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nm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2021-11-30 05:58:10阎海洋郑荐方傅轶珊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28期
关键词:喷丁加巴中波

阎海洋 郑荐方 傅轶珊

江西省上饶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科,江西上饶 334000

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疾病,主要因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经系统治疗后,大部分病毒被清除,水痘消失,但仍有少量病毒寄存于脊髓神经根内,当患者免疫力降低时,潜伏病毒将被激活[1]。带状疱疹病毒存在嗜神经性特点,会对神经造成侵蚀,引起神经发炎坏死,增加疼痛信号传递,引起疼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其常见并发症[2]。PHN 会导致患者出现长时间局部疼痛,受累区皮肤可出现超过1 个月的疼痛,临床治疗较为困难,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困扰[3]。临床治疗PHN常用方法包括物理激光疗法、药物治疗、局部神经阻滞治疗、针灸等,虽然治疗方法多样,但效果无法达到临床预期,且复发率较高,降低患者生活质量[4-5]。本研究旨在探讨311 nm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 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上饶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84 例PHN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 例)与对照组(42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14例;年龄24~76 岁,平均(51.86±5.32)岁;病程1~3 个月,平均(2.17±0.34)个月;发病部位:2 例头面部,15 例胸背,16 例腰腹,5 例骶盆,4 例上肢。对照组中,男29例,女13 例;年龄23~77 岁,平均(51.75±5.49)岁;病程1~3 个月,平均(2.25±0.36)个月;发病部位:2 例头面部,14例胸背,17 例腰腹,4 例骶盆,5 例上肢。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存在明确的带状疱疹史;②局部伴有持续、强烈疼痛;③病程1~3 个月。排除标准:①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②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③认知障碍或精神异常;④中途退出本研究或失访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加巴喷丁(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23,生产批号:20190501)治疗,初期口服300~900 mg/d,之后逐渐增加剂量至1800 mg/d,3~4 次/d,治疗4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311 nm 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治疗,光源采用UV100L(TL-01) 型紫外线照射仪治疗,设置波长310~315 nm,峰值311 nm,照射强度为9.08 mW/cm2,每周照射3 次,治疗4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以及不良反应。①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2 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存在疼痛情况,VAS 评分3~4分,对患者睡眠造成一定影响为有效;患者治疗后症状无缓解,疼痛无改善,VAS 评分≥5 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疼痛程度: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使用VAS 评分[6]评估疼痛程度,选择一条带有0~10 刻度的直尺,将标有数字的一面背对患者,让患者根据自身感受进行标记,数值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严重。③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的嗜睡、眩晕、行走不稳、皮肤潮红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的比较(分,±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对照组(n=42)观察组(n=42)t 值P 值7.83±0.98 7.92±0.95 0.427 0.670 2.49±0.53 1.13±0.39 13.394<0.001 31.061 42.850 0.000 0.000

2.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n(%)]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活跃引发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部疱疹、疼痛等。带状疱疹患者中约20%会留有PHN,疼痛剧烈且持续时间长,对患者身心均造成重创[7-8]。目前,关于PHN 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炎症反应、局部缺血性改变、病毒侵犯脊髓后索诱发有关,临床治疗仍缺乏统一方案,主要根据发病机制合理选择药物治疗。国内外选择药物治疗PHN 时方案基本一致,如早期予以三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非甾体抗炎药等,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9-10]。

加巴喷丁是一种抗癫痫药物,药物吸收快,利用率高,多通过血-脑脊液屏障发挥药效,在治疗PHN中有一定优势,能够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11]。加巴喷丁治疗PHN 主要机制为抑制γ-氨基丁酸介导传入的兴奋信号传入,对神经传达进行阻滞,从而缓解疼痛。另外,其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钙通道进行拮抗,抑制外周神经的疼痛传导; 拮抗N-甲-D-天冬氨酸受体,使应激信号的传导减少,从而减轻患者疼痛[12-13]。加巴喷丁经口服给药后,代谢不经过肝,不会增加肝脏负担,药物安全性较高。但单独使用一种药物治疗的疗程长,治疗效果无法达到临床预期[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用药安全性相当,但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PHN 患者采用311 nm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疼痛改善更明显,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窄谱中波紫外线物理疗法在临床早有应用,尤其在治疗难治性皮肤方面优势突出,主要作用为抗菌、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诱发免疫抑制等。另外,其还能够诱导皮损内T 细胞凋亡,对角质细胞分泌抑炎因子进行刺激,使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从而达到治疗效果[16]。儿童、成人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均能获得较好效果,该方法不会出现严重的光毒反应,光照安全性较高,不会导致光照皮肤癌风险增加[17-18]。近些年,随着紫外线技术的不断完善,311 nm 准分子窄谱中波紫外线逐渐被用于PHN治疗,该方法能够使破损皮肤愈合,调节皮肤免疫系统,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缓解疼痛症状。另外,其能够阻断神经兴奋传导,扩张血管,修复神经组织,促进血液循环,清除致痛物质,从而发挥较好的止痛效果[19-20]。311 nm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加巴喷丁治疗PHN 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两种方案可起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但本研究因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扩大样本量、随访观察时间,深入分析联合方案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与单纯加巴喷丁治疗相比,PHN 患者加用311 nm 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喷丁加巴中波
浅析DAM中波发射机日常维护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9:06
DAM 10kW中波发射机的RF电路
中波发射机的输出阻抗变换为50Ω的实践与探讨
中波台电源防雷设计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印度 圣母节
依巴斯汀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性瘙痒症的效果观察
早期应用加巴喷丁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
阿昔洛韦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疗效观察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