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瑞帆
(深圳育才二中,广东 深圳 518067)
清代以来,潮汕地区主要流行的戏曲种类有白字戏、正字戏、西秦戏和汉剧。白字戏和正字戏自古已有之。清末民初,这两种戏曲受到了外来剧种的冲击,正字戏衰落,白字戏在变革与融合的过程中寻求多样化的表演形式。而西秦戏和广东汉剧则作为新的外来戏曲形式,在清末民初时期一度受到了观众的热捧。本文以“潮音戏”来指称明清至近代,本地戏班用潮州方言演唱的区别于“外江戏”和“白字戏”的戏曲;并以现存清末民初旧剧本为例,从本地戏曲和外来戏曲剧种两个角度,探究潮音戏在发展中与其他剧种的融合问题。
由于在演唱声腔和风格的差异较大,故而潮音戏与正字戏只在剧本内容上存在法层意义上的借鉴,相比之下,演唱语言同为方言的潮音戏与白字戏的交流则更为密切。詹双晖在《白字戏研究》①詹双晖:《白字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2 页。一书中提到:“白字戏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白字戏是指宋元以降,迄至民国时期,主要流行于闽南、潮汕、海陆丰福佬人社区,为配合民俗活动而演出的乡土戏剧,包括老白字、潮州白字戏、海陆丰白字戏等。狭义的白字戏则是指海陆丰白字戏。”鉴于剧种间的特色和风貌已殊然分明,本论文讨论的白字戏主要是指狭义上的、现今海陆丰的白字戏。
海陆丰与潮州汕头地区的方言虽然在个别字词的发音和表达上有些许差别,但总体上能实现沟通,并且潮音戏与白字戏也有许多相同的剧目。下面将以“蒋兴哥休妻”故事和“杨天梅”故事这两个剧目为例,来比较研究这两种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
《蒋兴哥休妻》,据《潮剧剧目汇考》考释,该剧目有《珍珠衫》②按:又名《珍珠衫》,故事见冯梦龙小说《喻世明言》中之《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故事讲述珠宝商商人蒋兴哥辞别爱妻王三巧,外出经商,将祖传宝物珍珠衫交三巧保管,并约定一年后回来。天天在家盼望丈夫的三巧见一年后丈夫还没回还,也无音信,不觉心生埋怨。一日商人陈商路过三巧家门,偶见在楼头盼夫的三巧,并为其姿色所迷。乃通薛婆,设计勾引三巧。三巧身陷情网将珍珠衫赠送陈商。潮州歌册也有《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唱本。(林淳钧,陈历明编著:《潮剧剧目汇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087 页。)20 世纪60 年代电影本,另有20 世纪90 年代连裕斌编《蒋兴哥休妻》①林淳钧,陈历明编著:《潮剧剧目汇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424 页。本,二者剧情相似,系参考故事及艺人口述本重新编写。潮音戏剧本现存《陈商游楼》《春和休妻》。詹双晖《白字戏研究》记载白字戏《蒋兴哥》②詹双晖:《白字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179 页。当系戏班艺人据小说、歌册改编而成,书中还收录了《蒋兴哥》的唱段。
白字戏中,王金巧唱段【五更叹】:“千城楼鼓打初更,独坐闺房心头青,恨杀薛婆害我身,何用夫妻拆分离。听城楼鼓打二更,心内啼切暗伤悲,到今世来无谐老,恨杀薛婆恶心机。爱在世来守终身,又恐败辱爹娘身。听城楼鼓打三更,想欲归房自尽亡,又畏母来心痛切,不如将身去投江。听四更来鸡又啼,收拾起程勿延迟,装打扮来红共绿,我身此去无返回。听五更来心又惊,暗静开门出大厅,且喜得、无人晓,爹娘静静不知情,我身今夜来出去,宁可死去也清扬。”③詹双晖:《白字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201 页。白字戏传统剧目经常使用大量老百姓熟悉的民歌,如【五更叹】【扒龙舟歌】【十二月歌】等,这种七字句对称完整,韵脚严密,表现了王金巧在传统礼教妇德与个人私欲面前矛盾纠结的心理,这与潮音戏中塑造的王三巧形象是相同的。在同一剧情里,潮音戏与白字戏的表达十分接近,下面将以两个唱段作为例子:
一是白字戏《蒋兴哥休妻》三巧儿(旦)唱【虞美人】:
夜沉沉(咿唉咿啊唉咿唉咿啊咿唉咿唉咿啊咿唉)辗转(啊咿唉唉)心(啊)头焦(唉唉啊咿唉)。我想姻缘之事,前生(啊)定期。又将青楼来比,陈郎可比采花蝴蝶,妾身可比墙内之有。花心未采,来来往(啊)往;花今采了,为何去后不来,去后(个)不来?(了)陈郎(呵哙)!空使我孤床独枕(罗)真(啊咿唉唉)难耐(唉唉啊咿唉唉唉咿唉)。空使我,情难耐。实指望,百年合欢,倒做了风筝断线,倒做了风筝断线。
潮音戏剧本《陈商游楼》此片段为:
(旦白)愁闷无聊心憔悴。思想情郎愁越添。又恐畏将人抛离,吾想姻缘之事,前生定期。休掠作秦楼来相比。吾共陈卿有比论。妾身比作墙内之有,陈郎比作采花蝴蝶。花心未采,来来往往。花心采了,为何去后不来。了冤家,空使我愁难奈。
这一唱段文句十分相近,都有蝴蝶与花的譬喻,白字戏作“花心未采,来来往(啊)往;花今采了,为何去后不来,去后(个)不来”潮音戏作“花心未采,来来往往。花心采了,为何去后不来”。可见两者应由同一戏曲版本所出。[1]
二是白字戏《蒋兴哥休妻》④《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687 页,白字戏部分收录《夜沉沉》唱段。中蒋兴哥(生)唱【水底鱼】:
一见贱婢真该真该死,不由我怒发冲冲天。唉贱人,罢、罢了,你这野贱人,自从前日起程之时,我就嘱咐与你,别你谨守深闺,不可外头闲游。你为何将我祖先之物送分情人为记?(了)贱人(哙)!为何不听我教训。说将起来说将起来怒冲天,不休贱婢非男儿,不休贱婢非男儿。
而潮音戏《春和休妻》中将妻休回岳家后,生有唱词:
(生△)⑤“△”符号在潮音戏剧本中表示人物唱词。贱人不必多言能,任尔苏张之舌,亦难改吾心胸,持起此事,吓得吾心如火。恨不得,食尔肉咬尔骨,难消吾心头之恨,前日何等美语嘱咐,好言叮咛。吾身出外去贸易,只为求利不得不行。恁娘囝须当着谨守深闺,切不百败了妇工妇言妇容妇德。谁知贱人尔的心肠改变,私通情人,败吾家声,辱吾门庭,还将宝衣送与他人,外头风谣说尔(艳)情算贱人。不顾耻欲吾收留万万不能。在这一唱段中,白字戏的蒋兴哥一回家即发怒休妻,誓言“不休贱婢非男儿”,但潮音戏中春和却是先哄骗妻子共回娘家,再当面揭穿,感情更加强烈地表现为“恨不得,食尔肉咬尔骨,难消吾心头之恨”。情节的先后虽有所不同,但两剧文句内容都是依据小说来编写的,自然有相似之处。
在潮音戏和白字戏中的“杨天梅”故事之间是有差异的。潮音戏《红梅记》存本为第二集,分出目为:庵中产儿、政和收儿、天梅劝路。《潮剧剧目汇考》考释《红梅记》①林淳钧,陈历明编著:《潮剧剧目汇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622 页。为“30 年代演出本,本事见《潮剧剧目纲要》,是白字戏特有的传统剧目”。詹双晖《白字戏研究》考释白字戏《杨天梅》②詹双晖:《白字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180 页。“又名《白鹤寺》,是白字戏特有的传统剧目,系根据当地民间传说改编”。
在得知亲生母亲身陷庵堂后,杨天梅决意接回母亲,谁知却遭到了现实的难题:父亲劝阻他接回母亲,母亲也不愿为他带来非议和灾祸,这便造成了戏曲的矛盾。白字戏中还原了这一伦理难题:
《杨天梅·哭板》唱段:“我双脚跪落(啊咿唉咿唉唉咿唉咿唉),眼流泪我苦情说出(啊咿唉咿唉唉咿唉咿唉啊唉 唉咿唉 唉唉咿唉 唉咿唉咿),母你若唔归故里,儿子情愿自身死,官做三纲一品亦无益,臭名万世人笑死,臭名万世人笑死。”③詹双晖:《白字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225 页(该曲由叶本南口传)。
《马到悬崖难收缰》杨政和(老生)唱:“今日此事一张张扬(唉咿唉),门风官箴官箴(咿唉唉)两两俱伤。按院清名有亏损,状元美眷一旦完,正是船到江心难补漏,马到悬崖难收缰。天梅快随下官归回还,吴氏仍在这里守经堂。(白)儿呀!(唱)似此任性再胡闹,只恐横祸临头难下场,横祸临头难下场。”④《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713 页《杨天梅·庵中会》。
《罢了天梅我的孩儿》吴美香(旦)唱:“罢了天梅,(耶)我、我的孩儿(啊啊咿唉咿唉唉咿唉咿唉唉咿咿咿唉)!非是你母心肠狠,非是(啊咿啊咿唉咿唉咿唉)你母忍分离(唉咿唉唉咿唉咿唉咿唉咿唉)。母今若是归回返,恐怕大祸就来临。相府千金心难测,妈亲责骂难忍受。你父薄幸我心早已碎,这等家门怎容身?怎容身?还有那,还有那私生儿子被人笑,尼姑儿子丑十分。官街民巷人议论,天高地宽难容身。怕更怕(啊),朝廷闻知来降罪,娇儿就要丢前程。十年寒窗越流水,锦绣前程一旦丢。爱儿反作害儿身,爱儿反作害儿身,(唉咿唉咿唉唉咿唉咿唉)害儿身(唉唉啊咿唉唉咿唉咿唉)。”⑤《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712 页《杨天梅·庵中会》。
但在潮音戏中,这一矛盾却被继母张氏的温良贤淑、父子的仁义名望所化解。潮音戏《红梅记》中这一情节被简化了许多:
(旦白)相公差了,妾身已入佛教,况被妈亲休离,再无进君之门,现有张氏贤淑无比,妈亲甘旨有靠,立志不回。(生白)母亲不回,子儿现与爸在朝难以为官,望母亲三思。(旦白)看着子儿面分,回去罢,吩咐取白金一百两,送与师父妆彩佛像。
剧本中改变了人物设定和剧情,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符合传统团圆故事的期待,减少了矛盾冲突,这也是潮音戏避开过于复杂的伦理难题、将戏文重点放在伦理教化上的一种体现。
潮音戏与西秦戏和广东汉剧的交流始于清末民初。刘红娟在《西秦戏研究》中提到:“田益荣先生认为西秦腔(秦腔)是明代万历三十年,原潞州知府刘天虞从家乡带来了三个秦腔戏班。近代潮剧、白字戏复兴,方音演唱的戏曲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西秦戏用官话唱念,百姓难以听懂。因此,西秦戏便着重发展了的纯科白的武戏,又称为提纲戏。西秦戏因善演列国传的特点,在潮州又被称为传戏,就专门打南派武功①刘红娟:《西秦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117 页。。萧遥天认为:“西秦戏的末流,分而为二,其一是现存海陆丰诸县的传戏,其二是闹夜班。”②萧遥天:《民间戏剧丛考》,香港:天风出版有限公司,1957 年版。
广东汉剧是由于外江戏于清乾隆年间进入粤东,以潮州为中心而向外围发展,并向邻近各县流播而形成的。“其时的外江戏班,有外省籍官员带来的家班,也有来自湖南、安徽、江西的职业班社。由于舞台上操北方语言,潮语地区的群众难于听懂,所以外江戏初入之时,主要活动于潮州、潮阳、普宁等地的外籍文武官员的府邸戏园、外籍会馆,以及韩江上游一带的梅县、大埔、五华、兴宁等客语地区。”③《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065 页。
在潮音戏、西秦戏和广东汉剧中都留存有“赵匡胤送妹”和“莫二娘”的故事,下面就以这两个故事为例,分析这三个剧种之间的互鉴情况。
西秦戏《赵匡胤送妹》④按:刘红娟《西秦戏研究》有《赵匡胤送妹》考释此剧本为“圣彼得堡东方研究所藏有北京打磨厂西口内中古号梓行的《赵匡印(胤)结拜》新刊梆子腔上下本。李福清、王长友《梆子戏稀见版本书录》(中)说:‘《辞典》(《中国梆子戏剧目大辞典》)未著录,豫剧、京剧也无此戏名,也查不到赵匡胤结拜的戏剧,莫斯科藏本是19 世纪下半叶刻本,可能是此剧孤本。’其实不然,从情节来看,《赵匡胤送妹》前一出,名《雷神洞结拜》。北管、汉剧有同题材剧目《雷神洞》。”里的主要人物是赵匡胤(红面)和京娘(花旦)。西秦戏以赵匡胤为第一视角,讲述宋太祖赵匡胤早年在家时因人命案而逃往关西。途至玉清观,与京娘结拜为兄妹。在送妹归家途中,京娘有意以身相许,但赵以兄妹情谊不得妄为而不为所动。此折表现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时,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态,别具韵味⑤刘红娟:《西秦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232 页。。而潮音戏《送京娘》⑥按:此剧为残本。《潮剧剧目汇考》考释:“送京娘故事见《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风云会》传奇也有此事,潮剧本是20 年代改编演出本。”(林淳钧,陈历明编著:《潮剧剧目汇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072 页。)则以赵京娘为第一视角。讲述北周某年三月初三清明节,赵京娘随父上山扫墓,途遇风火山强盗,欲抢京娘为压寨夫人,为道人赵宏德所救,留于雷神洞暂栖。赵匡胤因在京中闯了大祸,躲至雷神洞,与京娘邂逅,并结为兄妹。为避祸,赵匡胤亲送京娘至其家中。
西秦戏《雷神洞·送妹》一出有赵匡胤(净)唱段《隋炀广他本是无道君》,是赵匡胤为解京娘之围,提出结拜兄妹,送京娘回家的唱段:
“【平板】隋炀广他本是无道君旨,为兄怎比那昏王。想当初有个关大帝,千里迢迢送嫂娘。他也曾过五关(来)、斩六将,擂鼓三通斩蔡阳哗啦啦打罢头通鼓,关老爷提刀上雕鞍。哗啦啦打罢二通鼓,关老爷提刀展威风。哗啦啦打罢三通鼓,蔡阳人头下雕鞍。一来老爷威名望,二来老爷见奇才,(呀)见奇才。”⑦《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527 页《雷神洞·送妹》。
刘红娟《西秦戏研究》有赵匡胤(净)唱段:“【平板】【五更叹】妹子言来听端详。昔日里有个隋炀帝,月台之下戏鸾英。那鸾英那鸾英,那鸾英那鸾英,他们本是亲哥妹,何况你我结拜哥妹情。”⑧刘红娟:《西秦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145-146 页。两人行至半路,渐生情愫。赵匡胤(净)唱段《赵玄郎送妹到路旁》:“【巴山反】(中速)赵玄郎送妹到路旁,菜籽开花满地黄。俺玄郎不比无义汉,京娘不是包三娘。”⑨《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530 页《雷神洞·送妹》。京娘(旦)唱段:“【梆子】(中速)赵大哥送妹到路旁,菜籽开花满地黄,满地黄。京娘好比花中蕊,大哥好比采花郎,采花郎。”⑩刘红娟:《西秦戏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145-146 页。
广东汉剧也有《打洞结拜》①《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293 页(根据1961 年广东汉剧院演出录音记谱)。折子戏,内容如下:
“(赵唱)说救人来就救人,待我送你回家门。(京娘唱)一言说出就要送,好叫京娘不放心,此一去山又高、路又远。一非亲,二非故,非亲非故怎样登程。无奈山高水又深,奴的鞋弓脚又小,哎哟哟,怎样登程?(赵唱)若怕你我非亲故,结拜兄妹同路行。(京娘唱)请问爷爷年多大?(赵唱)玄(呀)郎三十少二春。(京娘唱)京娘才得十六岁。(赵唱)你为妹来我为兄。(京娘唱)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哎哟哟,奴不放心。(赵唱)贤妹若还不相信,为兄当天表誓盟。(京娘唱)奴才放心。(赵唱)叫声贤(呀)妹你请起。(京娘唱)你我各表各的心。(赵唱)双膝跪在尘(呀)埃地,玄郎在(呀)此表寸心。我与京娘来(呀)结拜,结拜兄妹胜亲(哪)生。我若假情和假意,死在千(呀)军万马营。回头叫贤妹,来、来、来,表一表你的心。(赵唱)赵京娘上前盟誓愿,(京娘下跪)。(赵白)唔,跪开些。(京娘白)是。(唱)双膝跪在地埃尘。我与大哥来结拜,好似同胞共娘生。若有三心和两意,悬梁自尽一根绳。(赵匡胤)改过呈祥。(唱)贤妹发下宏誓愿,喜在眉头笑在心。(京娘唱)我与大哥施礼。(赵唱)愚兄也有礼相还。(京娘唱)观中老道哪一个?(赵唱)老道是我叔父亲。(京娘唱)何不请他来见礼?(赵唱)怎奈他是出家人。(京娘唱)大哥哥前去别叔父。(赵唱)贤妹前去整装才好登程。”
潮音戏剧本《送京娘》相关唱段则为:
“(老生△)有心送条回乡里,尔可随吾仝一往,匕匕。(旦△)未尝开口就欲送。得奴家心凄惶,此去山又高路又远,一非亲二非故,非亲非故。奴的弓鞋小,嗳唷,匕匕,怎得登程。(老生△)倒不如尔吾来结拜兄妹,匕匕,送尔回乡里。(旦△)且问爷爷年多大。(老生△)玄郎年庚有三十。(旦△)京娘才是十六岁。(老生△)吾为兄来尔为妹。(旦△)使奴不放心。(老生△)对着苍天发盟誓。(旦△)嗳哟哟,奴才放心。”
这一段内容与广东汉剧《打洞结拜》(加下划线片段)几乎一模一样,当可认为两者有同源关系。但与西秦戏片段则相去甚远,虽然都为赵匡胤送京娘的故事,但潮音戏与广东汉剧之间的互鉴关系更为明显。《潮剧剧目汇考》考释潮剧本是20世纪20 年代改编演出本,这很有可能是来自广东汉剧的同名剧目。
《潮剧剧目汇考》考释《柴房会》②林淳钧,陈历明编著:《潮剧剧目汇考》,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233 页。故事始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卷十五《张客奇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王娇鸾百年长恨》的引子,清钱咏《履园丛话》也载有此故事。在潮州饶平也流传“莫二娘与打破鼓”的故事,传说莫二娘的故事发生在饶平旧县城三饶镇,现今尚有打破鼓旧屋。广东汉剧也有此剧目。潮剧旧本有单折演出本,也有长剧演出本。20 世纪20 年代中期,老正天香、老三正顺香、中元华、老玉春香、中一枝香、老宝顺兴等有演出本。存本与《剧目汇考》所收录各本均有所出入,当另有来源。此故事在潮音戏、西秦戏和广东汉剧中均有留存。西秦戏《柴房会·魂游》中,莫二娘(正旦)有《城隍庙里领了票》③《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592 页《柴房会》。唱段:
【导板】城隍庙里领了票、领了票,三三三三魂杳杳归阴曹。(念)人死如灯灭,好比炭抛雪,若要返转,海底捞明月!(唱)耳边厢又听得二更鼓响,不由奴忆往事倍觉凄凉。可怜我奴双亲早早亡过,抛下了莫二娘受尽饥寒。可恨着不仁嫂将奴发卖,落妓院受凌辱独自悲伤。我本想寻知音从良归正,与杨春结姻亲双双回乡。恨冤家听杨德是非搬弄,乘奴病骗财宝私奔他乡。(白)苦呀!(唱)害得奴家病无医食无粮,无奈何在柴房里自尽悬梁。莫二娘冤深似海将苍天唤。(白)苍天呀!天呀!苍天!此仇此恨何日清?灵魂飘飘回房转,阴气冲天为何柱!
潮音戏剧本《莫二娘》中相似的唱段为:
(莫白)且住,想我莫氏,却被冤家所害,又被店家凌迫,将我衣衫剥尽。使我有何面目在世么?呵,是了,不免拜谢爹娘养育之恩大,后自尽来罢。(莫△)深谢爹娘养育恩如天,可恨冤家无仁义,进退两难做,再年不如一命丧阴司。唔冤家,前日院中之时,相守相依,却被妓婆所逐,正来逃走到止。意望夫妻相随偕老百年,谁知负心而去,使妾无依。尔心何忍,匕匕。小冤家天理岂容尔在世?不如暗静自尽,死在君□①“□”符号表示此处字迹漫漶不清,无法辨别。前便非是,匕匕。(科)罢。(△)吾今一命落阴司,定掠冤家无时迟,匕匕。
在偶遇恩人愿意相帮报冤时,女主人公向他倾诉了自己不幸的身世。广东汉剧中穆二娘(旦)唱:“未开言不由我珠泪双降,提起了从前事痛断肝肠。”②《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144 页。穆二娘(旦)唱:“他说道请名医要到街坊,带去我金银远走回乡。穆二娘知情由魂飞魄散,禁不住悲和愤,晕倒在床。思又思想又想生路无望,上无依无靠前途茫茫。无奈何寻短见柴房悬梁,仇未报魂不散杳杳茫茫。望大哥可怜我,慈悲发放,带奴家去报仇功恩不忘。”③《中国戏曲音乐集成》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广东卷(上)》,北京:中国ISBN 中心,1996 年版,第1146 页《柴房会》。
潮音戏剧本《莫二娘》中,莫二娘向情义伯诉冤:“客官听我说因依,说着起来泪如丝,可恨杨川无仁义,放丢妾身受惨凄,匕匕。(义白)娘子与他是何等亲眷?(莫白)客官听道。(莫△)客官容我告端详,持起伊人自惨伤。只恨杨川恶倖,骗妾金银归返员,匕匕。唔客官,罢了君子,只因前日杨川到我院中游戏,与妾结为恩爱百年罗系。谁知金银费尽,无计可施又被妓婆逐出,受尽苦气,使妾费尽百般心机。后来赠他银,与妾来此地。谁知冤家薄幸,来到此店,将妾抛弃,带我银两回家去,放丢妾身无所依。望尔带我伊家去,□世不敢忘恩义,匕匕。”
以上三种不同戏曲的戏文虽然都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将莫二娘塑造为一个家贫不幸落难沦落烟花地,被负心汉狠心抛弃,走投无路自尽而亡,是带有复仇雪冤的强烈欲望的不幸女子。最终她偶遇仁义君子,将负心汉拖入地府,冤情得报,善恶有果。这类弱质女子复仇负心汉主题的故事在潮汕地区的戏曲中得到了广泛的移植、改编和留存,也反映了民众对于沦落穷苦却又痴心忠贞的弱质妇女的同情,对于魂魄有主生死轮回观念的默许,对善恶报应终有因果的朴素愿望。
民国时期,潮音戏还尝试向外国小说汲取剧情,如有《新茶花》。此剧在贫穷妇女不幸流落青楼的传统剧情基础上,加入了法国小说家小仲马于1848 年出版的《茶花女》小说的剧情。潮音戏《新茶花》来源于外国戏《茶花女》,《潮剧剧目汇考》不曾收录。剧本演马氏嫁辛生,夫早去世,马氏病重,将儿子倬然与女儿秋莺托付弟马如发。马如发嗜赌成性,将秋莺卖入青楼,又骗倬然前往探视病母,半路放丢甥儿。秋莺无奈沦落青楼,凭着天意安排才得与弟弟团圆。但她已不是良家妇女,所以即便是弟弟契何仁美为父,但当何家公子要娶秋莺时,还是受到了何家人的极力反对。在剧本后半段,嫁接了《茶花女》小说中迪瓦尔先生劝说玛格丽特离开自己儿子的情节。戏文片段如下:
何仁美(白):老汉到只非为别事,闻得姑娘与吾逆子,来是义重情深难以离异了么?”旦白:“尊翁此言倒是不错,望相体谅,妾就感恩不浅。”仁白:“好说了,姑娘尔爱逆子果是真么?”旦白:“天日可以为凭。”仁白:“呵,呵,尔果有真心,老汉正欲求尔成全。”旦白:“尊翁只是何说?”仁白:“听吾呾来△(唱)闻姑娘聪明绝世,不似那寻常女流,义理深明,亦识为人宗旨,不意犬子,叩蒙见爱,义海情山罔可比以。尔还念老汉仅有此子。意望他奉侍二老,承继宗支,显亲扬名崇正道,庶不辱灭了陈氏门闾,今日幸逄姑娘相匹偶,老汉不揣固陋,才敢启齿,尔既有心爱犬子,须成全他学向功名,终身得志。上不愧辅国建勋,下不愧尊亲孝儿早把逆子来抛弃。使他绝念,免致痴迷,想姑娘尔是青春窈窕女,何愁无王孙贵介结为知己□□□□□□□□鸾凤双双栖,老汉得他寻正道,岂不感尔大匕恩宜尔若执迷不自爱,老汉怎容他败辱门楣,许时节恩断情绝人□再刈爱,岂不是弄巧反拙,无恩无义,姑娘尔是聪明女,须有阮夫妻,白发苍苍又暮年,望尔成全这节事,来生犬马报恩义,匕匕。”旦△(唱)听言语,泪满胸,咽喉结梗话那难明。尊翁之言明宗旨,贱妾怎敢依恋情,莫说贱妾舍此还有,彼就作败柳残花,亦欲为尔克成,论恩情死生真是难割舍,论尊翁一叚诚实,奴真堪敬尊翁,尔休再挂念,贱妾一诺永无改更。只欲尔勿忘却今日。奴虽死,泉府目亦得瞑。诚心着意成尔子,定欲雁瑟抑鸾笙,匕匕。
陈瑜在《情之嬗变·清末民初〈茶花女〉在中国的翻译与改写》①陈瑜:《情之嬗变·清末民初〈茶花女〉在中国的翻译与改写》,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年版。一书中对民国时期《茶花女》在中国的翻译和改编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并认为小说的翻译和戏剧改编对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打破传统情感观、冲破封建礼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段戏文中,何仁美以家风名节和奉养父母为理由,劝说秋莺离开自己的儿子。而秋莺也顾全大局,愿意退让成全父子恩情。这种在传统婚恋剧情中,因为伦理尊卑有别而不可能出现的情节,由于嫁接《茶花女》的片段而愈见新奇,对人性的思考也更为深入。
综合以上分析,潮音戏与正字戏、白字戏、西秦戏、广东汉剧、外国小说的交流互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剧目上,对小说戏曲或民间传奇故事中有关婚恋主题的大量取材;二是在编创上,不同剧种间存在同名剧本移植现象,如潮音戏和广东汉剧“赵匡胤送妹”故事的相同情节;三是在观念上,对于婚恋题材团圆结局的认可,以及对于底层贫弱人民的同情。这三个方面打破了潮音戏与其他剧种之间的壁垒,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使得潮音戏在剧目取材、情节编创和主题观念上都更加广阔,这也是潮音戏能够在多戏种同台竞艺中脱颖而出,备受潮汕地区民众追捧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