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蓬蓬,史辑,高慧,鞠成国,张凡,林桂梅,单国顺,贾天柱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是独具原创优势和原创思维的传统制药技术。中药炮制学是研究炮制历史沿革、炮制原理、炮制工艺、炮制作用、质量标准等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是古老而年轻的学科。
我校药学院的中药学专业在大三下学期开始中药炮制课程的学习。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灌输式讲授中药炮制传统理论知识,并辅以简单的验证试验和实验技能的学习。为进一步启发和引导学生对中药炮制的深入学习,拓宽思维,本文将对我们教学团队在中药炮制学教学的改革和实施情况做一介绍,以探索本门课程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解决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1 确定培养目标 注重本学科特色,强调理论结合实践,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为重点。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中药炮制的经典理论及传统炮制技术的作用。熟悉和了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源与发展。能力目标:掌握基本炮制工艺的操作;具备从事中药炮制教学、科研和开发应用的能力。
1.2 课程设计理念 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学课程的教学理念是“禀雷公之法,扬炮制精华”,贯穿“系统炮制学”的观点。传统与现代结合,理论和实践结合,重在实践。遵循以传统炮制理论为基础,以炮制工艺为主线,以炮制作用为核心,以炮制原理解析为前沿的授课原则。本课程共有90学时,其中理论课50学时,实验课40学时。重点讲授中药炮制的经典理论、传统工艺和炮制作用。难点是炮制原理的阐释及现代解析。实验课包括传统实验和理化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
理论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PBL式教学特色,活跃课堂气氛,提升教学效果[1-2]。炮制工艺要分步讲——讲清,贯彻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发展方向。结合工艺过程要点和注意事项讲清楚。炮制作用要系统讲——讲全,从生制品的药性和功效到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变化乃至在方剂和临床应用上的变化,全面系统地阐述其炮制作用。炮制原理要深入讲——讲透,炮制原理要结合现代研究,从化学成分在炮制过程中的转化机理等方面讲透彻。如我们提出的白术的炮制原理:“减酮减燥、增酯增效”是因为炮制时苍术酮转化为白术内酯所致。
实验课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思考,锻炼其科研能力。学生在传统实验课中学习了基本的炮制技术,并采用现代分析技术验证炮制原理。在设计性实验中,我们独家采用“自制、自验、自解”的特色模式,让学生自行制备炮制品,设计相应的检测方法,分析实验结果,自己解析炮制原理,引起学生极大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炮制是我国独具原创优势和原创思维的传统制药技术。学生在理论课的第一节课,我们首先就明确中药炮制的研究对象是“饮片”,中药材经过炮制技术加工成饮片,中药炮制技术包括炒、炙、煅、蒸、煮、燀、水飞、提净等等,经过加工之后的饮片,其临床功效、药理作用发生了转变,根本在于化学成分的变化,使学生在这个介绍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中药炮制技术是一种传统的制药技术,又是一种神奇的技术[3]。
2.1 传统炮制理论凝练,并纳入教材 目前本校中药炮制学课程采用的教材为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中药炮制学》精编教材,为我校贾天柱教授主编,在本版教材中我们首次将中药炮制传统理论列为单独一章,首次将陈嘉谟理论命名为“辅料作用论”,将傅仁宇理论命名为“生熟论”,同时与制药论和药性变化论共同作为中药炮制传统四大理论写入教材,之后其他出版社的教材纷纷效仿。同时归纳了炮制对药性影响的关系图,重新撰写了药性变化论,并发表于《中成药》杂志;提出了升者益升、降者益降、升降熟升的理论等等。这些传统理论的凝练为课程思政在课程中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2.2 将传统润药、切制技术纳入本科生实验课教学中 在中药炮制实训室和展示馆的建设中,我们分别购买了樟帮刀具和禹州刀具,请相应的专家调试与安装、培训,经实验课的授课教师大量反复的练习,在中药炮制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中新增了润制、切制项目,单味药分别为白芍、槟榔和黄芩,润制方法分别为温水泡润、减压润制和蒸制。在保证学生切制过程中安全的前提下,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中药炮制技术的多样性和区域性,不同的中药其切制的刀具亦不同,饮片切制的形状也多样化,同学在亲自实践中体会到了传统炮制中的“白芍飞上天”“槟榔薄如片”。
中药炮制学教学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过程。
3.1 传统炮制实验室与中试试验室结合 我校中药炮制学实验室相比较其他院校的中药炮制实验室的一大优势是具有中试实验室,配有自动炒药机(火源为煤气)、润药机、切药机(多台)、洗药机等设备,学生有机会在这里体验和模拟饮片大生产。
3.2 开设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实验 在实践教学大纲中,我们安排了4~8学时的综合性实验。开学之初即可把任务布置给学生,确定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实验的学时数及开展方式,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操作技能或方法来解决炮制的问题。同时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及文献准备,教师全程参与引导,实验教师在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上大力配合,将此实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文献查阅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分析数据的能力均得到了锻炼[4]。
3.3 加入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 中药炮制学理论课授课过程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尽可能加入图片及视频,调节课堂氛围。我们授课教师在课余时间会去药材生产基地专门拍摄中药材的采收加工的过程,如人参、石柱参、五味子、巴戟天等,回来编辑成收获加工录像片,在教学过程进行播放,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配以饮片实物及图片,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炮制课变得生动活泼[5-6]。
3.4 老教授上讲台 我校中药炮制学教研室目前共有8名教师,年龄都比较年轻,中药炮制学科带头人贾天柱教授从事中药炮制学教学与科研40余载,有着丰富的教学、科研及社会阅历,在中药炮制学界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课时紧张的形势,我们依然坚持由贾教授完成对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中药炮制学课程的总论部分的讲授。总论部分可以非常好的将传统的中医药文化、中药炮制传统理论及现代研究的思想渗透给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中药炮制学的总体发展趋势、发展现状等,对于各论和单味药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即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教师给予的问题结论和研究结果,主动思考和探寻其发生的原因,从而深刻的掌握所对应的炮制知识。
例如教师在讲授地黄时,当给出生制地黄饮片标本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尝一尝味道,观察表面颜色变化情况,然后给出熟地黄的炮制程度可形象地称为“黑如漆,甘如饴”,再联系其临床功用变化,让学生往回推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其性状和功效发生了变化呢。
在对中药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基本理论和现代炮制研究等内容进行讲解学习时,由于这些中药炮制内容经高度概括和简化显得相对枯燥抽象,不便于理解和接受。因此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我们会将相应炮制工艺的具体操作过程,或设备的使用、或生产环境的要求等内容以视频的形式进行播放,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升课堂教学的氛围,使授课和学习的形式变得更加灵活[7]。
注重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鼓励学生参与中药炮制科研实验的全程或一个试验的完整过程,从而培育学生的中药炮制现代科研思维,提升学生的科研实验动手能力,锻炼科研问题的思考能力和科研结果的分析与领悟能力,同时还可通过放大实验研究和对小试实验研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研究成果向应用成果转化的科学研究价值的转化意识和素养[8]。
以教学拉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成为科研的题目,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与风格,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将科研成果纳入教学中。将科研内容融入教材与课堂,及时反映新的科研成果与发展动态与前沿。
如通过对国家攻关课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肉豆蔻、狗脊、白术等炮制研究,其成果白术炮制减酮减燥、增酯增效,肉豆蔻降醚减毒、增酚增效等理论已经编入国家统编教材。中药炮制化学与化学炮制学,定性炮制、定向炮制、生物炮制、炮制转化,系统中药炮制学,柴胡“生解表原油原苷,制疏肝减油转苷”,中药炮制的“四新八化”,即:“新工艺、新标准、新设备、新理论;来源基地化、工艺规范化、标准国际化、原理清晰化、辅料多样化、设备智能化、规格一致化、调剂自动化”等新观点、新理论不断地提出,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进行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考试形式调整,如将理论课与实验课考试各定为100分,实验课考试不及格,不允许参加理论课考试。学生的平时表现占实验课考试20%,实验课考试成绩又占理论课考试20%,通过这种方式,更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保证教学质量[9]。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特色之特色,特色到国外没有对应学科,它是最古老的制药技术,也可以说是一门神奇的制药技术。神奇的是同样一味药,经过炮制以后,有的可以变成4~6味药来应用。中药炮制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尚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完善。传统炮制理论的现代解析成果、传统炮制工艺的创新发展等诸多内容在向学生讲授时,需要形式新颖、内容生动、氛围活跃,从而不仅使学生便于理解,而且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学习的兴趣。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唯有不断学习,时时探索,解放思想,方有利于讲好炮制课,使学生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