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风臣
环状混合痔为临床常见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而术后因经络受不同程度损伤,筋脉弛张与气血运行不畅,致湿热注于肛门,引瘀血阻络,因不通则痛,故术后肛门伴显著疼痛[1]。肛门周围皮肤娇嫩,且具有丰富痛觉神经,加上排便刺激,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早期中度与重度疼痛患者约占65%[2]。此外环状混合痔术后肛门伴明显疼痛,加剧患者生理负担,影响进食、活动与休息,影响创面愈合时间,延长住院时间,提高住院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害怕手术,为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重要原因[3]。本研究选取延津县中医院接收的96例环状混合痔患者,前瞻性分析中药熏洗坐浴联合耳穴压丸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减轻疼痛度提供可参考依据,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前瞻性选取延津县中医院2018年3月—2020年9月接收的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96例,利用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研究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5~66岁,平均(45.81±10.01)岁;病程8~23个月,平均(15.53±3.64)个月;内痔分期为:27例Ⅱ期、21例Ⅲ期。对照组(48例):男性23例,女性25例;年龄26~67岁,平均(46.58±9.94)岁;病程7~25个月,平均(16.17±4.21)个月;内痔分期为:31例Ⅱ期、17例Ⅲ期。2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中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混合痔”湿热下注证者;西医诊断标准为外痔是静脉曲张性、内痔分期处在Ⅱ~Ⅲ期、痔核≤4个、象限≤2个电位者。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年龄超出18岁者;符合手术指征且采用手术治疗者;用手术治疗者;知情本研究,且签署书面同意协议书者;均为初诊者。排除标准:其他慢性疼痛病者;伴肛裂、肛门直肠周围发生脓肿等肛肠其他病变者;伴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疾病、糖尿病、结核病、克罗恩病者;合并恶性肿瘤者;伴有严重认知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疾病者;合并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对本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
1.4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行肛肠科换药常规方法,即术后第1天起,每天7:00、14:00予以温水坐浴熏洗约20 min,创面微波照射20 min,用栓剂纳肛、敛痔散予以外敷换药;7 d为一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研究组基于对照组予以中药熏洗坐浴联合耳穴压丸治疗。①中药熏洗坐浴。用止痛如神汤予以中药熏洗,组方为:熟大黄30 g,泽泻10 g,槟榔5 g,当归10 g,黄柏15 g,防风20 g,苍术20 g,桃仁30 g,皂角刺30 g,秦艽30 g。统一由煎药室制备,两煎混合后分装为每包200 ml外洗液,2包;每天7:00、14:00行坐浴熏洗,取200 ml外洗液倒至经清洁消毒后坐浴盆中,加2000 ml温开水;患者蹲坐于坐浴盆上使药液蒸汽对肛门病变处熏蒸10 min左右,药液温度降低到接近皮肤温度40 ℃时,坐于盆内使药液完全浸泡肛门病变处10 min左右。②耳穴压丸。取神门穴、交感穴、直肠穴、肛门穴、皮质下穴等行压丸,取无菌棉签对上述耳穴予以按压,以最为敏感疼痛区为治疗穴位,用75%乙醇棉球消毒耳穴周围,在选好耳穴处贴敷王不留行籽,以压丸法经胶布压贴;于术后肛门疼痛剧烈/排便之后,告知患者用手按压每个穴位30~50次,每天3次;穴位产生局部酸、热、胀、麻等作为标准,或出现较小疼痛状况下按压暂停;在按压实际操作时需双耳同步实施按压操作/轮流实施。7 d为一个疗程,持续3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临床疗效标准:肛缘水肿与胀痛等消退,无皮下血栓形成,创面未感染为显效;肛缘水肿、皮下暗紫、胀痛明显改善,创面未感染,有少量分泌物为有效;体征与症状无改善/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之和。康复指标:统计2组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并对比。视觉模拟量表(VAS)[5]:评估2组术后1 d、治疗1 d、3 d、7 d 疼痛度,分值为0~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肛门水肿状况:统计并对比2组术后1 d、治疗3 d、7 d肛门水肿状况。评估标准:无水肿计6分;1处水肿,区域少于0.5 cm×0.5 cm为轻度水肿计4~5分;1处水肿,区域为0.6 cm×0.6 cm~1 cm×1 cm,或者2处水肿,区域少于0.5 cm×0.5 cm为中度水肿计2~3分;1处水肿,区域超出1 cm×1 cm,或者水肿部位超出3处为重度水肿计0~1分。
2.1 临床疗效与对照组72.92%对比,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升高(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康复指标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康复指标对比 (例,
2.3 VAS评分术后1 d,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3 d、7 d,研究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评分对比 (例,
2.4 肛门水肿状况术后1 d,2组肛门水肿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7 d,研究组肛门水肿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肛门水肿状况对比 (例,
痔疮为临床较为常见慢性肛肠病变,患病率高,为皮肤下静脉丛出现屈曲、扩张所致柔软静脉团,其病位在直肠末端黏膜与肛管间,多见于久坐与久站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排便困难、瘙痒、肿痛,严重者血随便下。痔疮主要分为内痔、外痔与混合痔,而环状混合痔为其中一种。临床首选治疗方案为手术,但因其解剖结构特殊,且患处伴丰富神经与血管,增加手术难度,且术后易引起疼痛、炎症与水肿等并发症,减缓创面愈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减轻术后肿痛、炎症,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已逐渐变成当前临床研究要点之一。
术后常规西医干预可一定程度改善术后疼痛、水肿等,但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中医在治疗痔疮方面具备丰富理论基础,经辨证论治,认为其为湿热下注证,可予以清热凉血、收敛止血、燥湿解毒法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72.92%,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消失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1 d、3 d、7 d VAS评分少于对照组,治疗3 d、7 d肛门水肿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熏洗坐浴为经中草药煎汤方式,当药液温热时熏洗肛周病变位置,药液温度下降至接近皮肤温度40 ℃时再行坐浴重要外治方式,可改善肛周病变位置血液与淋巴循环,发挥通经活络,减轻肛门疼痛,达到治疗效果。止痛如神汤源自《外科启玄》中卷十二,是由熟大黄、泽泻、槟榔、当归、黄柏、防风、苍术、桃仁、皂角刺、秦艽等构成,秦艽可止痛除湿;苍术能燥湿、祛风、健脾;黄柏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当归、桃仁起补血养血、祛瘀通痹、润肠通便之效;大黄能清热解毒、泻下通便;泽泻可利湿泄热;防风能祛风除湿;熟大黄能清热凉血;皂角刺能消痈止痛、托毒排脓之功;槟榔可下气利水通便。以上诸药联用,可润肠通便、止痛活血、行气化湿、清热祛风之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秦艽中含有龙胆苦苷可发挥抗炎效果,并能抑制真菌与细菌生长;苍术中含有苍术烯内酯等物质,可下调血管通透性,发挥抗炎效果;且药浴中应用熟大黄,能软化角质层,促进中药综合吸收[6]。耳和脏腑间关联紧密,耳廓上部分特定穴位可反映全身各个部位痛症相关疾病,并能为针刺提供治疗全身各部位痛症相关疾病穴位。现代医学研究显示,耳廓有大量血管与神经分泌,耳穴贴压产生刺激效果可达到较理想循经传感效果,能依据人体丘脑机制控制相对应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外周中枢神经系统分泌相对应介质、阿片肽等,共同形成抗痛系统,发挥明显镇痛效果[7]。耳穴压丸是以丸代针,可持久刺激,且取材方便,易学易懂,便于推广,其取神门、交感、直肠、肛门与皮质下等穴位,其中直肠与肛门为止痛局部要穴,为肛门直肠耳穴反映点,刺激2个穴位,可清热利湿、行气止痛;刺激神门穴、皮质下穴、交感穴,能镇静止痛。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利用耳穴压丸方式按压上述穴位,可调节脏腑功能,减轻肛门括约肌痉挛,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度[8]。故中药熏洗坐浴联合耳穴压丸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度与肛门水肿状况,缩短疼痛消退时间、肛门水肿消失时间,并加快创面愈合。
综上,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应用中药熏洗坐浴联合耳穴压丸治疗时,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疼痛度、肛门水肿度,加快创面愈合、疼痛消失与肛门水肿消退,临床价值高,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