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的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的路径,经过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教学改革的效果。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引言
近些年来,在全国普通本科院校中,有多所学校逐步走向技术应用性大学。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是我省第一批应用型本科院校,电路分析基础是该校电类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侧重于对电路理论的分析和工程,课程是面对一年级学生开始的课程。经分析,目前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在我校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与实际应用电路较远,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的理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抽象,不易理解。
(3)大班授课的情况老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1.电路分析基础教学理念
针对以上情况,仔细分析了我校应用型本科的学生特点,经过课程团队的分析与讨论,电路分析基础确立的教学理念为;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采用现代化工具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改变授课策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2)教学内容中增加实际应用电路。增加实际应用电路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实际问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学中充分利用仿真软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利用仿真软件实时的演示、验证、分析和讨论理论知识点,可以增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4)课外利用科技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改革路径
2.1对专业、往届毕业生和在读学生需求调研
此次调研分为三个部分:深入专业调研、对我校往届毕业生调研和对目前在校生的需求调研。首先深入专业调研,结合专业里的后续课程及其应用,深度挖掘本课程的教学案例。再者,对我校往届毕业生进调研,了解他们的观点,工作前具备哪些技能和知识对未来的工作比较重要。最后对本校即将上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同学进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结合三部分调研的结果可知,我校的大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后参加跟专业相关的工作,并且愿意为了将来的工作付出努力。
通过对专业和往届毕业生的调查可知,企业需要的人才应当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工程综合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应用能力。通过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动力明显被调动起来。另外,教师了解了企业需求后,可以结合课程生成鲜活的案例加入到教学中去,了解了学生的意愿后,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和实际电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2.2建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目标
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设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学习产出目标如下所示:
(1)知识目标:掌握电路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的分析方法。
(2)能力目標:掌握专业所需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具有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并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素养。
2.3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
课程中加入我国工匠精神、科学家的介绍、我国航天精神等以“如盐化水”形式影响学神的价值观。例如在变压器的内容会增加我国高压输电中电压与电流的测量原理。
2.4电路分析课程中引入在线仿真
由于课程内容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这个情况对电路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适时的加入开源在线仿真软件circuitjs,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知,对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
2.5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引入了雨课堂
通过雨课堂能够实时发布相关测试题,便于教师能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6利用科技活动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改革以来,课堂内外任课教师强调科技活动的意义,每届都有将近半数的同学加入了我校、我院的科协或科研团队,在任课教师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挑战杯大赛、全国互联网大赛和全国创新创业大赛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同学们因此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学习课程的积极性更高了,也更主动了,学习的效果也得到了保障。
3.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经历了2年多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已推广5个专业,20个班课程积累了很好的口碑,通过不断的尝试很探索课程建设,每一期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都有一定的提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与教学改革前的课程成绩做比对如下表1所示。
从学校的评教结果来看,6位任课教师中由5名教师教学考核结果为优秀,对学生进行对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学生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满意度还是很高的。上述数据表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总结:
本文介绍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背景下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通过近三年教学效果的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其他工科课程的教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歆杰,初谈在线学习的是指等效,中国大学教学,2020年。
[2]朱桂萍,于歆杰,基于翻转课堂的主动学习促进策略,中国大学教学,2018年.
基金项目:2021年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改革项目《基于SPOC的《电路分析基础》混合教学模式研究》(JY2021257)
作者简介:徐利娜, 1983年,女,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电子科学院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