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举措

2021-12-01 11:39:53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初级中学李焕翠
青年心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初中生环境保护意识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琅琊初级中学 李焕翠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因此,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切实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而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在初中的各个学科中,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因为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提供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初中生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探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从环境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也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意义

环境保护是时代发展的潮流,绿色、环保是现代人都必须具备的意识。而初中生作为生存在这个社会中的一员,也理所应当具备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又是一门融合了多学科、多种新技术的新兴学科。环境保护是整个社会共同的事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实际上,环保教育不是一种纯粹的教育方式,它融合了许多东西,它的本质是教育的系统培训,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并不是盲目的,也不仅仅为教育而存在。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环境教育的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初中地理环保教育课程的展开是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地理的课程有很多特点,抓住了这些特点,就把握了其环保教育的本质要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适当融入环境保护教育,以便更加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地理教师要不断加强先进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自身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才可以去影响更多的学生。教师自身具备专业的环保知识和技能,才能教授给学生更全面的环境教育知识,提升环境保护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的举措

(一)结合环保教育知识点,将环境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中

环保教育作为初中地理教育内容中的一部分,应以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为根本目的,教师一定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在平时的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充分考虑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地理教师只能作为环保教育的引导者,而让学生成为主导者。在环保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不断结合环保教育的知识点,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是被动去学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环保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环保意识,在平时的教学课堂中,不断融入环境教育理念,逐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要不断融入环境教育,比如,进行“大气层的构成”的教学时,可以收集相关的大气层视频,在课前进行播放,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来了解大气层的变化。并从中观察到人类活动对大气层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环境保护教育活动的展开必须是有目的性的,教师要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要站在学生们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地理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注意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强化良好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习惯。不仅仅要教授课本上的知识,也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二)关注环保热点,在课堂上渗透环境热点的动态信息

想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首先要做的就是创设良好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时候,必须动静结合,因材施教,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教育策略,创设良好的环境保护教育环境。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教师要有的放矢,时刻关注环保热点和新闻讯息,渗透环境热点的相关动态信息,将时代发展下的环境教育热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不断优化教学方式,丰富环境教育的内容。在课堂上要经常提及环保教育的内容,让学生们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比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蔓延,对人类而言是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契机。这次疫情,学生非常熟悉,感触也很深刻。地理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鲜活的重大全球性事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和渗透。开学时,教师可以专门开设一堂地理课,讲述关于“动物保护”主题的课程。也可以结合生物学的相关知识,给学生普及一下关于病毒的信息,让学生更加了解新冠病毒的来源。课堂开始之前,先播放关于新冠肺炎的视频,让学生观看。观看完毕,让学生起来发表自己对此次疫情的了解和看法。病毒相关知识讲解之后,引出病毒的来源——食用野生动物,由此展开环境保护课程的内容。利用课本的相关知识,给学生普及国家保护动物的相关法律和知识,呼吁学生保护野生动物,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作为地理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媒体及身边的环保热点,把这些环保热点引入课堂,加强与书本知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环保责任感,提升环保意识。

(三)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增加地理教学内容实践机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思维开始有意识地发展,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必须知道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在地理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的观念。地理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中的主导性,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环保的重要性。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增加实践机会,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各种环境保护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教育的观点,认识环保的重要性。在实践活动中,地理教师要注重学生环保教育的生动性和启发性,以便充分利用环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虽然初中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但是教师要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不断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去。比如,进行相关地区植被的分布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进行书本知识的讲解,再引导学生去进行实践。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去种植一些喜欢的植物。在种植期间,学生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写出种植中的心得体会。种植一段时间之后,拿自己的作品到课堂中展示一下。然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总结发言,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对自身种植的植物进行讲解。教师利用这个机会,给学生普及植物的相关地理知识,并讲解植物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学生保护植物,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

总之,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这也是时代赋予地理教师的使命。在初中地理教材中,许多内容都阐述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给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提供了良机。想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和提升,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和环保教育意识。地理教学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适时在地理课堂中融入环境教育。在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况下,教师要因材施教,从而使学生得到合理的帮助。在环保教育中,教师应该多注重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寓环保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环保教育知识点,将环境教育渗入课堂教学中;要关注环保热点,在课堂上渗透环境热点的动态信息;要创新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增加地理教学内容实践机会。这样,逐步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技能,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猜你喜欢
初中生环境保护意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环境保护
品牌研究(2022年29期)2022-10-15 08:01:00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