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诗秀
油品都含饱和脂肪酸、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只是比率不同。
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的成分结构不同。饱和脂肪酸中碳与碳的键结属“单键”,在室温下呈固态,易保存,也比不饱和脂肪酸耐高温。高饱和脂肪酸食物来源为动物油(猪油、牛油……)、高脂肉类(五花肉、梅花肉、蹄髈、香肠、培根)、猪鸡鸭皮、奶精、全脂牛奶、鲜奶油等,以及来自植物油中的椰子油、棕榈油。
不饱和脂肪酸结构含“双键”,又分单元和多元两种。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只有一个双键,如橄榄油、芥花油、高油酸红花子油、高油酸葵花子油。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则含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双键,如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等,双键愈多,愈不耐高温、易氧化,容易变质或产生有毒物,不适合高温煎炸。
先前某地曾发生一起食用油风暴,许多人改选猪油、椰子油等成分单纯的油做为烹调用油,却忽略了这两种油都富含饱和脂肪酸,导致许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病情控制不佳。
高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都各有优缺点。高饱和脂肪酸的油脂较耐高温,适合用于高温油炸等烹调,不过,吃多了易升高血中胆固醇值,造成血管硬化。所以说,平日摄取的肉类中,已含有足够的饱和性脂肪了,最好不要再以动物油作为主要食用油。
通常一般认为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较好,像亚麻油酸、次亚麻油酸无法由人体自行合成,须从食物摄取,因此又称“必需脂肪酸”,每日2茶匙植物油可提供足够必需脂肪酸,避免缺乏症。但不饱和脂肪酸类的油脂若经高温油炸或保存方法错误,容易变质,同样伤身。
动物性油脂来自动物,如牛油、猪油、肥肉、奶油等油品,主要属于饱和脂肪酸。
植物性油脂依制造方式,可分为压榨油、精制油、氢化油三类。
1.压榨油:包括橄榄油、苦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香味浓郁但不耐高温,较适合低温拌炒。
2.精制油:如黄豆油、葵花子油、芥花油等,价格较低,含单元及多元不饱和脂酸,适合作为主要的烹调食用油,但不宜长时间油炸。如需高温油炸,可选择饱和性较高的棕榈油来烹调,约可承受200~300℃高温。
3.氢化油:制造时将氢加入植物油,在室温中能呈现固态,方便涂抹或烘焙用途,如植物奶油、酥油。
饮食中的反式脂肪酸来源,就是添加氢化油的烘焙制品(饼干、中西式糕饼)。由于加工氢化过程中,容易产生反式脂肪酸,因此,食用过多反式脂肪酸,容易使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上升,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险性。且许多糕饼点心如月饼、喜饼、绿豆糕、蛋挞、蛋黄酥等,都含高油、高糖、高热量,不能多吃。
除了“挑好油”,也应“挑对油”,并每天摄取适量油脂。一般而言,建议每日3~7 茶匙(约5 毫升一匙)烹调油即可。每日总脂肪(包含隐藏于食物中不可见的油脂)最多不要超过人体一日建议热量的30%,其中饱和脂肪酸类油脂只能占10%以下,过多油脂是肥胖主因。
不过,外食族每日摄取的油脂量都远超出建议量,通常中午吃完一个便当,就已到达一日建议量上限。建议在外用餐应以“少油”为原则,以热汤热水沥过再吃;烹调时,应将高温烹调用油和低温拌炒用油分开使用,并采用蒸、煮、烤、卤等低油方式烹调;每餐煎、炒类菜肴不超过两道。
1.Omega-9 脂肪酸含量高者佳
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可降胆固醇,且相较于多元不饱和脂肪酸,还有不易氧化产生自由基的优点,消费者可以注意两者数值,前者比后者高出1.5~2倍,对人体来说较为健康。另外,反式脂肪对人体有害无益,挑选数值低者较为佳。
2.高级油品深色瓶装不变质
初榨油:依据油品的制造过程,另外还有初榨油和冷压油。初榨油是植物压榨制造工法的第一道程序所产生的油,未经过度加工,保有油品最纯净原始的风味。反之,越多道工法所得的油越精制,却也越不健康。
冷压油:是在相对低温下压榨出来的油品,品质较为稳定、不易变质。冷压和初榨油营养素高、较无化学残留,初榨橄榄油还富含维生素E 和多酚类,有助于细胞抗氧化,可获得比精制油更多的健康效益。
较为高级的纯初榨和冷压油因品质好,通常都用不透光深色玻璃瓶装,以免受光热而变质。且好品质反映在价格上,两者价钱皆比一般以溶剂萃取等精制过的油来得高。
3.别贪便宜,大瓶分装易氧化
不少消费者会贪图便宜,一次购买多罐食用油,或买大瓶装与人分装,但油品的容器、保存期限都很讲究,购买没贴任何标签的散装油或来路不明的油更有危险性。“选油重要,正确用油更重要。”专家提醒经常料理的煮夫煮妇,家中可以依喜好和实用性准备各种油,依煎、煮、炒、炸、炖、凉拌不同的烹调方法,选择正确的油使用,避免一瓶油用到底,也千万不要重复使用。
家中储藏食用油,也应避免阳光直射,很多主妇图方便会将油摆在灶旁,但都容易让油在不知不觉中变质。应尽量放置在阴凉遮光的抽屉和柜子内,保存期限为一年半至两年,打开后在3~6月内食用完毕为佳。