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少琴 王树萍 陈锦炯[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东 惠州 516000]
潮剧演出团队与潮剧兴衰嬗变研究
⊙吴少琴 王树萍 陈锦炯[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广东 惠州 516000]
潮剧是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潮汕地区,享有“南国奇葩”的美誉,同时也是戏曲中的瑰宝,在2006年,成功入选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新兴文化的冲击下,潮剧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为了促进潮剧更好地发展,本文将通过潮剧演出团队的角度去研究其背后隐藏的潮剧兴衰嬗变情况此基础上,从民众、团队自身、政府部门三个角度提出潮剧的相关改革措施及建议。
潮剧 演出团队 兴衰嬗变 传承创新
潮剧能够在历史的滚滚浪潮中保存下来,并继续散发其独特的魅力,离不开潮剧演出团队的辛苦付出,没有团队的演出,就没有潮剧的表演与传播。据明朝《金钗记》记载,潮剧历史上第一次公开演出主要是在寺庙内,在寺庙的支持下,专业艺员组成临时戏班,为神庙活动做演出。随着经济的发展,戏班逐渐增加,潮剧演出变得十分普遍,成为当时人们的日常娱乐节目。近代以来,随着汕头商埠的对外开放、经济的发展、潮剧戏班团体的大量增加,剧目变得丰富多彩,迎来了潮剧的繁荣期。20世纪初至1949年期间,潮汕地区有超过六十五个的潮剧戏班。潮剧的演出场所也有所不同,由军营、庙会、厅堂、民俗活动,变成广场、戏园、剧场、影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潮剧演出团队在过去又称戏班,一直保留着童伶制,相当于残酷的奴隶制。旧戏班的机构,分设戏爹(又称为班主)、大箔(主要管理财务)、外班长(主要负责对外联系及带班演出),还有先生(主要负责教戏、编剧、作曲)、师父(主要负责配乐)、亲丁(管理童伶及保卫)和后台人员等服务人员。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戏班制度通过变革,改称为潮剧团,封建班长制、童伶制均被废除,剧团实行民主管理,由艺人自行管理,设团长、秘书、艺术室(包括导演、编剧)、演员组、剧务组、后台组等,部门管理体制逐渐完善。
现在的演出团队类型可分为国营剧团、民营剧团和社会非专业性剧团三种,国营剧团总体分布特征为一市一团、一县一团。汕头市作为潮剧的代表地区,现有广东省潮剧一、二、三团,潮州市有潮州潮剧团,揭阳市有揭阳潮剧院等,潮汕三市各县也设置县剧团。民营剧团是由个人组织和筹划经营的剧团,潮州市潮剧二团便属于民营职业团体,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得到国家、省、市的重视和扶持。社会团体主要是由潮剧爱好者自发组成的小团体,例如潮剧社团、票友会、曲社等,这些都对传承和发扬潮剧文化起了重大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的发展,人们一方面热衷于追逐社会的经济效应,一方面又感叹逐渐没落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戏曲文化。潮剧作为其中一种,它的形成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又融合了当地习俗,以古装戏的演出形式,搭配民间音乐,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但是它与当今人们所喜爱的快餐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
为了进一步保护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2016年3月,广东省进一步部署相关政策。汕头市在这两个文件的方针的指引下,针对本地潮剧事业发展的现状,于2016年9月出台《关于促进潮剧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反映了国家和政府对于地方戏曲的重视和支持,也为潮剧的传承和创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个优秀的演出团队对潮剧的传承和创新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对于潮剧的研究很多,但以演出团队为出发点的研究课题尚处在空缺阶段。就此次调研所掌握到的信息而言,目前潮剧演出团队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演出团队中演员后备力量薄弱、演出质量参差不齐、表演模式僵化、对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演出现场观众上座率低、观众出现断层,且政策扶持未落实到位、演出市场缺乏有效管理和市场资源有待开发等,这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到演出团队的质量和生存状况,也影响了潮剧的传承和创新。
潮剧的存在离不开潮剧的演出团队,演出团队自身的专业素质、表演的质量和水平的高低都对潮剧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演出团队的发展也对潮剧自身的传承和发扬有重要作用。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良好的潮剧演出团队对潮剧发展的意义。
潮剧演出团队自身的专业素质与表演功底和潮剧表演的质量与水平息息相关。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演出团队与经过专业训练且有多年表演经验的演出团队有天壤之别。据相关文献资料记载,潮剧演出团队的艺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演出团队以恶性竞争为谋利手段,但其规模非常小,且内部各项机制、体制都不健全。
例如福建省的某些潮剧演出团队,为了热闹的效应而采用“哑剧”表演,借助大音响放出响亮的背景音乐和预先录制好的演出台词,以此替代“唱”和“念”,起到立体环绕的音效。所以演员们只需在台上“坐”和“打”,靠对嘴就可把剧目演完,营造出一种热热闹闹的氛围。但是这种“哑剧”表演缺乏演员表演的真情实感,表演效果并不逼真,而潮剧表演最讲究的就是真实性。
随着科技进步,潮剧戏台台面由最原始的三面并排的竹帘到以潮绣帐幔再到活景台面,舞台灯光也进一步运用幻灯、激光、移动等现代科技,使潮剧表演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此次在潮州市庵埠当地采访的潮州市第二潮剧团的团长陈先生,向我们介绍他们为了演出效果,也开始采用LED灯光。
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演员、具有健全的内部机制体制的剧团组成的潮剧演出团队,才能够表演出清婉动人、绚丽多彩的潮剧,并且只有不断促进潮剧表演团队的成熟、提高潮剧演员的表演技艺、完善更加缤纷多彩的舞美才能推动潮剧向前进步,使潮剧的演出更加真实和生动,焕发持久的生命力,也只有这样的演出团队才能越走越远。
潮剧的传承包括传授、学习、演出、传播,再不断向下一代传授,所以离不开潮剧演出团队这个重要部分。从清朝的童伶制与教戏先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的戏曲学校,潮剧的传承方式也不断在发展变化。传承下来之后,最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潮剧演出团队表演出来,实现潮剧的价值。潮剧演出团队在潮剧的发展中也在不断地成长壮大,这些演出团队在学习潮剧、表演潮剧、研究潮剧、创新和生产潮剧中为传承潮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童伶制与教戏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潮剧的戏班实行制度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和残酷落后的童伶制,通过传统的民间戏班名师带徒、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培训潮剧演员,并形成教戏先生这种职业指导者,继承着中国戏曲的现实主义表演传统以及程序化的表演形式。一代代的沿袭,保存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表演剧目、传统演出技艺和传统唱法、伴奏形式等潮剧文化给后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颁布《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潮剧的改革正式开始。这次改革以改戏、改制和改人为主要内容,其中改制是改革的重要部分,包括废除童伶制。
2.新时代下的戏校教育体制
童伶制被废除后,各剧团开始创办进修班,并在社会上招收青年学生,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汕头专区戏曲演员学习班于1956年4月成立,由汕头专区戏曲改革委员会和汕头专区职业剧团办事处主办,由此,潮汕地区开始走向创办戏曲教育机构的开始阶段,培养出第一代艺术新人。
在1959年,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成立,标志着潮剧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该戏校每年有多达85%的毕业生到广东潮剧院一、二、三团工作,成为潮剧演员新人、演奏人员。汕头文化艺术学校、汕头戏曲学校同时还致力于潮剧文化艺术的保护与发扬,通过分析、分类、总结,编制了一套较为全面、标准、权威的潮剧文艺教材,让潮剧文化的学习与传播有了理论依据;并且分析、改编、演练传统剧目,总结出一系列经典潮剧剧目,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创新,孕育出一部接一部的优秀新编剧目。
3.潮剧剧团的传承与发展
现存的潮剧艺术代表性院团主要有广东潮剧院、潮州市潮剧团、潮州市第二潮剧团等。广东潮剧院属下又分为一团、二团、三团和潮剧艺术博物馆,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潮州市潮剧团的表演紧贴农村生活,乡土气息浓厚,每年演出二百五十场以上,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多次获得国家荣誉,推动唱腔清婉低回、抒情优美的潮剧不断发展。潮州市第二潮剧团属于民营的专业潮剧表演团队,拥有多名国家中级演员,文化建设强调创作新编剧目,同时,以农村观众为主要表演对象,坚持保证演出水平,上座率稳步提高,经营成绩优秀,分别在2004年、2006年赴泰国、中国香港演出,广受观众喜爱。
潮剧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区、福建南部以及东南亚地区,并随着潮人的足迹传播到欧美等地,就像俗语所说:“有潮人的地方就有潮剧。”
潮剧在潮汕地区的演出经久不衰,在各种场所,此起彼伏,连夜演出。1952年9月,潮剧第一次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戏曲活动,由潮剧老正顺等六个剧团组成潮剧代表团参加中南区第一节戏曲观摩会演,并获得优秀剧目奖和音乐奖。1957年,广东潮剧团首次参加“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此后多次荣誉赴京演出并不断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
在海外,潮剧海外表演时间最早、发展最好的国家是泰国。1930年前后,曼谷成为海外潮剧基地的中心。新加坡演唱潮剧的儒剧社和剧团有南华儒剧社、留意儒乐社和新加坡德义潮剧团等十多班,不断推动潮剧的发展和壮大。潮剧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成为潮人的文化象征和联系海内外亲人之间情谊的纽带和桥梁。潮剧在全球不断地发扬光大,跨越时间、阶层和国界限制,成为传达情谊的重要桥梁,是全球潮人彼此共同交流的载体。潮剧是面向潮汕的,是面向中国的,更是面向世界的。
潮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潮汕文化的明珠,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数字技术、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层出迭现,潮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不断受到新兴文艺的冲击,潮剧演出团队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阻碍,越来越多年轻人与潮剧产生了距离,对潮剧缺乏兴趣和了解,也无法欣赏潮剧,而潮剧的传播与发扬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因此,根据实地调研采访和文献资料所获取的信息,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推动潮剧的发展。
提起当今潮剧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潮州市潮剧二团的陈团长深有感触地说,年轻一代对潮剧的兴趣不浓,因为看不懂,并且肯学习潮剧的人更是寥寥无几。这是影响潮剧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之一,也是戏曲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而根据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少年不喜欢潮剧有多个原因,总结起来有如下三个:第一,潮剧内容多是文言文,没有老师、长辈进行深层讲解,能听懂看懂的内容较为有限;第二,潮剧唱腔独特,节奏慢,唱法拉长,青少年缺乏耐心观看;第三,潮剧中古装戏占据较大比例,现代戏较少,青少年因缺少对演员服饰装扮的知识,所以降低对潮剧的兴趣。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加强青少年对潮剧文化的了解。一方面,把潮剧引入课堂,让戏曲进入校园,将潮剧知识编入教材,举办潮剧表演的学生专场,提高学生对潮剧的认知。另一方面,浓厚的潮剧氛围对于学习潮剧有一定的帮助,潮汕地区应从乡镇开始在宣传栏上宣传相关潮剧文化,开展潮剧宣传月等活动,逐步实现潮剧在乡村一年一次的演出,举行青年学生进剧场参观潮剧艺术博物馆和潮剧明星面对面近距离互动等系列活动。传统潮汕家庭的老人休闲时间喜欢开收音机收听潮剧,或者观看潮剧的DVD碟片,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潮州的传统民居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潮剧的踪影。孩子接触潮剧时,长辈应该多加讲解,使孩子对潮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进而掌握观看潮剧无障碍的能力。
另外,民间自发形成的潮剧曲艺社、票友会,也是增强潮剧影响力的有力载体,社会应当加以鼓励和支持,例如电台每天都有固定的潮韵传情时间,潮剧票友打电话到电台唱某潮剧片段,由专业老师进行点评与建议,各票友之间也能进行交流,共同进步。这种方式激发了民众的表现欲和学习兴趣,在不断的纠正、改变中,实现了快乐学习、提高水平的积极效果。而潮州市老年活动中心每周三下午也定期举办潮剧的相关活动,大家围成一圈,互相交流学习,现场也有潮剧老师进行教授,这样的模式也促进了潮剧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作为潮剧的受众,民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可以有力地推动潮剧的普及,使潮声潮韵传播得更为广阔,更加久远。
影响潮剧发展规律的因素有:潮汕地域的风土人情、文化程度较高的戏剧家的加入、一大批成熟演员的演绎。由此可见,演出团队对潮剧起了直接性的影响,而经营管理的好坏又是决定演出团队寿命的重要因素。
1.团队管理,完善机制
最高的精英层是团队管理的核心,在潮剧演出团队中,决策层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运行机制,管理人员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实行严格的责任问责制与奖惩制度,营造纪律严明的团队氛围,训练有素,高效办事,杜绝懒散松弛的情况,同时,精简机构,防止出现冗员现象,否则不利于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影响团队形象。
2.完善赏罚机制,增强演员的事业责任心
制定一套系统的演员考核标准,赏罚分明,激发演员的创作热情和责任心,对违规者予以惩戒,对认真负责、积极学习者予以鼓励,对潮剧创作、改编有贡献者给予奖励和表彰。在赏罚机制下,演出团队的演员事业心、责任心也将逐步提高,实现良性竞争、共赢的局面。另外,可以通过增设高级演员进修班,或举办一些比赛,例如潮剧演员选秀节目或青少年潮剧比赛等,调动艺人的积极性,鼓励演员不断提升表演水平。
3.丰富剧目内容,与时俱进
潮剧表演剧目类型多样,但多以古装戏为主,潮剧的古典剧目是剧种的正统继承和南戏流传的主体,其中最精粹的是宋元戏文或明清传奇的潮化。如《彩楼记》《苏六娘》《张春郎削发》等,以古代社会生活为背景,创作或再现历史事件,具有典型的艺术特色与崇高的艺术价值,而现代戏譬如具有代表性的《江姐》以革命为背景,歌颂了老一辈革命家坚贞不屈的铁血情怀。改革创新是当今社会的共同趋势,潮剧的剧目也必须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改革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农村市场。赋予其一定的时代内涵,把现代因素加进创作和改编中,就可以为传统的潮剧文化注入新的活力。2006年,潮州市韩山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将传统文化潮剧改造成“卡通潮剧”,在保留潮剧特色的基础上,融入卡通动画的趣味性,引起了一番追捧。所以,必须积极鼓励社会上的力量对潮剧进行创新,融入其他元素,为潮剧增光添彩,而广东潮剧院一团、二团,潮州潮剧团,揭阳潮剧团等剧团必须刻苦练功、学习,站在潮剧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自身,完善自我。
4.重视新旧交替,人才培养
人才是组成演出团队的基本力量,在潮剧新老演员的继承中,老一辈文艺工作者经验丰富,艺术造诣深厚,新一辈演员缺乏舞台经验,但个性张扬有活力。因此,在新演员到来之时,演出团队内部应该举办新老演员之间的学习交流会,促进两者互相学习,让有经验的演员带动新人,手把手教授讲解,积极培养新一代演员;并且定期举行学习活动、演员之间的比赛活动等,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水平。
另外,演出团队的演员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艺校(科班生)、社会人才(自学)、有潜力但未受过训练的人员。而艺校是潮剧演员的主要来源,就潮汕地区而言,汕头、潮州、揭阳现各有一个专门培养潮剧演员的学校,学习时间为三年或五年,应提高学校的档次和教学质量,培养优秀的潮剧演员,为潮剧团输送更为优秀的人才。
5.拓宽市场份额,完善设施
如今,由于剧院票价高,观众不愿花高价到剧院观看,所以潮剧的演出团队一般都是下乡演出。乡村“祭神”“拜神”的时候,邀请潮剧院进乡唱戏,这是演出团队普遍的生存方式。演出市场竞争力大,所以必须拓宽市场,跳出“老爷戏”的围栏,在扎根于群众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艺术平台,例如精品剧刻成CD对外销售,参加广东省、全国的戏曲交流会等;利用潮剧的广泛影响力,制作新颖有创意的潮剧广告,为商家做宣传,同时为团队增加收入。而演出时的道具、舞美也应该与时俱进,如利用海绵材质制作舞台道具,方便携带,以及添加现代性因素,使其更有吸引力。此外,还应在灯光、场景、服饰、剧目等方面做出改变,如灯光用LED展现,场景使用活景,服饰也越来越有时代气息,剧目更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使表演更真实、生动,更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吸引更多受众观看。
潮剧的演出团队分国营剧团、民营剧团和社会非专业性的潮剧社团三种,政府对国营潮剧院投入力度较大,对民营的支持力度较为有限,应当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潮剧的发展。
首先,针对潮剧观众出现断层的现象,文化局为了进一步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与教育局携手,推动潮剧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推广传播,邀请潮剧名角到各中小学开办潮剧讲座或兴趣课,对潮剧的服装、头饰、道具、背景等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对潮剧的认知,从而实现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其次,文化局、文化馆等单位应为本地潮剧团争取更多的对外戏曲交流的机会,提供更多更高的戏曲平台。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潮剧团也能学习到其他戏剧的精华,进一步完善演出团队自身,从而更好地弘扬潮剧文化。
最后,政府应构建一套完善的潮剧市场的管理体制,由专人专管,设置专门的主管部门,安排管理人才对潮剧市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规范潮剧演出团队的表演,淘汰表演水平低下的团队,提高艺术水平;扶持民营专业团队,落实政策的扶持,提供一定额度的经济补贴扶助和人力支持;开发农村市场,挖掘市场潜力,使潮剧演出市场更为广阔;鼓励民间爱好者团体的发展等。
潮剧是潮汕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也是与外地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各潮剧演出团队需要不断找出自身的问题与不足,不断提高演出技艺,不断增强信心,找寻更多的途径,促进潮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文艺工作者要增强信心,找寻更多的途径,促进潮剧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全社会也应该携手并进,给予足够的重视,拓宽潮剧的发展空间。在各方努力下,传统文化与现代因素相结合的潮剧将焕然一新,在时代的舞台上,经久不衰,发扬光大。(指导教师:申东城)
[1]陈韩星.潮剧与潮乐[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陈历明.潮剧[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本文系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610577 086)
作 者
:吴少琴,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本科生;王树萍,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本科生;陈锦炯,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在读本科生。编 辑
:赵 斌 E-mail:94874655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