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探讨

2021-11-30 03:48张继文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4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害虫农药

张继文

(东兴市东兴镇农业服务中心,广西 东兴 538100)

水稻要想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除了应用科学先进的种植技术外,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力度。近年来,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引进了一些新方法、新手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避免地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及质量的双重提升,还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充分了解水稻病虫害特点、发病季节、动态,才能掌握病虫害危害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透彻地分析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确保水稻良好生长。以下先介绍常见的几种水稻病虫害,分析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以此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者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1 水稻常见病虫害

1.1 常见病害

水稻常见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等。(1)稻瘟病可贯穿水稻生长的整个时期,各生长期均有发生稻瘟病的可能。视该病危害时期及危害部位不同又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1]。苗瘟可致稻苗由绿转黄,呈黄褐色,最终枯死,于三叶前发生。叶瘟则有急慢性之分,急性期病斑为暗绿色,呈椭圆形或接近圆形,叶片正反两面均有褐色霉变层;慢性期病斑边缘为褐色,中央则是灰白色,多呈梭形。节瘟多于抽穗后发生,由初期的褐色小点绕节延伸致整节发黑坏死。穗颈瘟是发生于穗颈部的褐色病变,致穗枯白,若发病晚则易结出秕谷。(2)白叶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生育期,以苗期及分蘖期危害程度最厉害,尤以叶片为最易感染的部位。枯心苗初见于分蘖期,可致病株叶片失水、青枯、病叶折断后挤压可溢出黄白色菌脓液,最终整株枯死。(3)细菌性条斑病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为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叶片卷曲,程度严重时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不能抽穗,即使抽穗,但秕谷较多,千粒重较低。

1.2 常见虫害

水稻常见虫害主要有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1)稻飞虱对水稻生育期如种子期、蘖期、穗期构成的危害最大,也是侵害水稻最常见的害虫,以吸食水稻汁液为主,致病株茎杆产生大量褐色或黑色斑点,叶尖褪绿转黄,并加重纹枯病发生,致水稻发黑枯死最终倒伏。稻飞虱还可以携带传播水稻病毒,引起水稻病毒病,如水稻矮缩病,可致水稻严重减产甚至绝收。(2)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苗期受害可能导致生长缓慢或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会减少分蘖,推迟生育期;抽穗到齐穗期为害剑叶,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2 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前期预防不足,病虫害防治意识薄弱

前期预防是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只有从源头上将病虫害控制消灭于萌芽期,才能有效防止病虫害的蔓延。但就当前而言,无论是相关管理部门还是稻农均对水稻的丰产创收更为重视,对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多,而对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则不够重视。究其原因在于防治意识薄弱,很大一部分稻农显然未认识到病虫害传播的快速性、危害性,往往在出现病虫害现象后再采取措施,而此时已贻误了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机,而难以取得最好的防治效果,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均构成了不利影响,不仅让水稻的丰产创收大打折扣,而且还加大了病虫害防治的投入成本,增加了稻农的经济负担。

2.2 病虫害防治药物使用不规范

药物治理是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常用手段之一,但在采用药物防治的过程中存在使用不规范,甚至滥用药物现象,不仅影响了防治效果还易因药物的过多使用而污染土壤环境。例如,部分稻农对药物品种的选择、使用比例、施放时机等未能充分了解,这样就出现了未按相关标准及要求来开展有效的防治,若药物使用过少,则难以最大化地发挥其功效,防治效果不够理想;若使用过量则存在农药超标的隐患且污染土壤环境;若药物选择不当将对水稻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此外,针对病虫害的防治,相当一部分稻农防治手段单一,过于依赖化学药剂来防治,而未能整合多种防治方式及方法来进行综合防治,均不利于防治效果的提高。

2.3 缺乏病虫害防治专业技术指导与培训

水稻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中,对于病虫害防治的专业性及技术性均有着较高要求,但显然大多数稻农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多依赖以往经验来治理病虫害,由于未能接受专业技术的指导与培训,其防治水平低下,在防治的专业性及技术性方面均有待加强。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防治工作也不是照搬他人经验盲目进行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如种植环境、种植品种、种植规模等多种因素来进行综合分析,区别对待,有的放矢地选取最佳防治技术及针对性的防治手段,才能为病虫害的防治提供专业技术支撑,为水稻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环境,从而实现水稻增产增收。

3 水稻病虫害防治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加大宣传深度与广度,强化病虫害防治意识

水稻病虫害防治要想取得突出效果,首先就要加强稻农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度,帮助他们充分认识到病虫害危害给水稻正常生长及经济效益带来的不良影响,科学合理地综合防治对水稻品质及产量提升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强化其防治意识。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借助报纸、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不同的宣传优势,通过制作宣传栏、张贴醒目海报、广播播送、微信推送、发送短信息、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来加大病虫害防治的深度与广度,让病虫害防治宣传深入千家万户,老少皆知,扩大宣传效果。二是防治宣传开展过程中,相关部门需明确防治技术、方式方法、防治时间,同时委派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尤其是病虫害高发期,更应到实地,针对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危害特点,指导稻农应用科学手段来进行针对性的防治,以逐步强化其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三是加大对水稻种植大户、乡村干部等群体的病虫害防治宣传工作,以辐射和带动其对当地稻农进行病虫害防治宣传,从而让广大稻农的防治意识得以提升,时刻保持警惕性,在病虫害尚未形成之际即切断病虫害源头,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2 加大农药质量监督,规范合理使用农药

农药作为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质量及流通管理理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一是要加大对农药质量的监督以及其在市场上流通的监管,加强对制造、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药厂商及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给予其严厉查处,杜绝假药流动售卖于市场。二是合理引导和动员稻农购买正规农药生产厂家且农药质量达标的产品,通过正规途径购药,坚决抑制不良商贩的低价诱惑,一旦发现应积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由相关部门给予其罚款及停业整顿等处罚,以保证稻农购买到放心安全的优质农药[2]。此外,当地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组建农药规范使用技术指导小组,指导稻农重视水稻种植环境、水稻品种合理选择农药,掌握不同农药的使用方法及其配比,规范合理地施药,确保农药施放的防治功效既能最大化地发挥又能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稻生长环境,提高用药安全性和规范性。

3.3 加大水稻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技术的培训

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环境,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国家大力提倡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但是当前很多地区缺乏绿色防控的技术指导,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很多困难。绿色防控的根本宗旨是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机统一,所以当地必须不断完善扩大水稻种植的绿色防控技术培训工作,实现绿色兴农。培训内容主要针对水稻种植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农药减量控害技术、统防统治政策宣传等。培训中要求参训人员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技术交流,从而充分发挥培训的实际价值。针对当地稻农病虫害防治水平,相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定期组织和开展相关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培训帮助他们不断提高自身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能力。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大对稻农培训工作资金的投入,给予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支持,成立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中心并覆盖各乡镇,方便稻农就近培训,以吸引更多的稻农、种植大户参加培训[3]。另一方面聘请专业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人员,引进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新方法,并定期对稻农进行专业化的培训,指导他们不断掌握先进的防治技术,学会用所学技术来进行病虫害的防治,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4]。

3.4 采取综合防治并优化防治手段

水稻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病虫害的防治应避免对单一化学药物防治的依赖性,药物防治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长期应用易增强病虫害对药物的抗药性,让防治难度加大。因此,需采取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模式,高效全面地消灭病虫害,确保防治效果的安全可靠及成效[5]。如加大灭虫灯、性诱剂、杀虫板等物理防治方法的普及推广,通过简易的物理技术的运用,对虫害繁殖构成干扰和影响,阻止害虫交配繁殖,以降低虫害数量及扩散速度[6]。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无公害水稻防治技术:首先,提倡使用植物源农药。因为现在国家农业领域越来越追求安全无污染,所以在水稻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也大力提倡多使用植物源杀虫剂,这种药物一般具有天然性的特点,农药残留小,使用安全性高,对环境污染小,也不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影响[7]。以水稻象甲为例,象甲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多见的一种病虫害,在防治过程中可添加1%的苦参碱可溶性液体药剂进行防治,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相关研究显示,植物源农药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可以高达90%,因此这种方式可以大力推广,为水稻的健康生长提供坚实的保障[8]。其次,可用诱杀法对水稻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治。诱杀法也是一种污染较小、效果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方法[9]。以蝇类害虫和粘虫类害虫为例,这两类害虫就是典型的可以使用诱杀法进行干预的害虫。农户可以制作一些诱杀的盒子,通过气味引诱来完成灭虫工作。同时还可以将诱杀法与虫类的驱化性、驱光性相结合[10]。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大面积清理害虫,同时也可以减少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通过灭虫灯防治病虫害。在对水稻虫害的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害虫都有明显的驱光性,因此,可以将灭虫灯安装在害虫密集处,利用灭虫灯散发的光来吸引害虫,并对其进行集中消灭[11]。常见的二化冥、三化冥、金龟子、小菜蛾、甘蓝夜蛾、蝼蛄、水稻飞虱等害虫都可以用这种方法灭杀。另外,每年的7~8月份,也可以通过灭虫灯对象甲虫进行大规模捕杀[12]。当然,除了提到的这几种常见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单独采用某一项防治方法,也可以将多种方法联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此外除采取综合防治手段外,还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优质水稻品种,并对种子进行浸种消毒处理,同时科学管水、合理施肥,以不断提升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减少病原菌的入侵及害虫的侵袭。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需要摸清病虫害危害的规律及特点,弄清危害原因,用对防治方法,积极引入和学习防治新技术、新方法,让病虫害在初期即被消灭。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害虫农药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寓言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