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 霞 杨泽华 陈 曦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对于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而言,同时进入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后疫情时代”。同年2月19日,《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审议通过,要求公立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为更好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建设健康中国提供有力支撑。在医院高质量发展规划中,保障患者健康是根本,提升诊治技术能力是关键。因此,无论是“十四五”规划,还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都对公立医院提出了新的要求,都体现了人们对疫情之后公立医院新的期待。
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发展的关键。在“十四五”期间,只有对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进行全方位思考与规划,立足于现状,放眼于将来,聚焦新老问题,妥善解决前进过程中的难题,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才能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在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中,公立医院在疫情抗争中充当了主力军的作用,承担了绝大部分的疫情防治工作。而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则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是我国抗“疫”斗争中最重要的力量,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领头羊。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作为卫生健康事业的佼佼者,对于其他公立医院甚至民营医院都有导向与引领作用。因此,在“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在高质量发展的指引下,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必须坚持以公益性为根本属性,将群众的生命健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维护人民健康,为健康中国发展贡献力量[1]。
提升诊治技术能力是公立医院高质量的关键。对于公立医院而言,诊疗技术是立院之本,只有不断提升诊治技术能力,为患者提供满意的优质医疗服务,才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对于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诊疗技术更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同时,优质医疗服务不仅包括高超的诊疗技术,更包含医疗服务效率与服务态度,只有尽可能为患者营造一种舒心的诊疗环境,再提供优质的诊疗服务,这才是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根据《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有34 354家医疗卫生机构。在数量构成比上,民营医院于2015年首次超过公立医院并保持至今(表1)。根据医院等级比较,2019年三级医院中公立医院占比高达87.4%,而民营医院仅占12.6%;根据床位数比较,2019年有44.5%的公立医院床位超过300张,而民营医院中床位超过300张仅占4.4%。由此可见,虽然公立医院的数量少于民营医院,但是公立医院等级高、规模大,仍是我国疫情防控、保卫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
表1 2015-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量
根据《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机构中,大专及以下工作人员占比超过一半,为61.6%(表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研究生学历仅为13.6%;注册护士学历大多为大专及以下,占比达76.2%;管理人员研究生学历仅为5.5%。由此可见,我国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卫生技术人员内部结构不平衡。
表2 2019年我国卫生人员学历构成(%)
根据《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三级医院共诊疗人次达205 701.2万人次,占比达53.5%(表3)。2019年综合医院共诊疗人次达277 879.5万人次,占比达72.3%(表3)。由此可见,三级综合性医院仍是我国提供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在医疗服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3 2019年各类医院诊疗人次
由表4可知,我国各类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是依靠医疗收入来维持运行,政府虽然是医疗机构的主管单位,但是财政补贴远不如医疗收入。同时,人员经费是各类医院的主要支出,均略高于总支出的1/3。
表4 2019年我国各类医院收入与支出情况(%)
综上,现阶段,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成效斐然,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仍是我国卫生健康行业的支撑。同时也存在卫生技术人员内部结构不平衡,收入过多依靠医疗服务以及人员经费投入占比较大等问题。通过对现阶段我国医院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十四五”期间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期为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强调,必须要牢牢把握卫生健康工作的政治属性和业务属性,紧盯国之大者,紧盯形势变化,紧盯工作落实,以常态化疫情防控为重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其使命和目标是构建不断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生命健康。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升,在“十四五”期间,要努力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实现这一转变的关键是医院的学科能力和服务能力[2]。因此,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要科学规划,不断提升。大型综合性医院学科全面,要在现有的结构基础上,根据医院自身的特点,进一步打造科研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特色学科群。在服务定位、服务能力上要有清晰的认知和明确的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3]。
人才队伍是实现大型综合性医院“十四五”规划建设的主体,更是大型综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医院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顶层设计,坚持高端引领、分层引进、突出重点,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鼓励人才研修、拓展视野,形成递进式发展的培养模式。根据医院特点,实施人才支持计划,对中青年骨干给予项目、资金和平台的支持。同时,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符合医院发展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公立医院人事管理制度,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突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价值导向[4]。用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团队、高起点的研究型学科群,以及良好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人才。
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要凭借国家、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加快实施相应工程,提升疑难病症诊治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攻坚克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并且,依托国家、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立医疗质量考核体系,严格实行核心制度的落实和督查,加强诊疗行为、合理用药以及医用耗材监督管理。同时,在互联网时代,更要建立医疗技术的线上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流程医疗技术质量和安全控制。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医疗安全处置条例和风险金制度,强化紧急处置机制。
“十三五”期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与此同时,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十四五”期间,医疗改革依然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综合改革是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为此,要分析实际,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健康与经济的关系、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的关系、分级诊疗与医保支付的关系、管办分离与去编制化的关系、理清硬投入与软投入的关系、同质化与差异化的关系、科学与经验的关系、统一指挥与一线赋能的关系、自评与第三方评价的关系等[5],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医院现代管理制度建设要求,完善医院章程,推进医院治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优化绩效考核机制,破除影响和制约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障碍,提高医院运行质量和效率,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卫生健康事业敲响了警钟,政府与社会充分认识到建立疫情防控体系与完善应急保障能力的重要性。“十四五”期间,健全常态化防控体系、时刻做好准备应对可能发生的潜在风险,对于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也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同时,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要将疫情防控和日常服务相结合,构建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强化发热门诊、门急诊及重点科室的医疗力量,重视督查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隐患。健全完善值守应急协调机制,落实岗位责任制,严格执行信息报告制度。深化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处置能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体系,实现平战结合[6]。
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要推进与世界一流医院、世界一流医学学科的深度合作,探索人才海外导师项目,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师。在与其他医院的对口交流上,推进临床技术与科研领域的实质性合作。积极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进合作共建项目,提升医院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同样是重点,升级临床一体化信息管理模式,启动新一代综合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开展智慧管理数据治理,推进一体化门诊电子病历全面升级改造及数据驱动下的智慧门诊管理与互联网医院服务,建设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全院级智慧监测管理平台,建设专病临床数据库,助力临床研究。总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技术,提升医院管理和医疗工作、服务中的有效性、准确性,进一步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十四五”时期是中国经济在全面小康基础上迈向现代化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形势下,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承担着重要使命和任务,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全国公立医院的风向标与指明灯,在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十四五”期间,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要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始终秉持公益性以及保持社会责任心,明确目标、科学规划,为保障人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