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研究

2021-11-30 06:11赵敬东
关键词:修德道德教育价值观

赵敬东

(福建江夏学院 会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德”已经成为青年走上社会且被社会认可的“健康码”。大学生道德教育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它关系着大学生的人生坐标定位,更关系到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德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围绕大学生诚信缺乏、责任感不足、团队意识不够、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道德缺陷”“道德败坏”“价值扭曲”“崇洋媚外”等词语时有在各类媒体中出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论述了青年修德问题,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赋予了马克思主义青年修德思想新的时代意蕴。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注入了新内涵,对大学生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基本内涵

青年修德要求青年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和实践,锤炼高尚品格,在实践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1],它是青年涵养道德品格的重要途径。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本质就是要求广大青年强化道德修养、立足道德实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树立崇高的理想,自觉引领先进的道德风尚,培养坚定的道德意志,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贡献力量[2]。

1.青年为何修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3],强调了修德的重要意义。第一,修德关系到青年价值观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4],因此,要高度重视青年修德问题。第二,修德关系到“中国梦”目标的实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是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5]因此,要教育引导青年修好德,不断增强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第三,修德关系到青年成长成才。修德是青年全面成才的重要保障。“修德是一项基本功,因为修不好德,就没有强劲的动力,很难求得真学问;修不好德,就没有坚定的立场,很难作出正确的决断选择;修不好德,就没有明确的方向,很难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6]

2.青年修何德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3],他要求青年修德要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上下功夫。一要修好大德,就是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正确的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是“明大德”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不断增强践行“大德”的意识和能力。二要修好公德,就是要坚持省察克制、明德至善。要求在公共场所的道德行为应遵守规范的要求。三要修好私德,就是要恪守慎独自律、知行合一。要求个人的行为要遵守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丰富和发展[1]。

3.青年如何修德

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年修德指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即“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4]。首先,勤学以知德。青年“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4]。这要求青年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境界。其次,明辨以树德。习近平指出,“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4]。这要求青年要学好哲学,掌握好正确的“三观”这把人生的总钥匙。再次,笃实以践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这要求青年要把锤炼高尚品格内化为个人追求,要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做起,努力做到知行统一。

二、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内在关系

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与大学生道德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做人的思想教育工作,都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二者关系密切,互相统一、共同促进,对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品格意义重大。从内涵上来讲,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涵盖了大学生道德价值形成过程中的信念、精神、责任、价值、心理等因素教育。从实践上来讲,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要求:“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7],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

1.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功能

一方面,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延续,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8]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经典语句告诫青年要加强道德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传承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能塑造大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大学生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教育,有关诚实守信、职业道德、伦理价值等内容的教育更应该注重。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知行合一”等文化精髓,在培养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能实现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转化。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为新时代青年修德工作的蓬勃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9]。

2.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助于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传播和践行

第一,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传播的有效载体。高等教育不断深化改革,青年大学生修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修德教育的模式和方法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特征。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传播需要通过一定的平台和载体发挥作用,大学生道德教育本身就具有实践性特征,是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展示时代修德教育活力的有效载体。第二,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实践指向。任何教育理论的教育效果需要教育对象内化为精神追求的同时,更要外化于实际行动。大学生德育教育的路径最终要回归到实践活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价值追求与国家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这是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也是践行习近平青年修德观的实践契机。实践证明,道德教育在引导大学生践行习近平青年修德观,养成高尚的道德修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新形势下大学生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思想和行为。一是有些大学生受到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以“金钱论英雄”价值观思想的影响,逐渐迷失方向,开始把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人生价值的最高追求。二是互联网虚拟信息泛滥现象的存在,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思想或行为受到挫折时,就开始依赖网络虚拟空间排遣心中的不悦,他们对网络空间的依赖甚至超越现实生活。三是西方普世价值观时刻冲击着大学生的道德思想。尤其是中西文化冲突中,西方文化的强势,严重影响着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及其道德行为。

2.高校道德教育质量的低效化

高校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脱离。第一,高校德育教育的精准度不够。相当长时间以来,有些高校对道德教育采取“一刀切”的形式开展教育,没有认真提炼符合地域特色、校情、不同学生特点的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具体内容,最终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很难凸显。第二,重口号轻实效现象仍然存在。较之于教学、科研工作,高校道德教育的结果很难量化考核,同时耗时耗力,有些高校出现实际工作中不重视道德教育的现象。第三,道德教育的手段有限。部分高校多是依靠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特性,全方位挖掘德育教育资源的工作力度不够,缺乏工作方式的创新,教育方法不接地气,无法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3.家庭道德教育的缺位

家庭道德教育与大学生成才需求的脱节。一方面,家长重视学习成绩轻视道德教育仍是一部分家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一部分家庭中,小学、中学时代成绩优于一切的思想在大学教育中仍然延续着,家长对子女成绩的过高期望,影响子女投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活动。另一方面,家长对道德教育责任的缺失影响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完整性。长期以来,学校承担着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体功能,但是部分家长认为大学道德教育的全部责任都在学校,从而导致家庭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缺失或错位。

四、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

大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必须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为塑造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习近平青年修德观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路径需要从多个维度着手加以探究。

1.协同社会资源,营造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0]。良好的道德环境对大学生高尚道德品格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一是强化道德领域法律法规的保障。把道德导向融入法治建设,在法治建设中推进道德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把基本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范,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坚守道德底线。二是大力推进道德准则的学习和践行。帮助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引导大学生树立道德情怀,坚持个人的道德操守。三是完善社会道德征信体系。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在全社会形成一体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使诚信理念、诚信文化、契约精神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入脑入心。尤其是要加强社会公众、网络媒体等对大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引导“失德可耻”成为共同的遵循,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四是加强社会舆论对道德的正面引导。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加强对坚持道德准则行为的宣传,对大学生道德思想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感化。

2.整合校内资源,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学校是大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要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修德观,引导他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循道德、守道德的生活”[11]。坚定大学生高尚道德的价值追求。要把大学生道德教育融入到高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一是健全制度和机制。比如有高校在“两课”教学部专门成立了道德教育教研室,并给予教研室运行提供“硬件”和“软件”的高规格配置,以发挥管理和组织上的教育优势。二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把道德教育课程纳入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改革道德课程,使其系统化、科学化。三是丰富高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大学生道德教育内容应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而且应进一步规范化、具体化,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别要加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教育,艰苦奋斗、团结友爱精神的培养等内容的教育。四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通过内培与外引相结合、激励与淘汰相结合等方式,组建、培养一批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高尚的人格素质、无私的奉献精神的育人队伍。五是充分挖掘文化环境育人的功能。积极、向上、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耳濡目染地熏陶大学生的道德思想。既要打造显性的教育载体,又要挖掘隐性的教育载体,使其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最终塑造大学生的道德品格。

3.凝聚家庭资源,用良好家教家风培育大学生的道德品行

家庭是青年大学生道德养成的起点和基础,对大学生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把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其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讲话时提出:“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12]他强调家教、家风在家庭成员德育教育中的影响很大,家长要以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为家庭成员做好示范。一是把道德准则作为家庭德育教育内容的一部分。重视对诚信观念、自立自强的品质、敬业精神、团结合作意识、金钱观、遵守法律和社会秩序等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做出榜样,通过学习、遵守道德准则,并结合道德准则开展家庭德育教育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道德品质。二是积极营造融洽和睦的家庭氛围,助力大学生道德品格的养成。家风关系到子女“三观”的确立,和睦的家庭氛围与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密切相关。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要把控对子女期望的度,并以此作为激发子女潜能的动力、灵感的源泉。聚集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力量,在人人为家庭谋幸福、人人为社会作贡献中不断培育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青年修德观是新时代青年提升道德修养的最新理论指南,同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共同的道德文化根基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习近平青年修德观丰富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素材,二者实质上都属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范畴,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蓝图不可能一蹴而就,梦想不可能一夜成真。”[13]长期的培植、熏陶和积淀是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的必备条件。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帮助支持青少年成长发展,完善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相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志向,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形成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4]我们必须整合资源,将大学生道德教育融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整体育人机制之中,形成教育的合力,大学生道德教育才不会成为空谈,才能为大学生提供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才能让大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贡献青春。

猜你喜欢
修德道德教育价值观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做官与“修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