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立文 ,王晓姝 ,王国成
(1.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天津 300461;2.中交一航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83;3.天津市水下隧道建设与运维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461;4.大连市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服务中心,辽宁 大连 116033)
最早的沉管隧道工程是1910 年美国穿越底特律河修建的水下双线铁路隧道,其后沉管法隧道建设以美国为中心逐步发展,截止2020 年,世界上有20 多个国家采用了沉管隧道技术,已建成130 余座沉管水下隧道,其中美国、日本多采用钢壳结构,荷兰、欧洲等国家采用混凝土管段结构。我国修建沉管隧道的起步较晚,1972 年香港建造第一条跨港沉管隧道,目前已建成了上海金山恭水隧道、天津海河水底隧道、宁波甬江隧道及世界最长公路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随着城市交通的日渐繁荣及城市规划的提升,沉管法隧道在国内呈现出爆发式的发展,目前深中海底隧道、海沧海底隧道、厦门地铁2 号线及3 号线海底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在陆续建设中。
沉管管段制作方式主要分为在船台和干坞中制作两种形式,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采用干坞内预制沉管[1]。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选择“干坞法”预制沉管,沉管段由18 个管节组成,其中直线段管节13 个,曲线段管节5 个,曲率半径1 050 m,单个标准管节长180 m,由8 个长22.5 m 的节段组成,重约6 万t。在建设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多项工艺优化,提出坞口沉箱预制改原位现浇、系缆墩胸墙现浇改装配式等设计建议。在简化工序、缩短工期的同时也降低施工风险,使整个船坞的工作量大幅减少,工期得以缩短,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干坞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
干坞子项工程是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配套建设的沉管预制场地,位于隧道北岸主体结构的西侧,主要满足海底隧道沉管管节的预制、出运、舾装和储存,主要建设内容:1)管节预制干坞 1 座(3+3);2) 管节舾装与储存区 1 处(“5+1”沉管存储、舾装,可同时存储6 节沉管);3)干坞配套生产场地1 处。其中干坞主体占地面积约16.1 万m2,可同时预制6 根沉管;对称分为东、西2 个独立坞室,每个坞室主尺度为长480 m,宽135 m(北侧)及74.7 m(南侧);施工期在坞口外侧设置斜坡堤式临时围堰,为干坞建设提供干地施工作业条件;海上新建直立式防波堤302 m,重力式舾装、系缆墩7 座。沉管预制场主要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如图1 所示。
图1 沉管预制场主要建(构)筑物平面布置图Fig.1 Layout of main structures in immersed tube prefabrication yard
干坞坞内平面布置以满足沉管预制、出运、存储及舾装功能需求为前提,系统分析施工总工期,预制顺序,钢筋、模板、混凝土、舾装、储存、出运工艺,模板临时存储场,风雨棚等方面影响,并综合考虑物料运输、工艺设备流转、周边场地受限等因素,充分利用有限场地,提出了基于整体水文地质环境、工期与主体工程相适应、经济性良好的干坞法沉管预制场平面布局。
干坞所在地地质自上而下主要为粉煤灰,粉质黏土,强风化、中风化白云岩,且白云岩上溶洞发育。
由于岩面起伏十分不规则,止水结构与岩面接触点高程较难事前把控,施工期漏水风险大;场地粉煤灰普遍分布,粉煤灰指标差,指标离散性强,水上、水下指标差异大,且受到扰动后指标迅速劣化。针对粉煤灰的特性,坞壁结构在开挖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粉煤灰排水及变形情况,结合监测数据,采取分层、分坡度、多次开挖形成最终边坡。
干坞周边留存多处敏感建筑物,不能拆迁;且工程所在地为喀斯特地貌,岩面起伏大,广泛覆盖粉煤灰。为保障干坞平面尺度充足,施工期敏感建筑结构安全,根据地质特点、岩面高程,细致划分地貌及受力特征区域,采用了斜坡式喷锚[2]、单排支护兼止水、双排支护兼止水、双排支护联合桩前土加固等多种坞壁结构形式[3],坞壁结构典型断面图如图2 所示;在中隔岸壁设计中,根据岩面高程采用了纵向阶梯式沉箱结构形式。
图2 坞壁结构典型断面图Fig.2 Typical section of dock wall structure
2.4.1 咬合桩支护及止水
根据地质条件、使用要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形式的咬合桩,其中以支护作用为主、止水作用为辅的区域采用“荤素结合”形式;以止水作用为主的区域采用“全素”形式[4];同时创新性地采用了塑性混凝土咬合桩结构,从“软咬合”升级为“硬咬合”。
2.4.2 坞口装配式止水体系
秉承装配式理念,采用了钢闸门+大沉箱坞门组合止水体系[5],止水钢闸门、大沉箱、密集弹性点支座、Ω 形止水带等联合应用,有效形成装配式止水体系。海侧立面依靠干坞底板上海侧的“Ω”形止水带和钢闸门形成第一道屏障,坞侧依靠干坞底板上陆侧的“Ω”形止水带和预埋在浮坞门、坞门墩对应位置的预埋槽钢内插入钢板,钢板之间填充防水材料形成第二道屏障,以便于坞门拆装;坞门底板为减压格栅式结构,有效降低渗透压。浮坞门、 钢闸门安装效果图如图3、图4 所示。
图3 浮坞门沉箱结构剖面效果图Fig.3 Profile effect drawing of caisson structure of floating dock gate
图4 钢闸门安装效果图Fig.4 Steel gate installation effect drawing
干坞减压排水系统由排水暗沟、汇水管、排水暗管和无砂大孔混凝土垫层组成,通过排水层、汇水沟将底板下的渗流水汇入排水沟,统一汇入排水泵站前池,减压排水布置如图5 所示。
图5 减压排水布置Fig.5 Decompression drained arrangement
为便于沉管顺利起浮,预制台座在底板内设置预留凹槽,每个节段横向及纵向预留主凹槽及副凹槽,主槽内部浇筑无砂大孔混凝土,副槽内部回填碎石[6]。台座底板预留凹槽如图6 所示。
图6 台座底板预留凹槽Fig.6 Pedestal reserve groove
干坞施工总体划分为4 个作业区域进行施工,4 个施工作业区域分别为:临时围堰作业区、管节预制干坞作业区、管节舾装与储存作业区、干坞配套生产场地作业区。干坞施工总流程如图7所示。
图7 干坞施工总流程图Fig.7 General flow chart of dry dock construction
本工程止水体系有咬合桩、旋喷桩、钢板桩、帷幕灌浆等多种形式,各类型止水结构组结合施工,达到止水效果。施工顺序为先施工“素桩”,“素桩”顺次施工,待“素桩”塑性混凝土强度增长7 d 后,开始顺次施工“荤桩”;其中咬合桩施工“素桩”采用搓管机[7],“荤桩”采用全回转全套管跟进入岩,极大提高了施工工效。止水体系施工工艺统计表见表1。
表1 止水体系施工工艺统计表Table 1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statistics of water stop system
干坞坞口区浮坞门沉箱作为干坞坞室的口门结构使用,沉箱长41.15 m×宽22.5 m×高16.5 m,共32 个大仓格,总重量7 800 t。综合考虑现场施工环境、施工工期、预制场地及出运安装条件等多方面制约因素,通过比选采用干地原位现浇工艺。沉箱顶升效果图如图8 所示。
图8 沉箱顶升效果图Fig.8 Caisson synchronous jack-up effect drawing
施工工艺为:现浇底部基础并预留顶升廊道→沉箱首层原位现浇(重约3 500 t)→原位顶升1 m→人工清理砂垫层及底模→沉箱首层回落(压缩Ω120 型止水带达到设计止水变形要求)→现浇沉箱接高层→整体成型。
干坞工程系缆墩用于预制沉管起浮出坞并系缆存储,属海上独立墩。设计系缆墩共5 座,其下部基础为重力式沉箱结构,上部为胸墙结构。胸墙结构施工按传统工艺需采用方驳吊机进行海上钢筋绑扎、模板支立,采用混凝土拌和船进行海上混凝土浇筑,海上作业效率低,工期长,安全风险高,且施工成本较大。秉承“安全、文明、绿色施工”的理念,将上部胸墙由现浇结构优化为装配式结构[8],即每个独立墩胸墙采用陆上分块预制—海上安装—接缝后浇形式,利用起重船进行胸墙安装,再进行湿接缝浇筑连成整体,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施工成本,保证了干坞投入使用的工期和质量要求。装配式系缆墩断面图如图9 所示。
图9 装配式系缆墩断面图Fig.9 Typical section of prefabricated mooring dolphin
根据现场基坑开挖后坞底部分的地质和渗流情况,建议取消了原横管、纵管和暗沟,采用20 cm 厚无砂大孔混凝土排水,并取消原检查井和相应附属设计,在坞底临近坞壁部位设置暗沟。
排桩支护式干坞结构稳定,可靠度高,干坞整体尺度验收完全满足规范要求。通过每次灌排水周期连续观测,截至目前坞壁喷锚结构完整,基本无裂纹,坞壁结构及止水桩变形观测位移均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
2020 年5 月1 日,干坞作为沉管预制场正式交付使用,双坞渗流量约为3 600 m3/d(设计要求使用期双坞渗流量不大于4 000 m3/d),止水效果良好。
成功解决了受周边条件限制对预制场布置的影响问题。施工中,敏感区域全部实现了深基坑垂直开挖的效果,大大减少了预制场施工的影响范围,在有限区域内实现了整个预制场的功能布置满足沉管预制、舾装及存储等功能要求。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多项的工艺优化、设计优化,减少、简化工序,降低工程量及施工难度,在外部阻工、拆迁滞后、用海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影响下,按期完成了沉管预制场建设,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为沉管预制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沉管隧道建设为城市建设范畴,考虑施工方便、降低成本,选址尽量选择在工程周边。而干坞建设涉及到深基坑开挖,在城市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条件下,基坑往往不具备大面积开挖的条件。本工程结构形式,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并减少大面积开挖带来的施工影响,完全适应现场不良地质条件,同时具备典型性和一般性,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中的成功应用,对于国内外其他沉管预制场建设、干船坞建设等,具有推广示范意义,社会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