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贵港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西 贵港,537100)
2005年以来,全球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 viral therapy,ART)的人数不断增加,但抗病毒覆盖率不断增加情况下,严重了临床制定的消除艾滋病公共卫生问题[1]。艾滋病病毒耐药变异问题不断出现,耐药株问题也不断受到临床关注。在耐药突变逐渐累积以及药物选择压力双重作用下,HIV 最终发展为同一类别中不同药物,不同类别药物交叉耐药,对HIV耐药机制不断改善,对临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通过综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耐药变异定义为与野生型毒株相比,突变型毒株可在更高浓度药物下复制的能力,耐药变异取决于病毒复制程度,多个病毒变异感染同一细胞时,会发生病毒与宿主基因重组,在感染期间原病毒变异不断积累[3]。HIV 由于本身逆转录期间,缺乏校对机制,引起病毒高复制,具有高度变异性,因此只要病毒复制持续进行,HIV 就会选择逃避这些药物抑制作用。随着ART时间延长,在药物选择压力下,野生毒株逐渐被药毒株取代,使得耐药毒株不断积累出现耐药[4]。
原发性耐药指未接受过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患者,HIV 毒株对1 种或多种抗HIV 药物耐药,一般是由耐药HIV 传播引起[5]。原发性耐药直接会影响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变异,具有药物特异性,可降低抗病毒药物敏感性。研究显示,不同地区流行主要HIV-1 耐药烛呈现较大的变异性,这种变异性有升高的趋势,虽然原发性感染的耐药株,大多自失败的HAA RT 治疗,但部分HIV 毒株天生就产生耐药[6]。
诱导型耐药发展与HIV 在宿主体内复制感染有关,因此HIV删除是高水平的病毒复制和反复感染[7]。其次HIV 删除是高水平的病毒复制与反复感染,在大多未接受HAART 治疗患者的淋巴组织中。在HIV 感染慢性期,HIV 新感染细胞与机体清除感染细胞之间保持平衡,此时细胞数量会更加稳定[8]。由于受到感染细胞的半衰期较短,需要HIV 保持较高的新感染率,维持稳定状态。其次感染这体内病毒,具有较高的异质性,HIV RNA逆转率合成病毒DNA 容易出错。这种HIV 高感染率及感染过程中高突变率,可导致患者拥有复杂多种的病毒准种,赋予HIV耐药选择优势[9]。
联合用药可阻止HIV 诱导型耐药的选择过程,主要原因在于:1.HIV 对所有治疗药物均耐药,需要多种机制,及时治疗前存在少量对个别药物的潜在耐药突变,但不会对所有药物均出现耐药。2.联合用药相比单独用药,能够更好的抑制HIV 复制,阻止新突变产生。在接受HAART 作用首选治疗患者中,当HIV 可以持续复制后,现有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水平又不能完全阻止HIV 复制,但会对耐药突变足以发挥阳性选择作用是,对耐药毒株逐渐出现[10]。
遗传屏障早期定义为病毒对某种化合物产生耐药性需要的突变数,但并非所有的突变均有相同的被选择概率,因此将其定义在失败时具有选择突变的概率。NRTIs 中的拉米夫定/恩曲他滨(FTC)表现出对耐药性最低遗传屏障的药物,耐药性仅需要2 周就会发生。
服药依从性是患者已经服用的药量/患者需要服用的处方药物总量×100%,其中依从性≥95%较好,<95%为差。服药依从性较好的患者,可维持体内血药浓度,并持续抑制病毒复制,使得整个效果理想。但部按时按量服药,体内药物水平较低,会出现病毒大量复制,使得耐药积累。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较大,药物耐受效果不佳,药物相互作用,繁忙的工作生活会导致漏服或者停药[11]。
在资料较好的地区,具有较高的药物,并能够检测治疗情况,了解耐药性病毒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得耐药突变位置在较低的水平。临床有研究显示,自2006年开始治疗的患者,仅仅有0.4%不到的患者,产后曾耐药性,主要近年来,引入高效抗逆转率病毒之前,暴露于次优治疗引起的[12]。LMIC 由于药物供应有限,对病毒载量和耐药性的监测不足,感染者将长期部分有效的治疗,会延迟转用二线抗病毒治疗,导致耐药积累,导致TDR 大规模流行[13]。
暴露前预防可用于预防与治疗,未暴露预防母婴传播的儿童相比,接受ART 预防母婴传播的儿童,治疗前耐药率更高。但暴露前预防对整体耐药性不清楚,考虑暴露前预防在HIV 耐药上的数据,这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14]。
在HAART 治疗后,如果血浆病毒载量依然上升,建议迅速更换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由于同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可能存在交叉耐药,不能简单假设HIV 对同一类可选择药物敏感,需要参考检测结果选择药物。耐药检测不仅可评估评估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敏感性,还可以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避免交叉耐药造成的失败。
在ART 治疗期间出现耐药,导致抗病毒治疗失败后,需要评估耐药出现的原因以及耐药程度,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为了解决耐药的问题,需要不断改善新药可用性,积极监测耐药水平。为了解决耐药的问题,需要不断改善新药的可用性,在现有药物不可避免出现耐药的情况下,无法预测诸多药物在未来是否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耐药问题上,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药物,开发可给药的病毒靶点,最大限度保障ART 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