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张太原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中华文明蒙上一层厚厚的烟尘。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推进了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特别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既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又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继续前行的路径和目标。
人类文明一般是指人类所建立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世所公认的古代文明有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等,当然也有文化类型的称谓如佛教文明、道教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所提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指的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政治、社会和生态纳入文明的视野和高度,丰富和深化了对人类文明的认识,集中体现了人类文明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物质文明,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核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取得新进展。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政治文明,以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为核心和精髓,以最广大人民当家作主为理想目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努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深入持久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社会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使其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开展社会公德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科学规范做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表彰。
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生态文明,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相提并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坚信“生态兴则文明兴”,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不难发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一套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文明体系,它们不是单个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其中,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是保证,精神文明是引导,生态文明是载体,从而使“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一种内涵丰富而又协调发展的文明体系。
从构成和作用上看,在“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含的文明体系中,政治文明可谓是核心内容,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四种文明。政治文明的新发展集中体现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关于党内法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上。
自古以来,领导制度对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比如中国古代的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行省制度等,再如西方的联邦制、议会制、内阁制、总统制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党委制度、党政制度、军政制度等,但也吃过制度不健全的亏。“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清醒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正因为如此,他领导党和人民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重大变革,比如职务终身制的废除与退休制度的建立、中央顾问制度的创建及废弃等,更重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协制度、党代会制度、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等制度的恢复与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党内外存在的问题,从制度建设抓起,一再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12—2014年,中共中央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党内法规进行系统清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废止、宣布失效、继续有效等处理方法。同时,开始党内法规的完善和制定工作,2013年11月,中共中央颁布《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设方面的党内法规,加快构建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据此,修订《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规章制度;制定《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等一系列新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的领导核心的同时,又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全面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使党内制度体系更加完善。由此,逐步形成了1部党章,3部准则,近30部条例,以及一系列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较为完备的党内制度体系。2018年,中共中央又推出第二个党内法规建设五年纲要,随着这个纲要的完成和实施,党内制度体系将走向成熟和定型。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在此基础上,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发展党内民主和实行正确集中的相关制度。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共产党致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通过发挥领导核心的巨大作用来保持党执政的长期稳定性和连续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既符合传统、国情和现实民意,又着眼于世界和未来的党和国家领导层有序更替的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是领导核心的历史创造性通过领导制度来发挥和延续。
清末,面对内忧外患,李鸿章曾慨叹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经过100多年来的探索,特别是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完全摆脱危局,进入一个千载难逢的复兴机遇期。而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能否长期执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有长期稳定和良性运转的领导制度。从中国历史上看,盛世的共同特点:一是已有几十年或上百年的积累,比如都不是出现在政权的初建时期;二是当政者理想远大,励精图治;三是有新制度的建立,能够调动和发挥社会中各类人士的积极性和作用。但是,统治制度的局限,最终不能支撑盛世的长期延续。
从世界历史上看,近代以来西班牙、荷兰、法国都曾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但称雄世界最长的莫过于英美,其根本原因乃是这两个国家在走向世界大国的过程中都伴随着制度性的创建,比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民主共和制,至今仍是西方世界的两个样板。特别是美国在统一过程中所确立的政治架构不但使其长期处于稳定强盛状态,而且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然而,近年来美国的政治运行无论对内还是对外都出现了一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其政治制度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已大不如从前。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呼唤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的领导制度和治理体系。随着西方现代文明日益暴露的弊病,人类文明也早已预设了对“新形态”的期待。
那么,中国政治文明的创造恰逢其时。西方的民主制度逐渐走向它的反面,比如社会分裂、相互掣肘、效率低下等。在其他各国问题重重甚至走下坡路的情况下,中国一直处在上升过程中,并向世界成功地证明了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中的威望空前之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空前之大,前所未有,并且中国现有的领导体制能够畅通有效地运转。由是,中国既能做到重大变革,又能承受变革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人类文明新形态”宣示了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理念和追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努力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
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精髓是知识精英治国,世界现代政治文明的精髓是民主选举,这两种做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益结合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一方面“广聚天下英才”,一方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一方面在于能够以才大德高之士担当治理国家的大任,以确保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另一方面又在于保持领导者与人民的密切联系并为人民谋利益,以确保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健全的领导制度,再有建立在底线思维基础上的预防颠覆性错误的常规机制,中国共产党可能会创造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上的更大奇迹,不但能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可为世界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光明大道,并进一步通过创造政治文明新内容展现“人类文明新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并列提出的。究其关系,可以说,“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支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能称为“中国式”“新道路”就在于中国的现代化之路,避免了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弊病,妥善处理了现代化过程中的各种关系。一是现代化与人的关系:共同富裕;二是现代化与社会的关系:相协调;三是现代化与自然的关系:和谐共生;四是现代化与国家的关系:独立自强;五是现代化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和平共赢。其中,最根本的两个特征是:在内部没有形成贫富两极分化和社会分裂;对外没有殖民扩张和战争掠夺。这也与中国传统文明有关,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王称霸的基因;“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中国古代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靠辉煌的文明成就取得的,而不是靠侵略扩张取得的;“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文化概念,对外交往的准则向来是以文化之,而不是以武征之。
总的说来,“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的基础上创造的,其中又充分学习借鉴了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因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宣示了一种新的世界文明理念和追求: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努力让世界多样性成为人类文明多姿多彩的天然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