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柯博文,孙中伟,韩双艳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发酵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06)
人表皮生长因子(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hEGF)是一种单链小分子多肽,含5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6.2 ku,6个半胱氨酸(Cys)在分了内形成3对二硫键,等电点为4.6[1]。EGF是由美国Vanderbit大学医学系Cohen教授[2]在1962年用羧甲基纤维素柱从小鼠颌下腺分离纯化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时偶然发现的小分子多肽,研究发现这种活性多肽不仅能对神经细胞有作用,而且与小鼠的眼睑早开和牙齿提早萌芽也有关联。1975年Cregory等[3]又从人尿液中提取出这种活性物质,并命名为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又因其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又称抑尿胃素。EGF在人体各种组织和体液中都广泛存在,包括血液、乳汁、胃液和十二指肠中,调节多种生理生命活动,能够加速组织的增殖与分化,促进胚胎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4];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对皮肤相关疾病具有一定的修复治疗价值等[5];特别的,EGF对刺激性食物导致的胃肠溃疡有显著疗效,对促进胃肠粘膜的发育,参与受损粘膜的修复有着重要的作用[6]。
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CPP)是一类能携带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内部的短肽,其穿膜能力不依赖经典的胞吞作用[7],已经实验证实的生物大分子有寡聚核苷酸、肽段、蛋白质、纳米颗粒和脂质体等[8]。穿膜肽重要的一个应用是能够作为载体携带多肽和蛋白质跨越肠道[9]、肺上皮[10]以及穿越血脑屏障[11]等;Park等[12]证实了TAT-SOD和9Lys-S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具有穿透表皮细胞的能力。Guo等[13]构建了重组基因TAT-hEGF-CD47(免疫球蛋白CD47),发现其能有效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和皮肤上皮细胞增殖,促进作用与TAT-hEGF-CD47浓度呈正相关。给药至皮肤后,TAT-hEGF-CD47由于TAT结构域有效地穿透皮肤表皮层,并在皮肤中停留了很长时间,因为CD47片段通过单核吞噬系统减缓了其清除速度。国内对CPP(细胞穿膜肽)的研究也早已开始,梁英民等[14]将PTD(蛋白转导结构域)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癌蛋白Bcr/Abl在大肠杆菌中融合表达,将纯化出的蛋白加入培养的HL60细胞和C2C12细胞后,发现PTD(蛋白转导结构域)可以介导Bcr/Abl蛋白跨膜进入细胞内。余婷玉等[15]成功创建了一种含有穿膜肽标记的荧光素酶(LUC)融合蛋白即TAT-LUC。与LUC相比,TAT-LUC能够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并对ATP和肿瘤细胞具有更好的灵敏性。
天然EGF的来源十分有限,王武康等[16]利用8种分离工艺与2步柱层析,最终从40 L健康男性尿液中,制备出hEGF 2.36 mg。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已成功在不同的系统中表达出hEGF,包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coli)[17]、豆科植物花生[18]、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P. pastoris)[19]和家蚕[20],逐渐满足hEGF的需求量。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由于其在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皮肤相关损伤和疾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透膜效率低,以0.5 μg/g的剂量涂抹在皮肤12 h后累积透皮率仅有0.993%[21];皮肤中的hEGF可以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快速清除[22],这些限制了它的应用。为了克服hEGF透皮率低,利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易形成包涵体等,综合考虑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表达形式和表达量,我们在hEGF的N端引入细胞穿膜肽Pep-1,再克隆至携带GST标签的表达载体PGEX-4T-1中,尝试提高表达量和增加蛋白的可溶性,以图提高hEGF的生产效率,并对目的蛋白进行了纯化,为hEGF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1.1.1 菌株与质粒
大肠杆菌BL21(DE3)和E.coli Top10’,由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酶学实验室保存。携带GST标签的表达质粒PGEX-4T-1,购自Invitrogen公司;质粒PUC57-epEGF,携带已经过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后的目的基因epEGF(EK/Pep-1/G4S/hEGF融合片段),该融合基因片段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合成。
1.1.2 主要试剂和工具酶
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XhoⅠ购自TaKaRa公司;KOD DNA聚合酶、T4 DNA连接酶、DNA Marker、PCR Mix和标准分子量蛋白质Marker购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PCR纯化试剂盒购Magen(美基)生物有限公司;质粒小量制备试剂盒和琼脂糖凝胶DNA回收试剂盒Bradford蛋白浓度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捷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氨苄青霉素(Amp)、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其余常用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1.3 培养基
LB液体培养基(g/L):10 g胰蛋白胨、5 g酵母提取物、10 g氯化钠;SOC液体培养基(g/L):20 g胰蛋白胨、5 g酵母提取物、0.5 g氯化钠、KCl 0.186 g、MgCl20.39 g;2%葡萄糖;SOB液体培养基(g/L):20 g胰蛋白胨、5 g酵母提取物、0.5 g氯化钠、KCl 0.186 g、MgCl20.39 g;2× YT液体培养基(g/L):16 g胰蛋白胨、10 g酵母提取物、5 g氯化钠。TB液体培养基(g/L):20 g胰蛋白胨、24 g酵母提取物、12.54 g K2HPO4、2.31 g KH2PO4、0.4%葡萄糖;LB固体培养基(g/L):10 g胰蛋白胨、5 g酵母提取物、10 g氯化钠、2 g琼脂糖,根据需要添加Ampicillin,终浓度为100 μg/mL。
1.1.4 仪器与设备
知楚恒温培养摇床,上海知楚仪表有限公司;PCR仪,德国Eppendorf公司;Eppendorf 5804R型高速冷冻台式离心机,德国Eppendorf公司;UV-2350型分光光度计,UNICO公司;AKTA蛋白纯化系统,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ST Focurose 4FF、Q Focurose 6HP预装柱,武汉汇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1 穿膜肽Pep-1与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融合基因的优化及合成
在NCBI数据库中获得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蛋白序列(Sequence ID:2KV4_A)。将文献报道的Pep-1蛋白序列(KETWWWETWWTEWSQPKKKRKV)通过柔性肽(GGGGS)连接至hEGF片段的N端,并且在穿膜肽N端添加肠激酶酶切位点(DDDDDK),如图1所示。将该融合基因氨基酸序列送往合成,经大肠杆菌密码子优化而获得的碱基序列,全基因合成255 bp后克隆至质粒pUC57,得到含有穿膜肽与人表皮生长因子融合基因的重组质粒pUC57-epEGF。
图1 融合蛋白EK-Pep1-G4S-HEGF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过程Fig.1 Construction of recombinant expression plasmid of fusion protein Ek-Pep1-G4S-hEGF
1.2.2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在epEGF融合片段上下游分别引入BamH Ⅰ、XhoⅠ限制性酶切位点,设计引物,(引物序列:epEGF-F:GGCCGGATCCGATGATGATGATAAAA AAGAAACC;epEGF-R:ATACTCGAGTTAGCGC A GTTCCCAC)。以pUC57-epEGF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用PCR产物回收试剂盒纯化,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 Ⅰ和XhoⅠ对PCR回收产物及质粒PGEX-4T-1分别进行双酶切,纯化回收后用T4连接酶22 ℃进行连接反应,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E. coli Top10感受态细胞,挑取单菌落进行菌落PCR(引 物 序 列:epEGF菌 落PCRF:GCGCCGACATCA TAACGGTT,epEGF菌落PCR下引:CAGACAAGC TGTGACCGTC)。将阳性转化子培养过夜,提取质粒,然后进行BamH Ⅰ和XhoⅠ双酶切验证,之后重组质粒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测序。测序结果显示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GEX-4T-1-epEGF(缩写为pGST-epEGF)。将鉴定后的质粒转入E.coliBL21(DE3)感受态细胞表达,在LB氨苄青霉素抗性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培养,提取质粒双酶切鉴定,将验证正确的菌种用于后续发酵。
1.2.3 目的蛋白的表达与SDS-PAGE分析
挑取鉴定正确的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GST-epEGF单菌落于10 mL含100 μg/mL氨苄青霉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220 r/min,培养12~16 h。将菌液按照1:100转接至100 mL的LB液体培养基(含100 μg/mL氨苄青霉素)中,37 ℃,220 r/min,继续培养到OD600为0.6~0.8时,加入1 mol/L的异丙基β-D-1-硫代半乳糖苷(IPTG)至终浓度为1 mmol/L,16 ℃,200 r/min条件下继续诱导培养12 h。
将发酵液采用6600 r/min室温离心10 min,收集菌体,用蒸馏水将菌体洗涤两次后加入破碎缓冲液重悬菌体。在冰浴条件下超声破碎20 min(破碎条件:6 mm变幅杆,频率30%,超声3 s,间隔3 s)。对破碎后的全菌液采用10000 r/min,4 ℃,30 min冷冻离心,分离上清和沉淀,将获得的全菌液、上清、沉淀样品分别进行SDS-PAGE分析,确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
1.2.4 目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1.2.4.1 epEGF融合蛋白诱导剂浓度的优化
挑取鉴定正确的阳性转化子在37 ℃的LB液体培养基(含100 μg/mL氨苄)过夜培养,按1:100的比例转接到100 mL LB液体培养基(含100 μg/mL氨苄)中,37 ℃培养至OD600为0.6~0.8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PTG(0.2、0.4、0.6、0.8、1.0 mmol/L),30 ℃诱导8 h。等量收集菌体,以SDS-PAGE分析不同IPTG浓度下epEGF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并确定IPTG最佳诱导浓度。
1.2.4.2 epEGF融合蛋白诱导温度的优化
将工程菌在37 ℃的条件下培养至OD600为0.4~0.8时加入0.4 mmol/L的IPTG分别在20、25、30、37 ℃下诱导过夜,收集等量菌体,以SDS-PAGE分析不同温度下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并确定最佳诱导温度。
1.2.4.3 epEGF融合蛋白诱导培养基的优化
挑取鉴定正确的阳性转化子在37 ℃的LB液体培养基(含100 μg/mL氨苄)过夜培养,按1:100的比例分别转接到LB液体培养基、SOC液体培养基、SOB液体培养基、2×YT液体培养基、TB液体培养基,均含有100 μg/mL氨苄青霉素,在IPTG浓度为0.4 mmol/L,诱导温度为20 ℃的条件下,诱导过夜。分别收集等量菌体,以SDS-PAGE分析不同培养基下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并确定最佳诱导培养基。
1.2.4.4 epEGF融合蛋白诱导时间的优化
将工程菌在37 ℃的条件下培养至OD600为0.6~0.8时加入0.4 mmol/L的IPTG设置诱导温度为20 ℃条件下继续培养,分别在2、4、6、8、10、12 h时间点收集等量菌体,通过SDS-PAGE方法鉴定不同时间段epEGF融合蛋白的表达量,从而确定最佳诱导时间。
1.2.5 目的蛋白的分离纯化与SDS-PAGE电泳分析
利用GST亲和层析法[23],对已用0.45 μm滤膜过滤的菌体破碎上清进行纯化。pH 8.0缓冲液(10 mmol/L GSH,50 mmol/L Tris-HCl)并收集洗脱液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
收集到的GST纯化样品经超滤管浓缩后,置换其中的GSH,再用0.22 μm滤膜过滤后按照上述方法上样至阴离子交换柱(Q Focurose 6HP 5 mL),按照Q柱纯化方法进行融合蛋白的第二步纯化。收集Q离子柱洗脱液,收集洗脱液后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
1.2.6 蛋白浓度计算方法
应用软件Image J分析蛋白电泳条带,Image J方法是利用灰度值来近似估算蛋白的纯度,条带的深浅和面积综合代表蛋白的量;利用Bradford[24]方法测定优化诱导工艺和纯化后蛋白浓度;目的蛋白的相对含量利用如下公式计算。
对浓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1.2.7 数据处理
数据分析与处理利用软件Graphpad prism 8.0。
以带有目的片段epEGF的PUC57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得到带有酶切位点的基因片段。PCR扩增结果如下图2a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PCR产物条带单一且明亮,特异性得到目的PCR产物。目的片段的长度在250 bp左右,与预期结果相符。
按照材料方法1.2.2描述,对PCR产物与质粒PGEX-4T-1分别用BamH 1和Xho 1进行双酶切,体外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ST-epEGF,并转化大肠杆菌,利用氨苄抗性平板进行抗性筛选,利用菌落PCR鉴定阳性转化子。菌落PCR鉴定结果如图2b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编号1~10的菌株的菌落PCR产物片段在1000 bp左右,与理论值相符,初步判断重组质粒pGST-epEGF对应的转化子已构建成功。
菌落PCR鉴定正确的转化子,将其接种到LBA液体培养基中过夜培养,保存甘油菌并提取重组质粒进行双酶切鉴定,结果如图2c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酶切2条带大小约为5000 bp和250 bp,符合理论结果,可以基本判定重组表达质粒成功构建。
图2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载体的鉴定; Fig.2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vector
将1~5号菌株的质粒,送至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目的基因比对完全正确,可以得出结论重组表达质粒已成功构建。
按照“1.2.3”对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工程菌进行发酵,取重组菌BL21(DE3)-pGST-epEGF未诱导与诱导的发酵液离心后的菌体,加入蛋白上样缓冲液,煮沸后直接SDS-PAGE鉴定,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在36 ku处出现明显条带,而未诱导菌株无明显此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即初步说明重组菌株表达了重组epEGF。
图3 重组工程菌SDS-PAGE鉴定Fig.3 SDS-PAGE Identification of recombinant engineered bacteria
2.3.1 IPTG浓度优化
图4 融合蛋白表达条件中诱导剂浓度的优化Fig.4 Optimization of inducer concentration in fusion protein expression condition
如图4所示,以不加IPTG诱导的菌株作对照,分别在0.2 mmol/L、0.4 mmol/L、0.6 mmol/L、0.8 mmol/L、1.0 mmol/L,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下对重组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分析不同浓度下SDS-PAGE电泳图,利用1.2.6蛋白浓度计算方法,计算目的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一样的情况下,当IPTG的浓度为0.4 mmol/L时,目的蛋白占总蛋白的含量最高,约为0.13 mg/mL。在诱导剂浓度偏高或偏低时,蛋白表达量均有所降低,因而认为融合蛋白epEGF最适诱导剂浓度为0.4 mmol/L。
2.3.2 温度优化
图5 融合蛋白表达条件中诱导温度的优化Fig.5 Optimization of induction temperature in fusion protein expression condition
在发酵过程中分别设定不同的诱导温度(37、30、25、20 ℃),研究温度对工程菌表达目的融合蛋白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温度对工程菌表达目的蛋白有影响。当诱导温度设置为20 ℃时,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此时蛋白含量为0.12 mg/mL。即工程菌最优表达温度为20 ℃。
2.3.3 培养基优化
选择了5种常用的细菌培养基,LB(Luria-Bertani)、SOB(Super Optimal Broth)、SOC(Super Optimal broth with Catabolite repression)、TB(Terrific Broth)、2×YT(2×YT medium)来探究培养基对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如图6所示。使用TB与SOC后,蛋白表达量较其他培养基有所提高,其中TB对蛋白含量的提高最为明显。可能原因是这两种培养基含有葡萄糖,提供更多的碳源,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即工程菌BL21(DE3)-pGST-epEGF最适发酵培养基为TB培养基。
图6 融合蛋白表达条件中培养基的优化Fig.6 Optimization of medium under the expression conditions of fusion protein
2.3.4 诱导时间的优化
在诱导过程中0 h、2 h、4 h、6 h、8 h、10 h、12 h,分别取等量菌体,直接取适量菌体进行SDS-PAGE电泳,结果如图7所示。在诱导2 h时已经有目的蛋白的表达,2 h~8 h内,随着时间的增加,目的蛋白表达量也在逐步增加,超过8 h后,随着时间的增加,目的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故确定8 h是工程菌最适诱导时间。发酵液目的蛋白最终浓度为0.12 mg/mL。
图7 融合蛋白表达条件中诱导时间的优化Fig.7 Optimization of induction time in fusion protein expression condition
2.4.1 融合蛋白GST Focurose 4FF亲和层析
按照材料与方法1.2.5中描述GST亲和层析柱操作方案对破碎液上清进行第一步纯化,结果如图8所示。上清经GST一步纯化,得到目的蛋白纯度为66.82%(图8a融合蛋白表达各个步骤SDS-PAGE电泳图,图8b为纯化阶段的色谱图穿透峰和洗脱峰如图上箭头所注);收集洗脱液进行超滤浓缩,置换其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浓缩后的样品用于融合蛋白的第二步纯化。
2.4.2 融合蛋白阴离子交换层析
超滤浓缩后的样品经Q Focurose 6HP阴离子柱纯化后,结果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目的蛋白在0.4 mol/L NaCl浓度条件下被洗脱下来,利用Image J进行灰度扫描,显示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纯度达到92.57%。
图8 融合蛋白GST亲和层析柱纯化结果Fig.8 Purification results of fusion protein GST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column
图9 融合蛋白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结果Fig.9 Purification results of fusion protein on 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column
本研究构建重组大肠杆菌BL21(DE3)/PGEX-4T1-epEGF,成功表达可溶性的含有细胞穿膜肽的人表皮生长因子,通过发酵条件优化,目的融合蛋白的量可达0.13 mg/mL。相对黄秉仁等[25]在酵母中表达的含量4 mg/L提高了32.5倍,且表达周期相比酵母系统大大缩短。同样在大肠杆菌中,甘人宝等[26]合成pAE-8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为1.5 mg/L。赵忠良等[27]也将EGF与GST标签进行融合表达,但是其EGF的表达量只占细菌总蛋白的18%,本研究构建的融合蛋白通过特殊表达载体,创新性的添加人工合成细胞穿膜肽Pep-1融合表达,利用tac启动子表达水平提高到21.58%。传统分离纯化人表皮生长因子需经过8种分离工艺与2步柱层析[16],本研究中重组蛋白经过2步柱层析,纯度达到92.57%,简化了纯化工艺,大大节约了成本,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在皮肤损伤修复中具有显著作用,获取高产EGF的重组基因工程菌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本研究构建了含有穿膜肽的人表皮生长因子,即重组Pep-1-hEGF(epEGF),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融合蛋白GST-epEGF。论文也研究了发酵条件对融合蛋白的影响,发现最适发酵条件为:IPTG浓度为0.4 mmol/L、温度为20 ℃、最适发酵培养基为TB液体培养基、诱导时间为8 h。通过添加GST促溶标签与发酵条件优化,明显提高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1.58%,可达0.13 mg/mL。通过GST亲和层析与阴离子交换层析两步纯化后目的蛋白的纯度达到92.57%。本研究成功实现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并对其进行了初一步纯化,后续尝试采用肠激酶处理,去除GST标签,以便获得更理想的无免疫副反应的人表皮生长因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