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毛思洁 责任编辑/胡珊
一笔一画绘蓝图,一砖一瓦妙成景。在乡村振兴建设中,艺术扮演着重要角色。去年以来,鄞州城杨村通过艺术改造扮靓村庄,推动村庄产业发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一跃成为新晋“网红村”。今年“五一”假期,城杨村游客爆棚,单日接待游客超过6000 人次。
“益马当鲜”智慧农场。
东钱湖往南,沿着韩岭老街东南面的乡村公路一直开到尽头就是城杨村。一走进村子,就听到潺潺水声。水声来自亭溪,亭溪之上有一座石桥,叫永安桥。据了解,永安桥建于民国时期,和大多数古桥不同,它既不是拱桥也不是平桥,而是一座三孔两墩的桥梁。永安桥的桥面微微拱起,桥上的望柱也很奇特,共有八根,四高四矮。离桥百余米开外,能看到一座红墙庙,叫裴君庙,据说是为了纪念保护村民而牺牲的唐朝刺史裴肃所建。
亭溪一侧是青山与古道,另一侧则是鳞次栉比的民居。民居大多古朴,不少贴山而建,站在院子里,伸手就能摸到山坡上的树枝或者竹叶,颇有意趣。古树在这个村子随处可见,树龄少则百年,多则千年。村里老人告诉记者,矗立在村后坡地的银杏树是村里的宝树,这棵古树高30 多米,直径1.8 米,据传栽种于五代后梁年间,至今已有1000 多年,是村民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据了解,城杨村历史悠久。相传,五代时期,乐安侯看到这里环境清幽,决定在这里修墓,并命令陈氏家族在此守墓。陈氏家族便在这里住下来,繁衍生息发展成为一个村庄,取名为“陈家岙”。后来外姓人口渐渐迁徙进来,其中杨姓人口占了村民半数以上,于是村子被改名为“陈杨村”,后又改为“城杨村”,一直沿用至今。
(上图)城杨村鸟瞰图。
(下图/张培坚)“爷爷家的宝贝”收藏着各类老物件。
村中共有“七景”,分别是一山、一寺、一树、一桥、一道、一溪、一庙,它们都是城杨村深厚人文底蕴的见证。除了这些自然景观,村子里还有很多美丽的人造景点。比如,有一个开放式庭院,叫“爷爷家的宝贝”,像一座旧时光博物馆,里面收藏着各类老物件;还有一座帽语展艺坊,像一座亭子,墙上挂满了大大小小款式不一的草帽;村中慈孝公园里有一顶巨型草帽,高约1.7 米,直径约6 米,也是地标景观之一……这些景点赋予了村庄艺术感,也是城杨村这两年发生的最大变化。
直到两年前,城杨村还是一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到10 万元的小山村,别说游客,村庄连年轻人都留不住。虽然村里一直想搞旅游,但始终没搞起来。2019 年,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进驻宁海葛家村,帮助名不见经传的葛家村一炮打响,让城杨村村干部们羡慕不已:“我们村是不是也可以请到丛教授?”在上级部门领导的牵线搭桥下,2020 年7 月,丛志强和他的团队来到城杨村。在村里走了好几遍,丛志强非常兴奋:“这里有青山溪流,溪水特别有灵气,通过艺术微改造,必然成为城里人喜欢的地方。”
(左图)城杨村百笋宴。
(右图)城杨村依山临水,风景秀美。
为了使沟通更顺畅,改造更高效,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和丛志强团队联手成立了城杨开发建设工作专班,由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党委委员、东钱湖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东钱湖镇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东钱湖镇班子成员、东钱湖镇联村干部及城杨村村班子成员等参与,并抽调镇里6 名科级干部作为艺工队驻组干部,协调处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到处都想搞旅游,哪有这么好做?”面对村民的质疑,丛志强决定“以做代说”。丛志强带着研究生先在三棵大樟树下进行艺术微改造,在树根边砌石头。为了提升城杨村的环境,东钱湖镇党委发动全镇机关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轮流到村里,将一处处违章建筑拆除,将角角落落积了多年的垃圾、杂物清理干净。
村民们发现,家门口的风景一天天变好了,也慢慢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
全村共组织了6 支近140 人的艺工队。除下雨不能施工外,艺工队基本上每天都奋战在施工一线。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队员俞振飞、俞家夫、杨珠国3人用1500 斤毛竹编出了一顶巨型草帽,之后又编出了一个高7 米、底部直径为2 米的巨型酒瓶;队员杨伟民、杨坤明联手制作了2 台高1 米左右、非常精致的多功能小水车……微改造激活了村民的艺术细胞,不少村民当起了“乡建艺术家”。目前村里已开出6 家村民工坊——杏缘手工坊、帽语展艺馆、自珍知竹馆、木心精工馆、开物水车坊、展艺笤帚馆,这些村民工坊成为村里新的风景。此外,村民孙红微将自家养的花木无偿捐给村里美化村庄,村民应明菊主动拆除自家多年的违章建筑,乡贤陆昌乾将自己400 多平方米的别墅无偿提供给村里作为公共空间……美丽乡村劲吹文明新风。
“教授带、干部干、群众看;干部带、群众干、教授看;群众带、教授干、干部看”是亭溪边挂着的一幅横幅。“这是城杨村发展的‘三部曲’。”城杨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沙浩辉说,“城杨村的变化,是教授、干部、村民和社会力量一起参与、共同努力的结果,经历了这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授带着党员干部干,群众还处于观望状态;第二阶段,党员干部带着村民一起干,教授远程关注;第三阶段,村庄发展起来了,群众不仅主动参与乡村建设,还到其他村教授技能,带动其他村发展,教授将城杨村案例写成论文,吸引各级干部前来参观学习。”
艺术改造是基础,产业兴旺才能推动乡村振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黄波说:“基于葛家村1.0 版的深刻思考,我们发现人居环境的艺术化改造固然重要,如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也不容忽视。艺术为村庄发展赋能,不仅要实现村民家园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要带来乡村产业的升级转型。”
为此,城杨村在实践中以乡村研学为主导产业,分片区集中设计,让艺术与产业共生。城杨村有2000亩毛竹林,毛竹价格便宜,还经常滞销,怎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从东钱湖走出去的留法博士周灏返乡为村庄出点子:“做竹筒饭!”他带着村民一起创业,开发出两种产品:大虾饭和鸡翅饭。原来村民将毛竹卖给建筑工地,一根只能卖8 元,现在,一份竹筒饭卖30 元,一根毛竹的价值可以放大好几倍。“目前,我们在城杨已开出第一家实体店‘舅舅家的城杨竹筒饭’,希望通过2 到3 年时间,让城杨竹筒饭实现品牌化、连锁化,开出东钱湖,开到全市各个地方,让城杨竹筒饭香飘四海。”周灏说。
在亭溪岭古道入口处有一个共享农场叫“益马当鲜”,是由浙江益马当鲜贸易有限公司与城杨村共同投资建设的,其中村集体占30%股份。浙江益马当鲜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成龙介绍:“农场一期占地15亩,通过农业数字化认养模式,将亩产收益从原先的每季1 万元增长至每季6 万元,同时借助宁波市农科院力量,帮助村民提高农产品种植技术。农场还搭建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生态集市,方便村民销售农产品,实现灵活就业。”这就像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认养者可以定制自己喜爱的农产品,也可以配送礼盒给亲朋好友。今年4 月9 日开园以来,农场营业收入已经超过80 万元,为村民销售各类农副产品20 余万元,引流3 万多人次,现已带动20 名村民就业,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30 万元。
此外,宁波市善园基金会投资350 万元在亭溪岭城杨段新建“一坊两桥四亭”,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文旅集团投资300 万元打造精品民宿“钱湖居·青杨”系列,宁波市城市书院、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及东钱湖丛艺术振兴乡村研究院在城杨设立培训(实践)基地……凭借与日俱增的人流量和社会关注度,城杨村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许多大项目纷纷入驻村庄。
艺术改造扮靓村庄,产业推动村庄发展。城杨村的蝶变还在继续……
小贴士
怎么去:导航“城杨村”,自驾前往;公交车有654、960、961、906、620、901、968、966、109、603、609 等路。
吃什么:舅舅家的城杨竹筒饭、奶奶家的私房菜等。
玩什么:白云延祥禅寺、亭溪岭古道、亭溪、永安桥、千年银杏树、裴君庙、杏缘手工坊、帽语展艺馆、木心精工馆、爷爷家的宝贝等。
住哪里:钱湖居·青杨1 号、钱湖居·青杨2 号、钱湖居·青杨3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