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红 吴 波 刘 静 程慧芳
手术室进行科学的信息化管理,不但能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对改善医院的运营管理和提高患者满意度也有很大的帮助[1]。国内很多手术室已基本实现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各个工作环节的管控与运营,起到缓解资源紧张、弥补部分人工管理在工作效率和精细度等方面的不足。但是,随着手术量日益增多,手术患者转运过程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有文献[2]报道,手术患者交接隐患是导致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的第二大原因;张代英等[3]指出,接送手术患者过程环节多、耗时长、易出错,管理不当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护理安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于2019年7月开始采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进行7个节点扫描手术患者腕带信息,同时进行流程优化等措施对手术患者进行闭环转运交接,通过移动终端对手术患者转运的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的手术患者23 150例。男性患者11 631例,女性患者11 519例;其中器官移植587例,神经外科手术3 991例,胸外科手术3 641例,心脏大血管专科手术2 194例,胃肠外科手术1 368例,肝脏外科2 205例,胆胰外科手术1 147例,泌尿外科手术1 146例,骨外科手术4 640例,小儿外科手术2 231例。将2019年1-6月收治的11 219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7-12月收治的11 931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研究期间手术室护士及支助中心人员无轮岗和人员变动。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纸质版转运交接单进行核对,即手术室护士电话通知等待间护士接台手术患者的信息,等待间护士通过电脑进入手术排程系统,选择手术患者,点击打印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电话通知相应病区,做好术前准备。转运工作人员,携纸质版转运交接单至病区,与责任护士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认无误,进行交接签字。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PDA进行7个节点扫描手术患者腕带信息,包括术前交接核对、入等待间核对、 出等待间核对、入手术间核对、出手术间核对、入复苏室核对和出复苏室核对,同时进行流程优化等措施对手术患者进行闭环转运交接。
核查内容包括手术患者基本信息和转运交接信息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手术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室、床号、手术间、手术日期、拟手术名称、主刀医生等。第二部分,转运交接内容包括手术标记、感染情况、患者意识、皮肤情况、静脉通道、管道情况、手术安全核查单、患者物品、术前携带药物等内容以及出病房时间和接送人员签名。(1)支助中心人员接手术患者出发前,手术室护士通过电脑系统将患者信息发送至PDA,同时病房使用的医院信息系统会提示待接手术患者信息,使病房护士提前做好准备。支助中心人员携PDA去病房接手术患者,病房护士通过PDA扫描患者手腕带上二维码,确认患者各项信息,双人逐项核对无误后,在PDA上点击“保存”,完成术前交接核对。(2)支助中心人员将患者接至手术等待间,等待间护士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核查患者信息确认进入转运交接单界面,执行入等待间核对、双人核对患者各项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3)待手术间巡回护士到等待间接患者时,双人核对患者信息,等待间护士执行出等待间核对,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4)患者进入手术间后,手术间巡回护士采用PDA执行入手术间核对,点击入手术间核对目录后,此时扫描患者腕带的二维码,PDA系统自动生成患者入手术室时间、手术间号等信息,巡回护士逐项核对手术患者术前信息,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5)待手术结束,巡回护士再次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的二维码,系统自动生成出手术间时间,执行出手术间核对、再次双人核对,核对患者无误后,点击信息“保存”。(6)待患者送至苏醒室,由苏醒室护士执行入复苏室核对和出复苏室核对,各条目经双人核对,核对无误后,确认“保存”。(7)患者出苏醒室,由苏醒室护士再次执行出复苏室核对,每个条目同样执行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确认“保存”。
在每一个环节中,责任护士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确认患者的各项信息,均应逐项核查点选,确认保存,一旦有空项出现,则不能执行下一步,有效避免了核对工作的疏漏。通过PDA进行核对,全程无需文字填写,只需要核对后勾选,即可完成手术过程的闭环信息化管理。同时,PDA中记录的各项数据,在电脑端可实时查看,包括手术患者的基本信息、转运交接内容、转运节点展示等,能生成完整的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电子记录单,可进行电子归档,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转运交接单书写规范率。由等待间护士对转运交接单进行核查,对于7个转运环节中,转运交接单中任何1项的漏填与错填均视为填写不规范。(2)转运交接类不良事件发生率。建立转运交接不良事件登记本,由等待间护士负责记录包括转运交接过程中出现的患者信息错误、手术标识未落实、携带物品不齐全(包括胸片、药品等)、管道状态交接未落实、皮肤状况交接未落实,有其中任何1项事件的发生均视为转运交接类不良事件,由手术室护士长进行不定期抽查。(3)护士准备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时间。对照组中护士准备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时间指从接到手术通知到开始传递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的时间;观察组由护士直接通过PDA将电子版转运交接单通过一键触发至支助人员,两组时间均由等待间护士记录。
观察组转运交接单书写规范率为99.82%(11 910/11 9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91%(10 985/1 1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3.574,P<0.001)。
观察组转运交接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10%(12/11 9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9%(234/11 2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736,P<0.001)。具体见表2 。
观察组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时间为(19.03±3.04)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0.27±3.98)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923,P<0.001)。
患者转运工作是连续性、动态性和具体性的工作[4]。手术患者转运涉及的科室多,参与人员复杂,如何保证转运的科学管理将直接影响转运效率和患者安全[5-6]。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安全转运和交接是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最主要的环节[7]。为保障医疗安全,提高转运效率,基于信息化的管控应用系统应运而生,通过移动终端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各个环节交接,记录交接内容并保存。
转运交接信息化系统连接手术室各类信息系统,贯穿手术患者转运交接的全过程[8]。责任护士使用PDA扫描患者腕带,确认患者的各项信息,通过信息化手段完成手术患者转运各个环节的身份和手术信息核对。本研究中,经过运用PDA行节点信息化管控在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填写规范率有明显升高,原因在于使用 PDA 时, 将电子转运交接单的各项核对内容设置为必填项目,每位操作人员必须逐项正确填写,并确认无误后,才能进行下一环节的操作,相较于传统的手工填写纸质版的转运交接单,有效避免了漏填情况,但在观察组中仍旧有12项填写不规范的情况,其中5项由于支助人员在病房接患者的环节中,将患者影像学资料的数量填写错误所致;5项携带药品填写不齐全,原因在于空项位置不够,不能全部显示,与信息科沟通,及时解决该问题;其余2项为术后患者皮肤状况描述不清晰。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即使应用了信息化措施进行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双人核对的环节也必不可少,同时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仍需进一步加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转运交接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DA系统通过关联手术排班系统,自动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取代传统的手工填写模式,同时规避记录单书写错误需修改甚至重新填写的繁琐。尤其是在药品交接环节中,转运人员通过PDA扫描带入手术室药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直接在信息化界面上显示药品的名称与数量,交接双方经确认后点击“保存”确认即可,既避免了传统手工录入方式时漏记和错记情况,又提高了工作效率。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信息错误,原因在于患者床位发生改变,患者转运交接系统与医技系统未及时同步更新,通过与护士进行双人核对无误后,方才转运患者。有研究[9]表明,术前临时更换患者床号极易因信息不对称需要反复修正核实,进而影响手术患者的转运效率,甚至有发生接错患者的可能。因此,针对该问题及时与信息科及时沟通,将患者转运交接系统与医技系统同步关联,做到信息同步更新;7例患者携带物品不齐全,主要是病房护士未与支助中心人员交接X光片,通过科室之间协调,目前该问题已解决;4例患者皮肤状况交接未落实,主要原因在于危重患者病情的原因,无法观察患者术后皮肤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的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其原因是,对照组需电话通知等待间护士,等待间护士核对患者信息后又需电话通知病房护士[10]。观察组运用PDA行节点信息化控制,进行手术患者转运交接,手术室护士利用PDA一键发出送接手术患者的任务,无须另外电话通知。同时,通过PDA进行核对,全程无需文字填写,只需要核对后勾选,即可完成手术过程的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还可自动计算接送患者时间,替代传统模式中手工登记工作,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支出。
综上所述,手术室运用PDA行节点信息化管控,将其应用于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中,能有效提升手术患者转运交接单书写规范率,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缩短转运交接准备时间,有效提高交接效率。目前运用PDA行节点信息化管控在监控和通知协同方面还有所欠缺,下一步手术患者转运交接信息化将与微信、手术进程监控、手术调度中心等进一步的深入集成和联动,以期进一步提升各类手术患者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