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
STEM教育在2015年被写进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文件后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各个学校纷纷加入到STEM教育的探索中来。但是,在各个学校的STEM教育实践探索中,都面临“专业教师严重缺乏,STEM教师的数量和水平严重制约STEM教育发展”的困惑。我校作为榆林市目前唯一一所省级STEM教育领航学校,在STEM教育领域已经展开三年多的探索,尤其对STEM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探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现结合我校实践经验,笔者谈谈STEM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目标
搭建“种子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梯级成长平台,分批分层次培养一批在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教学和教研能力等方面条件较好的教师,由兼职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进而推动我校STEM教育发展。
二、实施原则
(一)适应当前与面向未来相结合
根据学校严重缺乏专业STEM教师的实际情况,我校组织全体教师了解STEM教育基本理念,认识开展STEM教育的重要性,培养教师STEM课程意识,鼓励教师尤其是数学、科学、信息技术教师尝试开展STEM课程,边实践边学习,把STEM课程有序开展起来。在保证STEM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并筛选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成员组建STEM教育团队,培养种子教师,搭建STEM教师梯级晋升平台,实现STEM教师“由兼到专”的过渡,推动学校STEM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团队协作与个人发展相结合
STEM教育“跨学科整合”的突出特点,对STEM教师在课程、教学及评价方面都提出了要求。STEM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在于:传统教师受学科教学经验影响,缺乏跨学科视野,难以打破学科壁垒。又因缺乏足够的、针对性的STEM培训,导致其难以胜任STEM课程教学。因此,我们要鼓励各个学科的教师改变原有教学形态,懂得放弃对课堂的主宰权,从独立教学转变为团队作战,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为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而努力。
(三)管理监督与激励关怀相结合
学校制定《STEM教师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对STEM教师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同时,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STEM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研修活动,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
三、实施措施
(一)成立STEM教育领导小组
成立由校长为组长,主管校长为副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及有一定STEM课程教学基础的教师为成员(如学校无此类人员,可挑选数学、信息、科学骨干教师加入)的领导小组,从学校层面统一规划布署,保障STEM教育顺利开展。
(二)实行STEM教师准入制度
基于学校严重缺乏STEM教师的实际情况,我校由信息中心负责,对全体教师进行STEM教育的理念培训与实践指导,目的是让大家认识STEM、了解STEM。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与学习,信息中心对愿意进行STEM课程实践研究的教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吸收部分教师正式加入STEM课程的实践与研究,同时颁发“STEM种子教师”证书,并对种子教师进行下一步培养。
(三)推行STEM教师梯级攀升机制
从建立STEM教师准入制度起,每年从师德师风、STEM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实施与评价、课程开发与整合能力等全面考核,制订符合我校教师队伍实际的具体评审条件,通过严格的评审实现“种子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梯级成长,让更多的STEM兼职教师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四)推进STEM教师校本研修工作
根据我校教师实际,设计《STEM教师专业成长研修手册》,以研修手册为抓手,指导STEM教师制订个人专业成长规划,督促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研修活动并撰写学习笔记、培训心得,每学期坚持参与STEM课程实践并完成规定数量的课程设计,发表至少一篇关于STEM教育论文等,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全面提升实施STEM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五)落实STEM教师动态考核评价机制
我校每学期期末会对STEM教师进行考核评定,各级STEM教师培养和选拔采取动态管理,坚持按周期考核,不搞终身制。对于达到考核要求的教师可保持现有等级;达到考核要求,且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可考虑升级;对于达不到考核要求的教师作降級处理。同时,每学期根据个人及团队表现,会评选出优秀个人及团队,为其颁发荣誉证书,引领他们继续成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面对STEM课程“跨学科整合”的特殊性以及STEM专业教师队伍的空白,现下只有不断学习,积极探索,努力提升专业水平,才能将STEM课程真正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