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城关小学 林 露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是所有课程的基础,学好语文不仅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还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强调语文教学不能只侧重写作,还要兼顾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并强调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主动性和趣味性。基于这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才能使教学目标有效实现,进而也能在情感上给予学生熏陶和感染。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时的“趣”和“乐”,在此基础上再制定适宜的阅读教学策略。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慢慢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急于强调成效,要注重核心素养养成的客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地建构学习任务,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并且要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情感,也能让学生正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课文《棉花姑娘》的时候,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只顾自己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要起到有效合理的引导作用,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文中出现了几种动物,这些动物都有哪些本领。还可以让学生发表阅读后的感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意义。
基于“趣”和“乐”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留意每位学生的学习状况,语文核心素养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是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因个体的差异又会呈现思维的不同,这种思维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虽然有所不同,但都能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起到一定的帮助,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解决语文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并且根据不同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优化调整教学体系,双向配合才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迸发出学习的热情,他们会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对求知充满欲望。
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在阅读中,学生可以看到和日常生活不一样的画面,可以体验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还可以学到课本上未提及的生活技巧和生活常识。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知识面就会得到有效拓宽,思维方式也会获得一定程度的优化。阅读的同时,还可以积累生字生词,长期保持阅读习惯可以逐步增强学生的阅读水平,让学生对各种文章的理解也变得更加透彻。
正所谓“以读促写”“读写不分家”,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的直接体现。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尚浅,生活经验不丰富,在书写作文时经常会出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的情况。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被其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还能被作者的情感触动;文章中的优美语句和经典故事,学生都可以运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在提升阅读水平的同时,促进写作质量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学生不断阅读的过程实则也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对于阅读中出现的生僻字经过学生自学,学生能形成自己的学习系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有效地进行引导,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把生僻字标注出来并在字典中进行查阅;另外还要做好归纳,对一些句子和句型结构也要进行分析,比如在教授课文《彩虹》时,让学生通过阅读,对文章的修辞手法进行总结,进而尝试着运用到写作中。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伴随着思维的不断开发,所以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不断开发的过程。有效引导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教师需以科学有效的思想为指引,实施有效的导入、提问、点拨与评价策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综合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很多学习主要以兴趣为出发点,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从这一点着手,通过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逐渐参与到课堂中,并逐渐成为课堂主体,在这种学习环境中不断提升自身语文水平,养成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思维。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课文《牛郎织女》时,首先学生对整个文章进行通读,随后对文章的核心思想进行分析,随后由教师进行分组,采用小组的形式进行组内阅读,分组阅读结束后各组派出代表来进行阅读展示,随后对各组的阅读进行点评和分析,并进行优秀评选,创建优质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分角色进行阅读,分为牛郎、织女、旁白、牛、仙女、哥哥、嫂子几个角色进行阅读,让学生全面融入剧情并带动其他学生一同参与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的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足、阅读理解能力差。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时候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很多时候思维天马行空,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因此需要通过不断互动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想在小学阶段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自主阅读能力,需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执教方式,通过趣味性问题导读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提问:“同学们对圆明园了解多少,为什么圆明园会毁灭?”利用问题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并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体系,并明确教学主体和教学目标,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执教方式,对于低年级小学生需要以兴趣培养和教学习惯培养为主体,逐渐积累文学知识,提升阅读能力,并通过不同的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能力。
例如:上述的分角色阅读、阅读竞赛、分组阅读,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合作学习能力,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体系分析,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优化自身执教方式,逐渐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拓展,鼓励培养学生对文学背景进行探索,逐渐打破学生的阅读局限性。在执教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文学背景渗透,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并利用教学分组逐渐形成良性竞争,在进行课文阅读时逐渐实现横向纵向涉猎。
例如:在教授五年级语文教材上册中的课文《将相和》时,教师可以对时代背景和人物背景进行解读和渗透,将春秋战国时的情况适当地介绍,并对《完璧归赵》中的主人公蔺相如、廉颇进行讲解,提出问题:“廉颇为什么负荆请罪?”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可以在阅读内容进行连接,打破语文课堂的局限性,实现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执教教师具备一定的执教经验并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明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体系,通过优化执教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更好地成长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