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才能堪当重任

2021-11-30 13:58刘炳香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年轻干部干部

文_刘炳香

我们党走过了100年的风雨历程,取得了辉煌的历史成就,正带领人民群众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征程上,仍有许多难题亟待解决、许多挑战必须应对。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我们党向来对年轻干部寄予殷切希望。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注重实际、实事求是。领导干部研究问题时无法回避这个真问题。只有深刻认识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勇于直面其现实困境,积极探索其有效途径,从而使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成为领导干部的特征、习惯和担当作为的根本保证,才能确保年轻干部成为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一、深刻认识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深刻认识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是领导干部增强思想认同和行为自觉的心理基础。早在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就要求干部研究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回顾过去,100年来,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取得了辉煌成就。瞻望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诸多条件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群众力量与智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三个主体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而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贯穿始终。

第一,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科学决策作为党的领导的基本职能,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党的决策的科学性取决于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及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的程度。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党科学决策的基础。只有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才能真正了解人民所思所盼,从而在决策中回应人民群众多样、多元利益诉求,维护人民利益。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了解决策涉及的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研究这些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才能确保决策有的放矢,有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真问题,更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这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00年来,党的科学决策从来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出来的,而是在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深入工作第一线,同知情者及利益相关各方反复沟通讨论,取得真实信息,得出扎实结论的基础上,遵循规范程序作出的。经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这个“十月怀胎”的过程,才会得到科学决策这个“一朝分娩”的结果。毛泽东1948年4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第二,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途径。人民是党的根基与血脉,是党的力量与智慧源泉。注重实际,必须联系实际,联系实际不仅要联系工作实际,还要密切联系群众。党不能包打天下。党的全部工作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党执政后,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密切联系群众,使党汇聚起磅礴力量和无穷智慧,取得了百年辉煌成就。在新征程上,人民群众是党续写百年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大底气。

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密切联系群众必须抓住三个关键点,即党的整体形象好、党的干部作风实、党的工作方法对。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我们这个百年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已经成为党在群众中“胜利的象征、希望的化身”高大形象的源头活水;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确保领导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既“身入”基层,更“心到”基层,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的办法,从而深深感染、感动群众,使之从心理上认同党、行动上紧跟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党在新征程上,在国内情况复杂、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下,准确综合、表达、维护、实现群众利益的根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是我们党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不二选择。

第三,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年轻干部成长进步的必由之路。干部的成长进步不仅是职位上的升迁,更是能力的提升。其基本路径,一是学习。在学中干。党的事业前无古人,勤学、善思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年轻干部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干部的学习,既要读有字书,也要读无字书,“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89—790页)。年轻干部要自觉做“实事求是派”,客观地全面地观察问题、研究规律,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些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人,主观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问题,跑到一个地方,不问事情的现状,不看事情的历史,也不触到事情的性质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联系,就自以为是地发号施令起来,“这样的人是没有不跌跤子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0页)。二是实践。在干中学。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中练。干部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年轻干部要争先恐后去条件艰苦的地方、去问题复杂的领域,磨炼意志、锤炼品质、提高能力。三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弘扬这一优良传统是年轻干部成长、成熟、成功的一条捷径。

我们党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年轻干部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

二、领导干部注重实际、实事求是面临的现实困境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道路阻且长。领导干部的主观态度、工作能力、内生动力,以及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客观实际,都使领导干部注重实际、实事求是面临许多心理上的困惑和现实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不想”“不能”“不愿”。

第一,不想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这是态度不积极、主观不努力问题。有的干部遇到棘手的矛盾问题,采取鸵鸟政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则躲,能藏则藏。在大是大非面前,是弄虚作假顾左右而言他,还是说实话真话?是照章办事,还是徇私枉法?往往一边是良知、法纪,一边是人情、私利,择善而从成了一些干部心中纠结的“难事”,最终“是非面前不开口,遇到矛盾绕开走”,不作为。有的干部遇事采取拖延政策,能拖则拖,得过且过,慢作为;有的干部遇事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把问题进行选择性屏蔽,或抛到九霄云外,眼不见,心不烦;有的干部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竭泽而渔甚至弄虚造假,乱作为。凡此种种,说到底就是心中“私”字作祟,懒政怠政,尸位素餐,缺乏共产党人的奉献牺牲精神,“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第二,不能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这是作风不实、本领不强问题。从客观分析,一是在新征程上,在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由于观念碰撞增多、利益竞争加剧,加之体制机制完善及改革配套措施出台需要假以时日等,领导干部注重实际、实事求是遭遇更多现实困难。二是注重实际、坚持实事求是是动态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场合做到了,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场合也能做到,这对领导干部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提出更高要求。从主观上分析,干部的作风、能力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之间存在差距。一是有的干部作风漂浮不扎实,说得多做得少,讲大话套话夸夸其谈,但“调门高、行动差”。有的干部甚至把说了当做了,把说得好当成做得好,把大量精力用于写材料、做展板,而不是想办法、解难题。有的干部则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做表面文章、重留痕轻留绩。二是一些干部好高骛远不踏实,想的多干的少,一味追求高大上,脱离实际,无法付诸行动、落到实处。三是有的干部平时积累不足,经验不够,一旦遇到新情况,或一筹莫展,或手忙脚乱,或有想法没办法,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不愿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这是动机不强、动力不足问题,导致一些干部的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不可预期的或不可持续的。一是怕吃亏。有的干部盲目攀比,过高估计自己的付出,过低估计他人的付出,过低估计自己的收益和受组织重视的程度,过高估计他人的收益和受组织重视的程度,总认为自己付出与收益之比同他人付出与收益之比不对等,心中感觉不公平,工作缺乏积极性,凡事或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或拈轻怕重,甚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怕担责。做事需要物质的、信息的、人才的各种资源,不可能都是万事俱备的,任何工作都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完成的,一旦遇到困难和风险,有的干部缺乏“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精神,畏葸不前,奉行不干事、不出错、不担责的“三不”哲学。三是怕出力。明知只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许多困难就能迎刃而解,但却不愿走出个人舒适区,只喜欢做吹糠见米、立竿见影的事,不愿意做打基础见效慢的事。四是怕惹事。有的干部患得患失,怕实事求是会得罪人、会丢选票、会穿“小鞋”,遇到矛盾则当老好人、和稀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事实上,这些“不愿”,无一例外都是丧失共产党人心底无私天地宽的气概,过度关注个人利益,忘记党的初心使命。

三、积极探索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有效方法、路径

对于上述困境,领导干部要正确认识、勇于面对。注重实际、实事求是,不是口号,而是贯穿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过程的行动。行动的有效性需要三大要素支撑,包括正确的方法、路径,以及由充足动力维系的行动可持续性。

第一,做好调查研究。这是了解实际的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的基础条件。真理是调查研究得来的。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了解本国、本地、本单位的历史和现实、内部情况和外部环境,从本国、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谋划和推进工作。因此,领导干部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一要深入调查,把握实情。调查方向要向下,人不能老漂浮在上面,要沉下去,眼睛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视野要辽阔,近的远的都要去;内容要全面,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的表扬和批评都要听,历史的现状的都要调查了解;态度要用心用力,尤其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领域和地方倾听群众呼声,听真话、察实情,把发展的痛点、难点变成工作的特点、亮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二要研究思考,总结规律。注重实际,了解实际的过程要服务于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目的。因而,对调查来的信息要综合处理、分析研判,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举一反三。

第二,敢于较真碰硬。这是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基本路径。通过调查研究,把实情找准、吃透后,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较真碰硬,才能切实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一要作风过硬。不搞花拳绣腿,摒弃文过饰非,搞清问题症结,拿出破解实招。干部作风就是生产力。“如果我们的同志都把心摆得非常正,非常实事求是,毫无个人主义,可以抵得十万军队,一百万军队,这是无敌的力量”(《陈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7页)。二是本领高强。在新征程上,领导干部要以“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390页)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敢说、敢做。习近平总书记把干部的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本领,概括为两个“是不是”,即“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干部用行动给出肯定的回答,需要勇气、智慧和力量。干部的勇气源自对党的忠诚和为民服务的初心,只有真正对党的事业负责,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到说真话不说假话,讲实话不讲空话,做到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干成、干好。干部的智慧和力量源自人民群众。个人英雄主义行不通,干部个人能力、智慧是有限的。领导干部提高能力不是靠个人单打独斗,而是与群众在一起,不断从群众中汲取力量,把群众的实践经验总结、升华为政治智慧。靠投机取巧或耍弄权术讨巧是无法持续持久的。

第三,加强党性修养。这是确保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持续性的内生动力。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是党员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品质。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把党组织对干部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的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党中央1941年7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中,就把实事求是规定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一要为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时代要求、人民愿望。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是成绩就是成绩,是问题就是问题,承认问题并分析清楚、提出解决思路是市场利好,遮遮掩掩反而欲盖弥彰。”二要坚持独立思考、坚持党性原则,说真话也要分场合、看效果。“有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说,不利于党的团结的话就不说,有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做,不利于党的团结的事就不做”(《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29页)。三要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真抓实干、善做善成。四要以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努力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干出经得起历史、人民和实践检验的新业绩。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年轻干部干部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定乾坤
年轻干部面对“三重门”
年轻干部要过“一道坎”
年轻干部要做到“五个过硬”
参加座谈会的新任职年轻干部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