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东川,何 艳,王莉华,彭 超
我国2型糖尿病病人患病率逐年升高,糖尿病引起的大血管疾病为2型糖尿病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非常重要。有研究指出,血脂、血糖等因素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在心血管疾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进一步促进血管内皮屏障功能损害[1-2]。血清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3(complement-C1q/TNF-related 3,CTRP3)是脂肪因子超家族。有研究指出CTRP3与糖尿病及血管疾病有着密切联系[3-5]。本研究观察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CTRP3的表达及其与血脂和血糖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64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A组)、60例未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糖尿病病人(B组)及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6名(C组)。A组:男34例,女30例;年龄52~78(62.54±3.74)岁。A组纳入标准:①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进行全身大血管超声检查明确合并动脉粥样硬化;②存在不同程度颈内外动脉、椎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样改变;③随机血糖≥11.1 mmol/L,空腹血糖(FPG)≥7.0 mmol/L;④影像学资料、临床资料完整者。A组排除标准:①Ⅰ型糖尿病者或有并发症的糖尿病者;②因阿尓茨海默病等疾病无法配合治疗者;③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者。B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53~79(62.70±3.80)岁。B组纳入标准:①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未出现椎动脉粥样硬化;②FPG>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C组:男32名,女34名;年龄50~77(62.10±3.55)岁。C组纳入标准: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均在正常范围内,即FPG<7.0 mmol/L,2 hPG≤7.8 mmol/L。3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 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舒张压、腰围、腰臀比值等。BMI=体重/身高2(kg/m2);腰臀比值=腰围/臀围。
1.2.2 CTRP3检测 选取研究对象备份血样放置于促凝管中,常温下放置2 h,离心并取上清后,将标本放置于-20 ℃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TRP3表达水平,CTRP3试剂盒由美国Cayman Chemical公司提供。
1.2.3 生化指标检测 研究对象均禁食8 h以上,于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送至检验科,检测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FPG,服用82 g葡萄糖粉后2 h,检测2 hPG;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HA-8160检测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检测过程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测完成后由2名高年资医师评估,对比检测结果。
2.1 3组临床资料比较 A组与B组BMI、腰围、腰臀比值均高于C组(P<0.05);A组与B组BMI、腰围、腰臀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s)
2.2 A组与C组血生化指标及CTRP3水平比较 A组TG、TC、LDL-C、FPG、2 hPG、HbA1c水平均高于C组(P<0.05);HDL-C、CTRP3水平均低于C组(P<0.05)。详见表2。
表2 A组与C组血生化指标、CTRP3水平比较(±s)
2.3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CTRP3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CTRP3与年龄、臀腰比值、收缩压、舒张压、LDL-C、TC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BMI、TG、FPG、2 hPG、HbA1c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详见表3。
表3 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CTRP3水平与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2.4 影响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将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BMI、TG、TC、FPG、2 hPG、HbA1c、CTRP3是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4。
表4 影响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2.5 影响糖尿病病人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经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BMI、TG、FPG、HbA1c、CTRP3水平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5。
表5 影响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持续性高血糖状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发病率不断上升,受到了越来越多临床医师的重视。糖尿病还会损害其他器官,引发心脑血管病变等,增加了糖尿病病人的死亡率[6]。有相关报道指出,造成糖尿病病人死亡的原因中,因心脑血管等大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人占14%,仅次于肿瘤及感染;全球每年有950万例以上新发糖尿病病人,因糖尿病引发的下肢血管硬化接受截肢手术率极高[7-11]。为减少糖尿病发病率及大血管病变率,对糖尿病的发病过程及致病原因亟待临床工作深入研究。
CTRP3是一种标志性蛋白,主要表达于脂肪细胞内,可刺激脂联素、抵抗素等脂肪因子释放。多项研究指出,CTRP3可保护大血管,同时可起到较好的降糖效果[12-13],其对心血管、内分泌、免疫系统等疾病也有重大影响,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研究表明,随着体重的增加,糖尿病病人血浆中TG、TC、FPG、2 hPG水平也会增加,血脂、血糖水平紊乱会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而病人体内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也会刺激血管平滑肌,加速局部损伤程度,推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14-16]。
本研究中,A组TG、TC、LDL-C、FPG、2 hPG、HbA1c水平均高于C组(P<0.05);HDL-C、CTRP3水平均低于C组(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既往文献[17]报道一致。可见糖尿病病人机体存在代谢紊乱。有研究表明,CTRP3水平与糖尿病病人体内TG、TC、LDL-C、FPG等多种代谢指标具有相关性[18-19]。本研究发现,CTRP3与BMI、TG、FPG、2 hPG、HbA1c呈负相关(P<0.05),与HDL-C呈正相关(P<0.05)。
有研究表明,CTRP3可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抑制糖尿病病人机体内炎性状态,调节大血管功能,影响血脂、血糖等代谢指标,同时CTRP3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钙盐沉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经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得出BMI、TG、FPG、HbA1c、CTRP3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分析其原因:BMI高的群体合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更高,脂肪代谢受到影响,明显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率;血清TG增高会促进血游离脂肪酸的分泌,加速细胞自身的氧化代谢,使得机体葡萄糖代谢能量供应不足,减少胰岛素分泌;糖尿病病人体内CTRP3分泌减少,对血管的保护作用降低,明显提高了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提示应积极控制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以控制病情发展,延缓大血管病变[20]。
综上所述,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CTRP3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与血脂、血糖有相关性,CTRP3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