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捏牵转法联合传统推拿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1-11-30 05:58张晶晶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8期
关键词:胸锁乳突患侧

张晶晶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中医科,辽宁调兵山 112700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时期较为多见的骨骼肌肉系统先天性疾病,该疾病多因孕妇妊娠期养护不当、胎儿颈项部受损等因素所致,临床发病率较低,为0.4%~1.9%[1]。必须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否则畸形随着年龄增大越发明显,进而出现左右脸不对称、左右眼睛大小不对称,并进一步出现代偿性脊柱侧弯等,对人体外形美观造成严重影响[2]。西医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多以手术、超声波、佩戴矫形器具等方法进行治疗,存在风险高、见效慢等不足[3]。传统推拿治疗以手法作用于患儿患侧肌肉,具有明显的安全优势[4]。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中医科收治的66 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揉捏牵转法联合传统推拿在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中医科收治的66 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8 例;年龄1~10 个月,平均(5.05±0.55)个月;头倾向方向:左侧16 例,右侧17 例;类型:肿块型20 例,弥漫型13 例;肿块厚度2~16 mm,平均(9.14±0.53)mm。观察组中,男16 例,女17 例;年龄2~10 个月,平均(5.13±0.58)个月;头倾向方向:左侧17 例,右侧16 例;类型:肿块型22 例,弥漫型11 例;肿块厚度3~17 mm,平均(9.23±0.59)mm。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儿监护人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患儿符合《实用小儿外科学》中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标准[5];②患儿经CT、MRI 检查确诊;③患儿年龄≤1 周岁。排除标准:①患儿的颈部皮肤破溃、脓肿;②患儿合并传染疾病;③患儿颈部发育不良、眼肌异常等情况引发的斜颈;④患儿入组期间接受其他方法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推拿疗法,患儿取仰卧位,医师坐于患儿头顶处,轻按患儿额头使其向健侧偏斜,使患侧暴露,涂爽身粉,用指腹揉肌腱附着处及胸锁乳突肌,拇指、示指指腹揉捏胸锁乳突肌肿块,示指、中指指腹揉推双侧胸锁乳突肌,向健侧牵拉患儿头部,擦法放松脊柱两旁肌肉。每次推拿时间为20 min,1 次/d。

观察组患儿采用传统推拿联合揉捏牵转疗法,推拿方法同对照组,揉捏牵转法:①揉推法。患儿取仰卧位,辅助患儿将头部转向健侧,充分暴露患侧肌肉,涂抹婴儿油,医师使用示指、中指、无名指沿着胸锁乳突肌起止段揉推,起止点及肿块硬度明显处加大推揉力度,频率为120 次/min,时间为5 min。②捏拿法。患儿保持仰卧位,医师使用拇指、示指、中指指腹对患侧胸锁乳突肌进行捏拿、弹拨,加强对肿块部位的力度,频率为120 次/min,时间为5 min。③牵拉法。患儿保持仰卧位,医师一手扶住患儿患侧肩部,一手扶住健侧头部,两手同时施加反方向作用力,持续10 s,反复20 次。④旋转法。患儿保持仰卧位,指导患儿家属按压患儿双侧肩膀,固定好患儿躯体,医师双手虎口张开,一手扣压健侧颞部,一手捧住患侧下颌骨,使患儿头部向患侧旋转,反复60 次。1 次/d。

两组均持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患儿头部可长时间自主保持中立位,颈部可自由旋转,患侧旋转角度在正常范围,畸形消失。显效:患儿头部竖立时倾斜角度明显减小但仍有倾斜,患侧可旋转角度增大,肌肉硬结缩小。无效:症状基本无改善[6]。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2)治疗前后肿块厚度。采用HD11 型彩超诊断仪(飞利浦Philips)测定。肿块厚度越小,提示治疗效果越明显。(3)治疗前后病变组织弹性。使用HD11 型彩超诊断仪(飞利浦Philips),启动实时弹性成像功能,根据样框ROI 显示的不同颜色进行分级,1 级:病灶及周边组织呈均匀的绿色;2 级:病灶区蓝绿相间,绿色为主;3 级:病灶区蓝绿相间,蓝色为主;4 级:病灶区完全蓝色覆盖;5 分:病灶区完全为蓝色覆盖,周围少部分组织为蓝色。1~2 级为正常,3~5 级为肌性斜颈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肿块厚度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肿块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肿块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肿块厚度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肿块厚度的比较(mm,±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肿块厚度的比较(mm,±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观察组对照组t 值P 值33 33 9.14±0.53 9.23±0.59 0.652 0.571 4.00±0.32 6.04±0.38 23.589<0.05 47.693 26.112<0.001<0.001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变组织弹性分级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病变组织弹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病变组织弹性分级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的病变组织弹性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病变组织弹性分级的比较[n(%)]

3 讨论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患儿头部向患侧倾斜、胸锁乳突肌,或伴有挛缩性肿块[7]。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仅加重面部畸形,同时可累及胸椎,甚至出现代偿性脊柱畸形[8]。祖国医学将先天性肌性斜颈归为“筋伤”范畴,认为该疾病病机为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通畅,导致瘀血阻滞、经络不通,胎儿颈项部经筋聚集[9]。病因复杂,与胎儿宫内胎位倾斜、局部软组织缺血、遗传等多种因素相关[10]。必要时可通过手术操作将胸锁乳突肌切断,但手术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多建议保守治疗,以往保守治疗方法包含推拿、按摩等不同类型[11]。随着中医对其认识的加深,于推拿基础上,联合揉捏牵转法可给予更加科学、系统的治疗,以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肿块厚度低于对照组,病变组织弹性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传统推拿基础上联合揉捏牵转法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肿块消退。分析原因,传统推拿可一定程度减小胸锁乳突肌痉挛所致的硬结肿块,但其以消除肌肉挛缩所致的肿块为目的[12]。于患儿颈部伸屈及旋转活动方面未实施有效干预,即便肿块硬结消失,患儿头偏向患侧、脸朝向健侧的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部分患儿症状有所改善,但后期再次复发,临床效果不佳[13]。揉捏牵转法于传统推拿基础上发展而来,安全性更高。其主要是通过推揉、拿捏、牵拉、旋转等操作,一方面促进患侧胸锁乳突肌上的肿块吸收及受累肌群正常发育,另一方面可缓解肌肉挛缩,改善肌肉萎缩情况,修复损伤组织[14]。在传统推拿基础上,配合牵拉旋转的被动活动手法,除改善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外,可加大患儿颈椎活动度,达到治愈的目的[15]。

综上所述,揉捏牵转法联合传统推拿在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小肿块厚度,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胸锁乳突患侧
自体延长乳突肌骨膜瓣及骨粉在乳突切除术后修复中应用的长期观察
中耳炎乳突根治术的围术期有效护理干预模式分析
胸锁钩钢板治疗创伤性胸锁关节前脱位
更 正
超声诊断以肌肉萎缩合并胸锁关节肿大为表现的副神经损伤1例报道*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婴幼儿肌性斜颈的家庭疗法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两步缓解颈肩痛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