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姝
(长顺县农业农村局 贵州黔南 550700)
农村庭院是农村家庭用地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具有生产、生活、社交、文娱等多种功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发展农村庭院经济逐步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农村庭院经济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生产者,利用农户家庭的空间及周围的空坪隙地等生产用地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经营形式,具有经营灵活、管理方便、投资少、效益好等特点和优势,是农村新的经济发展类型,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农村庭院经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1]。农村庭院经济和大田经济、乡镇企业经济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中国农村经济的三大支柱[2]。文章从长顺县庭院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提出对策。
长顺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与贵阳市花溪区、贵安新区、安顺市西秀区、平坝、紫云县相连,属于国家级黔中经济区和环贵阳一小时经济圈,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雨热同期,农业生产环境无工业污染,资源较丰富,县域耕地58.790 07 万亩,2020年,县域农业人口人均占地0.88 亩,农业生产总值完成31.3 亿元,同比增长6.9%,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12 317.2 元,增速8.6%,农业经济发展综合条件较好,长顺县农村庭院经济目前总体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大部分农户对庭院的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当前长顺县庭院经济的经营项目不仅只局限于第一产业,还逐步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领域,但因庭院经济的主要场所限制了种植、养殖、加工业、休闲农业等产业发展的规模,大多数发展庭院经济的农户仍停留在简单的庭院利用阶段,局限在小范围的种养活动中,且多为粗放管理,农产品仅满足于家庭生活,少有剩余。从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农户的庭院经济规模偏小,生产经营缺乏特色,庭院经济的整体效益不明显。
长顺县县打造庭院经济示范村10 个,共发展庭院经济示范户2 001 户,全县庭院经济的发展模式多样,主要有以下4种:(1)种植型,品种主要以蔬菜、水果、食用菌等为主的种植类发展模式,属于这种类型的有356 户;(2)养殖型,以生猪、绿壳蛋鸡为主的养殖类的发展模式,农户在庭院内饲养家禽、家畜,此模式较为普遍,属于这种类型的有1 525 户,大部分农户参与到县级平台公司组织的绿壳蛋鸡“三定三统”养殖模式,占总农户的76.2%;(3)种养结合,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属于这种类型的有112 户,占总农户的5.6%;(4)加工型,利用长顺县广大农村妇女在刺绣、蜡染、织布、酿酒、豆腐、榨油等方面的独特手工技艺和技术,组织妇女从事相关加工产业,属于这种类型的有8户,占总农户的0.4%。
绿壳蛋鸡是长顺县特色产业,县政府为推动该产业在全县实现产业化发展,选择以该产业为全县庭院经济主要发展产业。(1)创新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效益。推广“三定三统”模式,强化利益联结,由国有龙头企业统领采取“三定三统”(定产业品种、定生产计划、定收购方式,统一种苗物资供应、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方式,以合作社为主体接单生产,该发展模式能够使农户零成本参与、零风险养殖、零距离就业,可有效解决农民怕担风险、经验不足、利益无保障等问题,引导农户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适度经营,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益。(2)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坚持市场化运作,持续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龙头企业突出市场引领、技术引领作用;合作社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参与农户发挥生产主体作用,根据企业生产技术要求,做好庭院生产管理工作,同时吸引其他社会资本、管理、技术参与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3)资金投入:各镇(乡、街道)积极统筹扶贫资金、帮扶资金、“三小工程”资金(100万元)和“三定三统”庭院经济绿壳蛋鸡养殖项目发展资金,用于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工程。年底由农业农村局对庭院经济示范村进行验收评比,验收合格后按5万元/村标准进行奖励,村级对庭院经济发展效果好的农户给予补贴,鼓励农户结合自身生产特点开展庭院经济。例如:鼓扬镇利用绿壳蛋鸡原产地的优势,选择农户居住密度不大,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的空地修建鸡舍,发展绿壳蛋鸡“庭院经济”小养殖,转变农民观念、拓展思路,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引导农户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绿壳蛋鸡散养。鼓扬镇格道村庭院经济采取“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项目覆盖农户200 户,扶持贫困户160 户,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 000 元。
当前长顺县庭院经济的发展内容已开始出现由简单的农业生产,延伸到加工甚至农业休闲服务领域,但总体来看,大多数农村庭院经济的生产仍局限于空间内的单一种养活动,从上述数据就可以看出,全县庭院经济示范户户数较少,且生产类型主要有种植型、养殖型、加工型、种养结合型4 种,缺少综合型的模式,单一的生产模式难以发挥庭院经济的总体效益,需要根据市场需求,选取多种发展类型,整合资源,科学利用资源。
有些人认为庭院经济没有太多实际价值,对庭院经济的认识还停留在农户利用自家庭院进行单一的生产活动,满足小部分农户的生活需求;也有人认为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属于个体经济,农户想发展就发展,想如何整就如何整,从政府层面来说不需要太多的干预,政府扶持这种个体经济的意愿不大。由于对庭院经济开发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多村还没有把农村庭院经济的开发事项列入重点发展事项中。有一些乡镇、村意识到了庭院经济的开发价值,但从实际操作上来看,没有把庭院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来开展,从而影响了农村庭院经济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由于各乡镇、村在重视程度、政策理解、运用等方面及乡镇农业条件方面存在差异,导致长顺县庭院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村发展的庭院经济仍处于传统模式,生产管理缺乏计划,随意性大,庭院资源利用效率低,庭院经济发展层次低,无论是生产规模、生产标准,还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都难以真正体现农村庭院经济的特色及价值,发展速度缓慢,还未形成具有特色的庭院生产格局,农户难以利用庭院经济增收,而有些村发展的庭院经济模式多元化,以农家乐、采摘一体的农事体验型庭院经济服务模式综合开发程度高,整体经济效益好。
庭院经济的发展方式应依据各村不同区域特点,利用好各村的资源禀赋条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展多种形式的庭院经济,突出庭院农产品的精品化、低农药投入的、绿色健康的农产品特点,瞄准市场需求,制定合理、实操性强的发展模式。例如,根据交通区位划分,对邻近省城且交通便利的农村,鼓励发展休闲、文娱型庭院经济,改善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向推进城镇化发展,吸引城郊居民旅游消费。农户可以与城镇注重农产品品质的消费人群达成产销协议,开展个性化农产品生产,把长顺县农村庭院经济变成城里人的小农场。所以,要根据县内各村镇发展实情,探索因地制宜的庭院经济生产模式。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不断完善“合作社+农户”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发挥政府为引导、龙头企业为支撑、合作社为中间连接的作用,农户为生产主体的农村庭院经济产业链,通过构建农业生产种、养、加循环链,完善农村庭院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促进有机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产品品质,打造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首先,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在平衡好企业与农户的利益的前提下,推广并完善“三定三统”发展模式。其次,针对“三定三统”发展模式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如村级合作社组织能力较弱,依托基层党组织队伍重点抓好合作社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依据国家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该县实施的《长顺县关于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措施(试行)》,强化合作社的规范管理,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管理农户生产的作用,推动企业、合作社、农民三方面紧密联结。
一是做好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构建各个市场的信息联系;二是做好庭院经济产前、产中、产后等全过程服务,从市场信息、技术、融资、人力、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服务;三是鼓励引导民间服务组织发展,大力培育农业经理人和经销商,发挥市场机制,借助社会性服务组织的作用,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切实发挥庭院经济对农户的增收作用。
近年来,长顺高钙苹果、紫王葡萄、小米核桃、绿壳鸡蛋等产品已经逐渐形成产业链,也成为该县庭院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借助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平台,打造“一村一品”庭院经济示范村和庭院经济发展示范户,要不断增加示范村的数量,提升示范村的发展质量,及时总结经验,通过组织参观、媒体宣传、社交网络平台直播等形式,让群众意识到庭院经济的发展意义,提高农户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在全县营造庭院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推动庭院经济发展[3]。
发展农村庭院经济对长顺县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发展庭院经济方面具备优势。因此,要重视庭院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各村应认真分析庭院经济发展优势、特点、定位,引导组织好农户发展庭院经济,不断提升庭院经济发展的经济效益,探索出多元化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