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协商融合治理
——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五和众联”的经验

2021-11-30 11:23徐珣杨亚莉段清政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市萧山区益江南社会工作评估与发展中心
品牌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联村协商共同体

文/徐珣 杨亚莉 段清政(.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市萧山区益江南社会工作评估与发展中心)

党中央明确了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乡村美好生活和振兴发展,离不开共同体的发展,因而,从乡村村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推动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发展,可称为乡村振兴题中应有之意。同时,伴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以及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全面推进,探索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发展,则更具有前沿性政策实务创新的价值。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众联村,坚持推进“五和众联”的乡村治理模式,在村民参与村庄公共事务空间的不断拓展中,探索乡村社区协商融合治理策略,促成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发展,积累了乡村振兴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2018 年,“五和众联”成为杭州市基层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并写入浙江省《总结提升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大工程实施方案》。“五和众联”的实践经验,带来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的生活方式与治理品质的提升,梳理其中协商融合治理的做法,可为乡村振兴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也为乡村社区走向共同富裕,提供经由协商融合建设生活共同体,探索社会治理的经验借鉴。

一、协商融合初心促进“五和众联”发展

众联村位于萧山南部山区,村庄区域面积4.5 平方公里,耕地1310 亩,山林3164 亩。全村现有农户650 余户,户籍人口2330 余人,党员148 人,村民小组20 个,村民代表60 名。众联村2005 年由联合、众利、塘村、泉水4 个自然村合并,成为河上镇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大村。然而,村庄合并未带来发展的合作与规模效应,各自然村在工程项目、人际关系等诸多方面仍然各自为政,村庄发展没有真正实现村庄融合。鉴于这种现实,众联村自2016 年开始探索协商促融合的治理策略,坚守初心,不懈努力,经历大约3 个阶段的推进,因而有“五和众联”的治理模式发展和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成长。

(1)“功德银行”协商凝聚民心。2016 年,众联村委支持村庄的老党员和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的村民发起众联村“功德银行”账簿管理。村庄成立协商议事小组,管理“功德银行”账簿。账簿管理,通过村民自荐、推荐,协商小组确认,以家庭为单位,把村庄里的好人好事,逐一记录在册。“功德银行”账簿也实行简单的积分制,对于好人好事多的家庭,由村里在年底共同进行表彰。“功德银行”账簿倡导“厚德载物,上善若水”的仁爱道德传统,敦睦民风,鼓励互助奉献和邻里向善,凝聚村民向心力,促进乡村融合,使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有了最初的道德引领基础。

(2)七彩功德社拓展参与协商。“功德银行”的探索积累了初步经验,赢得村民好评。2017 年始,基于功德社协商议事小组基础上,在萧山区民政局注册成立第一家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众联村七彩功德社。七彩功德社致力于村庄志愿行动,发展村庄助教、敬老、洁美、文艺、平安、体育等志愿团队,为村庄提供戏曲表演,向村民提供磨剪刀、理发、修剪指甲、掏耳朵等服务。七彩功德社拓展了参与协商的范围,从“功德银行”账簿管理走向参与村庄治理,使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在广泛的村庄公共事务参与中成长。

(3)“五和众联”协商建构社区生活共同体。2018 年,七彩功德社承接和执行“五和众联”村庄治理项目,探索积分制度的规则体系,实践“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煦村庄、和谐社会”等“五和”价值理念,初步形成“五和众联”治理成效。2018 年以来,在七彩功德社项目治理经验的基础上,众联村围绕“五和众联”的和谐、联动与合作的价值理念,系统化推进村庄协商制度体系,激发多元协商参与,建构起较为完整的营造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融合治理策略,使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在乡村公共事务的多元协商参与治理中,不断累积制度、规则与村民参与认同的治理绩效。

二、“五和众联”协商融合策略体系构成

2019 年,萧山区出台《推广“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实施方案》,“五和众联”模式,已在全区学习推广。众联村也因为乡村治理模式的助力,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的荣誉。审视“五和众联”的治理逻辑,可从中分析乡村参与协商促成融合治理策略体系的构成,看到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发展。

(1)党建领和。“五和众联”从村党委支持、党员参与和党组织建设中,形成党建引领的力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的作用,在乡村治理实践中,找到符合村庄生活需要,建构村庄和谐的路径。在众联村党委支持和引导下,从最初的“功德银行”,到七彩功德社的成立运行,众联村始终着眼党员志愿参与和党员户的模范作用,促进“和善村民”与“和美家庭”的价值认同。在推行村庄积分制度的过程中,村委建立黑榜党员户约谈机制,促进落后党员户认识提升,保障村庄“和睦邻里”的价值实现。村委以单建和联建支部等方式,加强村庄社区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引领社区社会组织在乡风文明与“和煦村庄”的建设中发挥作用。村党委鼓励督促、党员模范带头、党组织全方位建设,引领众联村和谐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村庄的日常生活秩序中成长起来。

(2)组织建和。村庄和谐,须从活跃在村庄治理与生活场景中的多元化组织的参与实践中逐渐成长。“五和众联”乡村治理模式的探索,也是众联村多元化组织结构的成长过程。正是在各种类型的村庄组织的成长中,众联村的和谐、联动与合作的价值理念,得以建构在活生生的村庄人的组织参与和实践之中。七彩功德社,萧山区第一家乡村社区社会组织,经多年参与村庄治理的实践,已在原先的志愿团队基础上,培育了村庄五环健身服务中心、五孝助老服务中心、五韵文艺服务中心、五援应急服务中心等新的村庄社会组织,服务村庄,带动村民参与村庄事务,带来村庄七彩般丰富的参与实践,包括文娱、体育、助老、应急服务等。党员和村民的积极参与增强了村庄活力,也使得众联村乡贤会、村级乡风文明促进会、以老党员老干部为主要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等协商议事组织活跃起来,丰富了村庄协商议事的形式,使乡村和谐的生活共同体获得多元议事协商的组织支持。

(3)软法促和。软法,即国家与政府正式的法律与政策规则体系之外,基层社会治理中约定俗成的规则系统。“五和众联”的乡村治理模式,探索了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体系,促成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和谐、联动与合作的价值实现。《“五和众联”村民通则》以村民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与和日常行为规范为侧重点,确立了积分制的规则体系,按照和善村民、和美家庭、和睦邻里、和煦村庄、和谐社会五个模块,设计35 项加分项、25 项扣分项,以家庭为单位,一家一账,实行加扣分。对村民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环境保护、公共参与、公益捐助等良好行为列入加分项;家暴、邻里冲突、不履行赡养义务、违建等不文明或违法行为列入扣分项,并定期公示排名,强化家庭成员的荣誉感,增进村庄和谐。同时,众联村还制定《众联村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强化党员家庭的积分制度参与,发挥党员在村庄和谐与合作建设中的模范作用。而《五和众联和议亭议事制度》,则通过“众”议小组、和议制度的确立,确保村庄矛盾纠纷能够得到回应,并参与村庄事务讨论,推进村庄和谐治理。村庄内生的软法规则体系,与村民日常生活深度契合,保障村庄的和善、和美、和睦、和煦与和谐。

(4)多元议和。随着“五和众联”治理模式的深入探索,众联村建立了多元协商议事机制,推动村庄和谐治理。首先,围绕积分制度的实施,村庄确立了村庄积分评议的协商和争议仲裁的机制。村庄成立了由党员、村民代表、七彩功德社的骨干志愿者为成员的积分评议组和仲裁小组。评议组成员走村串户回应问题的同时,记录村民的良好与不文明行为,也接受村民的推荐与自荐并查证后记录,最终协商评议村民家庭每月的积分得分。仲裁组则负责调查并裁决积分的争议。其次,村庄确立了村庄治理的协商议事制度体系。村庄乡贤议事,为村庄建言献策并提供捐助,助力村庄服务。村庄“众”议小组负责村内问题发现和纠纷回应,为村委提供建议和咨询意见。村委推行联席议事机制,村委决策向村民、乡贤、“众”议小组成员等开放,共同参与决策。再次,村庄营造协商议事的氛围。建设“和议亭”“逢五会商”“民情夜话”等协商议事平台,打造“妇女之家”“青年之家”“志愿服务站”等协商议事空间,推动村庄在协商议事的机制中建构村庄和谐、联动与合作。

(5)三治融合。“五和众联”的多年实践,初步积累了村庄德治法治与自治融合的成效,“五和”价值理念在“三治融合”的治理逻辑中得以落实。首先,村庄德治促和谐。众联村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模范确保乡风文明;村庄志愿参与提升村民道德感;家庭积分评议引领村民自我行为的道德约束。德治实践确保和善村民、和美家庭与和睦村庄的道德基础。其次,法治实践拓展德治和谐的空间。众联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村庄软法系统,使村庄德治获得规则保障。同时,村庄也通过“五和讲堂”宣讲法律知识,通过调解组织回应乡村纠纷冲突,确保法律规则在乡村的实施。软法与法律的村庄治理实践,为村庄德治的和谐拓展了法治实践路径。最后,村庄德治法治在协商自治中得以巩固。众联村乡村社区社会组织、议事协商组织的法治,推进了村庄多元协商议事的体系,使村庄自治通过协商议事得以丰富,同时也使村庄德治与法治的实践在村庄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也巩固了村庄德治与法治。由此,众联村初步积累了德治自治与法治相辅相成的三治融合的经验。

三、从协商融合建构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

众联村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村头十多颗古樟树平均树龄600年,见证了村庄的久远历史。“五和众联”治理模式,则带来众联村新时代协商融合治理的社区生活共同体的活力。众联村2020 年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021 年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这些荣誉客观上是对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治理成效的肯定。众联村“五和众联”模式,提供了从协商融合治理、推动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发展的有益借鉴,也积淀了走向乡村社区共同富裕的社会治理基础。

(1)协商融合建构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内生活力。共同体的和谐源于内生的凝聚力与社会团结。“五和众联”从村庄内的党员模范引领、村民志愿参与、家庭积分评议等方面,培育村庄的荣誉感;从村庄的协商议事,增强村庄内的互助合作。“五和众联”的实践推动,使众联村乡风文明不断提升,乡村凝聚力与社会团结力不断增强。村里的老党员俞林桥,把自家1000余平方米的厂房改建为村里的家宴中心。家宴中心的建设过程,也组织村民协商,并制定了众联村《家宴十条》,提倡“清廉村社”,推进移风易俗,反对奢侈浪费。众联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内生活力从协商融合中建构逻辑,可以从中得以体现。

(2)协商融合建构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多元联动。共同体需要开放的协同合作,促进自身发展。“五和众联”的实践,在协商融合的治理过程中不断拓展众联村参与协商的多元联动,推动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发展。众联村乡贤会为村庄募集社会资源,开展了许多项目,比如表彰村里优秀学子,发起敬老爱老行动,推动乡村文体项目等。众联村还与萧山电大、萧山农商银行等近十家单位建立共建协作关系。在与萧山农商银行的合作中,推出多种优惠福利的“五和众联”银行卡,为村庄积分高、信誉好的农户提供贷款、积分兑换服务等便利。这些开放式的协商合作,为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多元联动的动力。

(3)协商融合建构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共生发展。共同体的理想形态,是面向共同生活,互助合作,创造共同发展的生活情境,故此,简称为生活共同体的共生发展。众联村“五和众联”的持续探索,初步营造了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共生发展的协商融合治理路径。众联村建构起来的多元协商议事机制和三治融合的初步成效,使村庄的党建引领与多元组织发展相得益彰。乡村的软法规则系统与村庄多元协商议事,也建构了乡村美好生活的形象共识:众联村每年年底都审议评选乡村生活中的十佳村民、十佳家庭、十佳婆媳、十佳邻里和十佳党员。十佳形象系列是活生生的个人与社群,感召并团结村庄的多元力量,引领村庄社区生活共同体走向共生发展的未来。

(4)协商融合积淀乡村社区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治理基础。共同体的内生活力、多元联动与共生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治理基础。众联村在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和组织联动的基础上,营造乡村凝聚力与社会团结,建构村庄的和善、和美、和睦、和煦与和谐,为村庄社区创建了生活共同体的社会治理路径。“五和众联”的社会治理模式,以村民的共同参与协商为主体、村民共同的道德感和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为基础,在村民的集体行动过程中,使村民养成共同商议、共同策划、共同合作、共同监督和共同分享的社区习惯与社区归属感,使乡村财富与资源真正为村民所用,服务乡村社区的民生需求。因而,协商融合建构乡村社区生活共同体的“五和众联”实践,积淀了走向共同富裕的社会治理基础。

猜你喜欢
联村协商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Multi-Agent协商中风险偏好的影响研究
爱的共同体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农村教师的新乡贤身份研究
——以浙江省兰溪市“联村教师”为例
区域推进“联村导师制”的实践研究
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从“古运河的新故事”看提案办理协商
山联村为啥美
二十载棋友共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