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五项策略

2021-12-01 12:26王美霞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街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14期
关键词:教研专业学校

王美霞(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区工业街小学)

宣化区工业街小学以“将小学办成教师发展的大学”为目标,树立“服务教师发展、助力学生发展、促进学校发展”的理念,着力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指方向、引路子、搭平台,使教师持续的专业成长成为学校优质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传承优秀文化基因,为教师专业发展助力导航

工业街小学始建于1964年9月,是著名的马万水工程队所属的井巷公司职工子弟小学,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学校建校几十年以来,从企业办学、借地发展到异地新建、快速崛起,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艰苦奋斗,严细求精,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马万水精神在一代又一代学校教职工中传承和发展,逐步形成“改革创新,严细求精,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学校精神。学校精神引领教师的专业精神,涵养教师的文化自觉,使每一位工小的教师都由内而外地透露出质朴、严谨、自由、开放的独特气质。面对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在深度挖掘学校优秀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个着力点作为创新办学理念实现学校优质发展的战略平台,通过环境营造、学习研究型组织文化建设、学校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等多种途径,广泛凝聚共识,激发教师自我更新与主动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学校组织机构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保障和服务

全面深化学校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建设。推进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组织管理变革,进一步下移重心,让行政力量更多地服务师生,促进师生的发展。施行以“岗位管理”为主体,“项目管理”与“责任区管理”为两翼的新型管理模式,构建层级式与扁平化相结合的“一个中心”,“六横三纵”的管理网络。“一个中心”即以学校行政会议为中心。“六横”即以六个年级为单元开展工作。每个年级设两位行政领导分管,全权负责本年级教育教学及其他工作的策划、落实、反馈与评价。“三纵”是以党务,德育、教学为三条主线开展工作。党支部、德育处、教务处对各年级的工作进行规划、布置、指导和督导,对各自分管的工作进行纵向分析,整体谋划布局,发挥领导职能。

建设针对学生成长的“2+N+X”管理运行机制,两位年级负责领导、N位班主任和X位任课教师共同组成教师发展团队,实施教育教学运行之“双轨”驱动,年级统筹管理。

新型管理模式将之前自上而下的(校长→副校长→主任→副主任→年级组长或教研组长→教师)六个层级缩减至平行的(年级分管领导→年级组教师)两个层级。弱化行政意识,变指挥为指导,变命令为服务。每位行政干部都以组织者、引领者、发现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参与年级的各项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最直接和便捷的指导和帮助。在每个组织内部除了执行与落实还有研究、沟通、评议和协调,教师不仅是被动接受工作任务的执行者,而是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团队文化的建设、课程的开发与落实、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等,由于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教师的潜能得以激发、个性得以张扬、创造力得以发挥,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得以大幅提升。

三、建立教师梯队培养计划,架起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

教师的职业生涯具有很强的阶段性。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活周期论将教师的职业生涯过程归纳为入职期(入职一至三年)、稳定期(四至六年)、实验和歧变期(七至二十五年)、平静和保守期(二十六年至三十三年)、退出教职期(三十四年以上)五个阶段。我们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确定了教坛新秀、教改先锋、学科领航教师、学校名师、根基教师五个层次的培养计划,使处于不同时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更明确、目标更具体、重点更突出、效果更明显。

教师阶梯培养计划将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与教师个体的个性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沟通学校发展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桥梁;将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使用结合起来,通过成立骨干教师工作室等形式建设骨干教师培养考核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将中青年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处于平静保守期的年长教师工作活力的激发结合起来,通过从教三十年以上根基教师的评选,青蓝工程等举措激发年长教师的工作热情,从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活力。力图让每一位教师从初入职走向成熟,由成熟走向优秀,由优秀走向卓越,逐步成长为教师教育家。

四、建设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支持与帮助

在教师梯队培养整体框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教师的不同需求,重新梳理各类校本教研和培训活动,从课程的层面进行系统建设,形成了服务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面对不同问题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帮助教师突破各个成长阶段的瓶颈。将教师的专业发展分解为行政干部、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班主任队伍等不同的项目,由分管领导负责用各类发展类课程进行推动实施。

青年教师培养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整合和利用学校内的各种优质资源,与多位教师共建青年教师成长课程。创办晨曦茶社与答疑堂,邀请优秀教师通过沙龙的形式为新入职的教师进行系统培训。习字指导示范、班级管理的细节与智慧、“班主任的威严与温柔”“若即若离是最美”与家长沟通的艺术、语文和数学教材培训、有效备课之教案的编写策略等经验分享类课程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并胜任学校工作。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课程、教学基本功大赛、读书沙龙、优秀教学课例观摩等实践性课程助力教师快速成长。

五、构建常态化教学研究与实践体系,开辟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路径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战场,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以课堂为着力点,积极构建“学习、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的常态化教研体系。

勤学深思,实现教师教育理念重构。为了更深入地把握生本教育的理念精髓,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和荆志强老师的《幸福地做老师》以及《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刊等书籍。组织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培训学习、在线观看讲座视频、创办校内生本教育专题期刊、成立生本工作室,通过聊书会、读书心得交流会、学习小报评展、读书汇报讲座等学习活动将对生本理念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使教师教育观念在学习与反思中彻底颠覆与重建。

校本研修,实现教师教学行为重构。教研组通过“组内学习、集体备课、磨课研讨、课例展示、听课议课、复备改进”的教研方式对课堂各个环节进行专项行动研究。分别针对小研究的设计与落实、课前三分钟的安排、小组建设、小组汇报全班交流等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环节进行了专项行动研究。通过课例研究、教研组研讨、全校大教研等连环跟进的方式寻求突破的办法。小研究展示评比直指生本教学核心处,广大教师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提出由“设计教”转向“设计学”的全新策略,形成了既有理论高度又有个人特点的小研究集锦。每周的教改大课堂为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使教学研究成为常态,也成为学习型团队建设的最有效途径。全员生本课堂展示活动和全员生本教学评优活动,集中展现了学校课堂教学的全貌,呈现出蓬勃生长的无限张力和“人人有课、课课有思、思思有点、点点精彩”的美好景象。广大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学习与研究中提升,在交流与分享中成长已经成为学校教研新常态。除校本教研外,通过采取“互动式”“实战式”“分享式”“参与式”等多种教研形式,建立区域联合、协同发展的校际立体教研网络,搭建更多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平台,使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课题研究,实现教师专业素养重构。申报“基于生本教育的单元整体教学课型研究”与“生本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深度变革的研究”两项省级科研课题,以课题为引领使教科研成为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全体动员、全员参与、主学科先行、骨干教师引路的原则,化整为零分解为不同的子课题分步推进、逐项突破。教师以课题为载体开展主题学习、主题研讨、主题研究,用先进的教育理念解决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从研究者的角度重新定位教师角色、反思教学实践,即时性地对教学行为进行分析评价与改进提升,自觉地将经验反思与理论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自觉走向自为,实现了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

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好的教师必定成就好的教育,相信,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所有探索必定会收获学校教育欣欣向荣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
教研专业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