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新儒家研究的新成果
——评《唐君毅哲学研究》

2021-12-01 04:11杨丽娜
关键词:上学哲学道德

林 青, 杨丽娜

(1. 石家庄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2. 石家庄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5)

唐君毅是我国20世纪的著名学者,被牟宗三誉为“文化意识宇宙中之巨人”,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1949年迁居香港后,唐君毅与钱穆、张丕介等人创立新亚书院,书院宗旨是:“一方希望以日新又新之精神,去化腐臭为神奇,予一切有价值者皆发现其千古常新之性质。一方再求与世界其他新知新学相配合,以望有贡献于真正的新中国,新亚洲,新世界。”[1]289新亚书院遂成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阵地。唐君毅等人发表的《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更是表明了中华文化在面临西方文化冲击而“花果飘零”的境况下,一批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学者挺身而出,反思中国文化历史和价值、探讨中国文化之未来,阐明对中国文化的出路乃至人类命运的根本见解,成为现代新儒家的重要纲领性文件。许敬辉博士新著《唐君毅哲学研究》(团结出版社,2020年)是继《唐君毅“立三极”思想研究》之后的又一部唐君毅研究力作。

唐君毅学问博大,思想精深,不仅是著作等身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更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为现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思想的发掘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立足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通过现代学术方法,对中国哲学的诸多问题,如心、性、情的含义以及心性情的关系、性与理的融通、性情之善恶进行了细致而系统的阐述。正像有论者指出,唐君毅“是一介感情丰富、仁爱慈和而又富于思想创新、建构体系的思想家”。[2]如同牟宗三借鉴康德哲学一样,唐君毅借鉴黑格尔哲学以及佛教华严宗哲学,创造性地构造了一个一元多面的文化哲学系统。在这一系统中,“心”“性”“道”之一元,展开为“体”“用”“相”等不同面相。在唐君毅看来,人类文明的发展变迁背后存在着形上本体,并认为这一形上本体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超越根据所在。他将这具有道德属性的超越本体称为“心”“神”“生生之德”“形上真实自我”等,他有时又以传统的“良知”概念统称之,而其中的核心即是“道德自我”。

唐君毅的“道德自我”概念,主要是强调形上本体的自觉性与超越性。即,一方面,自我是道德实践的承担者,突出了人的自觉责任、道德尊严;另一方面“道德自我 ”概念是对“现实自我”的超越。所谓“现实自我”,唐君毅是指“陷溺于现实时空之中之现实对象之自我,为某一定时间空间之事物所限制、所范围之自我,亦即形而下之自我 ”。[3]6被具体时空所局限的形下之“现实自我”为盲目本能、冲动、欲望所限制,只有从这些限制获得解放,方是“形上界之真实自我”的实现。这一超越的“形上界之真实自我”即是唐君毅所说“道德理性自我 ”或“道德自我 ”。“中国哲人所谓本心本性。故我所谓道德价值表现于现实自我限制之超越之际,实乃中国哲人所谓反身而诚,尽心知性之注解。”[3]7

在唐君毅这里,“形上界之真实自我”又称为“心之本体”。这一纯善的形上本体真实不妄,是一切道德价值的本原所在,它不仅为个人道德生活的发展提供价值本源,也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内在的根源。唐君毅指出:“人类一切文化活动,均统属于一道德自我或精神自我、 超越自我,而为其分殊之表现。”[4]3也就是说,包含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宗教等等在内的人类文化活动,乃至包括东西方文化史和思想史上各方面的所有成就,都是这一本体在不同方面、不同系统、不同层次的展开。故而,“心之本体”是一、是本,能涵摄一切文化理想;文化活动是多、是末,一切文化活动都不自觉或超自觉地表现道德价值。

在唐君毅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在于人文世界没有全面地撑开,中国将来文化的发展方向,就是要由本及末,即实现“道德自我”与各种文化活动的贯通。唐君毅十分重视形而上的“道德自我”如何向形而下的行为实践落实的问题,他说:“人之所关心与所思虑者,乃须由理法界之清净,降至事法界之繁嚣,由形上之道之空灵,降至形下之器之质实,由绝对界之独立无待,降至相对界辗转相待。”[3]8在其晚期出版的《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中,唐君毅更是将“道德自我”扩大为“生命存在”,在唐君毅看来,“生命存在”即是有心灵活动的人类的存在,它比“道德自我”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除道德活动外,还包括认知活动、审美活动以及追求超越等更为丰富的内容。唐君毅依心灵的不同活动总结出九种境界,此种种不同的境界,汇集了中、西、印几大文化中主要的哲学问题,涵盖了精神生命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活动方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人生。

明末“西学东渐”以来,东与西、中与外、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交流互动甚至激烈冲突,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唐君毅以传统儒家的道德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积极参与推动世界各大文明间的交流与对话。唐君毅会通三教,融摄中西,以传统儒家的心性学为核心,通过返本开新,以个人生命体悟为重要方法,将人生哲学与道德哲学、文化哲学紧密结合,创立了一个庞大的的思想体系。其哲学体系与他对生命存在的高度关注以及思想中强烈的宗教情怀和悲悯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他敏感地观察着现代世界中科技、工业、商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直面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对物欲泛滥下天地人我之间发生的异化状况进行了批评。

唐君毅用全部的生命和心血去高扬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精神,但他是一位视野开阔的现代儒者,对其他文化没有采取一概排斥的态度,而是充分肯定全人类各大文明的成就。在他看来,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具有原创性的文化成就都具有其合理性,因此他充分尊重世界各民族文化与宗教精神的合理内核,希望各个文明之间能和而不同,包容不同的价值理念。也正是这一系列的思考,展现了他独特的哲学观。

准确把握唐君毅的哲学观对理解他的思想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可喜的是,许敬辉博士的《唐君毅哲学研究》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认识唐君毅哲学体系的学术资源。

与其他研究主要集中于人生哲学、政治哲学、文化哲学以及哲学史的梳理和阐释不同,《唐君毅哲学研究》一书从唐君毅哲学观出发,刻画出唐君毅名理论、天道论、人道论、人文论的逻辑和发展脉络以及体系本身的丰厚内涵。该书第一章即是从整体宏观的视角对唐君毅的哲学观的基本观点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探讨,阐明了唐君毅对“哲学”原义、哲学研究的方法以及哲学存在价值的独特思考;除此之外,这一章还涉及唐君毅哲学的具体内容、哲学史观,为后续各章的研究起到了理论铺垫的作用。该书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别具体论述了名理论、天道论、人道论、人文论,是唐君毅哲学内容的具体展开。

在第二章中,作者分析了唐君毅名理论中关于“理”在先秦、魏晋、两宋、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以及在佛学中的发展,并就唐君毅毅知识论思想中诸如知识的意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起源、知识的价值等等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直承中国先哲之说,以贯通知行为言的不同于西方也不全异于西方的哲学思想。

在第三章中,作者就唐君毅的天道论展开论述。就唐君毅而言,“天道论是直接涉及整个之存在界的”[5]41,包含西方哲学中所谓形上学、存有论或本体论、宇宙论等领域。在唐君毅看来,形上学与知识论不同,知识论侧重问题之讨论,而形上学则是侧重对宇宙全副之建构,重在论价值在宇宙中之地位。知识有真假,而宇宙观则无真假。在对中西形上学思想的考察中,唐君毅认为若就孤立的形上学问题入手,则各家的整体宇宙观,皆被割裂肢解而不见其整体神韵,因此,唐君毅的形上学讨论并不是就问题展开讨论,而是重在举介若干形上学型类,每一形上学皆为一独立系统,以表示一整体宇宙观,展示宇宙一面相。

唐君毅将中西印各种文化中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视为平等的分支,作者从简单到复杂,分别梳理和分析了中西印现象主义形上学、有无形上学、儒家生生以及阴阳五行形上学、理性论、有神论、唯物论、二元论等等,并通过对斯宾塞的进化哲学、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突创进化论、相对论和怀特海的机体哲学的讨论,最终转向以西方唯心论、佛教唯识宗、儒家心性论为代表的关注人内在心灵的形上学。也就是说,在唐君毅这里虽然各种形态的形上学皆足以通天人、合内外、一常变、贯价值与存在,而最切近于人之此心身的形上学,则是摄外返内反求诸己的形上学。

第四章是唐君毅的人道论。人道论包括中国圣贤之学、人伦之学,及德性之知之学、正心诚意修身之学、道家之成人之学、佛家之行证之学、印度哲学之瑜伽学,以及西方哲学中伦理学、人生哲学、道德哲学、价值哲学、美学等。重点在讨论价值论诸问题。唐君毅认为,研究人道必须究人之所以成为理想人格之道,人与人之间一切伦理之道,以及对于其所知之已成世界中裁成辅相之道。作者认为,在唐君毅看来,人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说是精神活动。唐君毅把自由之道德人格的实现看作是哲学的最高任务,因此,“人应当如何”“人道之实践”“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之关系”成为其关注的重点问题。唐君毅的道德实践强调个人的自立、自主、自由发展,归宿于精神超越,突出个人的尊严,认为人可以超越现实自我。人类有着共同的理想人格,现实中的不同是由于各种人格并未发展为最高阶段之故,故而,唐君毅的理想的社会是人人努力完成其理想人格,且不同人格之间相互了解、相互欣赏而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格世界。

第五章是唐君毅的人文论。在唐君毅这里,所谓人文论是那些直接涉及由人生相续之生活行为,在宇宙间所创造之文化与历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西方哲学中文化哲学、历史哲学,以及分门别类之文化哲学如教育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科学哲学、艺术哲学等。作者指出,唐君毅的文化哲学是对文化以横向剖面式的研究,以探讨文化的现实与理想形态;而历史哲学则是纵向式研究文化,在时间维度中考察文化的演变。唐君毅认为,“道德自我”在文化活动中展开为人文化成的世界。人类的精神活动或文化活动,或为经济的、家庭的,或为政治的、学术的、知识的,或为审美的、宗教的,各种文化活动均潜在着道德活动。自觉的道德活动是自觉地实现道德价值,其他的文化活动是不自觉地实现道德价值,故而,道德不仅成就文化意识,还超越地涵盖一切文化意识。作者认为,在唐君毅看来,“道德自我”要与各种文化活动相贯通,一个人最高的生活就是文化的道德生活或者道德的文化生活,从而为他中西文化理想的会通建立起哲学基础。

大陆学者的研究对唐君毅生平及学术思想的研究,大约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他的伦理、道德、政治、宗教、历史、文化、哲学等思想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我看来,与现有研究相比较,许敬辉博士的著述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通过详细阐述唐君毅对哲学概念的理解,展现了中国传统儒学向现代儒家哲学转化的途径。在唐君毅这里,“哲学”一词的内涵比西文“Philosophy”的内涵要丰富得多,它既包括知识、真理和智慧,又包括知与行,是贯通各种知识以及知行的学问。正如有论者指出的:“唐先生对传统学术,尤其是对儒学的一大贡献,正在通过现代学术的观念去重新肯定与发扬传统的儒学含义,为其开新面目,而建立一新的儒家哲学系统。”[6]269-275把握这一点,对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前几年“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争论大有裨益。

第二,唐君毅说:“我个人最关怀的,既不是纯哲学的研究,也不是中国哲学的研究,而是关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和讨论。”[5]556但我们看到,他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实际上正是作为现代新儒家重要人物的唐君毅留给后人的文化遗产之一。而许敬辉博士立足哲学视角,对唐君毅的形上体系进行了整体把握,使唐君毅关于社会文化问题研究终极关切的思想脉络更加清晰。

第三,展现了唐君毅中西文化对比中“以中摄西”的方法论思考。唐君毅强调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但也不得不承认西方文化的先进,因此,他对西方文化持开放的心态,主张接受西方观念。但接受西方观念的前提是坚持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以中摄西”亦即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文化来“融贯”西方文化。他说:“须转化一切由西方传入而表面与中国儒家思想不同而冲突的思想,以为展开儒家精神之用。”[7]223这种“融贯古今”“返本开新”,将西方文化“融摄”于中国文化的主张,为今天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

综上所述,《唐君毅哲学研究》一书对唐君毅的哲学观及哲学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阐释得较为清晰,是唐君毅思想研究的又一成果。如果说还有欠缺的话,那就是相比其他章节内容,对唐君毅的人文论论述有些不够,稍显单薄。如果对唐君毅的人文论进行更加充分的阐述及分析,相信基于天道论、人道论、人文论基础上唐君毅的哲学体系和思想脉络将得以更加完整和清晰地呈现。另外,作者的思路和观点完全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欠缺批判意识,没有显现出研究者对被研究对象思想体系应有的反思与批评,这也是需要指出的。

猜你喜欢
上学哲学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菱的哲学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小包哲学
上学啦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