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化学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21-11-30 12:25盖爽爽覃逸明
广州化工 2021年22期
关键词:通识化学思政

盖爽爽,覃逸明,梁 雪

(1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2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食品与生化工程学院,广西 来宾 546199)

课程思政,即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切合地融入至各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此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措施[1]。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教育部于2020年6月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到课程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之一[2]。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引领,旨在均衡学生的文理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近年来,通识教育已然得到全国各大高校的重视及应用[3-4]。实践表明,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讲解范围等方面仍存在“空泛平庸化”、“过度专业化”及“去价值化”等问题[5]。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课程内容的筛选、教学实施的方法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建设通识课程的关键点。而将“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入到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提升通识教育教学广度、创新力及感染力的新探索。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之一,不仅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中心学科,化学科学的实用性、创造性、与人类生活发展联系的紧密程度使得其在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面向非化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化学类通识课程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与日常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向非化学专业学生开设通识课程,因通识课程多是专业选修课,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且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涉及到化学结构或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时难以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授课过程中难以得到学生回应而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发生。因此,通识教材的选择需侧重考虑“通识”的含义。《生活中的化学》作为通识课程选用教材主要包含八个章节内容,涉及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健康、服装、洗涤剂,化妆品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易引发同学们的共鸣从而达到兴趣教学的前提。

笔者以《生活中的化学》课程为例,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化学类通识课程中,从受广泛关注、热议的话题入手,引入课程思政内容,利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增加课堂上同学们的参与度,实现课堂思政与通识课程相结合,以达到增加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度及责任感,培养学生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去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教学目标

《生活中的化学》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主要授课对象为非化学专业学生。通过开展此课程,主要期望达到目标如下: (1)通过对日常化学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开拓眼界,提升化学素养,明确生活中的细节都有化学的缩影及人类的智慧;(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遇到问题学会运用理性思维分析问题、试图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课程思政的引入,切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们理解绿色生态等国家政策的重要性和可持续发展性,使学生们增强认识,提高社会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和利用,新型材料的研制及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化学元素。笔者将教学大纲分为六项专题,包括:(1)化学与环境、能源;(2)化学与材料;(3)化学与生活用品(化妆品、洗涤剂);(4)化学与衣着;(5)化学与家装;(6)化学与人类健康。根据各项专题内容,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将课程思政带入课堂教学中,继而实现课程思政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图1 《生活中的化学》教学设计框架Fig.1 The framework of teaching design for Chemistry in Life

3 教学实践

经研究探讨,笔者选取专题一、专题二及专题六,三个专题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主要通过课前资料查找,课上分享实例,共同学习实例中涉及的化学元素,探讨实例背后的故事或意义的方式展开教学,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生活中的化学》课程引入课程思政内容Table 1 Inducing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Chemistry in Life

4 课程评价与反思

《生活中的化学》授课过程中发现,在引入与生活相关的事例时学生的关注度较多,讨论的参与度较高。课堂上,师生就地取材,在同学们所带的用品、教室建材等均有化学元素存在的痕迹。课后学生表示,原来化学元素和我们生活联系如此紧密,原来“化学小白”也可以了解到化学知识。课程结束后,向授课班级同学发放课程评价问卷,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份。主要涉及问题:(1)你觉得课堂中哪些专题最能吸引你?(2)通过本门课程,你认为自己收获最多的是什么?(3)你希望授课的哪些内容可以得到改善?其中85%的同学表示对“化学与生活用品”专题中化妆品的成分感兴趣。70%的同学认为在授课过程中听到关于国家政策及对未来的规划很有感触,这些是平时关注较少的部分。约75%的学生希望老师在布置课前调查资料时能够将范围划分的更加具体。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授课内容过于专业化,内容空洞缺乏趣味性,笔者着重于分析各专题的实例应用,而对具体的化学分子本身的结构、特性等内容讲解较少。这需要授课教师备课充足,广泛地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且注重事例间的连贯性。在引入课程思政内容时,切入点很重要,笔者在第一次授课时,对切入时机把握不够准确,讲述过程中不够生动,未能立刻引起同学们的共鸣,达到理想效果。目前,高校学生每周进行青年大学习,很多同学对新闻热点关注度较高,采用提问、互动的方式引入课程思政内容,效果会更好。笔者一般在授课结尾处布置下一堂课需要查阅的资料,有时因时间把握等问题,布置起来较为仓促,授课后期笔者改进方法,课前布置同学们任务,多以查资料为主,在课堂上进行分享,以期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量,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力争将课程思政内容引入的更加生动、具体,提升感染力。

猜你喜欢
通识化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奇妙的化学
通识少年“种”石油
奇妙的化学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