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东梅 李海涛 刘艳妮△
(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产科二病区;(2.药剂科,陕西 延安 716000)
急危重症产妇病情变化快,会直接对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产生威胁[1-2]。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现存的以及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分和干预,全面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对产妇以及医院造成较大危害和经济损失,从而提升护理服务水平[3]。本研究分析对产科急危重症产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行急危重症治疗产科产妇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年龄(29.68±1.08)岁,妊娠周期(36.05±1.27)周;初中及以下16例,中专或高中20例,大专或本科22例,本科以上2例。观察组年龄(30.05±1.37)岁,妊娠周期(36.12±1.31)周;初中及以下17例,中专或高中21例,大专或本科21例,本科以上1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4]:(1)单胎妊娠;(2)妊娠周期>28周;(3)产妇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5]:(1)多胎妊娠或胎儿畸形;(2)严重脏器功能异常;(3)严重认知功能障碍;(4)不配合研究。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常规护理及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内容包含:(1)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制订护理管理规范,培养护理人员责任感;(2)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导年资较短的护理人员,可采取“新—老”方式搭班;(3)定期进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考核,并纳入绩效管理;(4)对产科用药进行规范管理,严格进行药物管理,合理控制药物使用剂量及滴速,对于特殊用药需在醒目位置张贴标签;(5)要求护理人员规范、及时书写护理文书;(6)在产妇分娩期,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避免产妇发生感染及纱布遗漏等风险事件发生,产后需观察新生儿有无窒息、产妇有无产后出血等;(7)向产妇介绍母乳喂养以及人工喂养相关知识。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率:新生儿窒息、胎盘早剥、子痫以及先兆子痫。(2)对两组产妇使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满分100分:高,80~100分;中等,60~79分;低,<60分。满意度高+满意度中=总满意度。
2.1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率 对照组新生儿窒息3例,胎盘早剥6例,子痫1例,先兆子痫3例,总出现率21.67%。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例,胎盘早剥3例,先兆子痫1例,总出现率8.34%。对照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出现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产妇满意度 对照组满意度高19例,满意度中26例,满意度低15例,总满意度75.00%。观察组满意度高36例,满意度中18例,满意度低6例,总满意度90.00%。对照组产妇总满意度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风险是指在医院内存在于整个护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危害因素,可直接或间接使得产妇发生伤残、损害以及死亡等不确定性或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6]。护理风险具有水平高、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危害性大等特点,而对于产科急危重症产妇而言,受到产妇病情影响,护理风险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极易出现各种风险事件[7]。许宝莹等[8]研究发现,护理风险管理相较于常规护理而言,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不良妊娠结局明显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总出现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产妇总满意度总满意度低于观察组(P<0.05)。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知识以及护理技能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识别以及处理能力;通过对护理措施进行有效规范,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护理风险因素,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将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纳入绩效考核中,从而促使护理人员主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因此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出现率有明显下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