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借文东风,催笔生花
——以“如何立意”为例

2021-12-01 11:39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徐新颖
青年心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例文文章作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第一中学 徐新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复杂的精神生产,作文教学应同时注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然而在当前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指挥学生机械地“写”,而忽视作前、作后细致地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作文水平止步不前,写作情绪畏难消极。

在写作中,立意是确立文章主题的过程。文章有了“意”,才有了灵魂,学生才能进一步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为了克服学生在写作中立意的不足,把好作文第一关,教师可以有效借助文章,催开一支支生花妙笔,具体如下。

一、导例文,明方向

达尔文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写作却缺乏方法的指导,导致很多学生看到文题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前,借助一些例文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方法指导。

如一位教师在“如何立意”一课中,为学生总结了作文立意的三种方法:以小见大,立意求深;另辟蹊径,立意求新;反弹琵琶,立意求异。在介绍三种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展示了一些例文,如在《散步》一文中,作者写道:“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文章通过写祖孙三代的四口之家在田野散步这一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展开鉴赏,并尝试创作,能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在立意中,反弹琵琶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有一位老师直接拿出自己的下水作文《童言有“忌”》,指导学生如何采用“反弹琵琶法”进行创作,使立意新颖。“童言无忌”本来的意思是孩子说话本无节制,因此说错了也不必忌讳在意。而这位老师写的是自己的孩子面对家人的不依从,就会说出一些威胁性的言论,如“臭妈妈,你要是把我的书送掉,我要把你的书和衣服都扔掉!”“奶奶,你不给我看电视,我就把你的眼镜扔掉”……作者反思孩子的这些“言语”,其实是跟自己平时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有关,发现问题的那一刻,作为家长的“作者”开始改变教育方法,更多地采用鼓励、奖励机制:“宝贝,你乖乖吃饭,吃完后,妈妈送你一份礼物!”结果证明,在奖励面前,孩子的表现越来越好,关注孩子的情感表达,表扬、鼓励孩子,能让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乃此文的立意。下水作文的引入既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典范,也让学生掌握了具体的立意方法。

作文教学中引入的例文,既可以是学生学到的教材中的文章,体现学以致用的功效,如陶渊明以武陵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展示了一个没有战乱、安静和谐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对战乱频繁的现实的不满;鲁迅先生塑造了一个自尊、善良又受人嘲讽的孔乙己形象,表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高深的立意能让文章抖落历史尘埃,始终闪耀着璀璨的光辉。也可以是教师写的范文,体现“以身示范”的精神,如一位老师展示了自己创作的一部作品集,80篇充满鲜明的时代感、体现厚重的历史感、展示崇高的使命感的佳作,让学生心生佩服,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总之,引入的例文一定具有典型性、生动性、示范性、时代性等特点,才能让学生笔下生辉,心生智慧。

二、入病文,提思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会遇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作品,面对这些作品,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否定,而应该试着想方设法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在修改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明确写作方法路径,提升他们的思辨能力。

如一位老师发现一篇习作《深埋的叶》中存在立意贪多的问题,既想表现落红护花的奉献精神,又想抒发自己要明确目标、努力奋斗的决心。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开始进行修改,她以《叶落归根》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抒发内心的感悟。临近中考的自己面对沉重的学习压力和不可知的未来,内心彷徨,无意中,她踢起一颗石子,看到石头跌跌撞撞地往前,最后浮于尘土,感觉自己如同石头般被驱赶着往前,没有方向,最后当她看到一片落叶悠悠落下,信念坚定地依偎着树根,想象最后融于泥土,想象那些有着明确目标的奋斗者,她明白了只要心中有目标,就能不彷徨,不畏惧。在石头和树叶的对比中,小作者明确了坚定目标的重要性,加快了前进的脚步。该立意向上、发人所未发。

一位学生参加研学活动后,通过写当地人的热情友好,表现对淳朴民风的赞美,文章语言尚可,但是立意不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人间至味是清欢》为题,从苦中的清欢、淡中的清欢、闲中的清欢三个部分娓娓道来,“苦”体现在客栈的经营者为了赚钱而辛苦工作,然而作者看到的是他们以照顾旅人、发展家乡的方式继承这份守护故土历史的使命。这种平凡而有意义的生活正是一种清欢。“淡”体现在哼着江南小曲儿的老婆婆,每天都提一只盛着清水的小桶,插满了刚摘的莲蓬,坐在树荫下卖莲蓬,这种恬淡的生活也是一种清欢。“闲”体现在画店有位书法功底深厚的伯伯,无论是折扇、卷轴还是横幅,都是他亲手一笔一画写上去的,他清闲自在:起一炉炭火,烧一壶清茶,靠一几枕木,赏一方桃源;捧一卷古书,品一杯淡茶,提一扇字画,享一份清闲。这默默弘扬文化的日子,亦是清欢。所以,作者得出:岁月静好,人人都在平淡的生活中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便是清欢这一立意。文章采用反弹琵琶的方式,立意深刻,彰显了作者的思辨性。

引入病文,并指导修改,是师生努力思考,寻觅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过程,是师生积极探索,化腐朽为神奇的过程,是师生坚定自信,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钻研,寻找作文的亮点和突破点,又要本能地发现瑕疵,引导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动性,逐步提升学生写作意识,深挖他们写作创新的潜能。

三、秀佳作,长智慧

在作文教学中,总有几篇习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能让批改者赏心悦目。教师一定要将这些佳作精选出来,使之成为作文教学中宝贵的资源。或可通过实物投影精彩展示,或可通过朗读动情传递,或可通过推荐发表隆重亮相,这些是教学中灿烂的风景,能让创作者获得满满的成就感,也让学习者收获更多的写作技能。

如材料作文:“习总书记勉励各族人民在新的一年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三牛精神蕴含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密码,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对哪种精神感受最深?请结合你的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的文章立意不深,缺乏时代感、使命感。

教师在课堂上展示一位学生的《躬耕乡土孺子牛,只为桃李尽芬芳》一文,小作者写了自己的爷爷,身为一名“教书匠”,扎根乡村执教鞭40余载,辛勤做园丁,桃李满天下。就在这被阳光遗忘的校园里,爷爷的一根教鞭、一支粉笔成为孩子们心中的那道温暖而闪亮的阳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博爱和善良的精神。每当在中学教书的爸爸回到家里,爷爷必定会询问教学工作情况,同时,爷爷教育爸爸要一心一意把书教好。爷爷对待教育的态度和精神,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和指引着小作者跨越每一道坎坷、每一个挫折,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

又如在《刷刷刷》这篇作文中,很多学生找不到切入点,立意不够新颖。但小作者通过写“我”忙碌地刷手机,刷微博,另一方面奶奶在辛勤地刷盘子,将两者进行对比,体现出信息时代冲击下,当代年轻人沉迷于网络世界,对现实生活缺乏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参与生活美好点滴的热情与积极正向生活的冲劲,指出当代年轻人所需面对的实际问题,既有社会意义,又有人文意义。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将学生佳作引入,能为学生贫瘠的创作之土注入丰富的营养,从而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点燃学生写作的热情,增加学生写作的智慧,让思维之花绚丽绽放。

巧借文东风,能让笔生花。文章是例子,文章更是方向,是一股促进学生获得创作真谛的力量,是一面张扬学生写作自信的旗帜,相信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每一位创作者都能有一颗“匠心”,打造作文的理智趣,成就世间的真善美!

猜你喜欢
例文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儿童节”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