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璇 顾 静 李相明
(枣庄学院,山东枣庄,277160)
学风建设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拥有良好的学风环境,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就可以顺利开展。目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一定挑战,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浮躁的学习风气正在蔓延,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刻不容缓。[1]为准确了解高校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探索三全育人理念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新思路,于2020年对枣庄学院学生开展了抽样调查,对调查的结果分析表明,其反映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对提升高校学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枣庄学院19 个院系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涉及文、理、工、艺4 个学科的大一到大四学生,学历层次为专科、本科和专升本。调查形式以调查问卷为主,采用不同年级分层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11000 份,回收10656 份,回收率为96.9%(见表1)。
表1 问卷样本量统计
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借鉴与学风建设相关的调查问卷,进行修改后制定自制量表。根据王永会[2]对学风影响因素分析,调查问卷主要从三个维度开展,一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努力程度,二是高校的办学环境,三是教师的教学与管理质量。
同时,还通过与教师和学生访谈、深入学生宿舍和课堂等方式进一步对相关信息的深度进行了延伸。[3-4]
整理并统计问卷,应用SPSS软件分析处理。
在对学风建设现状进行评价时,有58.44%的学生选择优秀,29.07%的学生选择良好,8.72%的学生选择中等,2.77%和1%的学生选择及格和很差。将学风评价以数字1-5 的方式来代表,5 为优秀,4 为良好,3 为中等,2为及格,1 为很差。经描述统计分析,得出学风平均值为4.3840,可见枣庄学院学风建设现状整体较好(见表2)。
表2 学风建设现状评价打分
通过独立样本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年级、性别和教育层次对学风建设的统计学差异。由数据可知,不同年级学生对学风建设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F=6.010,P=0.000),大一学生对目前学风现状最为满意,其次为大四、大二和大三学生;不同性别学生对学风建设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F=32.334,P=0.000),女生比男生认为学校学风现状好;不同教育层次在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上观点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F=2.946,P=0.053)。
依据学风建设现状总体情况,考虑到主客观因素对学风的影响,现将学风影响指标划分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环境和教师教学管理七个层面进行分析。
通过SPSS 将学风影响指标与学风建设两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学习目的与学风建设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203;学习态度与学风建设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355;学习兴趣与学风建设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384;学习纪律与学风建设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395;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上观点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514);学习环境与学风建设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481;教师教学管理与学风建设有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为0.666(见表3)。可见,教师教学管理的相关系数最大,对高校的学风建设影响相对较大,其次为学习环境、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不再作深入研究。
表3 学风影响指标与学风建设相关性分析
由数据可知,学习目的中学习动力为自己的前途和未来的学风建设评分较高(=4.4546),学习动力为无所谓的评分较低(=3.312);学习态度中对所有课程都认真听讲的学风建设评分较高(=4.6114),经常旷课的评分较低(=2.7812);学习兴趣中对所学专业很感兴趣的学风建设评分较高(=4.6952),很不感兴趣,讨厌所学专业的评分较低(=3.2028);学习纪律中在考试中从来没有作弊想法的学风建设评分较高(=4.5051),担心考试不及格,经常设法作弊的评分较低(=2.9125);学习环境中对学校的图书馆、公共自修室等设施非常满意的学风建设评分较高(=4.7958),无所谓的评分较低(=3.4276);在教师教学管理中认为老师认真负责、教学质量高的学风建设评分较高(=4.5654),认为课堂管理过于放松,对学生上课聊天、睡觉、玩手机等行为漠不关心,课程考查、考试容易通过的评分较低(=3.5618)。可见,学习目的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纪律严格、学习环境满意、教师教学管理认可对学风建设打分越高,评价越好。
学习动机个体化。从学生学习目的研究中发现,促使其学习的最大动力,为前途和未来的占到了82.24%,奖学金和荣誉占6.65%;77.04%学生上自习是为了考研、考证、考级,60.69%学生考英语四、六级是考研、毕业和工作需要。由此可知,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多地关注自身内在与自身有直接关系的外部因素,学习动机出现个体化趋势。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从上课的态度来看,有61.87%的学生对所有课程都认真听讲,有33.91%的学生只对感兴趣、教师教学水平高的课程认真听讲,有3.01%、0.91%和0.3%的学生对所有课程都很少听讲、几乎不听课和经常旷课。在不听讲的原因中,有55.26%的学生喜欢玩手机、聊天,有54.64%的学生因为晚上休息不好导致上课困乏。考前“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方法已为常态,有61.91%的学生会选择考试前突击复习,77.45%的学生每天课余时间用来学习低于2 小时。
学习兴趣整体较高。经调查大多数学生对所学专业感兴趣,有7%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仅有1.3%的学生讨厌自己所学专业。在无所谓和讨厌自己的专业学生中,发现大部分都只对感兴趣的课程认真听讲。可见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才能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学习纪律呈现较好的主流趋势。77.5%的学生对待旷课的态度是不能无故旷课,71.3%的学生从来没有作弊的想法。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违反学习纪律的观念和行为,有25%的学生有作弊的想法,4%的学生有作弊行为。访谈了解这部分学生大多在考前几天准备期末考试,有30%的同学几乎不准备,打算临场发挥,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要求也很低。
学习环境相对较满意。75%的学生对学校的图书馆、自修室等设施比较满意,70%的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去自修室学习,28%的学生会去图书馆充实自己,大部分学生认为宿舍学习氛围较好,仅有6%的学生认为宿舍学习氛围差,这部分学生对自我学习成绩要求也过低。
教师教学与管理总体评价较好,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上有待提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教师教学与管理在学风建设中占据着相对较大的比重,故优良的教风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在言传身教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教风状况对学风建设起着积极的重要影响。[5]在调查中发现,有85%的学生认为教师认真负责、教学质量高,说明大部分学生对教师教学与管理是认可的。但仍有15%的学生选择教师教学能力不高,教学方法不好,有10%的学生选择教师对待教学不认真、讲课没激情,6%的学生选择课堂管理过于放松。有学生在访谈中提到,希望老师能改进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为教师教学管理、学习环境、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其中教师教学管理影响最大,其次为学习环境、学习纪律、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强烈、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纪律严格、学习环境满意、教师教学管理认可对学风建设促进作用越大。
学生学风建设现状表现在学生学习动机个体化,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和毕业所需,现实性目的较明显;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上玩手机、考前突击现象严重,自控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毕业证、学位证比学到的知识更重要;学习兴趣整体较高,问及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归结为学习没有吸引力、教师教学方法不好、讲课没激情;学习纪律呈现较好的主流趋势,但仍有少部分学生存在违反学习纪律的观念和行为,对考试作弊没有很好的认知;学习环境相对较满意,大部分学生会充分利用图书馆及自修室;教师教学与管理总体较好,但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上有待提高,学生渴望教师整体素质与水平的提高,少数教师教学精力的投入严重不足。
思政教育为学风建设提供导向作用。[6]以学生为主体的学风建设构建关键就是要有一个健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引导。这种导向作用,一是指通过政治类课程教学、党团组织生活以及党建工作等多种形式保证学生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二是指与学生自身利益有直接关系的激励体制的建立和个人能力培养上,如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社会实践、国家奖励学金、毕业生就业教育指导等方面,保持正确的激励导向作用;三是充分利用党的生日、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和学生开学等重大节庆日[7]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辅导员为学风建设提供管理作用。辅导员是学风建设的直接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强调突出学风管理和学业主题,给学生以明确的、正向的学风激励与引导。通过课堂听课、宿舍查访、定期访谈等工作做好学风检测;[8]通过加强班级建设,增进学生间的团结,激励上进心和成长成才的主动性,形成比、学、帮、超的良好班风;通过增加与学生之间心灵的互动和行为上的交流,克服单纯的说服教育,推进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制度,有效发挥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管理作用。
教师为学风建设提供带动作用。教师应将课堂内容与学风建设进行有机的衔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每节课都要让学生学有所获,乐学好学;加强课堂管理,对个别学习不认真、不自觉学生要敢于管理;加强与学生们的沟通和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变化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学校教师工作部应修订完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注重师德师风培育,把师德师风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
制度建设为学风建设提供保障作用。[9]制度为先导,好的政策才可以严格落实下去。根据调查反映出的问题,一是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学习纪律,特别是考勤、考试制度,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根据具体情节严肃处理;二是充分利用宣传栏、网站等向学生进行“诚信考试,拒绝作弊”教育,通过开展“考风考纪”主题班会、与学生签订“诚信迎考”承诺书等教育活动营造出“以学为重,奖勤罚劣”的良好氛围。
文化活动为学风建设提供促进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学生认为接触的学术报告很少,希望多举办学术讲座。应大力推动各类文化讲座、学术讲座,包括专家论坛、学生论坛等,发挥科技文化的熏陶作用,[10]并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