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衙前镇初级中学 郁建军
我校是浙江省级农村示范初中和杭州市体育特色学校,“综合+选项”的体育课教学模式是我校的品牌特色。该模式是对传统的3 节体育课模式进行改革,分成2 节综合课和1 节选项课进行教学。综合课按照传统的行政班模式授课,选项课将同年级的5个班拆分成七八个选项班进行授课。选项班课程根据学校师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有女足、男篮、女篮、乒乓球、羽毛球、田径与武术等校本课程。学生通过填报选项课志愿,自主选择学校设置的选项课程。选项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体育特长,提升了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然而,在“综合+选项”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兴趣选项课”和“体育中考”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选项课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锻炼习惯和体育特长。但那些体育中考成绩薄弱的学生更需要充分的练习时间和专业的技术指导。为此,我通过教学实践与理论分析,探讨九年级体育课实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以期更好满足体育教学工作实际,达到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九年级学生的个体差异大。部分学生已达到中考满分水平,而体育后进生却想方设法提升体育中考成绩。前者更愿意参加兴趣选项课,而后者急需针对性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往往难以两者兼顾。同时,由于学校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限制,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选项课,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实现填报选项课的第一志愿。例如:每届学生都有上百人的第一志愿选报羽毛球,而学校目前还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部需求。
体育升学考试作为现阶段较为客观、公正和合理的选拔手段,赋予了九年级体育课以特定的教学任务。因为学生能力和水平的差异,九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任务有所不同。既体现在男、女生考试项目和评分标准的不同,还体现在学生个人报考项目之间的成绩优劣和水平差异。例如:有些学生跳跃类项目已经达到要求,而投掷类项目尚需加强,有些学生则刚好相反,还有是耐力类项目存在问题。当然,也有学生是几项均存在问题,有待改进提高。学习任务的复杂性,使得教师在课堂上顾此失彼,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安全隐患较多。
学生在选项时往往存在“盲目选项、跟风选项”的现象,使部分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没了兴趣。即便是对于九年级耐力类跑步的学困生来讲,还是鲜有学的第一志愿选择相对枯燥和比较辛苦的跑步类相关课程。而部分没能如愿选项或者换项的学生,如果无法适应最终调剂的选项课程,就很可能逐渐产生负面消极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成果。同时,学校层面为了合理控制教学管理的工作负担,学校规定学生选定项目后基本不做调整流动,这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学厌练情绪和消极学习现象。
实践表明,兴趣选项课和体育中考不仅没有原则性的冲突,而且二者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综合+选项”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也必须思考创新改进,使之更好满足九年级体育课教学需求与实际。
“最近发展区”是介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体育教学也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适宜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九年级体育课“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就是要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在“教学最佳区”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到“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效果,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真正实行“因材施教”。
九年级体育课“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以“综合+选项”教学模式为基础,体育综合课按行政班进行教学,选项课通过精细化、有针对性的分层、分质、分类、分项设置项目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项课,进行流动走班教学。
第一步:确定选项课课时。教学初期可以安排实行2 节综合课加1 节选项课。随着学生水平提升,可以进一步增加选项课课时比例。年级组会同教务处统一编排五位教师的课程表序列,设置5 个班级同时上课的课时,进行选项课分层走班教学。
第二步:设置选项课内容。根据分层、分质、分类、分项原则,选项课开设“4 个专项+多个小组”,即男子跳跃、男子力量、女子跳跃、女子力量4 个考试分类专项,以及学生以往的选项课内容为主的多个体育活动小组。学校根据五位九年级教师实际情况,安排相关教学管理岗位。
第三步:引导学生分层选课。学校根据体育模拟测试和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定期对学生的体能状况和技能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并将评估结果提供给学生作为每轮自主选项依据,引导学生自主科学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选项课程,促进学生根据教师反馈和成绩评估来及时调整自身的学练状态。
第四步:建立流动走班机制。为学生建立体育课程档案卡片,用于选修课点名,登记成绩,记录教师评价和建议。教师通过档案卡片对学生进行项目间的流动走班管理。
1.合理地整合教学资源
大多数九年级学生已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通过分组合作形式进行选项兴趣活动,由小组长协助管理,由1 位教师管理60—70 人的大班。通过合理整编需升学指导的学生,由四位教师各自管理按中考类别设置的1 个小班,效果更佳。这样“拆班分治”开设“4 个专项+多个小组”后,由5位教师参与教学就能完成既定任务。实践表明,这样的“团队合作、捆绑绩效”形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专长和激发教学热情。
2.科学地设置课程项目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习需求和完成教学任务,九年级体育课既要因材施教考虑长远,又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我们以小组活动形式开展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等选项活动,由一位教师管理,多名体育骨干协助。而且,我们还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其他锻炼项目。根据体育中考项目,结合学生群体实际差异,有针对性地开设男生跳跃类、男生力量类、女生跳跃类、女生力量类4 个项目。大课间活动实行“以跑操为主,其他锻炼活动为辅”的方案,促使学生能够很好地应对耐力类项目的考试,故不单独开设。
3.有序地开展走班流动
首先,九年级体育课实行“分层走班”是一种有效地班级间交流形式,有利于提高课堂质量。不同的教师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会有所不同,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精细化、有针对性的分层选项授课形式,更有利于学生在适合自己的环境氛围下学习,实现素质提高和能力转化。
其次,由于学生的体育素质、运动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是动态变化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的动态变化,将课程授课进行适当调整。允许学生满足一定条件后,在各选项课间进行流动,更加符合教学基本原理和学生发展规律。
第三,教师通过档案卡片对学生进行项目间的流动走班管理,能够达成合理有序的班间流动。分离又丰富的兴趣小组活动对学生具有很大吸引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认真练习,让每位学生都在自己喜爱的运动中锻炼成长。
体育中考改革势在必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也应及时革新。九年级体育课“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具有选项内容丰富,场地器材利用合理,选项设置精细,教学机制灵活,教学针对性强等特点。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教师快速调动队伍,合理安排练习活动,减少课堂上不必要的时间浪费,降低安全隐患;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同层次学生易于交流竞争、合作学习,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收获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