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用植物园,广西 南宁,530001)
植物标本是生物技术与药学技术、自资源调查、植物生态、分类等相关研究的主要凭证信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供对比与查证的作用,是植物信息资源的集合。通过制定相关普查方案以及长期调查[1],能够对部分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展开相关调查,并可取得一定成果。相关研究表明,在采集一定量的数字化自然标本(鉴定准确的地理信息和精准时间的数码照片)与腊叶标本,能够为今后相关科研提供凭证依据与物质基础。在通过整理、鉴定以及压制腊叶标本过程中,发现以往所使用的药用植物资源记录方式对标本的编码以及记录存在不易复核、使用不便以及记录不全等问题[2]。针对该类问题,本文通过实践经验、文献数据等总结展开更加深入的研讨,制定出一些标本编码规范记录以及标本采集记录的思路供临床研究学者参考,便于后期临床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十七世纪以来,采集植物腊叶标本便已得到相关学科及研究者们的重视,在制作与采集中,记录相关标本信息,每份标本中含有相关记录笺,少数标本含有定名笺,记录笺需要制定格式与内容,目前无统一记录标准。据相关文献表明[3],植物标本记录笺内容含有采集份数、用途、历史鉴定、检定日期、鉴定人、果、花、叶、茎枝、胸高直径、株高、形状、俗名/土名、中文名称、种下等级、定名人、种名、属拉丁名、科拉丁名、生长环境、海拔、经纬度、地名、市县、省、国家、天气、采集日记、采集号、采集人等,采集号一般以流水号为主。
1.2.1 未能准确记录采集时间
传统标本记录主要按照采集回来后的一段时间或当天日期,又或者是根据流水号记录采集时间,只记录年月日,其准确度欠缺。对于部分在一天内在不同时间段,植物存在形态特征明显差异的植物,如木芙蓉花早中晚花色存在一定转变,若未能在时间上做出准确记录,可出现描述上的偏差。
1.2.2 未能准确记录采集地点
以往标本记录仅局限于某乡镇某村,范围过于广泛,极易在同一范围预检相关植物,在难免重复进行采集,对于需要保护或分布较少的资源,无法对其实施保护措施。
1.2.3 未能详细记录生长环境
传统野外记录的生长环境一般为沟谷与林下。关于建群种与群落特征等相关信息,仅限于篇幅,无法进行详细记录,在后期临床对植物微环境考察或植物的影响等研究中,无法进行考证。
1.2.4 未能详细记录植物性状
传统记录对植物的气味、颜色以及花亦是仅限于篇幅,无法进行详细描述,未能完全反映植物各部分特征,而植物的特征、果、花形状在被压制成标本后,极易引发形状与颜色的变化,无法将植物原来的特征进行客观反映。
数字化自然标本主要通过全球卫生定位系统与现代数码技术将标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以及植物各部分特征详细地反映于数码照片中。数码化自然标本可将以往标本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并逐渐获得药用界的认可与应用。
1.3.1 腊叶标本对应数字化自然标本
腊叶标本一般以保存植物为主要目的,数字化自然标本则以体现植物特征、定位系统、形态特征为主,两者存在一定对应关系,能够便于后期交流与鉴定。
1.3.2 提高标本记录信息准确度
数码技术运用于标本采集时,可将时间精确到每分每秒,明显提高时间准确性与关系密切特征、采集地点,为观察植物与开展采集工作提供帮助,可对采集地点与植物生长环境进行大量拍摄,更好地体现出植物自然信息与原生态情况;能够细化与大量的拍摄采集植物不同时期的果、花、植株等各部分性状特征,能够详尽与客观地保留[4]。
1.3.3 数字化自然标本提供信息
补充腊叶标本的优势主要表现在能够利用图片方式补充相关详细信息,如植物不同生长期性质与特征、植物习性、伴生种、原始生长环境等,同时收集相关植物局部特写,如植物乳汁颜色、汁液、蜜腺、皮孔以及托叶等。
以往主要通过流水号来记录标本编码,导致研究者在开展相关考察工作时,出现编码反复或编码丢失的现象,在进行标本交流、整理以及统计带来诸多不便。
通过野外总结与实践,可在论证基础上,对腊叶标本与数字化标本进行规范编码。通过制定15 位编码系统运行统一编制,主要由6 部分组成,详细编码内容如下:
2.2.1 编码第1-2 位为标本所在地市县
市级所在地一般为第一位,主要以字母A-J 表示,因I 和1 极易被弄混淆,故此不用[5]。例如:市及县第1 位表示市级所在地,以字母A-J 表示,其中由于I 与1 易混淆而不用。其对应关系为:福州市(A),莆田市(B),泉州市(C),厦门市(D),漳州市(E),龙岩市(F)。三明市(G),南平市(H),宁德市(J)。第2 位编码表示标本采集县,以每个市由近及远的顺序数编写而成,如:福州市区(A0) ,包括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闽侯县(A1),长乐市(A2),连江县(A3),闽清县(A4),福清市(A5),永泰县(A6),罗源县(A7),平潭县(A8)。
2.2.2 编码第3-5 位则表示标本所属科
以《福建植物志》为主,加上石杉科,芍药科及翅子藤科,共计251 科,其中蕨类46 科,裸子植物10 科,被子植物195科。考虑到日后发现新分布科的问题,在蕨类和裸子植物之间暂时空缺了4 个号码,即047-050。因此,科名所占3 位数为001-255,如以后发现福建新分布科,非蕨类植物则添加到兰科后面,即256 开始编号。如:001 松叶蕨科, 002 石杉科……047暂缺,048 暂缺,049 暂缺,050 暂缺,051 苏铁科……254 水玉簪科,255 兰科。苔藓及其它低等植物,暂未收列[6]。
2.2.3 编码第6-8 位则为所属的属
采用每个科中的属名序号,一般按《福建植物志》里所记述的属编号,数字由001 开始编,直至最后1 个属。如菊科的001斑鸠菊属108 苦葵菜属。如有新分布属则自动添加在原有分布属的后方,如景天科的八宝属Hylotelephium 系福建省新分布属,则自动添加到004 瓦松属的后方,编号为005。
2.2.4 编码第9-11 位则为种
一般按《福建植物志》里所记述的种编号,如有福建新分布种则自动添加在原有分布种的后方。如097 木兰科009 南五味子属,已发现分布3 个种,故采集到的福建新分布种冷饭藤Kadsura oblongifolia 则应编为004。
2.2.5 编码第12 位为两种标本选择数字
以Ⅰ代表腊叶标本,2 代表数字化自然标本。主要是考虑到将来标本馆在信息化建设时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数字化自然标本与腊叶标本并存的情况,为了在电子信息检索或查阅时更为方便,特设此代码[7]。
2.2.6 编码第13-15 位为编码流水号
表示省内同种植物两种标本总份数。省内一种植物的标本虽无法采集至100 份以上,但考虑到两种标本的汇总,特将编码设置为三位数,如001-999,通过连续编码方式,不区分流水号,使收集物种相关信息时更加便捷,便于交流与鉴定。
植物标本是一项较为艰辛的工作,做好植物标本方面的相关工作,可将标本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开发与利用,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另通过强化标本信息管理,能够有效减少实物标本的损耗,在高新技术帮助下,广泛利用植物标本发挥更好的社会效益与积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