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金梅,吴晓东
(1.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023;2.云南省教育厅,云南 昆明 650031)
医学是与人的身体、健康、生命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是人类社会漫长的文明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人类社会文明创立以来,关于生命与健康的思考就没有停止过。若无医学,人类在疾病的侵扰下是没有希望的。鉴于医学的特殊性,古往今来的圣贤先哲们都将医术视为“仁术”。“医”与“德”的阐述,是古老的中华文化对思想品德与医学技术最质朴的理解。
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教学和科研,更在于立德树人。随着全国“双一流”高校建设工作推进,各高校的发展目标已经基本明确,要实现真正的“双一流”,首先要求高校能够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样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流人才不仅是文化知识和科研能力的体现,更是对自身品德与素质的整体要求。要培养一流人才,就要求各个高校把立德树人教育内化到学校自身建设和管理的各环节、各方面、各领域,立德树人就是要求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
在我国既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中,以德为先充分体现了德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把德育放在首当其冲的位置,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型人才的前置条件和根本需求。我国教育的完善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最早是在党的十七大时就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到十八大时,则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任务。由此可见,我国教育方针经历了从要求个人全面发展到突出“立德树人”优先的过程,这是国家开始重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表现,体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医学继续教育立德树人成熟理念和工作机制的构建,是对我国当前教育方针的积极响应。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对学校现有教学模式具有挑战性,也对当前教育理念提出更高要求,学校承担的职能不仅包括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同时还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光荣使命,合起来也就是要做到立德树人。随着医学继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学成人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针对医学成人学生开展立德树人工作的相关研究,是对医学成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科学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同时也步入信息化社会,在全球一体化的同时,我们必然要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与碰撞。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对成人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好的人文素质和思想教育,成人学生难以科学的审视和判断,可能会盲目追求西方的价值理论,更无法抵御西方腐朽文化侵蚀,从而严重影响个人的整体素质。据调查,很多年轻人片面的认为,全面现代化就是全面西方化,在成人的思想意识里出现这种反传统倾斜,实在是让人担忧。人文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发展转化为生产力是离不开人文科学的。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过分依赖科技,传统的人文素养逐步被遗忘和抛弃。没有人文素养的弥合,人文精神在个体上不能充分体现,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能够更好地适应生活和社会,因此,成人学生必须同时插上科学知识和人文素养两个翅膀才能真正翱翔在广阔的社会天空中。因此,新形势下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重视成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在目前社会普遍注重知识灌输、轻视人文培养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这一理念首次确立为我国教育事业根本任务,是对党的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升华和深化,为我国今后教育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医学继续教育中“立德树人”教育要求更高,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从事医学继续教育的教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医德,这和培养基础教育学生的思想品德完全不同。而且,接受医学继续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他们的思想和观念大多已经根深蒂固,改变成人学生固有的观念,对医学继续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医学继续教育的根本需求。
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医学继续教育体系中,使得医学继续教育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从目前的医学继续教育体系来看,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需要通过完善课程设计、丰富校园文化、改进社会实践评价制度等不同途径,多措并举,逐步促成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的职业教育、理念教育相融合,也是新时期医学继续教育长期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医学教育存在忽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现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对医学类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显得还有差距。我们以某医学院校的所有本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是,作为研究对象的医学院校的部分学生社会人文知识相当贫乏。比如:有些学生历史知识短缺,甚至于从秦到清各朝代名称不会回答;文化知识贫乏也很普遍,很多学生不懂或不识简谱;最严重的情形是知识面不广,如现代科学的三大支柱有三分之一多的同学不清楚,还有的学生道德观念模糊、是非不清,而且这些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从课程设置来看,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国医学类院校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类课程仅占总学时的十分之一,而这两类课程在西方发达国家占总学时的比例可以多达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从数据对比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类院校的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类课程比例明显偏低。另外,根据对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结构调查结果显示,约15%的学生社会学、法学、人文、哲学等学科知识非常匮乏,比较缺乏的比例达到了35.6%,一般缺乏占调查学生总数的31%,而不太缺乏的仅占7%。此外,医学类学生更应重视医德培养,通过调查,在职业操守认识方面,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可医生收红包的行为,并不认为这一行为违反职业医德,只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坚决反对,而有44%的学生则明确表示对医生收红包的行为仅是反感,但这并不代表自己从医以后就不会收红包。以上调研结果折射出目前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缺乏和职业道德素养的缺位。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养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接受高等继续教育的学生来说,“比较了解”这个程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达到非常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才是理想状态。虽然目前的情况不理想,可喜的是大部分学生有意愿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平时也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去提高自身素质。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他们对应具有的人文素养比较了解,自身的人文素质基本达标,22%的学生认为不是特别了解且自身素质有待更多的提升,有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人文素养不了解,对自身的人文素质不满意。对于人文素养与专业知识的态度,72%接受调查的学生认为人文素养和专业知识是同等重要的,但是目前的教学体系仍是以专业知识为主,甚至有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体系根本没有人文素养的培养。23%的学生认为,与人文素养相比较专业知识更重要。最令人担忧的是,有5%的同学认为人文素养一点都不重要,可以不加重视,这些学生认为,来参加继续教育,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学历,而最后拿到的学历证书,是知识层面提升的体现,跟人文素养没有关系,人文素养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再培养。这种对继续教育的片面和扭曲理解,使得教学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养遇到障碍颇多。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整体上来看,大多数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对人文素养的意义和内涵比较了解,大部分医学继续教育学生愿意在提升学历和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去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而且平时也会有意去提高。第二,目前医学继续教育学生有一定的人文素养,但是不够全面,某些领域甚至非常欠缺,比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美学等方面欠缺尤其严重。第三,问卷调查同时涉及医学继续教育学生人文精神状况的调查,这涉及到被调查者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当在生活中遇到低素养的行为时,大部分学生选择无视,但可以保证自己不跟风,只有少部分被调查者选择主动制止。而且,根据笔者在医学继续教育领域的多年工作和观察,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低素质现象一点都不比低龄学生少,上课迟到、时常旷课、考试作弊、乱丢乱扔、违反规章制度等现象比比皆是。第四,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学生实践能力一般,严重缺乏锻炼。在调查前,笔者的初步判断是,参加医学继续教育的学生都是成人,相对全日制在校学生来讲,应该有更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但是,调查结果却不理想,绝大部分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与医学工作者的社交领域狭窄有关,但更多体现自身的不足。有近一半学生表示偶尔参加科研活动和公益活动,大多数的被调查者业余时间更喜欢呆在家里,或者去KTV、酒吧等娱乐场所放松,很多时候连逛街购物都用网购的方式替代。第五,制约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在接受继续教育阶段人文素养提高的主要因素依旧是社会主流导向,社会普通追求高学历,只重视专业、分数、名校、资格证书,忽视对人文素养的评价与提升。在这种大环境下,很难让目的性明确和功利性更强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去关注自身的人文素质问题,而且,学校对医学继续教育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视也不够,措施乏力,学校更为重视学生毕业和拿到学历的结果,对过程关注度不高,而人文素质的培养恰恰是贯穿整个继续教育学习过程的。
人文素养是每个人的基础素质,它对于促进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和很强的渗透。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成人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也一定可以同步升华。目前,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大多是通过人文学科教育来推动的,但人文学科教育更侧重于人文知识的传授,在很大程度上,轻视了学生对人文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以此促进人文素养提升的目的就无法达到,甚至根本没有作用。由于工学矛盾突出、学生在校时间短、专业课程多、急功近利等现实因素,成人医学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与全日制医学生相比,情况更为严重。医学教育专业课繁重,所以形成了重医技训练、重专业课、轻人文学科、轻人格培养的偏颇教育格局。很多医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技能就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这种想法实际上为其今后职业发展留下了隐患。专业课繁重,成为医生后工作也繁忙,使得许多医学生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注重人文素养的发展,便有可能造成工作和生活上人文素养的缺失。
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下,以昆明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调查对象,采取网络无记名问卷形式,通过网络、手机终端回收有效问卷992份,生源地分别为云南98.69%,山西0.30%,广西0.20%,上海、广东、重庆、海南、湖北、四川等省份各占0.1%左右。
1.医学成人学生重视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大多数医学成人学生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认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十分必要,认为医德和道德状况是影响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的最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67.1%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对个人未来发展有清晰的目标和设定,70.7%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认为要树立主流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对“影响医学继续教育学生职业道德的因素”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认为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重要因素,80.1%的学生认为是社会实践,89.1%的学生认为是医务道德状况和社会道德状况,54.44%的学生认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道德教育有关。可见,社会道德状况是影响医学成人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因素,并且有半数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教育与职业道德相关。
2.绝大多数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对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看法是积极的,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并不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四分之三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助于当代医学继续教育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占比达到百分之十左右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是可以武装自己头脑的,是十分必要的武器。参与调查的十分之一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可以丰富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总体来看,大多数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对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要求是认同的,而且都愿意付诸于实际行动,而不是被迫学习。
但是,仍有很多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基本原理等相关内容不了解,一半学生有所了解。全面了解的仅有3.4%。可见,大多数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内容不清楚。在导致不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原因调查中,三分之一多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是因为课业繁多,没有时间,少数学生是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的阅读推荐及引导,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评议晦涩,不易理解而放弃阅读。
3.多数学生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意愿,但是希望学习过程更生动、形象、有趣。调查结果显示,38.59%的学生因为可以提高个人素养而愿意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35.76%的学生为了拓展知识面而主动学习,10.4%的学生完全出于个人兴趣而学习。可见,大多数学生还是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与个人的继续教育和能力提升相联系。在学习方式的选择上,超60%的学生选择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和收听有声播报的方式学习,65.05%的学生通过网络方式进行学习,35.47%的同学更倾向于通过教师课堂传授方式学习。可见,大多数同学倾向于学习生动、形象、有趣的内容,途径上更倾向于选择新媒体,学习方式上更倾向于碎片化学习。
目前,医学继续教育已经明显出现人文素养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的问题,如何改变医学继续教育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科学的教育模式,成为所有医学继续教育从业者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医学继续教育人文素养、思政观念的培养和构建可以从以下五点着手。
教育观念对教育具有先导作用,要从根本上转变医学继续教育中重业务能力培养、轻人文和思政教育的观念,首先要改变人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刻板认识。目前,现有的医学继续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比较单一,重点关注的是医学科学技术创新率、医学高科技技术成果转化率和医学人才培养成功率。从这“三率”来看,评价体系完全忽略对医学继续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的考核,从本质上就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内容,这也间接导致医学继续教育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政素质普遍不高。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政素质,首先要在思想上重视,并把人文社会科学的建设作为一项长久之计坚持下去和普及开来,逐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人文科学和思政教育。
结合医学继续教育学生专业和学习的特点,对人文科学和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进行完善与更新,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可以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开展教学,如:利用选修课形式丰富学生业务课以外的知识,利用网络、新媒体拓宽学生知识面,开辟人文素质教育新阵地。具体来说,可以通过网页、论坛、qq群、微信等平台,发掘学生兴趣点,加强人文知识教育,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在做好日常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举办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组织人文和思政内涵丰富的校园活动,在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渗透人文素养和思政教育,将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结合起来。具体举措包括校规校训、学风教风、人文景观建设、研讨会、社团活动、学术讲座等,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人文素养和思政教育的熏陶,打造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平台。
要从源头解决对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忽视问题,必须改进现行的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培养规划,必须要把人文学科和思政教育纳入其中,使其更为合理、完善。除了安排人文和思政的相关课程,还要从课时分配、专业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着手,才能真正体现教育行业对人文素质和思政教育的重视。医学继续教育不应只注重医学,还应统筹安排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医学以外的课程,如:可以将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医学科学以外的学科纳入医学继续教育主干课程,以此来逐步完善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针对目前医学继续教育中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缺失的薄弱环节,逐步建立以现代医学科学为主导,以人文素质课程为基础,以职业道德培养为抓手的医学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相对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
2005年起,教育部对全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 将以前的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统筹整合, 最终只保留四门课程,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从国家层面,在全国范围内调整、整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使得我国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基本原理更加整体化。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在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又出现了新问题,即:重全日制在校生,轻继续教育学生。尤其是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因医学专业学业任务重、课程多,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在校第一年基本以医学基础课为主,第二年以专业课为主,第三年以实习及论文撰写为主。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课时安排少于全日制在校生。再加上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政治态度稳定,世界观已经基本形成,政治参与热情较低等因素,使得医学继续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时大大减少,忽视了马克思主义课程能够帮助成人不断完善已有的世界观的功能。
要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医学继续教育学生信仰和职业价值观构建的过程中发挥作用。首先,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要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满足成人学生自身职业规划、素养建设和终身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意识到高校教育是信仰教育的主要阵地,这不仅是针对在校全日制学生而言,也针对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其次,要意识到思想和信仰教育对于医学生的特殊意义。医学是以人的身体作为操作终端的学科,医学院校普遍存在重视医学知识、医学技能的教育倾向,而医学生要健康成长,只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救死扶伤的大医精神,医学教育必须渗透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培养。
调查显示,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积极向上的,思想是稳定的,他们渴求知识,同时也渴求通过学习丰富人生。相对于全日制在校生,成人学生的职业规划更加务实,有趋利倾向。在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的职业规划受到社会环境、社会道德状况、医务道德状况、传统文化、家庭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何在医学继续教育学生务实的职业规划中贯彻职业价值教育,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到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的职业价值教育中,结合成人学生务实的选择倾向,构建针对成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长期、系统的教育,重塑成人学生职业价值观。其次,将马克思主义教育融入到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医学伦理学、医学人文学知识的交叉,结合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具体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使精神融入生活,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达到重塑医学继续教育学生精神信仰和职业价值观的目的。再次,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引导医学继续教育学生进行个人职业规划,开展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相关课程,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从学生的个人实际出发,结合个人理想与定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奋斗目标,制定适合个人的职业规划,增进学生对职业和自身的认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