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翻译研究·国际汉学】
拓展与整合:中国文化外译研究发展趋势的四重思考
任增强(1,1)
典籍翻译个案研究的微观史建构——以理雅各为中心的考察
丁大刚(1,7)
晚清中国的殖民想象与知识建构——《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解读
李 刚,谢燕红(1,17)
关于阎连科作品在欧美译介与传播的对谈
汪宝荣,阎连科(2,32)
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影响力——基于中英文本海外图书馆藏的考察
姜智芹(2,40)
美国汉学家莱尔的学术性翻译及其译者惯习形塑
汪宝荣,张姗姗(3,58)
互文性思维与汉学家韩南晚清小说翻译原本的选择
周宏玮,刘晓晖(3,65)
从单一走向多维的忠实理念——以葛浩文对萧红作品的改译为中心
朱振武, 朱 砂(3,71)
中国古代科技术语翻译研究:现状与前瞻
刘性峰(3,78)
诗歌创作、翻译与大洋洲文学——安徽大学马祖毅教授访谈录
潘佳宁,马祖毅(3,84)
翻译批评研究的名与实——尤莉安娜·豪斯(Juliane House)教授访谈及启示
张 汨(3,91)
许渊冲《中诗英韵探胜》“注解”研究——兼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副文本的作用
冯全功,郑 羽(4,23)
多维视角下《韩非子》英译本在西方的传播及启示
孙亚鹏(4,32)
认知原型视角下的《红楼梦》神话元素英译
潘桂娟,谷香娜(4,40)
冯骥才作品在俄罗斯的译介与阐释
白 杨,白 璐(4,46)
典籍英译如何译?——评《基于“大中华文库”的中国典籍英译翻译策略研究》
沈 洁(4,54)
王宏印教授的学术之道与治学方法
陈大亮,陈婉玉(5,32)
根深植故土,性本向高天:王宏印民族典籍翻译思想探微
王治国(5,39)
中国式人类学诗学的构建——论王宏印先生民族诗学的创作、翻译与研究
张 媛(5,46)
王宏印汉译《哈姆雷特》的副文本研究
朱安博,陈 洁(5,51)
我国翻译学研究整体特征、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
——以国家社科基金与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为考察中心
冯正斌,苏 攀(6,1)
大数据驱动下的中国文化精准译传
谢 柯(6,12)
20世纪域外杜甫英译专著之文化语境、诠释立场及影响
江 岚(6,19)
“观”与中国典籍范畴的“时中”式翻译
李 乐,莫 冉(6,29)
【数字人文】
数字人文的工具理性、学术价值与研究成果的评估
李 点(2,19)
后印刷时代翻译学数字人文研究新趋势
邹常勇(2,26)
【文学】
林语堂《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之叙事研究
陈智淦,张奇智(1,25)
《红楼梦》双重叙事结构:凡例与楔子的内在含义
木 斋(1,33)
华兹华斯的地方感缺失与修复之旅——以《序曲》为例
龙瑞翠,白 洁(1,39)
论杜甫七律中的连用字对
张金明,裴旭岩(2,47)
金介甫传记艺术的时间维度透视
——以英文原作TheOdysseyofShenCongwen为考察中心
简功友,肖远东(2,54)
城市与剧场:文化唯物主义的视角
许诗焱(3,38)
海外华人文学在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定位与误区
郑南川(3,44)
类型经验与范式差异:新世纪韩国犯罪片对香港电影印记的沿袭与改造
蔡东亮(3,51)
游戏伦理与帝国梦想——以英国经典少年儿童文学为例
张金凤(4,60)
《红楼梦》四字格句法功能和审美功能特征研究
侯 羽,赵莹莹,王润朗(4,67)
艺化之神与神化之艺:约翰·德莱顿诗歌中的音乐讽喻
宣奔昂(5,58)
陈超诗学研究述评
王 永,杨 洋(5,67)
阎连科作品在台湾的接受及其意义
莫 冉,赵帝凯(6,36)
北美新移民文学的道家思想书写——以严歌苓小说《扶桑》为例
王艳文,魏博茹(6,46)
【哲学与文化】
从民本到人民民主——现代平民儒学话语转换之扬榷
刘 伟,陈寒鸣(1,45)
孟子“以承三圣”的历史、思想、哲学世界
魏衍华(1,52)
论牟宗三的理气观——兼释文化与科学之问题
高贵朋(1,59)
牟宗三“实有形态之形而上学”和“境界形态之形而上学”研究
赵连越(1,65)
天人之辨:中国古代哲学基本问题
宋志明(2,1)
论先秦名家学派的学术特质及表达方式
孙中原(2,7)
“截断众流”:胡适与冯友兰哲学史建构的共同取向——先秦诸子哲学起源问题的第二次研究思潮
…许春华(2,13)
齐桓公葵丘之会盟约考析——以《孟子》的记载为中心
黄朴民,李櫹璐(2,60)
“性未善”与“成性之教”:董仲舒论人性与教化
李慧子(3,1)
扬雄与汉代思想——美国汉学家戴梅可论扬雄思想的特征与地位
董铁柱(3,7)
论“器物教化”
韩建磊(6,52)
郭象“性分”思想的三重解读
吴宁宁(6,59)
黄道周《洪范明义》对古代政治合法性的思考
许 卉,贡 淼(6,65)
易学传承与理论创新——《儒道汇融大生命视域下的〈周易〉哲学研究》读后
方国根(6,72)
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新成果——评《唐君毅哲学研究》
林 青,杨丽娜(6,77)
【政治·社会·历史】
人口结构对我国区域创新影响的空间计量分析
郑 涛,彭丽杰,万雪芬(1,71)
人口流动视角下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研究
赵玉帛,赵宏伟(1,82)
京津冀制造业集群协同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卜洪运, 娄童童(1,90)
庚辛年间列强对华军事进攻与中外议和谈判——以“惩办祸首”为中心
刘 宏(2,69)
毛泽东妇女解放思想的演进逻辑与时代价值
包 巍,任虹励(3,15)
文明交流互鉴的秩序构建价值及实践路径
付瑞红(3,22)
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研究
田方晨,蒋桂芳(3,29)
我国意识形态制度自信的底气
侯惠勤(4,1)
网络意识形态属性思想探源及其三重逻辑
刘永志(4,7)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思潮与青年价值观嬗变的关系考察
杨增岽,吴晓瑞(4,14)
【经济与管理】
基于组合评价方法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研究
仵凤清, 谢婷婷, 刘 婷(2,81)
顾客参与、双向开放式创新开放度与创新质量——基于高技术服务型企业的实证研究
彭晓东,张同颉(2,90)
个人知识影响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化机制研究——基于知识生产视角分析
孙东山(2,75)
农业分工理论演进及可能创新方向
张 扬,祖湘莎,师海猛(4,74)
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张敬伟,常晓兰,靳秀娟(4,82)
论新型职业农民的环境道德养成:内涵、基础与机制
谢中起,索建华,刘 欢(4,91)
县域资源—环境—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田学斌,魏孟举,陈艺丹(5,73)
长城沿线(河北段)旅游生态位测评及空间分异研究
郭 伟,张鹏飞(5,81)
德日韩社会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可持续性分析及其启示
黄胜男,韩 伟(5,90)
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的体系、流程与机制:基于脱贫攻坚经验的接续创新
王春城,王 焕(5,1)
农村脱贫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供给框架
王 帅,田鹏慧(5,10)
乡村振兴与宅基地制度改革
邢成举,周思聪(5,19)
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现代化互动作用研究
李 晶(5,26)
媒体关注度可以调节南北方企业的费用粘性吗?——基于A股的数据验证
臧秀清,时雅静(6,81)
产品竞争地位、权益融资成本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刘 娜(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