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晓 山
特质是指一种可表现于许多环境的、相对持久的、一致而稳定的思想、情感和动作的特点。干部的岗位性质、职责特点决定了其特质,这种特质包括内在素质、性格特质、气质气场、人格魅力等。优秀是一种区别于一般的气质、品质、思想、能力和作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形势与任务对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除了必须具备一般干部所要求的共性特征外,还应当具备十个方面的突出特质:有理想、有格局、有境界、有情怀、有人性、有人格、有知识、有能力、有担当、有戒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革命理想高于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核心密钥,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终身追求。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们党的独特政治优势。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首要政治品格。理想信念的价值在于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对党忠诚的价值在于绝对、彻底和无条件。信念坚定不能三心二意,要全心全意、实心实意。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用行动诠释信仰,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才能有一往无前、矢志不移的精神动力,才能有脱颖而出、铸就不平凡的精神伟力。行动是对理想最高贵的表达,行动是对忠诚最真实的见证。马克思认为,“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光有理想不去行动,一切理想都是空想。原地徘徊一千步,抵不上向前迈出第一步;心中想过无数次,不如撸起袖子干一次。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既要以理想信念“立身”,又要以实干精神“力行”,自觉把理想信念转化为行动力量,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既要在思想上做到对党绝对忠诚,又必须把对党忠诚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体现到具体行动上,真正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本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格局是一个人的人格、品格、胸襟、胆识等因素的内在综合。格局大小反映一个人所思所想、所行所止的站位高低、眼界宽窄、胸怀大小。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谋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决定结局。格局蕴藏于内心,融入于精神,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决定着一个人能走多远路、能干多大事。唯有大格局才能匹配大志向,唯有大格局才能承载大梦想,唯有大格局才能书写人生华章。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有大格局,才有全局观念、大局意识、战略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领导干部必须“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国之大者必心中有数。“国之大者”,是国家面临的大局、所处的大势、发生的大事,关乎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长远和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必须拥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一系列关系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大局大势,自觉高出几个层次想问题、看问题、解决问题,必须不断克服狭隘的经验主义、事务主义、地方主义倾向,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不断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凝聚担当作为正能量,实现党和人民事业新跨越。
境界是人们在修养、学识和道德上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水平,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和行动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这是我们党成就丰功伟业的精神境界,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人生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境界是一个人在精神方面的高度,集中反映生命的品质和价值。无论能力大小,只有具备较高的境界,才能够走出自我、超越自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是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干部要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既要潜心静气、专心致志、埋头苦干干好任职期间的事,也要多做打基础、管根本、利长远的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将无我”体现的是一种大境界,“不负人民”体现的是对组织和人民的感恩、对工作和事业的高度负责。干部如果缺乏奉献精神,把做官当成一种享受、一种炫耀的资本,就会走入歧途。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必须时刻铭记“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主动摒弃“小我”的个人至上,积极融入“大我”的为民福祉,最终达到“无我”的高尚境界,用“我将无我”的境界,创造“不负人民”的业绩。
情怀是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感情,是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是基于同情之上的一种人类相惜、和善共处的大精神。我们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权力和职务都来自人民,必须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厚植人民情怀。情至深,则行之切。人有了情怀,精神就有了归属,身心更健康愉悦、工作更积极进取,生命也会更有意义;反之,生活就会缺少热情,生命就会失去方向、找不到价值,终究成不了任何事情。唯有积极向上向善的情怀,才能摒弃私心杂念、激活工作动力,无畏无惧勇往直前、披荆斩棘。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言一行见初心。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古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今有“全面小康的中心是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关乎民情、牵动民心。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为人民做事的。职务就是责任,岗位就是责任。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更是干部人民情怀的具体体现,只有获得组织认可、赢得群众尊重,自己才能实现价值。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必须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用我们的一生来践行党的宗旨。
人性,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是人生而为人所应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智,是人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人性最美是善良。善良是人性中最耀眼的一缕光辉。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善良的品性,为他人、爱他人、利他人才能成为可能。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首先要是个善人、是个好人。私心和欲望是使人丧失人性的罪恶之源。在衡量人性的天平上,私心私欲重了,人性的真善美就轻了。干部身份不仅不会自动隔绝丑恶、远离欲望,而且还会遇到更多的挑战、诱惑和陷阱,遭遇更严峻的考验,关键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守精神家园,用人性的光辉战胜人性的邪恶。党性是人性的升华。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和人性是辩证统一的,人性是党性的基础和前提,党性是人性的提升和发展。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处理好党性与人性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要处理好公与私、利他与利己、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莫拿“人情”当人性。“有人性”首先就要有人情味,这是做人做事做官最基本的要求。“官”念太强,“架子”太大,人性就会减弱,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不好选择的时候,坚持原则就是唯一的选择。要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有原则性;既有人性温度,又有人情尺度,不被人情世故所羁绊。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强化宗旨意识,解决好党员干部是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问题,处理好公与私、利他与利己、集体与个人、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永怀公仆之心,谨奉公仆之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人格,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要正,有人格,才有吸引力”,“共产党人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赞誉”。人美不在貌,而在人格。相貌是人的外在,精神是人的内在,内在美才是真正的美。人的精神修养,呈现精神的层次、显露心灵的美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格是一个人精神修养的集中体现”,“光明磊落、坦荡无私,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也是干部应该锤炼的品质修养”。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人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名片,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精神气质,是融入血脉的鲜明精神标识和独有的“基因密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正是凭借这种伟大人格力量,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向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人格魅力是干部的重要软实力。人格魅力也是领导力。列宁曾说:“保持领导不是靠权力,而是靠威信、毅力、丰富的经验、多方面的工作以及卓越的才能。”领导科学中也有一个公式,即“领导魅力=99%的个人影响力+1%的权力”。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一定要持之以恒改造主观世界,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奋斗中锻造高尚人格、增强人格魅力,以品德高、有本事、勤奉献的人格魅力让人信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政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是指把大量不同的知识点,系统、有序、指向性明确地组合成某种类型的知识架构。有“知”才会有“智”,知识就是领导的本钱。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命运”。强大的知识体系是人思维方式、思想观点来源的基础。对于干部来说,知识资本是重要的领导资本,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干工作思路见解的延展度、分析研判的精准度、决策部署的科学度、形势局面的掌控度、效率效益的优劣度,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知识形成体系,就会如虎添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正确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甚至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知识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并完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把它转化为科学的思维。知识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果,而书籍承载着人类创造的知识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于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必须让读书学习成为一种爱好、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一种责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在读书中吸纳丰厚理论营养、博采各类知识精华,才能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体系,才能始终保持思想的先进性、思维的活跃性、思路的开阔性,学出高尚的人格、学出坚定的信仰、学出过硬的本领、学出务实的作风,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干部的价值体现在干事上,而能力则是干事的基础、成事的保证。做新时代优秀干部,必须能力过硬,就得有政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把干部放在这样一个岗位上是信任,是重托,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干部的身份,肩负组织的信任、担负人民的重托,理当想干愿干积极干、能干会干善于干,做实事、出政绩。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难关要攻克、风险要防范,作为干部不能只有表态和决心,关键还得有真本事、硬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由于缺乏本领,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候也很辛苦,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知识化不等于专业化,学历高不等于能力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分析形势还是作出决策,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需要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干部无论在何种岗位,具备出众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都是干好事业、抓好工作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党中央决策部署能否落地见效,直接关系工作任务能否有序有效推进。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一定要培养专业思维、强化专业素养、掌握专业方法,真正具备干好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作风、专业精神,着力提高认识和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能力,着力提高从整体上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提高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举措的能力,着力提高综合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治手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着力提高营造经济社会发展良好环境的能力,真正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就不配当干部。为官避事平生耻,重任千钧惟担当。《治心经》中有句话:“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担当尽责是干部的本分,如若不想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就是丢了本分、失了本职,无疑是最大的耻辱。担当要有本事,没有本事就没资格谈担当,也担当不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干部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为民办事,必须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民造福、为党分忧。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担当是作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不担当就是不忠诚,就没有政德,就不配当干部。进入新时代,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更需要有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中的担当勇气和担当能力。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必须立足新时代新方位,自觉担起“关键少数”的“关键责任”,坚决摒弃被动应付、不思进取的消极心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担当尽责,积极干事作为,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党章是总规矩、党纪是硬约束、国法是铁规则。心中有“戒”才能心存敬畏,才能时刻恪守权力的边界,严格遵守“清规戒律”。慎始如终,则无败事。“政者,正也。”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只有恪守清正廉洁的基本底线,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明代《四友斋丛说》中“白袍点墨,终不可渝”的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操守恰如一袭无瑕的白袍,容不得沾染半点利益的污墨。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心有敬畏,行有依归,有敬畏心,才能坚守正道、襟怀坦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不要心存侥幸。”诚实无破绽,不诚实就会有破绽。干部一旦失去敬畏之心,“思想防线”就会悄然失守,“精神堤坝”就会逐渐崩溃,“言行举止”就会变态失态。不卑不亢,无欲则刚。人无欲则刚,人无欲则明。一个人能否做到有戒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管住自己、战胜自己,关键是能坚定信念,坚守防线,恪守准则,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干部,必须始终加强党性修养,不断以党性原则约束自己、改造自己、淬炼自己,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始终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权力、敬畏法纪,做到心有信念、胸有理想,内有定力、外有防线,不为物欲、不为利诱,经得住考验、守得住根本、保持住操守、抵得住风浪,炼就“金刚不坏之身”,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中的老实人、生活中的干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