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胜 (山东荣成市第二十一中学)
一节高效的课就是教师在付诸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后,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积极的动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或发展,实现了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等。课堂能否达到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师是否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精湛的教学技艺直接决定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建构高效课堂,就需要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入手,不断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创新求变,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真正的改变,往往都是从先改变思想开始的。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理念更新,由领导干部及教研组长牵头,以身示范、做好引领,狠抓落实,真正实现教师观念上的洗礼,理论上的提高,知识上的积淀,教学技艺上的增长。大力推进教师读书活动,每月学校领导轮流推荐一本好书,教师摘抄、写感悟,开展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读书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倡导儒雅之风,构建学习型校园。
学校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让教师近距离地感受教育新理念的冲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千方百计地为教师创设高层次理念学习的机会,每次学习教师都要及时总结学习体会上传到校园网进行展示交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组织对学科教师或全体教师的“二次”培训。通过学习—研讨—实践的方式,让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迅速提升,为高效课堂的建构提供了源头活水。广大教师把感悟到的新理念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助推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获得稳步提升。
学校从教学过程细节入手,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推行教学工作的“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要求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通过狠抓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辅导、课后反思等环节,引导教师打造高效课堂。教导处对教学常规及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定期反馈情况,组成“校务组—教务处—教研组”三级结合的考核评价小组,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每周一组织各年级主任检查上周的纸质备课、星级评价及本周的电子导学,形成《高效课堂检查成果简报》,每月下发一份高效课堂建设的综合性简报,每周通过年级例会、全校师生会推广,每周每位领导需要完成一份周教学工作总结和下周打算,并附有听评课记录表,内容涵盖教学常规检查的方方面面,通过典型引领、经验推广,激发教师评优树先的积极性。
备课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每天都在备课,如何能够真正做到有效才是关键。为此,我们重点引导教师“吃透”学生与教材,“吃透”学生就是在关注学生、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好课,把学生作为中心,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分析他们是否真正有所得;“吃透教材”就要针对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显性和隐性因素进行详细的重组和处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使设计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自主学习的动力。
为真正实施有效备课,我们以“三线”备课为抓手,重视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推行三步备课,为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第一步:现场备课,每周教研时间让教师只带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现场依据学情和教材对本节课的“过程线”进行设计,形成各教学环节,然后围绕各环节进行“问题线”“活动线”的设计,在设计中强调层级问题的建构,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第二步:上网备课,教师现场备课结束,再组织教师在微机室利用电脑进行上网备课,教师可以查找自己以前的资源包或上网查找相关内容,对本节课进行二次修改,重点体现“问题线”“活动线”的设计,以及学法指导,力争实现教师的授课由教知识转变为教方法。第三步:组内研讨,教师上网备课后形成教案,组内进行交流,各组成员结合备课教师的“三线”备课、“学法指导”等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思维的激情碰撞,促进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灵活把握,增强了对课堂的驾驭底气。
再好的预设如果不能扎实落地,都只能算是空想。对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让高效课堂的思想落地生根。一是以“常规教研”为切入点和支撑点,引导教师“真教真研”,改评课为议课,在课堂达标的活动中我们将教师的课拍摄下来,在教研时进行“二次议课”,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二是实现每周主题教研专题化、系列化、课题化和可操作性,主要是围绕如何建构“高效课堂”而展开,实实在在为教学服务,教研组教研气氛浓厚,人人主动参与,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执教水平。我们还借助远程研修课例打磨及“切片式”课例研讨,全力推进“三线一模”式的课例剖析,组织教师针对录播的课进行自我诊断和集体研讨,通过对备课的“过程线”“问题线”“评价线”及“自主学习型课堂模式”的研讨,全面提升教师的课堂设计及执教水平。
建构高效课堂能否发展成为常态,关键要看教师及学校是否有持续推进的恒心与毅力,这就需要学校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督导和引领。为此,我们建立了常态课巡导机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学校层面的“常态课巡查指导小组”的巡导;二是年级与学科分管领导层面的分散式巡导。第一种方式,由教务主任根据学校工作每天随机抽取一节课进行巡课,然后对学校的所有教学班进行抽签具体确定听哪个班级的课,最后学校所有领导及本节课无课的教研组长、名师或骨干进行巡课。巡课时关键观察“有效备课”“自主学习模式”“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学生参与度与自主参与度”。第二种方式是分散巡课,主要以年级主任、学科分管领导牵头,带领相关教师进行巡课。每周分管年级、分管学科的领导听课不少于两节,做好听课的点评。每次巡查后,要做到即听、即评,每周要综合下发一次巡导简报。
真正高效的课堂,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张扬,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会了自主参与、自主反思。要做到这些,我们就需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已有的水平和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学,培养每个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真正实现“一个不能少,个个都重要;人人有潜能,个个能成才”的育人目标。基于此,我们推行“分层教学”,最大限度地实施因材施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终生学习、终生发展负责。我们结合实际,在分层次课堂教学和分层次作业设计方面开展重点实践,具体情况为:
分层次课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合理制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新授课中的学习目标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 组学生达到①~⑤;B 组学生达到①~④;C 组学生达到①~③。目标分层隐含并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让不同层次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获得进步和成功。复习课中对于A 等的学生,教师会在教学内容以外设计一些较难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以在做完后找教师批改;B 等学生要跟上课堂的节奏;C 等学生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习题。对于学生A、B、C 等的划分,每月针对评价的结果进行调整。
分层次作业设计采用“A+B+实践”的方式,A 等作业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中前部分的同学进行设计,上一半是基础题,下一半是拔高题;B 等作业主要是针对中后部分的同学进行设计的,大多数属基础题,个别是拔高题;实践性作业主要是本学科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结合,开展一些课外的小实验、小制作、小调查等,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思考能力,让更多的孩子在动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