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舟山实验幼儿园 严晓艳
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会设置美工区,开展美工区活动。但很多时候,幼儿在美工区只是自由地在图画本上画画;或者按老师的要求完成安排的任务,区域内材料或比较单一,或杂乱无章,成为教师摆放环境材料的场所;区域内没有给予孩子们大胆创作的机会……《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对班级美工区的创设尤为重要。儿童是区域游戏的主人,教师在创设中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在此创设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时期。
前期,我们对美工区进行了一个整体的规划,根据材料和活动内容的不同,幼儿可以进行绘画、手工、欣赏等活动,并且将各个柜子做了一个布局的划分,既有隔断,又收纳各种操作材料。
操作台摆放在区域的中间位置,这样幼儿能够自由地在区域内活动;我们把围合的柜子作为材料区,将幼儿的材料摆放其中。我们利用柜面、墙面、吊饰等展示作品。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材料从哪里来呢?我们班主要是通过家园合作、教师与幼儿平时注意材料的收集,各种废旧材料的利用,尽量选择低结构的材料并且恰当地投放。我们美工区目前投放的材料工具主要包括工具类、笔刷类、雕塑类、颜料、各种纸张、废旧物品、辅助材料以及其他类手工材料等。
孩子们在美工区进行了一段时间游戏后,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这也让我进行了不断思考:这样的美工区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能为他们的游戏与学习提供帮助吗?于是我们美工区的故事从孩子们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开始,从问题引发对美工区的进一步探索。
在某次区域活动时,幼1跟我说:“老师,你看我做了好多小蛋糕,可是我要放在哪里呢?”
策略一:变废为宝,不断创新
幼2说:“老师,建构区有一些箱子,我们能搬过来放东西吗?”我说:“当然可以啊!”于是,孩子们搬来了一直闲置的纸箱,进行了堆积、垒高。终于,孩子们有了新的展示柜。
一天一天过去了,孩子们发现这个展示柜有一点小碍事。幼3说:“老师,我走路一直会碰到它,上面的作品就掉下来了。”幼4说:“我是坐在第一组的,每次走进去都要很小心。”
教师思考:为什么不让幼儿自主布置环境呢?于是,我们采访了班级幼儿,问一问他们的想法,打造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策略二:空间调整,合理规划
幼5说:“可以把材料都放在一起吗?我每次拿都要跑来跑去。”幼6说:“每次画画都会和边上的小朋友碰到一起,如果有张大桌子就好了。”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们一起再出发。操作时将几张桌子都拼在一起,这样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还布置了一个放置彩泥类的小操作台,让孩子拥有自己的小空间。
因此,区域布局需要灵活多变的理念,合理的区域布局不仅要发挥每个区域的重要功能,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点以及实际需要加以调整,可缩小,可变大,保证为幼儿的活动开展提供适宜的条件。
有一次幼1小朋友跑过来说:“老师,妈妈给我新买了一块小黑板,我可以在上面画画。我也想在美工区画黑板画,我可以带过来吗?”这被旁边画画的幼2听见了,说:“老师,我也想画,我没画过黑板画呢。”
教师思考:老师认为好玩的不一定孩子就喜欢玩。其实,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究者,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问题,以此思考区域活动内容和材料的适宜性,使之更加贴近幼儿的发展。
策略:倾听儿童,拓展内容
有了小天地,我们可以在里面玩些什么呢?
“我想玩黑板画。”
“我想玩很多颜色的水粉画。”
“我想玩刮画。”
“我想玩撕纸拼贴画。”
这些幼儿特有的图文并茂式的记录既是幼儿自己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这是由问题引发新的区域内容。于是,我们进行了新的区域创设。孩子们可以在美工区进行水粉、黑板画、手工、折纸等创作游戏,既可单独操作,也可混合使用。
有一次,幼1在进行她最喜欢的水粉画时,突然伤心地说:“这个画画的纸有点小,我还想画上小飞机,但是都画不下了。”教师说:“那应该怎么办呢?小朋友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策略一:调整形式,自主探究
孩子们找来了几张素描纸,用胶棒把它们粘在了一起,变成了一张很大的画纸。幼2说:“这么大的纸画画好累呀,我需要走来走去,还要弯着腰画,换颜料也不方便。如果可以竖着画那该多好啊!”
于是,幼儿和老师一起找来了一个大网格架,把这块画板夹在了上面,边上还放置了需要用的笔刷、海绵印等材料,真是太方便了!
策略二:丰富内容,不断“对话”
孩子们在这块画板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并分为了三个部分:
1.我与自己的“对话”
幼儿可以自由决定绘画主题,大胆构图与想象,敢于尝试各色水粉颜料作画,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
2.我与主题的“对话”
在第二阶段,幼儿结合当下主题内容进行艺术表现。从主题线索引发出的区域活动内容,来源于主题活动,能更好地提升主题的核心价值,使幼儿在主题经验背景下引发新的兴趣,尝试新的探索和挑战,不断拓展已有经验,获得新的经验。
3.我与大师的“对话”
本园以打造“玩美”课程为主,处处彰显艺术的美,因此我们班的欣赏活动主要围绕幼儿园现有的一些作品进行欣赏与感受,欣赏名画凡·高《星月夜》、吴冠中《江南水乡》、马蒂斯《鹦鹉与美人鱼》以及蒙德里安《红、黄、蓝的构成》等,幼儿在欣赏中与环境主动地互动起来,并进行艺术表现。
因此,在第三阶段,孩子们主动与大师“对话”,欣赏大师的作品,并进行大胆创作,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
最近,我们班投入了新的材料——油画板,孩子们都想尝试去画一画。但在操作中有了新的问题:我们同时提供了水粉颜料、超轻彩泥、锡纸等各种材料,孩子们不知道该选什么。
教师思考:我们是否需要一次性提供很多材料?这些材料是否都是有意义的材料?是否可能一下子准备这么多材料会造成孩子们的选择性障碍?
策略一:材料导向,丰富区域内容
我们刚开始先投放一种材料——水粉颜料;当孩子们能够较好地利用水粉材料进行绘画后,我们进行第二次投放材料——超轻彩泥;孩子们能够在水粉绘画的基础上进行超轻彩泥的创作,有的立体装饰,有的颜色混合平铺,有的造型创作等。在第三次投放纽扣、布块、珠子、彩纸、火柴棒、锡纸等装饰性材料后,孩子们有了更多的创作灵感,这是由材料引发新的区域内容。
策略二:材料优化,深度学习
我们不断优化材料,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并建构获得新的经验。接下来再投入什么材料呢?将由孩子自己来决定。
在孩子们不断与美工区进行“对话”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思考、不断调整,始终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利用多种形式支持和帮助儿童进行对美工区的改造,不断推进适合儿童的教育。儿童在此与材料、环境、同伴及教师进行互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体验欣赏、自由创作,获得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