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几点思考

2021-12-01 03:18安会新
民族文汇 2021年6期
关键词:提问小学语文

安会新

摘要:教学首先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有一个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同时,课堂又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变性,因此课堂精心预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预设教学目标力求全面,目标对课堂具有引领作用,是一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还应照顾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预设教学资源力求充分,教学资源包括教材资源、社会生活资源、网络资源等。新教材在给学生更大的探索空间的同时也给了教师更大的创造空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按提问主体者来分可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教师引导学生提问,一是教师直接提问学生。两种模式中最理想的是哪种模式呢?当然是前一种模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动者,学生主动提问能加深对知识的领悟,从而准确而牢固的掌握知识,最大限度的提高能力。但是,学生提问的理想课堂模式在具体教学中很难实施,原因大致有:传统的力量使学生已经习惯了“被老师提问”;学生学习时间紧,无法深研教材,从而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课文浅显,注释比较详尽,学生没有能力提出有见地的问题--在这些情况下,作为教师,就不能再一味地死守学生提问的模式,也不能只是简单的用"请大家积极提问"这类毫无针对性和启发性的语言来"引导"学生了,而应当迅速调整提问的方式,自然而巧妙的向学生发问,以扭转被动沉闷或旁枝逸出的局面,从而达到构建有效课堂的目的。

由此看来,教师适时的站出来,回到课堂主导者的位置上是形式使然,也是推动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必然。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准确而详尽的发掘问题,科学的设计问题,引导教学步步深入,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可以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教师掌握了主动权,善于引导发问,课堂上就会充满生动有趣的质疑和释疑,课堂就会在有效问题的引领下凸显效果。

要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就必须做到“深钻教材,发掘问题;遵循原则,设计问题;重视回答,适度评点”这几个环节。

一、深钻教材,发掘问题

有些问题比较显露,可一眼看出。对这类"显性问题",课文后面的“练习”一般都有所涉及。而对于某些"隐性问题",则往往不容易看出。因此,最重要的就是发掘"隐性问题",从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掘出潜在的问题或者言外之意。

实践证明,对于课后“练习”涉及的"显性问题",几乎所有的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回答,从而构成了千篇一律的"共性"。这固然也属于"问题教学",但它类似于变相的照本宣科,缺少独特的个性、开放性和进取性。另外,学生预习会看课后“练习”,如果课堂上也只是探讨课后“练习”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觉课堂没有了新鲜感,这样,很容易使课堂变成了“无效课堂”。因此,教师理应深钻教材,在了解“显性问题”的基础上,把发掘课本的"隐性问题"当作首要目标,设计出不落俗套的教案,形成教师自己独具风采的课堂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激活课堂,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二、遵循原则,设计问题

如果说,发掘问题属于"问什么",那么,设计问题就属于"怎么问"。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两者相辅相成,如鸟之两翼,船之双桨,缺一不可,因此,设计问题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明确性原则

一是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不要模棱两可。二是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不要过于抽象,漫无边际。要达到这个明确的目的,提问尽量使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哪些"等特指问,不用或少用"是不是"、"能不能"、"该不该"等选择问,以免学生感到茫然或碰运气"瞎蒙";要尽量运用短句,不要添加太多的修饰语;要多用口语,不要使用书面语。

2、适度性原则

这包含三方面意思。一是要能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二是掌握问题的难易度,三是课堂问题的数量要适度。

北京市特级教师宁鸿彬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论述:“教师提问的内容,如果过于淺显,则学生无需动脑;如果过于深奥,则学生无从动脑……。”教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后能够回答,即“跳一跳摘到桃”。一些优秀教师认为课堂问题的数量要适度,比如一节课只用一至两个大问题引领。另外,教师能用一个问题解决的就不提两个问题,能直达主旨的就不绕弯子,坚决克服和摒弃“满堂问”的现象。

3、启发性原则

我国古代教育名著《礼记·学记》中早就提出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的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拂抑,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学者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考;诱导他而不处处硬拖着他;激励他而不时时硬压他;给他点明解决疑难的“诀窍”,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硬灌给他。

三、重视回答,适度评点

即根据教材,发掘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又根据几个原则设计出了若干问题,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这是否已经完整实施了有效问题教学呢?未必!如果草率处理"评点学生的回答"这个环节,也属美中不足。任何学生回答问题,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或赞扬;如果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置可否,会令学生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泯灭回答问题的愿望。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乃至精心实施评点学生回答这个环节,决不可敷衍了事。

还须指出的是,有时候,学生的回答超出了教师拟定的答案范围,但又确有道理,甚至比教师拟定的答案更科学,这时候,教师应当迅速捕捉这难得的战机,在充分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坦言自己的疏漏,公开认可学生在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比自己高明,自己应当向学生学习。实践证明,教师这样做不但无损于自身形象,反而会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从而更乐意深入钻研问题,勇于回答问题,甚至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问题教学不断趋近理想境界。

猜你喜欢
提问小学语文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