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植桐,于 凤,刘 闯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自“意识形态”概念创造至今,意识形态问题就一直是人们长久关注、争论的焦点与热点。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形式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1]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在此就不言而喻了。建党10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斗争中取得根本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在发展时期维护社会整体稳定,这都与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密不可分。
建党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建设贯穿于革命斗争、改造建设、改革调试、治理创新的全过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也是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史,以中共党史中的四个时间点为分界线,将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分为四个阶段。
1.1921—1949年,革命与斗争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一批急于寻求救国之路的中国先进分子,在历经多次尝试后,逐渐对资本主义制度深感失望,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其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运动的指导作用,开启了尝试“走俄国人的路”的实践。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任务和目标,也决定了意识形态的主题。起初由于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理论上不够成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不足,盲目服从和过于依赖共产国际的指导,照搬照抄俄国革命模式,丧失了独立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能力,对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情况更是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革命力量损失惨重,革命受挫。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成为党的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对待意识形态和共产国际的态度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启了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探索,并在探索中逐渐掌握意识形态建设的精髓,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1949—1978年,改造与建设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30年间,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在曲折中实现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首要任务是巩固新生的政权,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清除封建主义思想和帝国主义残余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顺利进行过渡,以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当时的时代主题。毛泽东在领导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在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要正确认识党内思想斗争中的两类矛盾,要坚持“双百”方针,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凸出其“中心环节”和“生命线”的作用。但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认识不足,在实践探索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后,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左”的错误思潮的影响下,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导致很长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停滞不前,甚至开倒车。
3.1978—2012年,改革与调试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主要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如既往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在改革中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创新。
改革开放之初,“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中国共产党亟需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问题,这也是当时我国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首先,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历史地位作出了实事求是的回答,澄清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大是大非的问题,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其次,在同错误思潮斗争中,创造性提出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并高度警惕西方和平演变,努力发展经济稳定民心,增强抵御和平演变的能力。最后,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注重意识形态管理,确立了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评价范式,树起了一面指引中国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20世纪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引发了江泽民等中国共产党人的警惕和思考,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高度来对待,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来凝聚全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并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全党理论创新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确保党永葆意识形态先进性。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化建设的引领,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创造性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意识形态整合,促进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化。
4.2012年至今治理与创新中的意识形态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恰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国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转化,由此,党的工作重心、战略布局和总体布局也发生了重大调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就意识形态问题发表“8·19”“2·19”“4·19”等重要讲话,以唤起全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深刻认识和高度重视,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狠抓落实,在新时代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逐步统一全党的思想,带领全党开创了意识形态建设崭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从多个角度旗帜鲜明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3],把意识形态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战略高度,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和创新。还明确了意识形态责任的主体,强化和实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大意识形态问责力度,创新意识形态理念、内容和手段,把意识形态“三权”牢抓在手,守住守好守牢意识形态建设阵地。用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立场,营造敢于亮剑善于斗争的氛围,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能力,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我国在国际国内增强话语权的重大突破。
建党100年来,我国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实现了由革命话语向社会主义建设话语再到全面深化改革话语的时代更新与发展创新。追溯和回顾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历程,提炼总结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明确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建设的绝对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坚持以世情、国情、党情为意识形态建设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新的发展历史方位。”[4]新时代以来,我国的意识形态形势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我们党已基本能够牢固掌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但是新时代的世情、国情、党情、网络舆情和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诸多时代新问题,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时代新挑战。
1.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态势持续加强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等方面都截然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同西方国家的斗争和较量是难以避免的,是不可调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的斗争一刻也不曾停,因而意识形态斗争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尖锐的。
一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展意识形态渗透的力度越来越大。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贫穷落后迅速崛起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的舞台中央。而那些处心积虑要遏制中国和平崛起的西方敌对势力,面对综合国力竞争中彼消我长、彼降我升的新格局,认识到单纯靠“硬实力”一只手对中国的发展进行遏制打击,难度加大甚至已经逐失去作用。于是开始转变策略,选择强化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在交往中加强思想文化的渗透。二是和平演变的图谋越来越明显。从改革开放起到21世纪的今天,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态势与日俱增,把意识形态领域作为着力点,从单一领域扩散到全领域战场,绞尽心思的策划、实施和平演变。三是西方价值观念传播愈演愈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被西方国家视为“最后一个眼中钉、肉中刺”,资本主义国家的惯用伎俩就是想方设法、不择手段、不惜代价、不讲条件地向中国极力推销社会政治制度和传播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美国一位专家曾分析说:搞垮中国比搞垮苏联难度高了不是一点,如果想要在中国赢得苏联式的胜利,不能再单纯仅使用搞垮苏联的“西化”“分化”这“二化”手段,还需要与时俱进再添加“四化”,即想方设法“淡化”中国老百姓的政治敏锐性,“腐化”中国官员,“丑化”伟大领袖和革命英雄,“融化”马列主义,从而形成“2+4”六化的新局面。四是“西化”“分化”手段越来越多元。西方国家为了达到“西化”“分化”中国的目的,利用一切手段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不断利用“意识形态化经济问题、经济化意识形态问题、政治化宗教问题、宗教化政治问题”等方式,利用网络、电影、书籍、经贸、科技文化交流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进行攻击和渗透,在我国青年身上撒下和培育“自由的种子”。
我们离民族复兴目标越接近,离世界舞台中央越接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会越想方设法攻击我们、抹黑我们,“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阴谋论”等论调层出不穷,愈演愈烈。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抗击中,西方国家称新冠病毒为“中国病毒”,污名化中国的行径和论调铺天盖地袭来。西方一些国家把中国发展壮大视为对西方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威胁,想方设法地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围堵,不断调整策略、变换手法,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5]。
2.多元社会思潮和价值取向的冲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社会思潮借助各种途径和载体,借助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全方位渗透,给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断威胁着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一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蔓延。自由化、私有化和市场化正日益冲击着我国的经济意识形态,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消费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念正深刻影响着年轻一代的生活观念、消费方式。二是民主化思潮的扩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趁全球化之际,凭借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打着“人权”“民主”等旗号,干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勾当,在全世界到处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高校知识分子聚集、思想活跃,学术自由度比较高,部分高校对意识形态缺乏管控,有些已经发展成为西方“民主”思潮进攻的一块重要战略要地。三是普世价值的影响。一些西方政客,把他们所谓的“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意识形态,鼓吹为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准则。塞缪尔·亨廷顿指出,“普世价值”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为西方控制其他国家的政治经济做掩护的理论。“普世价值”思潮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蛊惑性,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四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盛行,丑化、扭曲、恶搞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危害着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挑战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3.媒介变化加大意识形态建设难度
当前我们处于全媒体和网络时代,社会交往呈现开放性、多元性,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公民信息交流和声音表达的便捷程度。开放、多元的信息传播方式也在客观上加大了意识形态引导和治理的难度,在自媒体时代和全媒体的环境下,普通民众每天会面临着互联网上参差不齐的海量信息,带来思想上的混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逐渐被多元化的意识形态攻城略地。互联网成为社会生活的“最大变量”,网络空间成了意识形态碰撞、冲击、交锋和斗争的主战场和最前沿。现实、网络两个舆论场域的双线齐进、贯通融合更加剧了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弱化,给我国的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建构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4.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相对不足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和领导干部逐渐开始意识到,当下和今后一段时间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但随之而来,亟需解决的是部分党员干部本领不强、能力不足、水平不够的问题。一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发生蜕化,意识形态防范能力不足;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他们想抓但是不知道从哪里抓、如何抓以及怎样才能抓好。意识形态能力薄弱已经成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建设中最主要、最突出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进程总结得出的基本经验与新时代意识形态领域的时代困境、现实挑战,给我国新阶段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
1.着力强化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要牢牢把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在意识形态领域进一步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不论是在现实社会还是网络空间,只要意识形态存在的场域,党都要始终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旗帜鲜明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地发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声音。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党要始终巩固其主导地位,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增进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党要时刻保持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整合,使非主流意识形态逐渐规范化,使其能够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增砖加瓦。
2.巩固马克思主义一元化指导地位
“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旗帜和灵魂,而且是我们立党、强军、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绝不能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7]。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强化思想共识,增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合力。
3.持续推进意识形态创新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亘古不变的,更不是千篇一律、封闭僵化的。恩格斯也反复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8]。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发展实质就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9],也就是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确保意识形态创新不迷失方向、不偏离轨道;坚持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创新,不脱离现实,确保意识形态活力和指导力。努力实现由理念、手段、基层工作等单一维度创新向全方位创新的转变,把握好意识形态创新的时、效、度,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提出的“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全党动手”“各级党委要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10]的指示精神,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及其职责,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究竟由谁来作为的问题,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地生根,努力实现意识形态工作目标、任务具体化、精细化。首先,抓严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其次,抓细主管部门的责任,党委宣传部门是意识形态的主管部门,负有直接责任,牵头负责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指导、考核等;其次,抓牢分管部门责任,意识形态涉及的重点领域、重点职能部门落实、抓牢其部门的分管职责和监管责任,具体负责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最后,抓实基层责任,乡镇、社区、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好自身主动权、主导权,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既要做好下达又要搞好上传,一方面把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传导至“神经末梢”,另一方面把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反映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在明责同时更要履责、追责和问责,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督查、问责等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充分发挥督查考核“指挥棒”的功效,定性考核干部与定量考核工作双管齐下,把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分管到位,各自管好自己的“责任田”,夯实意识形态责任的基础上推动意识形态工作向上向好,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5.增强本领提高国际话语权
要真正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价值取向、健康的舆论导向,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建设,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引导力、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极为关键且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意识形态能力建设,解决意识形态建设本领恐慌,健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际传播力和国际影响力,进而提高国际话语权。面对愈发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立足线上线下两个平台,提高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能力、辨别能力,推动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制度化、专业化和治理现代化,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本领高超、创新务实的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真正把意识形态工作做精、做实、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