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四情境”,让幼儿社会活动“活”起来

2021-12-01 10:49福建省连城县城西幼儿园揭月玲
青年心理 2021年19期
关键词:社会性袜子创设

福建省连城县城西幼儿园 揭月玲

学前教育时期是幼儿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开展有效的社会活动,并通过巧设各类丰富的情境”,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对社会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使幼儿在生活中认知、情感、行为均能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儿社会活动情境创建的重要性

3—6岁的幼儿对于社会性知识的认知较弱。因此,需要通过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来帮助幼儿参与社会活动,以及架构起幼儿与社会性知识学习的桥梁。社会活动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这三方面:第一,架设桥梁,提升兴趣。在社会活动中,情境的创设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无障碍”参与进来的桥梁,为幼儿奠定良好的学习兴趣基础。第二,丰富形式,提升理解。通过创设情境,能让社会活动的教学内容和主题更加形象化,形式更加丰富,也更容易让幼儿去理解活动中所传达的知识内容。第三,深入体验,内化知识。幼儿社会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它突破了课堂的局限性,拓展延伸到幼儿的社会生活中。有效地构建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能帮助幼儿在体验性的情境中更好地内化社会规则行为。

二、幼儿社会活动中四个巧用情境的策略

(一)巧用游戏性情境,激发兴趣理解

幼儿正处于认知探索能力高速发展时期,他们在游戏中是最自然、最放松、最快乐的一种状态。想要更好地开展社会性幼儿教育活动,首先就要抓住幼儿的认知特征,把握活动主线,通过有趣的社会游戏,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社会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构建游戏性活动情境,结合多媒体视频、音乐渲染、设计游戏环节等多种方式,让幼儿置身于特定的社会活动情境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为后期社会活动深入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彩色的袜子”社会活动的教学目的主要是引导幼儿知道袜子是成双成对的,生活中一对就是两只,并养成自己穿脱袜子的良好生活习惯。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袜子对对碰”的教学情境作为突破点,首先,以同色袜子跷高脚的“开飞机”游戏形式,请穿同款颜色袜子的宝宝把脚跷起来,以此来明白袜子是一对的生活原理。接着,深入开展“袜宝宝找朋友”情境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操场上听着《找朋友》的音乐,引导幼儿找到跟自己手上拿的“袜宝宝”长得一模一样的“好朋友”,配好对就放到情境展示台上。活动中,幼儿的兴致都十分高,大家都积极地观察和比对,找到了一模一样的“娃宝宝”。最后,让幼儿来穿一穿,叠一叠袜子,以教授幼儿穿袜子和整理袜子的方法。很快,幼儿就学会了只要两只袜子重叠在一起,并将一起进行对折就可以了。通过这样游戏性的教学情境创建,更易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易于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也更易于幼儿将所学的穿袜子和叠袜子行为规则运用到每天的生活中,并且在持续运用中形成良好习惯和品质。

(二)巧用故事性情境,引导思考启发

幼儿的交友能力发展是社会活动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途径。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借助一些简单的多媒体素材来激发幼儿对交友的兴趣,较为忽视幼儿在交友过程中产生问题时的观察和思考,这样不利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也制约了幼儿个体的成长。因此,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幼儿当作独立的个体来培养,创建出与交友相关的故事性情境,让幼儿在故事中学习交友,在自主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他们学会相互理解,学习各种交友技能,提升与人沟通、相处的能力。

例如,开展“不要告状,除非是大事”社会活动教学时,首先,教师要让幼儿明白“告状”的意思,让幼儿通过思考回答的方式,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谈谈自己的告状经历。几乎每个幼儿都和同伴发生过摩擦而告过状,此时幼儿还没有认识到遇到问题要自己解决,通过这次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为之后该如何解决小事而避免告状做铺垫。接着,可以借助绘本来创设出故事情境,在分享交流过程中,通过提问“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经过本环节,幼儿已经意识到遇到问题首先要自己想办法解决。最后,进入自主合作形式的讨论分析环节,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来分析几个故事,来了解故事中哪些是需要告知的“大事”,以及寻找出遇到“小事”时代替告状的方法。这一环节,幼儿很好地记录出他们认为的大事并协商出分享人是谁,这既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同时,通过组织幼儿自主思考、记录、分享交流并总结出遇到小事时可以代替告状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方式让幼儿直观深刻地了解了遇到小事可以自己解决,并知道代替告状的方法,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巧用生活性情境,加深感悟体验

对于幼儿来说,社会活动是他们认知社会行为规则的一个重要桥梁。只有在社会活动中创建与幼儿生活经验相通的情境,并让幼儿在相应的角色中获得更深刻的社会性体验,才能真正加深幼儿对社会规则的认知。因此,在社会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巧用生活性情境,开展相关的生活化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与社会生活关联的仿真情境中,体会社会性的知识。

例如,在开展“做个守信用的孩子”社会活动时,教学侧重点是要让幼儿知道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应该做到,体验守信用给别人带来的愉快情绪。教学时,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木偶剧角色表演情境,让幼儿来分角色表演剧中的人物,整个活动以木偶表演的形式贯穿故事始终,引导幼儿深入角色去学习、观察、讨论,让幼儿进一步理解生活中守信用的重要性。又如,“神奇的条形码”社会活动中,教师可以创建一个仿真实的“课堂超市”教学情境,让幼儿分角色来扮演营业员、顾客、收银等工作人员。首先,要让幼儿了解条形码在生活中的应用途径和方法。接着,让幼儿以角色的形式,来学习用条形码付款的过程。对幼儿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生活化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去发现。通过活动,幼儿明白了生活中的购物规则,以及超市中每个职业的属性,在角色体验中也为幼儿未来走向社会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和行为基础。

(四)巧用真实性情境,内化知识行为

幼儿社会教育要源于生活,只有在真正的体验中,才能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因此,在幼儿社会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将课堂进行有效的迁移,创设出真实的实践情境,提升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如与慈善机构合作,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去帮助弱者,让幼儿感受角色情绪、心理变化等,将良好的社会价值观内化成为幼儿的社会认知,并以此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又如,开展大班社会活动“拜访牙医”时,教学侧重点是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活动主要以参观牙医诊所的实践方式来进行,幼儿在牙医诊所不仅知道了刷牙的作用和牙齿结构,也通过真正的牙医指导,掌握了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了保护牙齿的良好习惯,达到了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此外,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注重抓住每个社会化教学契机,及时与社区联动,为幼儿组织一系列的社会活动。比如,在建军节,可以让社区里的一些老战士为幼儿讲战斗英雄的故事。为了让儿童了解军营里的生活,我们组织了参观军营的活动,幼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被子怎么叠得这么整齐,仿佛像一个一个小豆腐块一样,帽子、腰带、鞋子都整整齐齐放到指定地方,仿佛像用尺丈量过一样。幼儿通过亲眼所见,比课堂中去教孩子如何叠被子、如何把自己的东西摆放整齐所带来的效果更明显。同时,这样的方式,也使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更为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

三、结语

社会活动在幼儿教育中开展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与社会展开“对话”。只有不断地引导幼儿进行社会领域的学习,才能帮助幼儿的社会性不断完善,最终奠定出健全人格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幼儿的主体性原则,通过深挖教学内容主体,结合创建与幼儿熟悉和认同的内容,创设接近真实或是真实实践的教学情境,才能让社会活动“活”起来,让幼儿更加积极、乐意参与社会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使其得到真实的社会认知和体验,最终内化为自身行为和品质。

猜你喜欢
社会性袜子创设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袜子少年
创设未来
the Walking Dead
袜子叠成“豆腐干”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袜子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