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医学观察下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干预

2020-02-16 08:37沈美华刘翠玲孙永红李朝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学观察家人肺炎

沈美华 刘翠玲 孙永红 刘 娜 李朝波

广东省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 510530

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作为医学观察场所,在为每个密切接触者提供周到的医疗服务外,还积极开展了多维度的心理干预服务,旨在加强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人文关怀,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20年1月28日—2月17日,我中心医学观察场所共收治新冠肺炎密切接触者65人,其中男33人,女32人,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为40.8岁,住院时间为7~21d,平均住院时间11.6d。

1.2 方法 由于儿童与亲属或部分夫妻同房隔离,排除儿童和同房夫妻中1人,共筛选出访谈对象47人,心理咨询师对访谈对象进行全覆盖的结构性电话访谈,接通电话21人,回收有效数据19份。同时通过问卷星调研以及医学观察场所医护人员的反馈,了解医学观察对象的心理状态。

1.3 心理表现及需求

1.3.1 心理表现:通过电话访谈发现,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1 恐慌焦虑。由于新冠肺炎传染性强,波及面广,现在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密切接触者具有较高的感染风险[1],所以当他们知道自己是密切接触者后,大部分都会出现恐慌心理。再加上移动互联时代带来信息获取的便捷性,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也加剧了处于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的恐慌。有些密切接触者的家人也在进行医学观察,所以他们也担心害怕自己的家人感染。由于新冠肺炎潜伏期较长,测试结果也需要一定时间才出来,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有些密切接触者的家人仍在情况较为严重的疫区,如湖北武汉,甚至有些亲人已经被确诊,并且通过联系得知由于医疗资源紧张,家人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照料,自己又远在广州隔离,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和无助。

1.3.1.2 情绪低落。部分处于医学观察期的密切接触者会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有些密切接触者的家人或朋友已被确诊,他们会担心家人和朋友的状况又不能去照顾,特别是当与自己一起接受医学观察的亲人被确诊时,更容易出现消极悲观、心情沉重的情绪反应,有的甚至于会哭泣。有的密切接触者因自己在医学观察期间,领导同事和朋友们没有通过任何形式关心问候,感到失落,担心解除医学观察后,同事朋友邻居们会怎么看待自己[2]。有些密切接触者是由于自己的原因导致家里人也要接受医学隔离,感到愧疚、懊恼和后悔。

1.3.1.3 强迫多疑。有些密切接触者会出现强迫、多疑等表现,反复回忆与确诊病人以及家人接触的场景,对于自己和家人身体出现的任何不适感觉非常敏感,总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了,反复要求医生护士测量体温,反复报告身体不适感,希望能够增加检测次数。有些密切接触者得到检测结果阴性或体温测量正常的结果后能够自行缓解,有些密切接触者仍然比较担忧。

1.3.1.4 孤独无聊。医学观察期间的密切接触者面对的是一个陌生的封闭环境,部分人会感到孤独和无聊。特别是当自己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受到威胁时,人们更渴望亲人朋友的陪伴。有些密切接触者是外籍人员或外地过来的,沟通交流存在困难,饮食习惯不一样,怕家人担心又不敢将实情告诉家人,有与世隔绝、被抛弃的感觉。部分人员因生活节奏被打乱,外界刺激减少,对环境的掌控感严重降低,容易感到孤独或无聊。通过访谈发现,年纪偏大的密切接触者更容易感到孤独,而年轻的密切接触者更容易反馈感到无聊。

1.3.1.5 烦躁愤怒。部分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由于不是自愿接受医学观察的,对于医学观察产生抵触心理,表现出烦躁不安、易怒等情绪。有些密切接触者会由于觉得自己无辜受到牵连而感到愤怒,甚至会迁怒亲人和医护人员等。

1.3.1.6 睡眠问题。大部分在医学观察场所的密切接触者存在或多或少的睡眠问题,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半夜醒来后很难再次入睡等。部分密切接触者是由于变换环境不适应,随着环境适应得到一定改善;有的密切接触者是由于心情焦虑,担忧影响到睡眠质量;还有部分密切接触者本身长期存在睡眠困扰,再加上处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睡眠困难,需要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1.3.2 需求:密切接触者反应在医学观察期间的需求主要包括:

1.3.2.1 生活需求。在医学观察期间,医学观察场所尽量给密切接触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满足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但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生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大部分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对目前的隔离环境比较满意,认为现在已经很好了,没有其他需求。也有部分密切接触者希望在医学观察期间能够再提供水果、牛奶、备用口罩、足量茶叶、更多次数的核酸检测等。

1.3.2.2 心理关爱需求。通过访谈发现,接近一半接受访谈的密切接触者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够定时给予主动电话关爱访谈,频率大概为1次/2~5d。

1.4 心理干预 针对电话访谈中所收集到的密切接触者的心理表现以及需求方面的信息,在心理服务方面采取了以下干预的措施:

1.4.1 评估心理状态,了解需求:及时了解和评估在医学观察期间密切接触者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对于后续的干预尤为重要。广州市干部健康中心通过心态调研问卷、心情记录本、心理访谈等形式了解密切接触者的睡眠、情绪等心理状态。同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需求,包括需求调研、需求便利贴等。对于密切接触者的心态和需求进行及时的分析,设计相应的干预方式,积极解决密切接触者最关心的问题,能够极大程度地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遵从度[3]。

1.4.2 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在疫情影响下,大部分人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焦虑、恐慌等情绪。有些人会怀疑自己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否有心理问题,或者不知道怎么处理,尤其是处于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人员,更会出现复杂的心理活动。为此,通过专业的心理服务团队撰写和推送了一系列心理调适的科普文章,发放了睡眠与健康、压力管理和情绪疏导的宣传册,并录制和推送了放松减压音频、视频,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提高密切接触者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1.4.3 主动关心关爱:有些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感到孤独无助或存在心理困扰,但是不愿意主动求助,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主动介入,给予关心关爱。我中心除了在生活安排上尽量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也采取了全覆盖的主动关心关爱电话[4]、每日寄语、心情记录本等关爱服务的举措。对于确有需要的或情绪、睡眠等状态不良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定时心理访谈和针对性心理干预。

1.4.4 提供便利的求助渠道:通过发放热线电话小卡片、需求问卷、需求便利贴以及医务人员每日查房询问和温馨提示等形式,为在陌生环境进行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提供多样化的、便利的求助渠道,帮助他们在有需要的时候快速获得帮助。

2 结果

经上述多维度心理干预,在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的情绪都得到很好的缓解,随着时间的推移,情绪上越来越平稳,对隔离观察期间的医护工作配合度高,与医护人员建立起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并且在解除隔离时,都非常感谢医学观察单位的周到安排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尤其是几例初始心理反应比较明显的典型个案,在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心理状态得到了明显改善,对我中心工作表示高度赞扬。

3 讨论

3.1 新冠肺炎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产生不良心理表现的原因。新冠肺炎作为一种突发性疾病,其传染性强、波及面广、潜伏期较长,现在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属应激状态下的正常现象。新冠肺炎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的亲人朋友可能已确诊,自己也具有更大的感染风险,且独自被隔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心理负担更大,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所以给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普及心理科普知识,传授心理调适技巧,协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具有重要的意义。

3.2 集中医学观察对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影响。密切接触确诊患者本身就是一个应激事件,还没反应过来,就要被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单独隔离数天。有些密切接触者甚至不是自愿接受医学观察,所以会不知所措,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再加上在集中医学观察过程中,所有接触他们的医护人员都穿防护服和戴防护眼罩、手套、鞋套,觉得大家都害怕自己,在密切接触者的心理上也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屏障,但是医学隔离和必要的防护措施是不可避免的[5],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小卡片等形式给予他们关心关爱,让他们在这个“冰冷”的房间感受到温暖。

3.3 频繁关注疫情信息对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影响。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间生活安排比较单一,会更倾向于不断通过手机关注外界的疫情信息[6],其中很多的负面新闻报道,当然也包括一些让人恐慌的虚假信息,会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造成不同程度的“情绪感染”现象[7]。针对这种情况,应注重协助处于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制定生活计划,丰富观察期的生活,拓展他们沟通交流的渠道,能够有效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减轻焦虑。

通过对进驻广州市干部健康管理中心医学观察场所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心理干预的实践发现,及时了解和满足密切接触者的需求、系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主动加强关心关爱、针对性地提供心理协助等举措,能够提高密切接触者在医学观察期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稳定性。这一点值得各医疗救治单位参考、借鉴,同时也值得不断深入探索和再总结。

猜你喜欢
医学观察家人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新冠疫情防控模式探讨
心理疏导在被隔离医学观察人员中的应用效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学观察 对邮轮游客情绪影响研究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军队疗养院援鄂医疗队医学隔离观察保障实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