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及发展优劣势反思

2021-11-30 04:48徐黎丽乌日丽格
贵州民族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俄边境俄罗斯

徐黎丽 乌日丽格

(兰州大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甘肃·兰州 730000)

近代以来,中俄边境冲突升级与缓和是中俄东北和西北边境倍受关注的主要原因,也是中俄边境口岸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的原因。从研究成果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中俄关系[1]、中俄边界划分[2]、口岸整体发展战略与各个口岸发展策略[3]、边境贸易[4]、物流[5]、区域合作[6]、码头与交通建设[7]、动植物及病毒检疫[8]、边境旅游及其产业[9]、边境农场发展[10]、进出口商品[11]、口岸金融[12]、口岸城市与文化[13]等方面。有些文章或论著中也有关于中俄边境口岸的论述[14],但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边贸方面,对中俄边境口岸特点的归纳仍需深化。因此,笔者在普查所有中俄边境口岸和查阅中俄边境口岸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中俄边境口岸发展特点,并根据特点中体现出的优劣势,提出促进中俄边境口岸深化发展的建议。

一、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

与中国其他陆地边境口岸相比,中俄之间因边境线漫长、冲突与和谐相间的历史关系比较悠久而形成了独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自然及人文两方面。

(一) 中俄边境口岸的自然特点

第一,中俄边境口岸数量居中国陆地边境口岸之最,共有18个,其中吉林省有1个——珲春;内蒙古自治区有3个,分别是满洲里、室韦、黑山头;黑龙江省则有14个,分别是同江、抚远、饶河、萝北、嘉荫、逊克、孙吴、黑河、呼玛、东宁、绥芬河、密山、虎林、绥芬河[15]。中俄边境口岸占整个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数量的18%左右。而中朝边境口岸14个,占13%;中蒙边境口岸14个,占13%;中哈边境口岸7个,占6%;中吉边境口岸2个,占2%,中塔边境口岸1个,占1%,中巴边境口岸1个,占1%,中尼边境口岸6个,占6%,中印边境口岸1个,占1%,中缅边境口岸13个,占12%,中老边境口岸3个,占3%;中越边境口岸17个,占16%左右。由以上统计数据来看,中俄边境口岸数量最多,占中国陆地边境口岸比例最高。

第二,中俄边境口岸类型齐全。如满洲里是航空铁路公路三栖口岸,绥芬河和珲春是铁路公路两栖口岸,同江、抚远、饶河、萝北、嘉荫、逊克、孙吴、黑河、呼玛和漠河是水运口岸,室韦、黑山头、东宁、密山、虎林则是公路口岸。由此可见,所有的口岸类型在中俄边境口岸中都有。因此,中俄边境口岸是类型最为齐全的边境口岸。

第三,中俄边境口岸分布相对适中。蒙古国独立以前中俄边境总长度为11000多公里,整个中国东北、北部和西北边境都与俄国相接,中俄边境就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最长的边境。蒙古国独立、苏联建立后,原中俄北部边界成为蒙苏边界,中苏边界被分为东段和西段,共有边境线是7600多公里,仍然是中国与周边国家最长的边境。苏联解体、中亚五国建立后,中俄西段边境大部分被中哈、中吉和中塔边境所代替,只有50多公里与新疆接境[16],但没有单独与俄罗斯设立边境口岸。中俄东段边界为4300公里,其中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边疆区接壤的边境线达为1200 多公里,其余3000多公里边境线在俄属于远东联邦管区管辖,分别与中国黑龙江、吉林省接壤[17],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线长达3040 公里[18],吉林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线只有160公里左右。在中俄长达4300多公里的边境在线则分布着18个类型齐全的边境口岸,平均238公里就有一个口岸,这虽然比不上广西边境平均38 公里就有一个口岸,但就整个中国北部边境人口密度和气候条件来说,平均238公里就有一个口岸比较适中。当然从中俄边境口岸的实际分布来说,并不是18个口岸之间的距离都是238公里。因为地理、交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口岸之间距离较短,比如密山与虎林之间只有111公里;有些口岸之间则较长,比如漠河到呼玛之间的距离为435公里。但与中蒙西部、中吉、中塔、中巴、中印、中尼等边境口岸相比,其距离居中。对于中俄边民来说,相对便捷的交通条件使中俄边境口岸之间的交流比较容易,传统边贸、人口密度和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也形成了现在中俄边境口岸的分布格局。

第四,中俄边境口岸的运行受到气候的严重影响。笔者以中俄边境口岸分布最多的黑龙江省为例来说明。黑龙江省中俄边境“东起于东宁县,北止于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县,有16个边境市县,位于东经E122°4'~129°50',N53°~44°22',动物地理区划属于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和大兴安岭亚区。”[19]那么北纬44~53度区间的气候已经接近北寒带,口岸的运行就严重受气候影响。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逊克口岸,位于黑龙江流域中游“E127°24',N129°17',一般海拔80~560m,属丘陵地区,无崇山峻岭,多为已开发的农作物区及部分林区,冬季漫长,无霜期仅120d,年气温极值为-44.8~36.5 ℃。”[20]那么逊克口岸在漫长的冬季的运行就受到气候影响。“嘉荫至巴斯科沃口岸的2005年明水期从5月13日开关,到11 月8日结束,历时179天,实际工作日109天。”[21]即全年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才能运行。漠河口岸作为中国最北部的边境口岸,为了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创造了在“明水期进行船舶运输,封冻期进行汽车运输”[22]的口岸交通运输模式,尽量减少严寒的气候条件给边贸带来的负面影响。但由于漫长冬季对汽车运输也不利,因此寒冷气候是中俄边境口岸运行最大的自然特点。

第五,中俄边境口岸区域内遍布农场。中国在陆地边境区域建立农场是中国古代屯田边疆政策的延续。黑龙江省作为边疆省份自然也不例外。“农垦总局原位于黑龙江省第四大城市——佳木斯市,现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下辖宝泉岭分局、红兴隆分局、建三江分局、九三分局、牡丹江分局、北安分局、齐齐哈尔分局、绥化分局、哈尔滨分局等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23]如绥化管理局纵贯黑龙江省900公里,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与吉林省接壤。四个农场-绥棱、柳河、铁力、嘉荫等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04万公顷、林地6万公顷、草原2万公顷、水面0.8万公顷,开发旅游景点21处。其中位于嘉荫县境内的嘉荫农场“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30 公里。农场下辖四个管理区,总人口近1万人,其中职工3398人,有满、朝鲜、蒙古、达斡尔、彝族、鄂伦春等7个少数民族人口303人。到2010年末,全场控制总面积5030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6388 公顷,林地28488公顷,草原87公顷,水面427 公顷。有粮食综合加工厂1家,砖厂1家,新建食用菌加工厂1家,民用建筑公司1家。场部除党政机关外,有职工医院、中小学各一所,以及农垦工商、交通、土地、公安、法庭、检察、司法等职能部门,中国农业银行、人民邮政、保险公司、国税、地税、信合、交警等单位还在农场设有办事机构。”[24]嘉荫口岸就坐落在农场境内,并与农场一起构成一个五脏俱全的大小区。属于北安分局的锦河农场则“始建于1959年,隶属于黑龙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位于小兴安岭南麓、黑龙江中上游,跨中俄边境口岸黑河市15公里。农场总占地面积15.93万公顷,其中耕地1.04万公顷,林地11.8万公顷。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98 万元,同比增长34%。全口净利润2930万元,同比增长126.6%。人均纯收入9120元,同比增长15.9%。”[25]知名度较高的就是八五八农场。它隶属黑龙江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建于1956年,地处乌苏里江畔,与俄罗斯列索扎沃茨克市隔江相望,边境线总长97.5公里,国家一类陆路口岸——虎林口岸坐落在农场境内。辖区总面积742.8平方公里,拥有耕地4万公顷,总人口1.7万人,2014 年产值16.6 亿元,同比增长19%,是黑龙江垦区集农、工、商、贸于一体的专业化绿色水稻农场。”[26]如今这些边境农场已经成为中俄民众夏季边境游的理想地点。可以说,黑龙江省的中俄边境口岸紧紧地与国有农场联系在一起。农场就成为口岸发展的传统产业基础。

第六,中俄边境口岸病毒虫害较多。由于中俄边境口岸均处于北寒温带,一年之中只有三分之一时间气候变暖,且气温不高,因此喜寒阴的病虫害较其他地区多。如处于中、俄、蒙三国交界区的满洲里口岸“是我国最大的陆运口岸, 国境线长54.7km, 历史上曾多次盛行鼠疫, 是鼠疫的疫源地。与俄方相毗邻的后贝加尔有着相似地形景观、生态条件和生物群落结构。疫源地面积(莫斯科1976) 为180万公顷或18150km2。潜在疫源地(历史上的旱獭分布区),包括34000多平方公里。近年来,大部分携带鼠疫动物是在距俄罗斯与中国、蒙古的边界线以内7~50km的范围内和鼠疫区东部被发现的。”[27]2009年6至7月口岸检疫人员在黑河、逊克、抚远和饶河口岸的调查检验结果显示“鼠类可能感染汉坦病毒和钩端螺旋体,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鼠类和鼠传疾病的监测”[28]。虎林、密山均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老疫区,20世纪30年代就有虎林热之称[29]。逊克地区属HFRS的重疫区,黑河地区HFRS的发病率高达30.65/10万~73.02/10万[19]。萝北口岸因种植场所离原始森林较近,蚊、蜱、鼠疫较多,因此不得不为工作人员接种森林脑炎疫苗[30]。总体来看,由于“鼠类可通过接触、排泄物污染、咬伤、体外寄生虫叮咬等途径传播一些自然疫源性疾病,从而导致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莱姆病等分布广、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传播,因此在以上口岸加强鼠类监测、防鼠、灭鼠和个人防护不可忽视”[19]。与此病毒虫害构成其自然特点。

(二) 中俄边境口岸的人文特点

第一,中俄边境口岸多数历史悠久。中俄边境口岸源于中俄之间的贸易。中俄贸易可上溯至17 世纪初我国西北蒙古各部与俄国西伯利亚各城堡之间的直接贸易;到17世纪中叶时俄国商队将中俄贸易扩大到了中国内地;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两国以双边条约为基础建立贸易关系;到20 世纪90年代初,中俄贸易以民间和边境贸易为主,贸易方式主要是易货贸易,其中低档的生活必需品贸易占有相当大的比重[31]。由于两国贸易需要,通商口岸就屡续建立起来。如黑河口岸是中俄双方在黑龙江沿岸最早辟为商埠的地方[32],从1858 年签订《中俄瑗辉条约》起,中俄就在黑河进行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直到1931年日军侵占东北时中断。新中国成立后,从1957年黑河开始中苏边境小额贸易,后因“文化大革命”再次中断过货[31]。到“1987年,黑河口岸率先重新打开了对苏联边境贸易的大门。1992年,黑河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黑河作为黑龙江沿边开放带的主要城市,是重要的中俄边境口岸”[33]。运行较好的绥芬河口岸早在1978年以前就是全国仅有的9个对外陆路运输口岸之一, 作为通商口岸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是我国目前对俄边境贸易的重要口岸。其他口岸如珲春、满洲里、漠河、室韦等等均有较长的中俄贸易发展史。可以说,中俄之间相互毗邻及交往历史悠久,双方互设口岸比较早,贸易历史悠久,因而构成中俄边境口岸发展的人文特点。

第二,中俄边境口岸交通便利。与中国其他陆地边境口岸的交通条件相比,中俄边境口岸的交通条件普遍较好,这与东北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相关,也得益于东三省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下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多种发展举措。因此,中俄边境口岸的交通与东北各省区腹地的交通连成一片,如高铁、高速、航空、水运线路将东北各省区连接起来;国境换装站(指我国与相邻国家的铁路在采用不同轨距时所设置的国境站,其过境货物在国境站除办理一关两检外,还需办理换装作业)则将国内与国外连接起来。例如,中俄边境的满洲里、绥芬河、珲春, 中哈边境的阿拉山口及中蒙边境的二连浩特[34]均有国境换装站。如珲春,在公路通道建设方面,珲春口岸已经“建设圈河、沙坨子公路口岸的国境桥、珲春—长岭子口岸公路、珲春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珲春—海参崴高速公路等”[6]。在铁路交通建设方面,珲春的两条线路具备国际铁路旅客专运直通条件:“一是中国珲春-俄罗斯马哈林诺海参崴;二是中国珲春-俄罗斯马哈林诺-俄罗斯扎鲁比诺港,或中国珲春-俄罗斯马哈林诺-朝鲜罗津港。同时去往俄罗斯远东的列车车厢可以在马哈林诺站加挂在平壤去往莫斯科的国际列车上,将乘客运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腹地。”[35]在水运口岸建设方面,逊克口岸的“港口具备煤炭、石油、粮食、木材、边贸等装运码头和客运码头,年吞吐量为20 万吨,已被国家批准为江海联运的国际航运港”。孙吴口岸的港口建“有立臂式混凝土综合性码头一座,栈桥式粮食专用码头、煤炭专用码头和石油专用码头各一座。港口的装卸设备配套齐全,仓储容量大,年吞吐能力为30万吨”[36]。抚远口岸已经建成“一个口岸、两条通道”,“5000T至10000T级海船从抚远港经俄出海直达日本仅需6天时间,到达美国、加拿大也分别比天津、上海等港口近1500-2000KM。”[7]由此可见,中俄边境口岸的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第三,多数口岸基本形成了进出口贸易为主、旅游及服务业为辅的口岸经济发展模式。如黑山头口岸主要运输俄罗斯的铅锌矿石。仅在2010年3月,从黑山头口岸“单周锌矿砂进口2058吨,单月进口6019.34吨,创下黑山头口岸单周、单月进口矿石最高记录”[37]。与此同时,黑山头镇以蒙古族、俄罗斯族文化为基础打造旅游业和服务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孙吴口岸,除了边贸之外,利用孙吴曾是日本关东军重兵盘踞的“军都”及日军侵华遗址遍布孙吴全境的历史,把孙吴县打造为二战的活化石、战争的缩影地、战争的教科书[38],可以达到促进孙吴口岸以旅游业为主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漠河口岸,边贸主要以进口俄罗斯木材为主, 如“2005年进口木材付汇额135万美元,同比增长15%, 占全区贸易收付汇总额的23%;2006年进口木材付汇额171万美元,同比增长27%,占全区贸易收付汇总额的33%”[39]。同时,漠河作为中国最早观看日出的地方,夏季成为边境游的理想地方。饶河口岸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的易货贸易,“出口货物主要以果蔬、服装等轻工商品及日用品为主, 进口货物也仍以机械、木材为主”[40]。同时,也因饶河是黑龙东最东部的水运口岸,成为夏季旅游的好地方。珲春口岸“进口货物主要有水产品、废金属、木板材等;出口货物主要有:化工、建材、服装、果蔬等。”[41]同时珲春口岸与中朝口岸沙陀子、圈河口岸距离很近,共同构成了一眼望四国的旅游区。另外,位于黑河-腾冲线的起点黑河市,也是黑河口岸所在地,汽车出口和电力、大豆进口是黑河口岸进出口亮点[42]。到2016年,黑河大豆进口增长迅猛,跃居进口商品第一位[33]。与此同时,黑河市年进境人数达25余万人次,进口携带的物品有俄罗斯民族风味和其他国家特色的动植物及其产品、食品、烟、酒、化妆品、工艺品等10余大类、100 多个品种。从黑河口岸进口的食品和进境旅客携带的食品一年大约1600T。其中正常进口的食品为1300T,进境旅客携带的食品约300T[43]。过境旅游自然在夏季也成为黑河产业之一。因此,以一种或几种货物为主的边贸经营,辅之旅游业和服务业,构成整个中俄边境口岸的经济发展模式。

第四,中俄边境口岸与经济贸易区、物流园区连成一片。因交通条件较好,产业特色突出,目前中俄边境口岸之间与腹地的城市之间已连接成为经济贸易开发区或物流园区。如“在东北亚腹地的黑龙江东部中心城市牡丹江市、煤电化基地鸡西市和沿边开放重点城市绥芬河市黄金三角区域间,与俄罗斯接壤44公里的穆棱市境内,正在崛起一座中俄边境产业城——穆棱经济开发区”[44]。北安市与黑河市各处北黑铁路与北黑公路南北两端,其中北安是黑河口岸通向内地的门户与经济腹地,黑河是北安发展外向型经济依托的贸易伙伴。目前,北安市与逊克口岸和黑河口岸已经连通,因此以北安为中心向边境辐射,必然形成中心城市经济与外贸带的区域联动效应[32]。牡丹江市已高标准规划建设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等七大物流园区,如哈牡绥东国际物流园区成功引进香港进豪国际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牡丹江牡达农副产品国际物流园区;宁安源丰对俄果蔬国际物流园区集合口岸、基地、环境优势,全力打造果蔬对俄出口直通车的载体等。“目前已经形成以金融物流、邮政物流、机电物流、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物流为特色的商服物流体系、以粮食物流购销网络、农产品物流园区及农资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为主的涉农物流体系、以陆海联运、国际运输为代表的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体系为主要标志的三大物流体系”[45]。除了中心城市与边境口岸城镇之间的试验区外,以边境口岸为中心建设贸易区则是另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形式。如“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2000 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东宁—波尔塔夫卡互市贸易区(简称东—波互市贸易区)。东—波互市贸易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中俄边境东宁、波尔塔夫卡口岸之间,是中国沿边距海最近的互贸区之一。中方互市贸易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设国际贸易、货运、仓储、出口加工、客商服务、国际休闲五个功能区。互市贸易区内主要经营服装、百货、家电、五金、电子、食品、药品等”[51]。缓芬河口岸也建成了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简称绥—波贸易综合体)。它“横跨中俄边界线,共占地4.53 平方公里(中方占地1.53平方公里、俄方占地3平方公里)。内设有贸易、物流、工业加工、商务、会展、休闲娱乐及旅游观光等项功能”[41]。目前已经成为中俄边境地区最大的跨国贸易项目。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2009年4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规划控制面积1.8平方公里,2010年8月31日通过国家验收,2010 年12月22日正式封关运营,是目前中俄边境地区唯一的综合保税区。2013年,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新入区企业70家,累计达到272家,实现贸易额7 亿多美元,建成了保税区国际商品展示中心并开始营业。黑龙江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实施国家保税港区政策,具有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商品展销、进出口加工等功能,是我国目前开放层次高、政策优惠、功能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一[46]。满洲里国际物流园区是2014 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批准设立的新兴口岸经济功能区,园区分为新国际货场、流通加工区、配套服务区等三大功能板块。目前该园区已引进企业30余家,初步形成了以集装箱、快运行包、机电、建材等进出口品类为主,集运输换装、仓储报税、国际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基地[53]。由此可见,以中俄边境口岸为中心的口岸物流园区、贸易区与东北省区腹地连成一体,有利于中俄之间加大深化合作。

第五,中俄边境口岸具有多元文化。自东向西的18个中俄边境口岸中,居住着不同的职业群体和民族成员,从职业群体来说,所有边境口岸区域都有农人、牧人、商人、建筑人、快递员、物流员工、银行职员、海关人员、边检人员、边防官兵等等。有些职业又可细分为更多的亚职业,如农人中又依据种植不同作物分为种参人(种植人参)、种稻人、种葡萄人、种木耳人等等,这些不同职业群体形成了不同的职业规范和产品,因而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种参人每六年才收获一次,因此耐心和细心是种参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从民族群体来说,整个中俄边境口岸的中方口岸都有不同职业的俄罗斯人,除此之外还有朝鲜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蒙古族、汉族、回族等民众;整个中俄边境口岸的俄方口岸则都有中国的汉族及边境区域的各个少数民族相互往来。如密山口岸就是中国境内不同职业或民族成员进入俄罗斯从事林业或种植业的通道。也有驻守口岸的边防军人与移民警察。不同职业群体和不同民族跨国交流的结果,就形成了多元多样的中俄边境文化。

第六,与对应国俄罗斯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曾经历过战争、冲突,也走过密切合作的时期,更有过互不往来时期,现在的“中俄关系既不同于20世纪50年代的结盟关系,亦不同于中苏20世纪60、70年代的对抗关系,而是建立在和平共处等原则基础上的睦邻友好、平等、互利合作关系”[48],即“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当今中俄关系最经典的描述”[49]。因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相互都是对方国家安全的‘半边天’。唯有睦邻友好合作,方能相互借助、相互支撑,方能避免两线作战、两败俱伤”[50]。因此坚持《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所确立的“世代友好、永不为敌”方针,是两国经过历史考验的共识。如今两国关系具体体现在官方与民间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区域、文化、教育、旅游、人文全方位的合作,在区域合作方面,“如中国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进行区域性战略合作。伏尔加河流域地区与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合作方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49]。在安全合作方面,2016 年俄方已经开始执行对华苏-35 战斗机第一阶段的供应合同;在人文合作方面,从2007 年开始,中俄先后成功互办国家年、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51]。由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中俄边境口岸互相开放与合作的外交基础,因而也构成中俄边境口岸的人文特点。

二、口岸特点中体现的优势与劣势

从以上中俄边境口岸的自然与人文特点来看,有些特点对口岸具有发展优势;有些特点对口岸发展不利,即为口岸发展劣势所在;还有一些特点既体现口岸优势也包含口岸发展劣势。

中俄边境口岸特点中能够体现口岸发展优势比较多。比如中俄边境口岸分布相对适中的特点,使每个口岸都有自己独立的发展资源、空间,同时与其他口岸之间的联系相对容易,即使个别口岸运行不佳,但仍然可以成为中俄边民相互往来的通道,这是最基本的中俄关系的体现。多数口岸具有悠久的通商历史的特点为中俄边境口岸的运行提供了充足的经验与教训,使得中俄边境口岸能够吸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同时发扬光大成功的运行经验,使得中俄边境口岸顺利运行并取得良好的效益。口岸交通便利的特点不仅为中俄边境口岸之间跨国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也将中俄双方口岸与中俄两国内地城镇连接起来,这就为中俄两国外交、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之间的深入交流奠定了坚实的交通基础。多数口岸基本形成以进出口贸易为主、旅游及服务业为辅的口岸经济发展模式为口岸发展奠定了多元经济基础,尤其在全球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多元经济可以保障口岸区域民众的经济生活,同时保障中俄在通商中达到相互补充物资和劳动力的目的。口岸与经济贸易开发区试验区连成一片的特点能够促进俄方所需货物更快地运达该国境内,也方便我国民众直接从货物多元的开发区试验区买到俄国商品。多元文化的特点不仅体现了中俄两国边境丰富多彩的文化因子,也体现了两国文化上的相互联系,更体现了两国交流合作的价值观,为双方的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与对应国俄罗斯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是使中俄边境口岸能够顺利开设18个的决定性因素。关于此点,我们可以对比中蒙的马鬃山口岸,这个口岸仅仅开通一年(1992-1993) 后就因蒙古国提出中蒙边境的自然保护区不能破坏,而单方面关闭。近几年随着中蒙两国边民的实际需要,双方都有复关的要求,但至今末果[52]。另外,中国与阿富汗两国之间虽然通过瓦罕走廊交流合作,但至今都没有设立边境口岸。因此中俄之间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为中俄边境口岸顺利运行奠定了外交与政治基础。

在中俄边境口岸的特点中,明显起着阻碍口岸发展的劣势相对较少,但的确存在且难以改变情况。比如受气候严重影响这一特点,这是由于中俄边境口岸所在地理区域处于北温带的寒温区域而造成,人为力量无法改变,只能顺应自然在运输工具方面分季节使用不同交通工具,边民或其他在口岸生活的人则加强保温措施,以便人能够在寒冷的气候中生存、货物能够在严寒气候中运输和保存。即使如此,因无法改变寒冷气候,导致黑龙江省边境区域有条件的民众移往海口、三亚等亚热带区域,从而使中俄边境口岸区域在气候严寒季节缺乏既守边又促进中俄边贸的劳动力;口岸病毒虫害较多的特点也是因这一区域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气候比较寒冷且临江面海,于是阴、冷、湿、潮为某些病毒或虫害的滋生提供了自然条件。一方面黑土地成为中国粮仓,一方面病虫害也比较多,不仅加重了中俄边境口岸的边检、检疫工作负担,更重要的是影响在此区域生活的各职业人员和各民族民众。

既包含发展优势也存在发展劣势的中俄边境口岸特点有二:一是中俄边境口岸数量居中国陆地边境口岸之最。一方面中俄双方能够在中俄东北边境设立18个边境口岸,是两国关系在冷战之后全面恢复的表现,也有利于两国边民和内陆民众之间的经济、文化及社会交流与合作。与此同时,虽然与中越、中朝边境口岸相比中俄边境口岸之间的平均距离仍较远,但从中国整个北部陆地边境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现实来说,中俄边境口岸同质化现象突出。“无论口岸大小(以实际客货量为标准),基本都在做同样的事情:搭建‘招引金凤凰的梧桐树’,提升口岸查验、联检大楼的运行的软硬件”[14](P245)。二是口岸类型齐全。这一特点中包含的优势是中俄边境口岸的交通条件比较便利,航空、水运、铁路、公路齐全,俄罗斯所需中国产品能够很快通过各种交通工具聚集于中俄边境口岸,但劣势就是大量货物产业园、实验区、开发区的建设“对自身条件和特点考虑不够,一些园区建设缺乏科学定位和合理布局、质量不高、技术含量低”[14]。从聚集货物的产业园区来说,货物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扬长避短成为今后中俄边境口岸发展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所在。

三、中俄边境口岸发展建议

针对中俄边境口岸特点中体现的优劣势,本文建议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措施,达到发展中俄边境口岸的目的。

第一,在尊重自然环境和利用口岸资源的前提下突出口岸特色边贸。中俄边境口岸的首要功能就是通商。通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中俄两国民众之间互通有无的生产生活需求。比如中国人口数量多,家具需求量大,俄罗斯森林覆盖率高,木材产量高且质量较好,于是原木进口就成为中俄边境口岸的第一大商品。俄罗斯绝大部分国土地处严寒地带,农产品比较缺乏,于是吉林、黑龙江的黑土地上种出来的土豆及其他粮食作物则成为俄罗斯民众喜爱的食品原料。近年来其他各类蔬菜也成为中俄边境口岸出口量较大的商品。因此以土豆为代表的蔬菜成为中国沿中俄边境口岸出口俄罗斯的大宗商品。由此可见,中俄通商的商品必须符合两国民众的需求,这些需求,与两国民众在长期适应严寒气候过程中积累的习俗禁忌有关,因而也构成两国沿边境口岸通商的商品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石油量的需求增长和俄罗斯对中国家电产品的需求,进出口商品数量呈增长之势,但这并不是说中国所有的商品或俄罗斯所有商品都是对方所需,如中国南方热带区域的夏装,不适合俄罗斯严寒气候,也不符合俄罗斯人的审美观念,因此就不可能形成出口品牌产品。有鉴于此,以口岸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形成口岸特色商品,不仅是中俄两国设立口岸的基础,也是中俄边境口岸可持续运行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需求变化增加或减少其他商品,达到各取所需。一味贪大求全,只会增加口岸运行成本而达不到经济与社会效益。

第二,在防止病虫病毒的基础上持续发展传统农场农牧业和现代旅游业。以黑龙江省为例。“黑龙江省是国家粮食和农作物主产区,绝大部分边境口岸所在地的经济也是以农业为主,粮食又是关系国计民生、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关键。无论是为了应对与西方对抗,还是为了远东的长远发展,俄罗斯都必然对增强农业、农副产品生产抱有更大期望。因此,边境口岸地区利用黑土资源和传统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应该可以成为开展对俄合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些地方在农业、农产品方面实现‘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也具有较好的基础性条件”[53]。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比如著名的八五八农场在种好庄稼的基础上,以湿地生态资源优势为依托,开发出“十景”(虎林口岸、渤海国遗址、兰花摄影基地、白桦林摄影基地、千亩莲花湾、寒地水果采摘园、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万亩良田、岛状林、虎口江河分界线)、“六区”(湿地养生、生态小镇、安兴渔村、界江观光、黑土农业、乌苏里江源头)、“三带”(湿地观光旅游带、农业体验旅游带、文化休闲旅游带)[10]。这样传统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首先保障了包括中俄边境区域在内的东北粮仓的粮食生产,其次通过发展包括边境游在内的旅游业,使中俄边境区域的民众物质生活更加富裕,边疆秩序更加稳定。

第三,以口岸为中心,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边境城镇与俄方边境城镇连接在一起,促进口岸辐射功能的发挥。目前,黑龙江、吉林在边境城市和以口岸为中心设立的物流园和贸易区等项目,是东北交通条件与地缘优势相结合的结果。目前国内的一些贸易区运行良好,但以口岸为中心而连接中俄的跨国经济区则受制于两国政策、体制的影响运行并不好,如中俄两国早“在2009年签署了有关‘东北振兴与远东开发相互对接’的协议,其中罗列了200多个项目,但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该协议基本上没有落实”[51]。但以边境口岸为中心的跨国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则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现有的边境合作从广义上可以分为3个层次,低层次是边境口岸贸易,中层次是边境自由贸易区和边境出口加工体系,高层次是边境跨国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圈”[54]比如绥芬河口岸“是滨绥铁路和301国家二级公路东端的起点,与俄罗斯远东运输网贯通,运输距离短、物流成本低、通道能力大”[54]。因此,在贸易区或物流园区的建设方面,先做好国内部分贸易区和物流区的商品选择、网上销售、交通线路,然后以边境口岸为中心,通过口岸与俄罗斯边境区域的城市或城镇连接起来,除此之外,针对进口占较大比重的能源、矿产类商品几乎很少能在口岸地区“落地”和出口份额较大的机电、轻工商品也很难在口岸地区实现规模性“加工”的现状[3],“众多红火的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才是口岸地区乃至整个对俄合作真正健康的发展结构”[65]。因此要在促进中俄内贸与外贸共同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口岸的经济辐射功能。

第四,促进以边境口岸为通道的跨国移民就业及文化交流。以萝北口岸为例来进行说明,萝北口岸所在地萝北县名山镇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南麓与三江平原交汇处、黑龙江中下游,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5公里。由于萝北口岸对面的俄罗斯十月区归属俄阿穆尔州,这里因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因而成为中国移民跨国从事森林采伐、黄金开采、畜牧养殖、房地产开发和边境旅游等产业的移入地。如经萝北口岸赴俄的劳务人员大多春季出境,次年春节前入境,从事森林采伐、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业;萝北辖区内的共青农场在俄罗斯阿穆尔捷特也承包了土地用于农作物种植[30]。在珲春口岸所在地珲春市,则居住着从俄罗斯移入的移民。据珲春市政府2019年统计,珲春市有200多位就业或定居的俄罗斯人,从事职业多元,如管理人员,主要在珲春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和银行;边贸人员,主要经营俄罗斯商品;翻译人员及俄语教师;从事乐器及音乐工作人员;客车货车司机等等。其他口岸也存在相互移民并定居的案例。以上移民在沿边地口岸的跨国迁徙过程中,不仅在移入地找到了工作,并在工作和生活中逐渐与当地人交往交流交融,而且也架起了中俄两国边民之间联系的桥梁。随着两国民众之间交流增多,互信增强,从经济到文化的合作就逐渐得到展开。

第五,探索东北与西北中俄边境口岸联动发展的可能性。众所周知,中俄边境口岸全部分布在东北,中亚五国独立后,我国西北边境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只有54公里,分布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的禾木喀纳斯蒙古乡。中俄54公里边境线占“布尔津县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171.8公里[55]的32%。但由于“新疆和俄国的国界线只在北部阿尔泰高海拔很短的山峰区,只适合登山运动员前往攀登”[56]。虽然只有短暂的54公里边境线,但却是阿尔泰山山系中海拔最高的区域,最高峰友谊峰就位于中俄蒙三国的交界处,海拔在4000米以上,常年被冰雪所覆盖,是中俄蒙三国天然的边境线,也是交通条件最差的区域。目前中国新疆与俄罗斯物资文化交流都是通过中哈霍尔果斯口岸中转。中俄西北边境区域没有设立边境口岸。但随着中国道路桥梁修建技术的提高,通过在新疆阿尔泰地区的布尔津县的喀纳斯达板修建,将新疆修至喀纳斯湖的公路延伸到喀纳斯达坂附近,再通过隧道跨越阿尔泰山脉北坡,进入俄罗斯境内,并与俄罗斯的公路相连则是可行之举。如果中俄双方通过沟通和协作能在布尔津修建口岸,那么中俄东北和西北之间经贸与文化合作就能在联动中突出优势与特色,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因而会更加紧密。

中俄两国都是历史悠久的国家,两国之间交往从金帐汗国与俄罗斯公国的关系开始至今已有9个世纪之久,加之两国都是领土比较辽阔的大国,只有建立和平共处、相互合作的伙伴关系,才能对中俄两国民众及亚洲、欧洲的和平与安全具有建设性作用。中俄边境口岸则是双方建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贸易、政治、文化及外交关系的窗口与平台。因此,进一步深化发展中俄边境口岸势在必行。

猜你喜欢
中俄边境俄罗斯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俄罗斯快递与中俄国际快递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强强联合!中俄将在航天领域深度合作
另辟蹊径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美想用亚洲反导网罩住中俄
同舟共济
欲盖弥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