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影响探析

2021-12-01 04:04:35张翼翔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13期
关键词:优秀人才毕业生区域

张翼翔

(郑州商学院,河南 巩义 451200)

随着社会进步,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等院校不断扩招,普遍提高了国民素质,但也使得历届毕业生数量在迅速扩张,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却出现了不均衡趋势。区域的经济发展是高校毕业生考虑就业的重要因素,导致了就业去向的严重失衡。

1.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即是其经济的发展状况,经历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经济市场日渐昌盛,民众生活水平同步逐渐提升,中国的经济也迅速发展。然而,中国经济的腾飞也伴随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内陆城市,北上广深杭等大城市经济发展明显高于其他二三线城市,珠江三角洲等新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明显高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源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中国制造”的巨大影响力带来的轻工业、制造业的迅速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地理环境、政策环境、文化和教育水平环境的差异引发的。当然,经济发展是中国的首要任务,其取得的成果也是有目共睹,值得肯定的,其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2.区域经济发展对毕业生就业的吸引因素

2.1 工作机会多

对广大的高校毕业生来讲,经历了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都是非常希望能够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而经济发展良好的区域,其发展已经得到历史的见证,产业结构合理,可以提供全面的产业岗位。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需求的增长,尤其是服务行业,制造行业等,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可以就业的机会。此外,经济的增长也势必是资源的聚集的结果,这对未来市场发展和毕业生未来的发展也是巨大的诱惑。最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引入的观念超前,对招聘的投入也比较大,校招过程中,经济发达地区所做的招聘会也远超其他经济不发达地区。已有数据显示2020年江浙沪地区地理辖区范围更小,所提供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却是东三省所提供就业岗位的数倍,足以说明,就业机会更多,是吸引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2.2 技术前沿

众所周知,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代,经济的增长由原有的粗放型,逐渐转变成了集约型的发展。即从简单的、无技术含量的重复性生产、经营,转变为提升科技水平,从而使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更高效地转化为经济效益。故而,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过程,也是其科学技术综合水平发展的过程。而经济的发展,也会促使经营者、区域管理者总结经验,加大对科技的关注,往往会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吸引,加大对新技术的尝试与应用推广。从而加剧了科技的提升与聚集。投身到经济发展更好的区域,也就意味着可以接触到更前沿、更高水平的技术,毕业生也可以更快速地在就业工作中成长。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技术发展,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关键吸引力。

2.3 薪酬与生活水平

在北上广深等经济发展突出的区域,有相当数量的外资、合资企业,也有非常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对优秀的人才储备的意识非常强烈,毕竟企业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也因其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其企业的经济发展良好,经济实力雄厚,在薪酬、福利待遇方面可以为优秀毕业生提供更好的选择。同时,经济发达的区域,往往有更国际化的视野,更包容的理念,其工作环境也更加舒适。经济的发展也促进其人文环境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发展,故而其生活环境也更加有活力。在这种环境中,优秀毕业生往往能够不被物质生活所累,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和事业进步中,实现自身的价值。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薪酬和生活保障,让毕业生的就业更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域,其也成为了影响毕业生就业去向的重要因素。

3.毕业生流向经济倾斜的影响

3.1 发达城市人才内卷

数据显示,211和985院校毕业生的主要流向为北京、上海、深圳。本一类院校主要流向为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吸引了海内外众多的精英人群,然而,在这些地方也上演着经济的发展已经赶不上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每个人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源都在做着极致的努力,而资源的分配却在逐渐地降低,导致了人才内卷的现象。就毕业生而言,最常见的此类现象包括众多高学历、高素质的优秀毕业生在竞争一个普通岗位。一个非常小的晋升需要作出几倍于以前的付出与努力。这种现象在现代都市屡见不鲜,已经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普遍事例。然而,依然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向往大城市的资源、视野等,义无反顾地涌入大城市,更加剧了发达城市的人才内卷现象。人才内卷是人才的浪费,对每个人的能力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高校毕业生过分对大城市的向往,加剧人才内卷的同时,也是对自身发展的扭曲,是亟待改善的问题。

3.2 不发达区域后劲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知已经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代表着经济的进步,企业的发展也成为了人才的发展。然而,优秀人才往往更倾向于经济发达的地域,而高校毕业生向往自身价值实现,也更加坚定涌入大城市的决心,这也导致了不发达的地区吸引不到更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的人才,没有智慧的结晶与积累,也就无法形成自身的科技的进步与竞争优势,也无法支持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故而,经济的发展也陷入了不良循环。然而,不发达地区不能像发达地域一样,提供给高素质毕业生丰厚的报酬和生活保障,更开放的视野以及先进的技术培养。故而,也未能吸引到更优秀的人才。优秀人才的缺失,势必导致区域内、企业内科技的进步,导致未来发展后劲不足。如此,就业流向的不均衡,是不利于区域平衡发展的未来规划的。

3.3 异地就业的后续问题

在教育资源聚集的现在,往往经济的发达也代表着教育资源的丰富。像北京高校的聚集、上海高校的聚集,以及西北、东北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即为此原因。异地上学,异地就业成为一种新的选择。同时,毕业后就业的大城市化选择的趋势,更加重了异地就业的程度。然而,大城市往往也存在难以拿到当地户口,房价高等现象,这导致了很多的人才就业不落根的现象。拿不到当地户口,既享受不到当地的社会福利,最为显著的是教育福利,子女无法参与当地的高考。房价高等因素,导致了无法高质量生活,甚至放弃养育后代的想法。同时,这在独生子女的时代,父母养老的矛盾也日益突出。优秀人才的流向不均衡、不稳定,导致的异地就业的后续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也势必会影响到未来的经济的发展。

4.如何引导毕业生就业

4.1 完善就业平台

信息化发达的现代,利用信息化就业平台可以建立更高效的就业促进形式。其中,面对学生,要充分展现学生的专业特长、兴趣取向、性格优势、户籍信息等,通过这些信息,聘用单位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应届毕业生。为其提供更加匹配和适合长期发展的企业与岗位。另一方面,也要获取用人单位和所提供岗位信息,丰富其专业要求、技能要求、能力素质要求和相应的福利及未来培养和发展方向。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充分的信息,充分平衡区域经济带来的各种不协调的因素,更加理智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如此,信息化的平台可以帮助企业与学生之间更合理的双向选择,对毕业生的流向平衡起到了积极作用。

4.2 就业指导

就业对高校毕业生来讲,是进入社会的第一次挑战,更合理地指导和经验分享,会让学生们更理智地做出选择,因此高校就业指导就尤为重要。高校就业的工作要前置到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专业设置和社会应用的讲授,进行思想政治和国家战略与专业应用的引导,指导学生将自己、社会、国家目标融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择业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职业无贵贱,和着眼区域发展的长远眼光的认知。指导学生不要有从众心理和跟风心理,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有效的就业指导是帮助学生积极就业和理智就业最有效的措施。

4.3 就业政策补贴

在人力资源成为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关键资源的现在,人才的吸引和落地尤为重要。毕业生面临就业的同时,也将陆续面临婚育和养老的选择。生源地可以就省外高校毕业生进行经济补贴与荣誉奖励,吸引原籍优秀人才。待发展区域可以就需求专业,为高校毕业生进行落户、安家补贴等,帮助外来优秀人才稳定个人生活,消除其后顾之忧。并且可以发起人才推荐激励,让原有优秀人才以自身为榜样,同样吸引其他优秀人才,形成人才裂变的形式。就业倾向政策是企业或地方政府打破区域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的最有力的措施。

5.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突发猛进的现代,经济发展不平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受之影响,导致人才分布不均衡。为此,在引导就业的过程中,要建立信息化平台,充分传递人才供求信息。同时,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给予毕业生更理智的引导。最后,给予毕业生最大力度的补贴政策,帮助毕业生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区域建设的同时,保障其个人生活和家庭的稳固。如此,大学毕业生才能尽量不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投身到自身的发展与价值实现和国家建设中。

猜你喜欢
优秀人才毕业生区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意林(2020年15期)2020-08-28 11:10:24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建立党委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
戴春琳 汇聚优秀人才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图表
中国民政(2015年2期)2015-06-26 13:49:30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 11:30:52
最“叛逆”的毕业生
创业家(2015年4期)2015-02-27 07:5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