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苏健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两个维护”,并明确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见效、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保证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四个方面强化政治监督的“四个着力点”。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实施强有力的政治监督,根本目的是要使全党自觉而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时时刻刻向党中央看齐,确保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这些重要论述,为做好政治监督工作界定了政治方位,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派驻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四个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中,派驻监督本质上是政治监督,但也是最突出的短板。适应新时代强化政治监督的要求,派驻机构要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把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常态化作为根本任务,把准政治监督内容,创新政治监督方式,努力推动派驻监督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
根据政治监督的“四个着力点”,以及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基础法规,结合地方派驻监督工作实际,初步考虑可以将政治监督进一步细化实化为四个方面。
一是看方向立场有没有把牢。这是政治监督的主题。主要监督检查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否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批示要求,以及上级党委的重大部署要求,在传达学习、举措落实、成效评估和问题整改等方面形成闭环管理;是否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否自觉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否自觉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行使权力等。
二是看主责主业有没有干好。这是政治监督的重点。主要监督检查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高质量落实党中央及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服务中心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是否高质量进行重大事项论证决策,事前深入调研、充分论证,事中充分讨论、科学决策,事后督促检查、跟踪问效;是否主动担当作为,求真务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否注重锤炼干部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等。需要强调的是,看主责主业有没有干好,就要求监督队伍真懂被监督单位的业务,在工作上点得到穴、服得了心,这也是推动政治监督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三是看机关队伍有没有管严。这是政治监督的核心,也是其他监督方面出现问题的根源,同时还是政治监督不同于人大监督、民主监督以及督查、审计、统计等工作监督的关键所在。主要监督检查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是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具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一把手”是否切实履行“第一责任”,在各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敢抓敢管、敢管敢严;班子成员是否切实落实“一岗双责”,具有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全面抓好分管工作,积极协助抓好其他工作;民主集中制是否得到有效贯彻,既充分发扬民主,又正确实行集中;选人用人导向是否正确坚定鲜明,形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机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合理,各项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等。
四是看廉洁底线有没有守住。这是政治监督的基石。主要是监督检查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是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问题;是否对廉政风险点进行深入查找和防控,严禁以权职谋私、收受礼品礼金、接受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等行为;是否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等。
监督指标体系的确定要解决好广与精的关系,原则上在确保监督效果的前提下,内容数量少一点好。对确定的监督内容,可以探索建立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将监督情形进一步具体化,既便于对违纪违法等行为实行监督执纪问责,同时也是搭建起政治生态分析评价指标基本框架,以便对被监督单位进行日常的政治生态监测分析,及时发现提醒、会商解决问题,或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实现“止恶”与“扬善”并举,推动政治监督双向发力、融入日常、做在经常。
适应细化实化政治监督内容需要,当前重点要在以下方面进行加强和探索。
一是拓宽监督渠道。强化会议监督,通过参加党组会、中心组学习会、重要业务专题会、民主生活会等,尽量全面掌握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在政治监督四个方面的表现情况。加强备案监督,建立健全被监督单位重要会议纪要、汇报、活动事项、情况变动、涉廉事项等向派驻机构备案机制,构建常态化掌握信息、实化监测的机制。推进专题监督,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开展专题监督调研,系统深入了解被监督单位某个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履职担当情况、党风廉政情况等。增进相互监督,畅通机关干部职工反映问题渠道,主动开展谈心谈话,延伸掌握被监督对象的综合表现。
二是强化监督联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虽各有侧重,但具有内在协同性,而且派驻监督本身就是四种监督的汇聚体。在支持配合其他监督的同时,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多维度建立、丰富综合监督单位政治生态画像,深化细化对领导干部个人的了解和评判。同时做好与督查、审计等工作的对接,强化联动效应。
三是用好问题线索。加强线索甄别,深入分析线索反映问题的真实性、应查性、可查性,综合考虑管理权限等进行分类处置,提高精准度。把准处置标准,根据问题性质、可查性、重要程度等,对线索进行深入分析、集体研判,提出合理处置方案。确保调查质量,提高调查专业化水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确保调查质量效率和安全。
政治监督的根本目的是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这也是政治监督必须服从、服务的根本大局。派驻机构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大局,按照打造“不走的巡视组”的思路设计,发挥贴近、嵌入监督的优势,把抓早抓小、主动预防摆在中心环节,着力治未病、防积病,合力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更好推动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见效。
一是抓好实时提醒。根据日常各种渠道掌握的情况问题,在适宜场合第一时间加以提醒,鲜明提出需要改进、完善或健全管理的地方,及时堵塞漏洞,防止演化扩大。这时候既不能违背党性原则“攒问题、养问题”,也不能好人主义,拉不下面子,否则就可能要用以后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问题的处理来进行弥补,同时必将对发展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违背政治监督的初衷。
二是加强沟通会商。在常态化分析政治生态、系统梳理、慎重提出明确工作建议的基础上,与被监督单位开展“面对面”正式会商,肯定其好的做法,重在推动解决其存在的较为明显、系统性或长期性问题,并要求反馈工作落实结果。同时基于抓早抓小、主动预防的考虑,也可以探索对一些需要提醒注意的苗头性现象、趋势性问题等,开展弹性会商,提出意见建议,但对反馈工作结果不作硬性要求,体现以推动问题解决为目的。
三是准确运用“四种形态”。把握好“四种形态”适用的不同条件和标准,推进精准运用,让监督“长牙”“带电”,增强威慑力,是做好政治监督工作的基础保障。充分运用第一种形态,坚持从小事问起、小处管起,综合运用约谈提醒、谈话函询、批评教育等多种形式,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做到关口前移、防微杜渐。果断用好第四种形态,对严重违纪违法甚至涉嫌犯罪,执迷不悟、拒绝挽救、负隅顽抗的,依纪依法严肃惩处,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增强前三种形态的威慑力。把握好“四种形态”相互转化的衡量尺度,严格依据纪法、事实,充分考虑被调查人态度进行综合把握,准确运用,强化监督执纪的政治效果、法纪效果、社会效果。
四是做好“后半篇文章”。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通过总结案件、警示教育增强“不敢腐”的效果震慑,通过查摆漏洞、建章立制跟进“不能腐”制度建设,通过正向激励、反面警示加强“不想腐”的思想教育。加大案例剖析力度,深入剖析体制、机制、管理等方面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做好廉政风险防范,完善制度建设措施,杜绝类似案件的发生。此外,要积极做好被不实举报的同志的澄清正名工作,积极建立健全对蓄意诬告陷害行为的惩戒打压措施,为干事者撑腰,让捣乱者受罚,维护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