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94)
目前呼吸道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国内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应对,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疫情进入常态化阶段,人们依然要保持警惕,以防疫情复燃,从对人们身心造成损害。面对突发超常应急事件,人们往往无力应对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心理、行为的变化[2]。根据防控要求对疫情密切接触者进行必要的集中医学观察。其中专业人员介入对医学观察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很重要的[3]。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疫情期间心理危机干预,国家卫健委印发了相关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精神科医护人员根据集中隔离点心理援助工作方案开展心理指导和护理工作。本文通过观察心理护理在接受集中医学观察期的密切接触者中应用情况,为促进集中医学观察人员心理健康提供临床经验。
2020年6月15日 至2020年7月14日,北京市某区级医学观察点集中观察的78名人员,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全部为单人单间隔离,有独立卫生间。其中男42人,女36人。年龄19~72岁,平均46.8岁,其中60岁以上老人较多。文化程度本科以上14人,大专18人,高中20人,初中以下25人,文盲1人。隔离时间在15~28d,平均20d。
(1)密切接触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①不接受事实—事情突然发生,认为自己防护非常好,不会被传染。②感觉“冤枉”—只不过去菜场买个菜,或者解封以后就出门一次,怎么会可能被传染。③安全感下降—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环境陌生,工作流程不明白,工作人员不熟悉。④无助—独自隔离,不能与亲朋好友见面。⑤害怕被感染—对疫情相关知识了解不多,总认为自己防护不够。⑥担心—因为确诊者是家人或者其他熟悉的人。⑦自责—认为自己连累了周围人。⑧盲目自信—有个别人盲目乐观,忽略防护,不服从防疫规定[4]。
(2)心理护理措施:①医护人员要始终保持尊重、理解的态度。坚持用温和的语气耐心地与密切接触者沟通。②接受密切接触者入住时,医护人员首先要进行自我介绍。③介绍医学观察点环境和隔离制度要求,日常生活安排,营造安全感。④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的过程。⑤评估心理状态,发现密切接触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及时去识别,尝试去接纳[5]。告知密切接触者出现这样的情绪是正常的,能促使我们更好地严密防护。⑥鼓励与家人、朋友保持联系,适度表达出自己的负面情绪。⑦鼓励大家从正规渠道接受疫情相关消息。⑧教授个人防护知识和环境清洁消毒技术。⑨发放疫情防控知识和心理健康调节方面的宣传折页。
(1)密切接触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①孤独—一直独自处在封闭的陌生环境中。②焦虑—网络中充满疫情的各种消息,看不到外面的情况,无法判断真假。③悲观—接受负面信息过多,不能及时排解出来。④无聊—在房间里接受医学观察,没有日常事情需要处理。⑤强迫—反复清洗消毒手或者物品,不停地打扫室内卫生,希望彻底消灭病毒。⑥烦躁—想到因为被隔离从而耽搁工作,收入可能下降,生活压力增加。⑦食欲不振—活动量减少,饮食不合胃口。⑧入睡时间长且更倾向于出现睡眠障碍[6]。⑨老年人较多,他们的心理护理需求较为突出[7]。
(2)心理护理措施:①做好生活照顾,及时提供生活必需品。②安排专门营养师配餐,厨房及时送餐。鼓励大家按时进餐,不挑食,均衡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和民族习惯提供特殊饮食。②要求大家保持规律生活,按时作息。可以做看书、写日记、看电视、联机网游等活动。③定期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和大自然的沟通。⑤在室内适当活动锻炼,但不要进行剧烈活动。利用网络视频医护人员带领大家做体操、打太极拳、练习八段锦等。⑤医护人员要主动关爱密切接触者,每日至少与密切接触者微信联系两次,电话沟通一次,及时了解生理、心理情况和需求。必要时,在严密防护下,进入密切接触者房间,进行面对面地沟通。⑥医护人员要随时评估密切接触者心理状态,根据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⑦推送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鼓励密切接触者进行心理自我测评,练习放松技巧,进行减压训练。⑧成立医学观察互助小组,根据邻居、同事、亲戚等关系分配,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一起度过集中医学观察期。⑨利用微信群,发送疫情防控知识和健康科普知识,引导正能量发言,减少频繁关注疫情信息尤其负面信息。⑩保持充足睡眠,不可熬夜。对失眠者进行心理辅导。
(1)密切接触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①心理疲劳:经过漫长的医学观察时间,有的人主观上已经变得无所谓了。②不耐烦:虽然隔离即将结束,还要接受反复的核酸检测,有的人不愿意配合。③迫不及待:大家长时间没有出去活动,早已向往平时喜爱的美景美食。④害怕:有的人考虑居住工作环境是否消毒,是否还有病毒存在。⑤回避:部分人担心以后工作生活中受到歧视,不愿意和人交往。⑥羞耻感:有人认为是自己个人不小心导致被隔离,感觉自己能力差。⑦社会功能减退:考虑到回家以后要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部分人感觉力不从心,不能适应。
(2)心理护理措施:①与街道或单位做好交接工作,让密切接触者感到持续的关爱。②讲解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告知检测前个人准备,检测时如何配合医护人员,尽量减轻不适,减少紧张感。③继续做好宣传工作,虽然解除隔离了,但是不能放松警惕,疫情没有结束,依然要坚持做好个人防护。④告知大家,确诊患者接触过的所有环境和物品已经由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进行消杀,并且进行培养没有检测到病毒才开放的。⑤告诉密切接触者主动配合集中医学观察工作,是值得赞扬的。⑥密切接触者完成医学观察期,并且经过多次检测没有被感染,就可以正常参加工作和学习,可以与人正常交往。⑦鼓励密切接触者接受现实,根据目前形势适当放弃或者减低原来的目标。⑧发放心理支持健康宣传折页。提供心理援助热线。必要时寻求专业机构帮助。
78人密切接触者中大部分人情绪稳定。有部分人出现了作息不规律,睡眠时间过多,室内过量锻炼等情况。医护人员及时进行了生活安排指导,正常休息和运动指导,大家都能保持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睡眠,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时间。有个别人因为电视连接不好,室内网络信号差,找不到随身携带的物品等原因出现了情绪波动。医护人员在严密防护下进入密切接触者房间进行处理,在问题解决以后,他们情绪即恢复平静。全部密切接触者在集中医学观察期间通过以上心理护理和生活指导措施,能够保持心理健康平稳状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没有发生感染,顺利平安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目前,呼吸道传染病依然对人类有很大威胁。疫情防控已经进入常态化状态,国外情况不容乐观,回国人员在增加,国内要预防反弹。接受集中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和高危人群还会持续存在。所有在医学观测点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对保持身心健康,抵御病毒感染,保证密切接触者身心健康尤为重要。
作为精神科专业人员要随时了解密切接触者的不同时期出现的心理状态动态变化,进行心理健康评估,采取适时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护理。主动加强关心关爱,满足密切接触者正常的需求。系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及时疏导不良心理变化,进行减压、放松、活动等方面的指导,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协助等举措,能够提高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稳定性[8]。医护人员要保持与密切接触者沟通,及时发现心理异常苗头,早期进行心理干预,动态心理健康管理[9]。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和心理援助热线,让密切接触者可以自我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练习心理调节技巧,必要时在保密的情况下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同时医护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10]。并且在集中医学观察点也是处在一个封闭陌生的环境,工作强度大,要求高,危险性相对较大。同时帮助密切接触者解决心理问题时自己也会受到影响。所有医护人员也要定期接受心理督导,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大家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