乳切牙冠修复技术需具备显著的持久性、美学性功能。但现阶段尚未足够证据表明某类修复方式的绝对优势,且未具有明显指南合理指导修复方式的采纳,临床医师需依据经验、家长接受度实施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