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波,徐宏峰
(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学部,武汉 430022)
患者,男,62岁,体质量57 kg,身高168 cm。于2019年9月28日因原发性高血压2级(中危)就诊,既往有胸痛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长期服用拉西地平1片,qd。医生予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施维雅(天津)制药,批号:2012832]降压治疗,2019年9月29日约7:00,口服1片该药物约1 h后,出现嘴唇水肿,其中以下唇水肿较为明显,伴腹部不适,无皮疹、瘙痒、心慌、胸闷等不适,立即停药,约2 h后嘴唇水肿缓解,未再服药,2019年9月30日约5:00时出现全身瘙痒伴红色风团,发现嘴唇再次水肿,但以上嘴唇较为明显,故来我院,给予苯海拉明25 mg,im,依巴斯汀片(商品名:思金)1片,qd,po,抗过敏治疗,嘱咐停用降压药物,换用拉西地平1片,po,qd,2019年10月3日电话随访,自诉停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后,对症治疗后痊愈,换用拉西地平片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1 mmHg=0.133 kPa)。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利尿剂组成的复合制剂,对各类高血压都有显著疗效,不良反应率低。目前国内外报道主要有干咳、低钾血症等,笔者未见神经性水肿案例[1-5]。
患者嘴唇水肿发生时间与使用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存在密切时间关系,发生特点符合ACEI类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停药后症状缓解未再出现,否认既往有其他用药史及可能导致嘴唇水肿的因素,“Naranjo Scale”[4]评分为5分,很可能相关,故考虑血管神经性水肿为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的不良反应。
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血管扩张和体液外渗所致的真皮、结缔组织或黏膜的水肿,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称药源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培哚普利吲达帕胺为ACEI和利尿剂的复方制剂,目前笔者检索国内外文献未见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报道,而同类药物中,卡托普利(最常见)、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雷米普利、赖诺普利均有此类报道[6]。
目前,ACEI 致血管神经性水肿的确切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主要观点是缓激肽发挥关键作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降解缓激肽最主要的酶[6]。ACEI可阻断ACE的活性,从而减少缓激肽降解的速率,导致血管缓激肽水平升高。缓激肽与其分布在血管的受体结合,引起血管舒张和血管渗透性增强,导致间质性液体积聚和血管性水肿[7]。
患者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可以停药观察,或者使用抗组胺药、抗胆碱药、糖皮质激素及肾上腺素对症治疗,但其效果仍有争议,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推荐或反对使用上述药物[8]。主要是考虑ACEI致血管性水肿由非过敏性因素及组胺介质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