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制约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成因的探析

2021-11-30 21:41高武梅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制约村干部成因

高武梅

摘要: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也直接影响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此,本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村干部自身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制约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找到有效措施推动文山州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村干部;成因;制约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7-0060-0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意味着乡村面貌的改变、农村的繁荣发展,更是给乡村持续稳定、有效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而对文山州而言,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作为集“老、少、边、穷、战”为一体的地区,文山州要解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着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认真分析制约文山州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成因,找到有效提升村干部素质的途径,从而推动文山州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1思想认识不到位是制约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原因

1.1当地政府部门和有关领导对村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近年来,文山州以村(社区)换届选举为契机,通过试行“定村选干奖补”机制(年薪制)、“减岗增薪”、增加福利待遇、加强培训和加大招考力度等方式刺激村(社区)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无人当干部、月月选干部”的现象,例如2018年西畴县制定了村(社区)干部参加养老保险财政补助政策,明确了“村社干部任职期间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云南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缴费基数进行参保,所需保险费由村社干部承担40%,财政补助60%”,从县级层面解决了村社干部参保的财政补助问题,但是参保的种类仅限于几个单一的保险种类,适用的范围很狭小[1]。目前,文山州地方政府尚未出台有关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有关领导也并未完全认识到村干部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性,进而导致在村干部在村务管理中处于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1.2村干部自身能力跟不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要求

文山州在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中,很多村干部并未完全意识到加强自身素质提升的紧迫性,乡村治理能力与素质十分欠缺,文山州大部分村干部由于年龄偏大(46—55岁以上的4292人,占39.87%)、文化程度偏低(高中和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数有4686名,占总数的43.52%)和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在宣传贯彻落实有关政策时力不从心,治理方式以执行为主、说教为辅。例如,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权”分置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2],这些会给村干部带来更多治理難题,如不加强学习,有效将自治、法治、德治结合起来,村干部将无法驾驭乡村振兴进程中出现的复杂局面。

2管理权责不清是制约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

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涉及政府部门、组织部门、乡村振兴、人事部门和民政部门等管理主体,虽然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管理职能和权限,但是有些部门的职能是交叉重复的,职责履行不到位、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时有发生。

2.1管理权责不清、执行不到位导致村干部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主要涉及中共文山州委组织部、乡村振兴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民政局,其中以组织部的管理为主体,但是在走访调研中发现:组织部门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资料少而残缺不全,仅有村(社区)“两委”班子基本情况的完整数据、大学生村官和驻村扶贫队员的基本信息,民政局也是如此,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本没有相关信息,加之乡村振兴局是一个新部门,职能部门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能,没有制定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和后备队伍建设方案及提拔与晋升的具体工作方案。这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相适应。

2.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导致对村干部队伍的监管不力

在乡村公共事务的管理过程中,早在2013年文山州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就通过了村务公开条例,要求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但是由于管理权限主要集中在书记、主任等个别人或少部分人手中,再加之大多数村民缺乏专业财务知识,对村务公开情况漠不关心或是不懂,基本上村中的事务就由书记、主任等一个人说了算,其行为没能得到有效监督和管理。同时,上级部门的绩效考核评估机制相对滞后,考核内容还在沿用以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治理”等8项指标,没有及时地予以更新,可操作性也不够强,不能及时反馈与科学监督村干部工作实绩,毕竟每年被评为不合格者是极少数,如2011年砚山县仅有65名村(社)干部被考核评定为优秀,并对其一次性予以5000元绩效补贴,这种现象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3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是制约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制度原因

我国是一个民主法治国家,法律是维护我国社会秩序和规范及引导公民行为的重要准则,村干部队伍建设也不例外,同样需要法律的规范和引导。

3.1部分村干部法律意识薄弱,“人治”思想根深蒂固

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处边远山区等影响,加之大部分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多数是初中、高中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偏低、思想比较封闭守旧、观念落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都不高,法律意识薄弱,“人治”思想严重,一般依靠多年积累的经验来开展工作,从而影响其对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正确把握和贯彻落实。

3.2缺乏关于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法律法规

从中央到地方十分重视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先后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云南省《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和《云南省基层人才对口培养计划实施办法》及文山州关于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完善管理制度与加强村(社区)干部和大学生村官招录工作的零散规定(如《村(社区)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和村(社区)干部社会保障暂行办法》),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而系统的村干部选拔、培养、任用的法律法规,从而导致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缺乏法律制度支撑和政策指导。例如由于对村级干部没有任届限制,在每三年一次的换届选举中,村干部连任现象较为普遍,这使得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工作处于应付状态,没有具体措施,更谈不上相应的监督机制。同时,由于长期以来相关的法律制度的缺失和村干部不是公务员身份的影响,村干部不受行政法规的约束,其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村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

4传统小农思想根深蒂固是制约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个典型的边疆民族贫困农业大州,文山州村干部队伍建设不可避免地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

4.1农村传统宗族观念强,不利于村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会组织法》规定:非本村户籍人员,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可以参选该村村民委员会委员。但文山州的现实情况并非如此。如在文山州2020年村(社区)“两委”换届中共选举产生约11000名村(社区)“两委”委员中,大学生村官担任书记仅有10名、副书记65名、主任15名、副主任16名。虽然大学生村官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农村工作经验,但一直无法被当地村民接纳参选到“两委”干部班子中,就因为这些大学生村官户籍不在本村,不属于本村人,究其原因就在于当地村民农村传统宗族观念,一般他们会优先推举同姓、有血缘关系的人,从而村干部在农村事务管理中(如执行低保、旧房改造等惠民政策时)优先考虑宗族人员,大姓排挤小姓现象时有出现。

4.2部分村干部工作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心,不利于其整体素质的提升

由于长期受到小农思想的影响,很多村干部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一知半解,缺乏互联网、金融资本和现代农业技术及庞大的集体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本领,主观上没有太强烈的自我提升意愿[3],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宁肯不干,也怕干错”的错误思想时有出现。特别是自律性不强,从而在工作中相继出现了一些村干部违法违纪的案件,例如2018年文山州共纠正和查处扶贫领域1095个问题,党纪政务处分103人,通报曝光252个典型问题涉及522人,一部分村干部无法很好地胜任乡村振兴领导者的这一角色。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关键在村干部。文山州当地政府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村干部的重要作用,针对制约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因,从思想、制度、政策和文化及资金扶持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注,进而为村干部队伍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李达.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2]蒲沁.村干部在乡村治理中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D县为例[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3]周玉良.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建议[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 (5):34-36.

(責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制约村干部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制约民航空中进近交通管制工作的因素及应用措施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前郭县严抓善管强保障促村干部担当作为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驻村干部拼命干,村干部靠边站?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驻村干部切勿“喧宾夺主”
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制约和促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