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四川省峨边县大堡镇中心小学,四川 峨边 614300)
现代社会是一个需要高科技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需要只会学习死知识而整体素质低下的孩子,它需要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都发展很好的人才;我们的学生也不再是过去那种只知道学习知识的“老实孩子”,他们需要发展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技能、情商等。提出至今,各科教师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思考如何在本学科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下面就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中应怎样重视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与我们所说的知识与技能是不同的,它是以数学知识技能为基础,但又高于具体的某一个知识技能的素质。数学核心素养它包括: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它们既有相互独立,又有机联系。“核心素养”的 提出,对我们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要求学生不仅仅学知识,还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注意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并要主动地思考解决的策略,学会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多生活中,同时还要学会在生活中却学习知识。这些东西学生自己是不会平白地学会,它必须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我们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需要我们终身学习的社会,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持续学习的能力,那将来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积极学习,那我们又何谈让学生主动学习,我们又怎么能紧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教学呢?面对“核心素养”的提出,我们必须要认真深入地研究,明白什么是核心素养,知道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核心素养又具体指什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去改进提高。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充分了解自己所教的学生,弄清他们的身心特点,以便更好地制定出培养他们核心素养的计划。有了认真深入的学习,我们就能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从过去那种只要教给学生知识点,让他们会做题就行的思想,转变为努力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并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认知冲突,积极找寻、研究解决的方法,从而学会新知识,懂得灵活运用。我们除了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平时还要多听同行的课,向同行学习,只有看得多了,学得多了,取长补短,我们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问题上才能具有更加丰富的经验。
“把数学当作基础课来教”,这是什么意思?猛一看,觉得这个提法有问题:难道我们的数学课不是一门基础课吗?数学当然是基础课,可是我们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地就是把它当成了功利性的考试课、思维训练的学科,没有深入挖掘数学教材中的文化内涵与基础性,把它当成“文化课”来教,为树立学生的数学意识而着想。我认为“文化与基础”是用来渗透、浸润的,是要深入到学生骨子里去的东西,这些内容不是他们今天学了,过段时间不用就忘了,而是等多年过去了,甚至他们都工作了,仍然存在他们的脑海里,时不时会冒出来的东西。而且我们教学的内容,不仅仅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还要提高他们的社会文化修养和综合科学素养。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它们的文化背景,注重传播人文理念。
比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比的应用》的课后练习中有个栏目叫“你知道吗?”,这个“你知道吗”主要介绍了跟“比”有关的黄金比例。看起来很小的一个内容,我们却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发现、认识美的事物,无论是人体、建筑,还是长方形、蝴蝶,只要它们在大家看起来是优美的,那它们就符合或接近这个黄金比。教学时,我们不是简单地给概念,而是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再通过自己的计算,得出黄金比的值0.618。然后在请他们在我们设定的生活情境中去运用巩固,引导他们去生活中发现美,同时还学会创造美。像一个161cm 的女生,上身长68cm,下身长93cm,算算看要让她的身材符合黄金比,要穿多高的高跟鞋。孩子们对于这样有趣的问题是十分投入的,他们不仅算出来了是17cm,而且还用了好几种方法。
数学教学一向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我们许多教师在多数时候注重学生思维的深度,让他们练习难题,认为越深越好。其实不然,思维的发展不仅仅是纵向的,也是横向的。就像我们解决问题一样,不是一直往前走就行,也需要拓宽道路,往两边走。这样才可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追问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经常运用的一种提问技巧,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我们就要用追问来使其进一步深化自己的思考。
1.在学生的疑难处追问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的点拨要在关键之处,要抓住准确的时机,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更有成就感,而且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更具有积极意义。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必须要在课前对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设想到学生在理解这部分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做好准备,精心设计出要追问的问题来。
比如,教学“植树问题”时,小杨村新修了一条公路,全长120 米,村长买回树苗,要在这条路的两边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怎样栽?请帮助村长设计出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你的设计理由。有的学生很快就算出了并报上了答案:24 棵,我问他怎么算的,他说120÷10×2=24(棵)。我问他:“那这个是怎么栽的呢?”他挠挠脑袋,自己也不清楚了。我就让大家都想想,有的学生说:“这是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我追问到:“如果村长想在路的两端都栽上,又该怎么安排呢?”我示意学生自己画图来看看。很快他们告诉我:是26 棵,也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之上,每边加上一棵栽在另一端就可以了。也就是我们两端都种树时,所栽的棵树比间隔数多1(老师板书:棵树=间隔数+1)
我们在数学课堂上,如果能抓住学生疑难的关键之处,利用追问帮助他们突破重难点,就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在地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时,追问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2.在学生认识错误的时候追问
一位大师说过“最高的技巧就是没有技巧”,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样,最好的教育就是最自然无痕的教育。学生本身就是在不断错误、纠正、探索、错误、认识的这条路上慢慢成长的,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常会犯错,这些错误不仅不可怕,反而是我们引导他们深化认识的最佳时机。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不是指责、嘲笑他们,而是积极鼓励并运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思考,那他们就能在这样的思考中学生处理错误,变得更加自信。学生出错的地方往往就是教学的难点,需要我们好好引导的地方。因为学生的出错让我有了追问的机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明白了四舍五入的运用。简单的一句追问往往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一个发现者,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他们的思维的深度与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必须要在数学教学中,多创设情境,让他们进行主动地探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学得主动,也学得扎实。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活动呢?
1.我们要做好设计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来设计探究活动。数学教材中有的内容适合教师直接讲解,有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有的规律则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究,才能理解更加透彻。我们在设计就是注重内容的选择。比如,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究。因为前面已经学过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与长方形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探究。最后得出它的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
2.我们弄准让学生探究的点。弄准让学生探究的点是什么意思?通俗点,就是我们的目标必须要明确,就是我们要想让学生思考什么,产生何种认知的冲突。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情境有分成两种:一种是问题情境,一种是实践情境。
问题情境,就是我们运用提问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突破思维的壁垒。但是我们在设计问题时,教学内容不能太难,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跳起来够得着就行。否则,学生跳起来都够不着,他们受到挫折,就不感兴趣了。如果太低,没有挑战性,他们也不会有兴趣去思考。我们设计的内容只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就可以了。比如,在教学“被除数中间有一个零,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往往得到的商中间也有一个零,但是不是除数是一位数时,所有的被除数中间有一个零,得到的商中间就一定有一个零呢?提出这个问题后,学生马上就思考起来了,有的还拿着笔算了起来。
实践情境,就是我们设计出动手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去探究问题的规律。比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圆柱的计算公式,我事先准备了一个特殊的圆柱体。上课时,我请三位同学到讲台上来打开这个圆柱体,并把它组合成一个新的物体。他们打开了看到它成了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又是一样的。但还是不知怎么办?我让他们想想,也让下面的同学帮助他们想想。一会儿,就有同学想到了,讲这两部分合起来。合起来后就成了一个长方体。这时,我再让学生回忆长方体的计算公式:长×宽×高,让他们根据自己刚才的观察看看变成长方体后,圆柱体的什么没有变?学生回答:“高”,那它的其他部分我们可不可以求出来呢?再让他们好好观察长方体,看看长方体的长是圆柱体的什么?宽是圆柱体的什么?看到有的学生还是很疑惑的样子,我也请她到讲台上来,把长方体又变回圆柱体,一边变一边观察,很快他们发现了,其实,长方体的一面其实就是圆柱体的底面。给学生创设了实践操作的情境,让他们动手摆一摆,变一变,使他们对这个公式的产生过程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不仅加深了认识,在以后运用时也不容易出错。
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仅仅做到前面的几点还不够,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过去,我们总习惯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其实,有些孩子学习也很努力,但他们考试的时候却没有考出好的成绩。我们也不能因此否定他们的付出,无视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为了更好的评价与鼓励学生,我认为教师设计考试试题时,既要准确反映数学学科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又要立足维度、梯度和相关度进行最优化设计,注重对学生素养的考察。我们的考试才可能让学生考出他们真正的水平。另外,我们还要将学生平时课堂上的表现加入对他们的评价体系中。小学生最想了解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样的,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都想及时了解,这是他们学习进步的动力。有了老师每节课的及时反馈,他们才会在课堂上更加专注,更加主动,长久下去,他们的核心素养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把学生当做主体,就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持续发展,把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组织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又要让学生锻炼思维,提高核心素养,让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