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地区地名景观空间分布的中朝对比研究

2021-12-01 05:23:30金石柱郑文丽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延边州长白山朝鲜

吴 静,金石柱,2*,郑文丽

(1.延边大学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吉林 延边 133002;2.延边大学 东北亚研究院,吉林 延边 133002;3.黑龙江省自然资源权益调查监测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0 前言

地名是人类赋予某一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1],是浓缩的历史、是缩写的文化。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会议(UNCSGS)上,通过了“地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决议,强调了地名研究的重要性。地名作为一种语言代号,无论是语词结构、语词意义或语词来源,都能够反映出该地区别于其它区域的自然特征或历史社会背景[2]。

国外对地名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并引入了计算机技术的分析手段。如Stephen C Jett以亚利桑那州纳瓦霍锡安峡谷和青利大峡谷为研究对象,详细地探究了地名与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关系[3]。Herman R D K认为夏威夷岛因曾被西方殖民统治,原始地名中存留众多殖民地名[4]。Stephan F利用GIS技术,以美国中西部日耳曼语地名为研究对象,认为地名由来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5]。Capra G F等将GIS技术与数学模型相结合,认为人文地名的命名与自然环境有着莫大关系[6]。

中国的地名学研究在1949年以后有了较大的发展,并在1995年成立了中国地名研究所,专门研究地名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建立了地名信息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地名研究也由原来单一的文献分析,逐步转向了依托于ArcGIS的强大功能和一些数学模型而形成的更加多元化和科学化的研究方向[7]。陈晨等以北京为研究区,利用GIS工具中的核密度估计法分析北京市地名文化的空间分布特征[8]。宋晓英以河北蔚县的地名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空间组织和属性数据组织对地名景观进行组织和管理[9]。王盼等利用GIS技术对新疆天山北麓的聚落地名的空间分布进行可视化探究,体现出多元文化与多样地名文化的交融性[10]。孙百生等基于GIS中的移动搜索法的点距离运算的空间平滑分析法对河北承德的乡村聚落展开研究,反应了地名文化在空间上的多样性[11]。

本研究以长白山脉为主体以及长白山脉周边区域内的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长白山区域文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展长白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课题研究,并促进中朝跨国旅游业的发展。

1 研究区概况

长白山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长白山是指中国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东部山地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朝鲜半岛诸多余脉的总称。狭义的长白山专指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区。本研究选取狭义长白山,该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山脉,也是欧亚大陆东侧最高的山脉,立于中朝两国间,是两国的界山,朝鲜半岛称其为“白头山”。该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河流众多,水系网密集,植被覆盖面积广阔且品种丰富,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的特点。本研究以中国境内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延边州)、白山市、通化市,以及朝鲜境内的咸镜北道、两江道、慈江道的下属郡(1)朝鲜的道与中国的省为同级行政区划,郡相当于中国的地级市,邑相当于中国县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图1)。

图1 研究区Fig.1 Study area注:该图基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GS(2019)182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本次研究所统计地名为长白山地区的聚落地名。中国地名数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家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矢量地图摘录,参照各县市地名志进行校对而得。朝鲜地名数据由朝鲜时代电子文化地图网站而得到[12],聚落地名能够相对完整地体现出长白山地区地名的特征,地名命名资料来源于地名志的书籍资料和电子资料,能够确保地名信息的准确性。文中的空间矢量数据来源于自然资源部标准地图服务网站(http://bzdt.ch.mnr.gov.cn/)。本研究统计的长白山地区地名共14 464个,自然地名9 090个,人文地名5 374个。其中自然地名在中国境内共4 398个,在朝鲜境内共4 692个;人文地名在中国境内共3 381个,在朝鲜境内共1 993个。

2.2 研究方法

以长白山地区的行政区划图作为底图,将所获得的聚落地名所在的地理坐标作为点要素,运用ArcGIS中的Kernel Density工具对中朝两国在长白山地区自然和人文聚落地名的空间分布,进行核密度分析,生成地名景观空间分布的核密度对比图。并采用Jenks最佳自然断裂法,将中朝两国在长白山地区的地名空间分布密度划分为5个等级,即高密集区、次密集区、中等密集区、较稀疏区、稀疏区,最终达到可视化效果。

核密度分析法用于计算每个输出栅格像元周围的点要素的密度,通过考察规则区域中点密度的空间变化,研究点的分布特征,计算公式为[13]:

式中:s为待估计地名的位置;si为落在以s为圆心、h为半径的圆形范围内的第i个地名的位置;h的取值会影响到地名核密度值空间分布的平滑程度。

3 研究区地名分类

根据书籍、电子资料、相关论文等资料与地理学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含义相结合,确定符合长白山地区特征的地名分类体系。将地名景观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自然地名包括山系、水系、方位、动植物、矿藏、数字以及海岸类地名景观;人文地名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姓氏以及寄意类地名景观,其它人文类地名因其特殊性暂未分类,地名用字分类见表1。由于中朝两国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因此中朝两国的分类体系也有一定的差异。除去相同地名类型,朝鲜境内特殊的地名种类是海岸地名,而中国吉林省属于内陆,缺乏海岸地名,具体类型及占比见表2。

表1 长白山地区地名类型及高频用字Tab.1 Types of place names and frequently usedwords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表2 长白山地区地名分类统计结果Tab.2 Toponym classification statistics in Changbai Mountain area

4 长白山地区地名景观分布特点

4.1 地名分布总体特征

运用ArcGIS所做的长白山地区自然和人文核密度图如图2。

从图2a自然地名核密度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一侧与朝鲜一侧聚落地名的空间分布差别较大,朝鲜一侧的地名点密度远高于中国一侧。其中最稠密的点密度区分布在朝鲜一侧海拔较低的慈江道西北部、南部,以及咸境北道东南部,核密度值高达1 511.73~2 486.58个/km2,且面积较大。而在中国一侧,仅在白山市和延边州形成两个小面积的高密集区。从图2b人文地名核密度图中,可以看出中国一侧与朝鲜一侧聚落地名的空间分布差别依然较大,并且中国一侧的地名点密度远大于朝鲜一侧。最稠密的点密度区只分布在中国一侧的通化市北部,〗核密度值高达1 864.64~3 087.56个/km2。次密集区分布在延边州中南部,在通化市北部也有分布,核密度值为992.86~1 864.64个/km2。而在朝鲜一侧,仅有中等密集区和稀疏区的分布。

a.自然地名

b.人文地名

4.2 自然地名分布特征

自然地名包括山系、方位、动植物、矿藏、数字、以及海岸类地名。中国一侧因地理位置原因,在长白山地区缺乏海岸类地名,故海岸地名景观将不作为比较对象,通过ArcGIS中核密度估计法制作其它6类地名景观的核密度图。

山系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3a所示,可看出朝鲜一侧山系地名景观比中国一侧密集很多,最密集区位于慈江道和咸境北道中南部,这里海拔较低,适宜居住,核密度值最高值为406.93~592.93个/km2,这一分布特征是长白山南北走向影响的结果。如:临江市四道沟镇元宝顶子村因位于一小山旁边,而此山形态与元宝形状相似,故得名元宝顶子山[14]。水系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3b所示,可看出中国一侧比朝鲜一侧更密集,这是因为中国一侧水源丰富,图们江、松花江、鸭绿江支流覆盖在这片区域。如延边州敦化市大蒲柴河镇柳树河村,因处于富尔河支流柳树河河畔而得名[15]。最密集区位于通化市、白山市西部以及延边州中南部,朝鲜一侧仅在慈江道西北部和咸境北道南部有小面积分布,核密度值为208.48~330.20个/km2。方位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3c所示,其中,延边州中部、咸境北道中南部、慈江道北部为高密集区,核密度值为466.38~825.88个/km2。长白山地区地势起伏明显,故以各地理实体的关系来命名的地名比较普遍。例如,通化市的上马鞍村和下马鞍村,就是以上下两个屯来命名的(2)通化县地名委员会.通化县地名志[M].长春:长春新华印刷厂,1984:94.。

矿藏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3d所示。白山市依托铜矿、咸境北道依托煤矿和铁矿得以发展,境内以矿产资源命名的地名很多,成为长白山地区的高密集区,核密度值为50.56~78.62个/km2,如临江市六道沟镇因藏有铜矿资源得名的铜山村[16]。动植物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3e所示,高密集区分布在延边州中部、慈江道北部和西部、咸境北道南部,核密度值为258.73~409.27个/km2,这种分布特征与所在地动植物物种分布有密切关系,如菊树洞、白鹿洞等。数字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3f所示,高密集区分布在通化市南部、白山市西部和东南部、慈江道西部、咸境北道北部,核密度值为137.26~228.77个/km2。因长白地区的山脉、河流众多,以数字命名方便记录位置,如白山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沿河村落以沟序命名,从头道沟村到十一道沟村[17]。

计算山系地名核密度图与其余5个地名类型核密度图的差值,取正值的交集,得到山系地名主导的区域。重复上述过程,分别得到水系地名、方位地名、动植物地名、矿藏地名和数字地名的主导区域。将上述计算结果转为矢量图格式,导入同一地图后得到图3g。从图3g可以看出除矿藏地名之外的5类自然类地名的空间分布状况。分布面积最大的是方位地名,在中朝两侧呈片状分布。山系地名集中分布在朝鲜一侧,呈面状分布在慈江道和两江道,中国一侧仅有小面积布局。水系地名和数字地名在长白山地区呈块状分布,且中国一侧密集区面积高于朝鲜一侧。动植物地名在中国一侧呈现条带状分布,而朝鲜一侧仅有零星布局。

a.山系地名

b.水系地名

d.动植物地名

e.矿藏地名

f.数字地名

g.主要自然地名类型图3 不同自然地名类型核密度分布图Fig.3 Distribution map of nuclear densit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natural place names

4.3 人文地名分布特征

人文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姓氏、寄意类地名,其它人文地名因朝鲜一侧数据获取问题暂不做比较研究。通过ArcGIS中核密度分析制作此5类地名景观的核密度图。

历史文化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4a所示,其中,延边州中南部、慈江道大部以及咸境北道南部为高密集区,核密度值为146.75~220.13个/km2。地处边境的长白山地区,管辖政权更迭频繁,历史地名便是很好的见证者,比如朝鲜一侧历史上曾受日本的殖民统治,遗留了很多日语地名。经济地名景观包括农、工、商、交通等产业活动,在中国一侧都有体现,而朝鲜一侧仅农业产业占比较大,其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4b所示,可以看出在中国一侧的核密度明显高于朝鲜一侧,最高密集区位于通化市北部,核密度值为150.08~255.14个/km2。如通化市柳河县向阳镇的鱼亮子村,因用“亮子”(满语中的一种捕鱼工具)捕鱼而得此名[18]。社会地名包括军事、行政以及开拓地名3个部分,其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4c所示,高密集区分布在通化市北部、延边州中南部、慈江道西部,核密度值为150.08~255.14个/km2。如梅河口市(原隶属于通化市,2013年成为吉林省直管县级市)的一座营村,因曾是清朝的围场而得此名[19]。

姓氏地名景观核密度空间分布如图4d所示,可以看出该类型地名高度集中在通化市,核密度值为1 263.00~2 000.41个/km2,这一布局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朝初期复垦时,梅河口市是外省人员迁入的重要关口,后以姓氏命名,故分布集中。而朝鲜一侧仅有零星布局,这与朝鲜的宗族观念中同族同姓、聚族而居关系密切,故姓氏地名是人文地名中数量最少的。寄意地名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如延边州珲春市哈达门乡胜利村,因抗日战争胜利后此地的生产、文娱活动等超过周围各屯,故得此名[20]。其核密度空间分布如4e所示,中国一侧的密度明显高于朝鲜一侧,且朝鲜一侧的分布也比较分散。高密集区分布在延边州中南部,核密度值为634.67~940.93个/km2;次密集区分布在延边州中部、通化市北部,核密度值为380.06~634.67个/km2。

a.历史文化地名

b.经济地名

c.社会地名

d.姓氏地名

e.寄意地名

f.主要人文地名类型图4 不同人文地名类型核密度分布图Fig.4 Distribution map of nuclear density for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istic place names

计算历史文化地名核密度图与其余4个地名类型核密度图的差值,取正值的交集,得到历史文化地名主导的区域。重复上述过程,分别得到经济地名、社会地名、姓氏地名和寓意地名的主导区域。将上述计算结果转为矢量图格式,导入同一地图,得到图4f。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寄意地名在长白山地区的分布是最广的,呈片状,所占面积最大。其次布局的是历史地名,且集中在朝鲜一侧,其中慈江道分布最广,其他地方亦有小块状分布,而中国一侧仅有延边州东部有小面积布局。经济地名在长白山地区呈块状分布,中国一侧高于朝鲜一侧。姓氏地名主要布局在中国一侧,大体上呈现条带状,其余各处有些零星布局。社会地名集中布局在慈江道—白山市—两江道—延边州一线的交接地带,空间上呈条带状。

5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由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将长白山地区地名进行分类,利用ArcGIS进行核密度分析,将地名景观点密度作为主要的研究指标,得出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反映了各类地名与自然、历史文化等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

(1)长白山自然地名数量多于人文地名数量,说明受地貌影响更大。同时,各类型地名数量比重差异较大。其中,自然类地名中朝鲜高于中国,人文类地名中中国高于朝鲜。

(2)地名分布不均匀,呈现明显的聚集分布。中国境内的地名呈现出两点式聚集,东南部、西北部地区地名密度高于中部地区。朝鲜境内的地名聚集于西南部和东北部。

(3)自然地名最密集区的面积,中国一侧高于朝鲜一侧的核密度区类型有水系地名、矿藏地名以及数字地名类,低于朝鲜一侧有山系地名和方位地名类,分布面积相当的是动植物地名类。

(4)人文地名最密集区的面积,中国一侧高于朝鲜一侧的核密度区类型有经济地名、社会地名、姓氏地名和寄意地名类,低于朝鲜一侧的仅有历史地名类。

本研究对长白山地区的地名进行了自然和人文属性的分析,折射出中朝两国在边境地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丰富了地名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于促进中朝两国的文化交往以及边境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足之处在于虽统计了中朝两国的长白山地区地名万余个,且均为聚落地名,但是由于朝鲜的相关政策,部分资料不够充足,造成了中朝地名对比的缺憾,希望今后能够有机会进行补充。

猜你喜欢
延边州长白山朝鲜
漫步四季,探索不一样的长白山
学生天地(2020年34期)2020-06-09 05:50:38
长白山册封始于金代
奋进的交响 辉煌的乐章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环球时报(2018-09-10)2018-09-10 04:10:44
共青团吉林省延边州委积极组织抗洪抢险
中华儿女(2017年16期)2017-09-08 21:14:22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南方周末(2016-01-07)2016-01-07 15:47:28
基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以延边州汪清林业局绿美家园小区为例
岚雾情吻长白山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环球时报(2012-01-09)2012-01-09 09:48:51
大美长白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